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

轉移視線,就這樣的,用實打實的錢和資源來轉移視線,甚至拿出了技術,這些足以讓北宋的上下目不暇接,可是這些都不足以徹底的保密,畢竟,大量人口的離開,總是有些蛛絲馬跡的,在北宋地方,也很有一些,追根追底的人。

對於這些,定海軍當然不吝惜使用雷霆手段的,只要這個影響力沒有上升到州一級,在縣一級的,不擇手段,先把事情按下再說。

政治,存在着妥協,更存在着衆多的陰暗面,在諸多的努力之下,在無數的真金白銀之下,北方的鐵路幹線,南方的長江航道,這兩條幹線,無休無止的在移民着,特別是進入到3月之後,更是上升到了一個巔峰。

無論是定海軍的外交部,還是親自實施移民戰略的人,都知道,這樣肆無忌憚,每天都是幾十萬,甚至更多的移民,根本無法持久,天知道那一天,就上達天聽,讓北宋上層知道了。

鐵路是屬於定海軍和北宋共管的,可是就在北宋的區域之中,只要挖斷鐵路,這麼一條通暢的幹線,就會斷絕,這一點,哪怕是定海軍,在各方面都非常的領先,對於這樣的情況都無可奈何,只能夠走一步算一步了。

同樣的,外交部也加強了滲透,本身用金錢開道的外交部,在很多的方面都有些便利,再加上派遣工人的管理費的問題的,更是如魚得水,就算是有些波折,也有驚無險的完成了。

這麼一個瘋狂的移民動作,從陰曆的大年初三開始,一直持續到了4月中旬,在3個多月的時間之中,按照每天平均41萬人的速度,一共運走了4100萬人口,這中間,拋開的返回勞工和定海軍居民的700多萬,差不多就是3300萬,雖然沒有達到計劃之中的3500萬和3800萬,但是已經完成了9成。

在4月中旬,鐵路偷運開始停止,派駐在整個北宋的那些外交人員和教師,除了一小部分明面有身份的外交人員,其他的,也開始撤離,這時候,就不能選擇鐵路了。

因爲,這樣瘋狂的運輸,有些地方,甚至整個村莊都不復存在了,有些不願意走的,或者是鐵桿的,或者用手段處理掉,或者就直接綁走,這一點,是在3月底到4月初做的,這樣的事情,太過離譜,也不可能長時間的隱藏,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從北方走,一旦鐵路斷絕,那就全完了,這些精銳的人手,還有最後一批可以爭取到的人員,也是不容有失的。

從外交戰線,藉助着強大的外交網絡,還是得到了一些消息,本身在政壇之中,關於人口的雜音,從出現到越來越強,定海軍的強制手段,也不是無休無止的,否則的話,北宋早已經是定海軍的了,他不可能動手太過凜冽,甚至現在動手的情況,已經引起了注意,雖然還沒有從上到下的一條線,可是已經有州府一級的人員,開始關注了。

北宋的政務不下鄉,可是從政壇的主流來說,州府纔是核心,對於中樞,則是路,到了州府這一級,只要關注了,就不能採用強制手段的,這樣的強制手段的,反倒是容易把天給捅破了。

整個移民能夠爭取3個多月的時間,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3000多萬的人口,可能數千次的秘密列車,還有數以萬計的船舶,一點都沒有出現問題,這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還能夠持續下去,真的以爲北宋的官府不存在。

淮南路亳州定遠縣,剛剛入夜,外面卻來了一隊馬隊,本身城門關閉,可是調上來一個使者之後,大概半個時辰,大門就重新打開了,一行人直接奔縣衙而去了。

張舉,濠州通判,本身在亳州任職,在上班途中,被攔了轎子,告了血書,一般而言,他並不關注,可是其中,有一個人,他不得不出手,因爲這是他的啓蒙老師。

雖然說,科舉走來,啓蒙老師早已經無法對他提供很多幫助,甚至因爲相隔遙遠的關係,好多年都不曾去看望,可是這個人他還是知道。

按照血書之中所說的,定遠縣大部分的村落都已經沒人了,啓蒙老師在內幾個秀才,發現問題去調查,生死不知,這可是大事。

通判,本身就擁有這樣的查案的權利,不過因爲官務纏身,他用了10天的時間,處理了一些事物,這才風塵僕僕的前來,期間並沒有通知地方官員。

在縣衙,被知縣恭維之下,又詢問了一些情況,可惜這個知縣是庸才,一問三不知,他甚至不知道這些村落到底有人沒有人,春夏之交,又不是農忙使節,大部分官員,很少處理政務,更別說下去了。

張舉看問不出什麼,也沒有在意,反正等到明天,到了地頭,就知道了。

第二天,在縣城的幾個官員,還有一些士兵的陪伴下,一行人300多人,一起去了下面的鄉村,這個叫小菊村的村子,距離縣城40多裡,馬隊稍稍快一點,可是有這些地方官員的牽制,差不多到了中午時分纔到。

一路上,別說是張舉,就連縣令都看出問題了,因爲,官道上面的人煙太過稀少了,因爲道路的關係,中間過了幾個村子,他們都沒有停下,而是直接到了小菊村。

中午,正是家家炊煙的時候,可是小菊村卻是靜悄悄的,縣令和張舉的心在下沉,張舉覺得這個血書,很有可能是真的,整村的人不見了,還有調查這件事情的秀才,這可是的可怕的大案啊,一個村子,最少也有幾百人,這些人到哪裡去了,是被擄掠了,還是被殺害了,無論是哪個,都是駭人聽聞。

縣令更加的惶恐,他的任下,出現了這麼大的案子,他的官恐怕是要當到頭了,想他才做了幾年的官,真夠悲催的。

很快的,士兵們進入到村子,調查一番,果然無人,卻不是什麼兇案現場,因爲人人都是上鎖,整個村子,全部都鎖住了,雖然沒有破門而入,但是看痕跡,應該是有半個月左右,都沒有人了。

沒有血腥味,沒有雜亂無章的痕跡,更沒有土匪的跡象,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張舉在爲官十餘年,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奇怪的案子。

很快的,調查整個村子沒有人,在徵求了一下意見之後,張舉決定,選擇幾個有特點的房子,破門而入。

這些分別是,最底層,中層次,還有富農,地主,很快的,負責勘察的人員彙報,很奇怪的,最底層的房子的,空蕩蕩的,本身他們就是勉強混口飯吃,也不會有多少的東西,卻被收拾的比較的乾淨,除了一些笨重的,木頭做的傢俱之外,其他,都拿走了。

中層也差不多,不過留下了一些東西,可是大部分的軟細,衣服之類的,全部都拿走了,反倒是富農和地主,他們似乎收拾的非常匆忙,彷彿被犁過一般,還剩下了一些金銀軟細。

這個倒是奇怪了,從底層看起來,像是搬走了,從富農和地主哪裡,倒是像是遇到了劫匪,被洗劫了一空,可是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人到哪裡去了,目標又指向何方。

爲了得到更多的線索,張舉命令手下,兵分五路,順着道路一路的走查過去,調查周圍村落的狀況。

馬隊的速度很快,大概2個時辰,彙報過來,調查了周圍12個村子,完全都空了,一個人都沒有,村子裡面的基本情況跟這個小菊村差不多。

在聽完了彙報,縣令還有縣裡的官員,直接就變色了,一個小菊村,按照縣衙裡面登記的數字,470人,這個失蹤算是大案了,可是這個跟周圍12個村落,一共超過5000人的失蹤,那可是完全無法相比,他們一共才調查了12個村落,整個縣裡,到底有多少。

張舉當機立斷,直接坐鎮的定遠縣,然後調動廂軍,一個軍的廂軍,入住定遠縣,然後動員衙役還有大量人員進行調查,這才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整個縣城周邊,除了距離縣城較近的,經濟比較發達,交通發達的村落,其他的稍稍偏遠一點,幾乎都人去屋空了,整個縣,近百個村落,大的700人以上,小1百人的,最少有8成人去屋空,也就意味着,這個不算是很大的定遠縣,可能要失去4萬的人口。

同時周圍的村落,也有一些人失蹤,不過不是全部失蹤,縣城之中也有,整個加起來,可能要超過6萬人。

張舉這纔有些慌張了,這也太可怕了點吧,同時,他在調查定遠縣的同時,也命令整個亳州,對於偏遠村落進行調查,最少說,縣城的人員,要走到村落之中,去看的,去看看人到底有沒有失蹤。

雖然沒有一個清晰的結果彙報上來,可是從現在已經掌握的情況來看,不容樂觀,因爲最少說,整個亳州,這麼多的縣,累計失去的人口,要超過40萬。

亳州也算是淮南路比較大的州了,可是40萬人口,也已經是8成以上了,這如果只是亳州還好說一點,如果是淮南路呢?

這樣的情況,張舉不敢怠慢,繼續調查之下,然後飛報上面,派出了加急,送往淮南路,並且直接向中樞上書。

之後張舉深入進去調查,很多的東西,就怕認真二字,原來突發的狀況,特別是整村整村的失蹤,當然是沒有任何的線索,僅僅依靠留下來的這些線索,也無法解決問題。

可是到了縣城周邊的村莊,因爲有失蹤的,也有留下的,特別是縣城之中的,線索頓時多了起來,當所有的線索都彙總起來,這些人確實是失蹤了,而結果無不指向一個地方,定海軍。

到了這個時候,張舉已經知道,這件事情,已經不是他能夠決斷的,甚至是整個淮南路,都無法決斷,到了他這個層次,哪怕沒有跟定海軍直面過,可是也知道定海軍的強大,本身是北宋心腹大患的遼國,都被定海軍給幹掉了,定海軍會不會更加的兇殘。

定海軍的外交網絡,覆蓋了整個北宋,北宋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被定海軍知道的,更何況是這麼大的,關乎整個和平演變的計劃,在亳州被發現的第一時間,就通知到了外交部,州一級的高官關注,這件事情已經無法掩蓋了,但是拖延一點時間,還是可以的。

一部分的力量,用於隔絕信使上面,最少說,讓這個信使,能夠送入到淮南路的時間,被延緩,當然了,不是什麼強硬手段,灌醉了,麻翻了,耽誤個三五天的時間,還是可以的。

這當然無法爭取太多的時間,實際上,不止一個亳州,在北宋,很多州府,都出現了影響,只不過,大部分都是縣,以及以下的,定海軍的力量可以處理的,類似的清除,已經進行了好多次了,現在終於瞞不住了。

不過,整個計劃,已經進入到了尾聲了進入四月之後,實際上,已經在逐步的收縮戰線了,現在只剩下了一個尾巴。

趁這個時間,整個北宋範圍之中,把一些該轉移的,需要銷燬的東西給銷燬掉,甚至一部分的外交人員,明面上面的人員,也開始減少一部分。

北宋跟定海軍的合作之下,特別是鐵路這方面,合作的面也比較大,這個合作讓定海軍,在短時間,從北宋獲得了3000萬以上的人口,也因此,有衆多的人員,必須要留在北宋,否則,鐵路就無法運轉。

定海軍不會全部撤走,卻會減少,比如說,少了大量人員,鐵路本身的人員都在縮減,同時,大規模的提調北宋的人員,在這件事情之後,更是把蒸汽列車的密度降低了90%,基本上達到了馬拉火車的密度,各種的人員大規模的撤走,幾乎已經達到了峰值的9成5以上,剩下的,也做了一部分預案,如果說北宋採用強硬手段,他們會選擇化整爲零的撤走,同時,一些比較的軍事準備也在開始,總之,一切在暗處準備,幾乎已經是劍拔弩張了。

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十二章 蠻橫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
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三十三章 王家十七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零一章 鋼鐵和底蘊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十二章 蠻橫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一百九十六章 護城河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