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養殖和酵母

收入多不多,多,一天下來,差不多一千多貫的營業額,可是大不大,要看跟什麼相比,整個保州,固定加上流動人口,再加上往來的客商,可能要十四五萬人來吃這個,平均每一個人每天,也就是10文錢,這多麼。

聚沙成塔,聚木成林,講的就是這個意思,越是面向普通大衆,最終總和的數字就會非常可怕,以大宋一億人的總人口,每個人在一件事情上面,花費1文,就是一百萬貫,一文一天多麼,甚至十文一天都不多。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鹽稅,這可是人人都避不開的人頭稅,北宋只是在鹽稅上面,就收了1500萬貫,巔峰時刻甚至超過了2000萬貫,這代表着什麼,平均每個人每年,要繳納200-300文錢的鹽稅。

饅頭和包子,取代鹽稅,成爲新的人頭稅,這未未可知,可是饅頭和包子在保州熱銷,成爲了現實,巨大的收入,讓苗家莊的今日,變得歡天喜地了起來。

參加勞動的少了400多人,就代表着剩下的800人,他們的工作量在加大,一天6個時辰,可以說一直都持續着高強度的工作,但是所有人沒有一個抱怨的。

蒸饅頭的工作,勞動強度並不大,偶爾還能夠稍事休息,趙信在佈置的時候,更多的考慮到了強度,沒有讓他們跟生產線的工人一樣,高強度,壓榨到極限,會預留一小部分的休息時間,這部分的時間不長,可能一個時辰,也就是一盞茶的時間,對於這些村民而言,夠了,能夠喘口氣,就能夠繼續幹活。

不算高強度的工作,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實實在在的錢,從昨天開始,所有村民的工錢漲了一倍,以前10個饅頭一文,現在5個一文,就拿400個饅頭爲例,今天平均的工錢高達80文,一部分多的,熟練很好的小組,甚至可以達到90文甚至是100文。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這代表這一斤肉,12斤米,每天一斤肉的日薪,絕對不能算低了,一個普通的農夫或者農婦,只是依靠着蒸饅頭,就可以養活一大家子人。

這不是開玩笑,一天10斤,10天一石,30天3石米,換成麪粉,差不多就是6石,一個人一天撐死吃2斤糧食,600斤的麪粉,足夠10個人吃上一個月的時間,換成粗糧的話,會更多。

莊戶人家,吃飽爲前提,以前的苗家莊,只是稍稍富裕一點,每年下來,也沒有多少餘糧,偶爾遭遇饑荒,還會得到京城苗家幫助,可以說,是遠近聞名的村莊,苗家的名聲也一直比較好。

現在,四少爺來了,直接改變了一切,不但花費了大筆的金錢,用於各種耕牛的購買,這一點可以直接提升苗家莊的糧食產量和土地面積,還帶來了饅頭生意,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個簡單的饅頭,能賺這麼多錢。

現在作爲組織者的苗遠,苗遠可以從淨利潤之中中間拿到3分,今天的淨利潤超過了1300貫,也就是說,今天差不多就是三十八九貫,這可是巨大的數字,一天4畝水田,這樣的收入可怕到驚人,如果這個銷量穩定的話,他一個月的收入,會突破1200貫。

以往恐怕整個苗家莊,一年的歲入,加上市集,幾個工具房和糧食收入加載一起,纔不過1200貫,他一個人一個月都能夠達到,想着就如同在夢中一樣。

今天雖然沒有賣完,剩下的,在整個饅頭的總數之中,算是比較少的,只有8000個不到,剩下的饅頭,也沒有浪費,用成本價,也就是原料和加上少部分人工的價格,銷售給了苗家莊的村民,饅頭是饅頭差不多是1.8文,包子差不多就是3文,銷售給村民。

村民剛剛拿到工錢,就遇到了這樣的好事情,他們的工錢也算在其中,8000個左右的饅頭和包子,幾乎一個沒剩,直接給村民們全部買回去了,2800人村莊,8000個,每個人才3個而已,他們又不是不用吃飯,這個還省了做飯的時間。

趙信書房之外,苗遠看着手中紙,這是他一遍一遍的計算出來的今天的利潤,他識字,也會簡單的計算,饅頭銷量和成本,這是很容易計算,麪粉肉類這些原料按照市價,工錢另外一大塊,他的提取和趙信的發泡劑也在其中,剩下的就是淨利潤。

他一遍遍的計算,可是剩下的錢,依然讓他吃驚,上千貫的總利潤,七成都納入到長弓隊之中,這也太驚人了,長弓隊需要這麼多錢麼。

聽了苗遠的彙報,甚至在彙報的時候,也注意到苗遠還是一臉不敢相信的表情的,趙信卻不算太在意,保州爆發出來的銷量,讓他微微吃驚之外,其他就不在意了,饅頭更加廉價,更加耐飢,按理說,應該銷量更大,可是實際上,包子要稍稍壓過它。

包子卻更加美味,兩者平均下來,包子更容易接受,肉食少,可能去其他地方,要三十文四十文,才能夠吃到一頓肉食,可是包子,10文就解決了,30文可以吃到小飽,3個包子,代表着一個饅頭的外皮和六七兩的餡料,這個分量相當的足。

如果是按照糧食肉類這樣的商品的一般等價來比較的話,大宋肉類價格,相當的高昂,大米的價格在7文一斤,普通豬肉的價格就是大米12倍以上,後世差不多是4倍左右,如果算上面粉,那就更高了,差不多就是20多倍,後世也最多就是五六倍,這中間差距明顯。

原因很簡單,養殖技術不過關,飼料什麼的生產的都沒有步入正軌,豬肉還都是後世意義上面有機豬肉和柴豬肉,沒有餵養任何的飼料,全部都是莊戶人家,一人一頭的慢慢養起來。

供應量的不足,造成了肉食的價格,偏離了正常的空間,還有很大的降低空間。

實際上,這個時代,肉類只是在大宋貴,在草原上,大量的肉類,因爲越冬的關係,被掩埋,被消耗,這些都是非常正常,因爲商路不通的關係,這部分的肉類,沒有通過流通,進入到更加適合的地方,反而拋屍在了大自然,白白的浪費掉。

養殖業恐怕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只不過,相對於饅頭這樣立竿見影的項目來說,養殖業週期性太強了。

跟饅頭和包子一樣,養殖業同樣利潤驚人,特別是在北宋這樣的前提下,大規模集中養殖,還有各種飼料的出現,讓後世的養殖業相當的普遍的,肉類的價格也因爲集中化的養殖而走低。

這個時代,豬肉的價格是大米的12倍,是麪粉的20倍,是各種雜糧的四十倍以上,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後世對於養豬真正的做到了體系化,集約化的科學管理,按照正常的生物鏈條和能量傳遞的原則,5斤糧食可以長出一斤肉,也就是說,一斤肉等於五斤糧食,這是一個比較平衡,拋開了各種其他的消耗,比如中間環節,運輸,屠宰,倉儲和售賣,最多加一倍,一斤肉等於10斤糧食,養殖戶就能夠獲得相當可觀的收益。

更別說,通過一些轉換和添加,達到3斤出1斤,這是的比較科學的方法,所以豬肉的價格一般相當於大米和糧食價格的5-6倍,也是有這個客觀規律的。

這單單是指純指喂糧食,養豬的技術,喂糧食不是什麼好的技術,如何用其他的東西,替代糧食,用更廉價的食材養豬,成爲了能否獲得利潤的關鍵,後世更多的是用飼料,一斤飼料的價格,比起糧食來說,要少太多了。

飼料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項目,曾經中國的首富,就是在飼料行業之中誕生的,趙信暫時沒有什麼飼料生產的方法,用糧食養豬也可以,可以獲得比較可觀的利潤,最少是兩三倍以上,也算是穩定的暴利,只不過,不太適合開啓。

這個時代,糧食連人都吃不飽,別說是讓動物吃了的,暫時可以以農戶的形式,原來一家一戶養一兩頭豬,現在可以增加到三四頭,甚至是更多,饅頭工坊的工資,買幾個小豬仔,這不算什麼。

剛生下來的豬仔,並不貴,因爲需求量不算很廣,前期可以用少部分糧食,麩皮和打豬草代替,一些饅頭包子加工的廢料,也可以養豬,後期,就可以使用新的技術,比如說,青儲飼料。

這是後世的發明,極大的推進了養殖的進步,青儲飼料用的都是養殖之中的邊角廢料,一些不太適合豬來吃的植物殘留,通過清楚,乳酸菌發酵的方式,生成乳糖,這不但可以給豬提供能量,還非常廉價。

乳酸菌,需要慢慢的尋找,發麪之中含有的乳酸菌,不容易提取,似乎後世用蘋果和麪粉共同製作天然酵母的方法,可是具體的步驟,趙信忘記了,只能夠慢慢來,總之,酵母這玩意,不但在蒸饃之中利用廣泛,在青儲飼料等諸多跟農業相關的行業之中,都有上好的利用。

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
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二百七十七章 價格問題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七百八十五章 發現問題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二百七十九章 確定經銷商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一十七章 南城廣場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五百五十四章 辦公大樓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二百五十五章 畫龍點睛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四百八十六章 水泥預製件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