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

在北宋的歷史上面,還沒有辦不過如此的事情,調查,監控,各種手段全部都用上了,甚至連禁軍也都用上了,可是卻不允許動手,甚至不允許輕易驚動他們,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個對付的目標是定海軍。

高層的,道這麼一級的轉運使,就算不知道,也似乎聽過傳聞,底層的,不知道定海軍的跟腳,可是定海軍的權勢,他們是知道,這麼有錢的單位,都存在這麼長時間了,沒想想動手,肯定是根基巨大的,現在好容易有了這個跡象,剛想伸手,就被斬斷了。

沒錯,現在是要對定海軍監控起來了,可不代表要動手,在富弼和衆多參知政事的命令之中,明確無誤的說明了,沒有上面的命令,一切照舊。

一些禁軍調動,一些官員調動,開始收集資料,很快就反饋上來了一些信息,不過這些反饋過來的信息,讓富弼更加的鬱悶,因爲,定海軍在目前,各地留下來的部分,幾乎都是空殼子,除了少部分的倉庫,還儲存着從各地收集過來的物資,可是這些物資,都是在一兩天之內要運走的,同樣的,這些物資,並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

富弼抓住了重點,可是還是晚了一點,不是說,他的能力不行,他在最短的時間之中,已經做了最好的決定了,可是定海軍做出決定,比他早的多的多。

實際上,在廣州出手之後,就已經做出決定了,甚至一部分的調整,在廣州之前。

解圍廣州,一方面,是趙信看不慣異族在中國活動,歷史上,這個依智高,足足的充當了攪屎棍的角色,讓本就緊張的北宋財政,在一度的緊張,同時加深了文武矛盾,當狄青封無可封,最終成爲了樞密副使的時候,就足以成爲了靶子。

當然了,狄青有他自身的關係,換成強硬一點點,比如說韓琦,哪怕不是文官出身,走武將這一條路,也能夠抗住壓力,成就一番事業,狄青或許在軍事上面,非常的出色,被稱爲軍神也不爲過,可是在政治上面,真的不行。

這或許就是老天的決定,很多的軍神,實際上,並不能夠把軍策,應用到政治上面,遠的有韓信,狄青也算一個的,真正的軍神,最終能夠在職務上面出色的,幾乎一個都沒有,能夠脫身出來,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解救廣州的試手,算是試出了北宋的底線,再加上丁海軍對於自身實力的提升,最終決定了對遼國動手。

之前,去一趟廣州,這個可以作爲試手,攻擊遼國,就是終極手段了,這種情況下,北宋怎麼可能不反應,必須要把北宋的反應,計算在內,這種情況下,定海軍的調整,實際上是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

調整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對內,一部分是對外

在整個定海軍之中,都進行了宣傳的,主要是宣揚未來的前景的。

這個前景,包括了現在和未來,動員絕大部分民衆,把家人都給遷移過來,最起碼,要做好斷絕關係的準備。

定海軍的發展,一直都是冠宇整個北宋,早在幾年前,工資水平,都比北宋的一二等戶的收入更高,現在,更是拿下了遼國,有了立國的跡象了,民衆的心態,更加的穩定了。

在北宋高級官員的眼裡,或許清楚,北宋的實力在瘋狂的增長,已經超過了遼國,對於遼國進行壓制了,遼國經過了重重打擊之後,已經逐步的衰落了,只要再過個三五七年,北宋平推遼國,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兩年的時間之中,遼國的地位,沒有歷史上面那麼的高了。

可是在升斗小民的眼裡,遼國還是強大的,猶如大魔王一樣的存在的,畢竟,以前的宣傳,不可能在短時間扭轉,有些東西,處於保密的關係,也不可能全面的宣傳,這就給了定海軍機會。

在拿下遼國中京,趙信前去處理的同時,在定海軍的各地,也大規模的開啓宣傳武器,宣揚定海軍拿下了遼國,即將立國的消息,有些針對性的東西和人員,也第一時間的送到了定海軍進行宣傳。

強大的宣傳機器,宣傳的結果,定海軍連遼國都已經拿下來了,拿下北宋,應該是易如反掌的,。

誰都想依附一個更加強大的人勢力,哪怕是升斗小民也是一樣,同樣的定海軍給他們的待遇,也是一個重要的基石之一,如果連生存都過不下去了,再怎麼大的口號,也只是一個空話而已。

人上一萬,形形色色,定海軍成立才幾年的時間,用了衆多的方法,這才達到了現在的結果,已經足夠的自傲了,這是天時地利任何的結果。

整個北宋成立有幾年,北宋幾十年的時間之中,培養的一些人,潛移默化的東西,是改變不了的,在定海軍3500多萬人之中,不是沒有這樣的。

可是定海軍經過甄別,挑選,除非是冥頑不靈的,選擇把他們送回去,當然了,也是有限度的,先把人送到琉球,先看管起來,未來等到跟北宋之間的爭奪塵埃落定了再說,其他,不是那麼明確的,儘可能的控制了,甚至他們在選擇未明確的時候,也向他們提議,把自己家人給弄過來,先過上好日子再說。

定海軍下手較早,再加上,既然決定對遼國動手,遼國滅亡了之後,是沒辦法保住的,既然這個秘密要泄露了,跟北宋之間,是對立的關係的前提下的,把人移民過來,因此引發了地方政府的不滿,也是可以接受,蝨子多了,也就不癢了。

就這樣,直系親屬,有關聯的,還有一些其他鼓動的人員,這些人員加起來,差不多有800多萬,都分批分次的送過來了,其中出現了一些波折,甚至引發了一些地方官員的不滿,可是在大量金錢開道的前提下,都也都擺平了。

任何的事情發生,都是有跡象的,這個跡象,最終,在分派下去,對於移民到定海軍比較多地方,在下去動員家屬的時候,卻發現,家屬都跑光了。

這個舉措,彙總到汴梁之後,讓富弼也非常的無奈,他還想着,通過這個方面,來影響一下定海軍,最少說,削弱定海軍的人口。

遼國的強大,是建立在騎兵數量上面的,可是人口制約了他的騎兵的發展,真的遼國人口多上幾倍的情況下,對於北宋也是巨大的壓力。

之前,對於定海軍沒有限制,人走了沒辦法,可是從兩年多前開始,地方官員,在發現了人口大規模的減少,已經足以影響到地方的生產和農忙季節開始,他們已經照會過定海軍了,定海軍已經承諾,不在大規模的移民,只是少部分的。

後來定海軍這方面做的不錯,保持了一定程度,也就沒有引發時段,這下子,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之中,最少又移民走了800萬以上,這個沒有精確的數字,各地的數據也不是那麼的統一,可是相當於曾經遼國絕大部分人口的移民,還是讓不少地方吃了大虧,就這樣,當地官員也壓下來了,這對於政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改處理的處理,很是株連了一大批人,不少人丟了官身,甚至是前途。

可是這樣的情況,也讓富弼警惕了起來,移民走了這麼多人,其他方面沒有準備麼?

果然,其他的方面,也是有的,在調查了定海軍的部分店鋪的時候,發現,很多店鋪都是一個空殼子。

這也是定海軍對外的舉措,定海軍在北宋工商業大規模的發展的前提下,很多東西都已經收縮了,比如手,在地方的投資,店鋪之類的。

目前還在開的店鋪,也就只剩下汴梁還有少數地方,其他的地方,主動的退出,從一個自主的經營者,變成了一個總經銷商,負責協調各種貨物的運輸。

在這樣的前提下,就算是北宋抱着敵意,第一時間封鎖整個定海軍關聯的東西,定海軍虧的也不多,也就是一些浮財而已。

人弄不回來,財也不可能控制住,或許說,真的控制的話,也有一些財富,幾百萬上千萬是有的,定海軍再怎麼的準備,收縮一部分的經營,可是定海軍之前,整個攤子鋪的是巨大無比,幾乎遍佈在了整個北宋,哪怕一個地方有幾十萬貫的浮財,幾十個上百個下來,也差不多一兩千萬。

這些錢,對於一個家庭,或者是一個小地方來說,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巨大財富,可是針對北宋來說,特別是現在財務方面的狀況,有了巨大無比的提升的北宋而言,根本不算什麼大財。

北宋也沒有這麼的短視,在定海軍的實力不得而知的前提下,對於定海軍出手,或許一次性獲得足夠的財富了,可是之後呢,要遭到定海軍的報復,甚至千萬以上的財富的損失,足以有了出師之名了。

富弼他們的想法不能說不對,在他們看來,定海軍能夠做到的,他們調整一下也能夠做到,過去的3年的時間之中,很多東西,北宋都可以生產了,如果單純稅收,不可能讓北宋的收入,這麼的翻跟頭的向上漲,主要的收入都是那些大投資。

這實際上,也是趙信留的一手,不能算是留,只不過就算是不留,北宋也學不會。

在定海軍進行了產業升級,把目標邁向了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一些落後的,淘汰的,或者利潤不太高的項目,交給了北宋。

北宋沒有定海軍如此高昂的薪水,在生產東西的時候,單純勞動力成本並不高,打個比方吧,類似火柴盒,紙盒一樣的東西,放在定海軍,就有些不太合適了,讓月收入,幾十貫,甚至上百貫的人來做這個,成本太高了。

可是在北宋,如果按照10個一文來計算,一個人一天收入20到30文,一個月,1貫左右的收入,這對於普通的北宋民衆來說,已經是非常高昂的收入了,可是這算到定海軍的收入,這個勞動效率,平攤到每一個上面的成本,就會達到一個不可能程度了。

在最初,做技術轉移和技術傳遞的時候,趙信還沒有私心,可是定海軍的技術升級,是在最初識字的基礎上面,一部分加強訓練和不停的學習,才形成,北宋根本就沒有這個學習的體系,甚至連老師都找不到,他們能夠做的,都是最初級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具備技術含量,同樣的,很容易受到定海軍的影響。

定海軍放出去的很多機器,並且給北宋整體的解決方案,很多看起來,北宋都可以生產,可是沒有了定海軍支持之後,短時間,或許還可以生產,可是一年兩年之後呢。

機器是會壞的,以前,有定海軍在,壞了,就可以很快的維修,可是在沒有形成一個產業基礎的前提下,突然的撤走,看着一大堆的機器,只要一個地方出了問題,整個就會出問題。

這就跟後世的改革開放初期一樣,外商投資過來,並沒有拿出核心技術,北宋只是掌握了機器的使用方法,而沒有一個瞭解機器的原理,當機器壞了之後,是沒辦法維修的,或許在漫長的時間之中,慢慢的消化,懂得原理之後,還是可以越過這個,可是短時間,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這些方面,富弼因爲並不瞭解,而不知道,不過眼下得到的情況,也讓他不敢輕舉妄動,甚至連下面人報告,定海軍的那些原材料和貨物,是不是放行,他們這些參知政事,在經過了商議之後,最終決定還是放行,這些東西價值並不高,並且部分還是離岸付錢,真的這麼追究下去,反而讓北宋爲難。

不知不覺之下,在認真的調查了之後,富弼才發現,整個北宋對定海軍的依託作用太大了,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旦跟定海軍撕破了臉,在財政和政治穩定上面,都會出問題,甚至不考慮定海軍的戰鬥力,強行的翻臉,北宋損失會更大。

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
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二百六十九章 火藥和地道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七十五章 鉅商雲集第五百零九章 數據分析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水上樂園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五百三十八章 海盜攻略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八百三十九章 春節假期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國博弈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