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

鐵路的收益,那是以後的事情,也就是葉清臣掌握,韓琦雖然也通庶務,可是他更多的是在軍事上面來考慮的。

跟運河有枯水和豐水的不同,豐水期間運載量大,枯水的季節會降低,同時,還有諸多的限制,船隻不可能跑太快。

這一點,對於鐵路來說,不存在,只要養護的及時,就算是都冬天,都可以運作,而快馬的速度,又完爆快船,按照一個時辰100裡來計算,一天12個時辰,就是1200裡,那是真正的日行千里。

從汴梁到靈州,全程通車的話,2天就能夠抵達,就算是中間的節點,比如說關中,不適合直接貫通,這個時間也可以減少到10天左右。

那就不是步兵的速度,而是騎兵的速度。

在這樣的前提下,就算西夏不滅亡,西北再發生戰事,他們也會輕鬆很多。

只要準備半個月左右的糧草,就可以支撐短時間的戰爭,戰爭結束,也可以快速的把軍隊送回去。

軍隊永遠在駐地,是最節約,長期形成的駐紮習慣,不但更加舒服,還耗費更低,這就等於客觀的減少了投入。

更別說運費上面的節約,按照趙信簡單計算出來的成本,結合定海軍本身的運作,一石糧食2000裡的運費,最多也就是150文,聽起來很高,甚至比運河的運費還要高,可是時效性這一點,就是運河無法提供的,也遠低於過去的運輸成本。

從汴梁運送到靈州的一石東西,最少的運費都在3貫以上,這也是邊疆的糧食貴的根本原因,本地缺糧,糧食幾乎都需要外界輸入,高昂的成本,讓駐軍成爲了巨大的問題。

這也是西夏跟北宋固有的問題,哪怕軍事非常嚴峻,在整個西北,駐軍的數量,也就是幾萬而已,不能太多了,太多了的話,單純糧食就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現在多150文而已,就算是在汴梁,一些時節的糧食波動,都足以抹平這個差距。

從軍事上面考慮,鐵路有諸多的好處,甚至不用貫通到汴梁,就算是貫通到京兆府,產生的好處都是巨大的,關中再怎麼的貧瘠,能夠承受軍隊數量,也遠超過於邊疆。

鐵路的大體介紹,已經通過趙信的幾次介紹,講述了一遍,馬車牽引和鐵路本身,韓琦不怎麼的清楚,可是橋樑的作用,他很清楚。

大軍開行,糧草是最關鍵,可是還有一個也是要先行的,那就是先鋒,先鋒不但是需要鼓舞士氣的先頭部隊,還是必須要修橋開路的,沒有先頭部隊打下基礎,後續的部隊要想行進,就非常困難了。

橋樑在北宋,已經不能算是少見了,可是能夠通行大軍的橋樑,真的是不多,關鍵在於,行人跟車輛的不同,可是哪怕有一座可以通過普通步兵行進的橋樑,對於一個軍隊的開行來說,都是至關重要。

一座橋,按照北宋的理念,哪怕是普通橋樑,都不是短時間修建完成,那些著名的橋樑,比如說,大名鼎鼎的趙州橋,他從開皇十五年,一直修建到大業二年,歷時長達11年,或許這纔是趙州橋堅固的根源。

現在單純應天府到汴梁,大大小小的橋樑不下50座,其中,長度不亞於趙州橋的就有四五座之多,這些橋樑,要在40天到60天之中,完成修建,這讓韓琦多多少少有些不敢相信。

或許,水泥可以加快橋樑修建的工期,這跟城防工程一樣,原來可能要一兩年完成的工程,只用一兩個月就可以了,可是一個長達五六年,甚至是十來年的橋樑,怎麼也不可能拉低到一兩個月的時間。

可是看了整個修建的過程,他就明白了,原來真的有這麼神奇的方法,巨大的水泥預製件,一個個的通過吊車,按照一定的順序,搭建到了橋面上面。

本身它們就是有獨特的設計,就算不適用粘合劑,都會有一定的穩定性,加上了粘合劑,還有一些鋼筋和水泥澆灌,只要凝結起來,整個橋樑就會相當的堅固。

力學就是這樣,並不是只有現澆才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後世的一些新材料建設的房屋,更是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了獨特的特性,甚至不用的粘合劑,獨特的機關卡在一起,就可以擁有強悍的強度。

韓琦在旁邊看的很有興趣,除了吊車之外,他更多的詢問的是水泥預製件,在知道了水泥預製件的由來之後,他似乎思考了半天。

好半天之後,韓琦向趙信詢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棱堡使用大量的水泥預製件,採用吊車的話,一定可以讓棱堡建設的效率提升很高。

趙信聽了韓琦的要求,愣了一下,韓琦所說的,可以用於棱堡和房屋上面的這個東西他異常的熟悉,不就是水泥預製板麼,用鋼筋和水泥結合,形成的帶孔的板子,可以用於樓板的建造。

這種在中國七八十年代,大爲流行的一種建房的方法,在此之前,樓板的建設方法,都是用現澆,可是有了這個預製板之後,一層層的搭建,只要完成了之後,就不必考慮承重性的問題,繼續興建。

這種修建的方法,讓房屋的建造,節約很多的時間,修建速度很快,在一段時間,相當的流行,幾乎大部分的自建房,甚至少部分的單位樓房的,也採用這樣的方法。

預製板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抗震性不好,一旦震動產生,超過了承受能力,水泥板就會成爲致命的殺。

整體現澆的房屋,整體性能好,可是水泥板,本身跟其他的不容和,它們在受到了震動之後,會首先的掉下來,這時候,不說震動帶來的真當,單純這樣的水泥板掉下來,就足以要命,特別是一層層的樓房,經過震動之後,絕大部分的水泥板都震動下來,這對於居住在其中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噩夢。

水泥預製件並不都是洪水猛獸,之所以預製板這麼大的惡名,一方面是生產它的地方,多是一些小作坊的,質量很次,只要看起來差不多好了的,強度上面,也根本達不到建設的目的。,

同時跟後續的的粘合有很大的關係,普通的住宅,自建房這種的,他們沒有考慮到各種材料的粘合問題,只是用普通的水泥砂漿,進行粘合,只是薄薄的一層,甚至沒有一些固定的措施的,纔會有這樣的結果。

反倒是後世的大型工程,比如說橋樑,大量預製件的使用,只要力學合理,加上粘合固定的作用,就足以抵擋足夠震動的地震。

趙信的思維,還是放在21世紀,當時預製板的名聲已經爛大街了,特別是那一場災難,很多倒塌產生的傷亡,都是由着些預製板造成的,這種習慣,趙信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韓琦既然提出來了,打破了他思維的慣性。

連關乎鐵路咽喉的橋樑的修建,都可以大量的使用水泥預製件,爲什麼更加簡單的房屋,卻沒辦法使用,只要合理的設置,再加上後續的工程管理,似乎可以把這個危害性降低到最低。

或許他的抗震係數上面,依然比不上現澆,可是卻相差不大,反倒是水泥預製件的另外一個出色的性能,那就是方便快捷性,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應用。

這一點,也是韓琦提出的關鍵,那就是施工的速度的問題的。

棱堡爲什麼能夠在西北之戰之中,起到那麼大的作用,方便快捷的施工,是關鍵,真的跟原來的城防工程來說,半年,一年的時間才建設完成,那就耽誤大事了。

在封建社會,時效性這種東西,從來都不是最關鍵的,有些縣太爺,甚至半個月,一個月審一次案子,也就是在軍事上,比較的重要。

兵貴神速,有時候,一兩天的差別,就是一個天上地下的結果,在戰爭之中,別說是十幾天,就算是提升一兩天的時間,已經非常關鍵了。

打個比方,兩軍對壘,這應該是野戰,可是一方在野戰對壘的時候,進行了一些處理,在關鍵的點位上面,用幾天的時間,完成一個或者幾個固定的堡壘,這對於另外一方而言,絕對是噩夢。

攻城戰,從來都是最困難的,一個固定的堡壘,這對於一方的支撐作用非常的大,只要合理運用,對於戰爭,將會起到決定的作用,至於強度的問題,在戰爭的目的前面,將會不存在的。

韓琦這麼提出來了,趙信的仔細一想,還真的是這樣,能夠節約一半的時間,再加上起重機的效率,一座本身可能三四十天修建完成的棱堡,可能只要20天,甚至更短的時間完成。

更加喪心病狂的考慮,一定程度上面,樓板這玩意,都不用現澆,簡單的搭建就可以,或許會有一些隱患,可是隻要外圍的磚頭,凝結的和合理,基本的棱堡的體系完成,對於棱堡的影響,就會降低到很低的程度,

這樣就能夠快速佈局,甚至在佔據了戰略要地的時候,立刻的興建各種的棱堡,當他們一出現,就算是剛剛佔據的地盤,也相當的穩定了,哪怕只是一個樣子貨,也會有相當的防禦,比起原來堅城都要強大,這會成爲北宋的殺手鐗的。

想通了之後,很多念頭就會冒出來,趙信點點頭,這玩意,很簡單,只要配方研究出來的的的,有一個簡單的場地,有一些人員和一些技術人員,就可以生產出來這個。

無論是技術,還是配方,這對於趙信而言,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的,趙信也沒有想着,拿着這個配方換錢。

可是起重機,就不一樣了,看起來,這麼容易的運作起來,技術難度非常的高。

這個起重機,是趙信一手製作出來的,最初的時候,只是一個塔吊,還有一個簡單的滑輪組起重機,能夠節約力量不超過兩倍,也就是說,本身能夠舉起一噸的重量,現在舉起兩三噸而已。

跟現在,起重機二三十倍比起來,差的不知道多少。

爲了這個準現代化的起重機,趙信不知道進行了多少次的實驗,比如說,起重機的起重臂,這是一個關鍵的所在,舉起5噸重物的起重機,和舉起30噸,甚至40噸的起重機,他們的力臂強度,絕對不同。

後世,甚至喪心病狂的弄出來可以其中8000噸起重機,這個重量,真的是可怕到了極點。

30噸以上起重機,對於北宋而言,也是喪心病狂的,哪怕有了卡牌系統,有很多出色的材料,可是落到起重機上面,就需要慢慢的嘗試。

現在在橋樑施工之中使用的起重機,它的身上的各種材料,幾乎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出來的,更加強大的鋼鐵,那些精工鍛造的滑輪組,甚至是裡面使用的油,都是通過精心配製的,這些都不是量產的型號。,

手工,還有卡牌系統具現的關係,讓這些起重機生產速度很慢,卡牌系統,還承擔着定海幣的具現,從中間截留,大概生產了30臺左右,已經基本上應用到了應天府這個鐵路上面,未來,只要這個鐵路建成之後,繼續開啓的鐵路計劃,需要的吊車數量,還是會加大,保守估計,最少要100輛,要300輛以上,才得勉強足夠。

看着韓琦期盼的臉,趙信考慮一下轉讓個10臺,幫助北宋軍方,還是沒有問題的,不過,這個速度上面,3個月之內,是別想了,之後,每兩個月1臺,一直到最終全部到位爲止。

韓琦也是隨口這麼一說,這麼一款裝備,應該是定海軍的殺手鐗,沒那麼容易到手,誰知道,趙信居然吐口說給10臺,一臺就有這麼大的功效,10臺的話,邊疆普及棱堡的速度,肯定會再上一個臺階的,至於說,要兩年以上,才能夠完全配備,他根本不在意,只要東西到手就好了,關於北方體系完成,也需要時間,到時候,一個完整北方體系完成修建,大宋肯定是固若金湯的。

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
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二百四十三章 樹炮逞兇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迴歸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二百九十二章 商談議和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轉印象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晶坊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