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

一場看起來很正常的戰爭,卻發生了讓他們無法想象的結果,這中間怎麼可能沒有改變,只不過,改變的地方有些輕微。

好在,在樞密院的這些記錄之中,各方面都寫的非常的詳細,狄青信不過樞密院總結出來的那些東西,他提出要求,要求拿到西北最基礎的那些戰報。

狄青提出來的這個要求,卻讓樞密院的人員有些爲難,在請示了上面之後,最終樞密院還是開放了一些,主要是除了韓琦的一些樞密院奏摺之外的一些東西。

狄青在看到這些報告之後,才知道爲什麼樞密院的人這麼的爲難,哪怕是戰爭的進程不長,可是牽扯的東西衆多,韓琦是大佬,他的奏摺不多,可是下面的戰報,包括一些零散的東西,可以說堆積如山。

狄青本身只是準備拿最主要將領的,可是這些都拿過來,也沒什麼問題,他反而會從這些東西上面,明白了很多東西,只要細細看就好了。

別人怎麼,狄青不會去管,可是他在認真看了半天之後,還真的就從這個上面看出了一點什麼。

果然跟他預料的一樣,在樞密院弄出來的那些戰報之中,一筆帶過的東西之中,就漏掉了非常的關鍵的東西的。

作爲敏銳的統帥,天才的軍事家,他敏銳的抓住了一個很重要的重點,那就是長弓。

在戰爭之中,只是講到了雙方的數據對比,可是沒有詳細軍隊佈局,之前那些將軍們疑惑的地方,就是這樣,這些將軍們,是按照普通的禁軍配備,來衡量的。

在這樣的衡量之下,當然不可能出現4萬人,對3萬重騎兵的前提下,還全殲對方的不可能的事情出現。

可是看了長弓的應用,還有比例,他隱隱的感覺到的,長弓恐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地方。

這時候,在爭吵了一個上午之後,哪怕是經過了勸說,所有的人的焦點,還是放在這個重騎兵的戰局上面,哪怕有實際的例子,比如說,俘虜,裝備,還有人員,這些已經證明不可能作假的情況下,依然有些不敢置信,到底怎麼做到的,這是他們最疑惑的地方。

狄青在跟幾個人簡單的交流了一下,提出想看看,長弓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武器,他的戰鬥力,以及他在整個戰爭之中的使用方式是什麼。

狄青的這個要求,也同樣得到了其他將軍的認可,這些能夠被樞密院叫過來的,可都是在實戰之中,一步步的走過來將軍,他們或許有一些的侷限性,可是他們的眼光都是有的。

狄青從這些報告之中,拿出一些很重要的東西,然後點名了長弓在整個西北戰爭之中的作用,這下子,這些將軍們才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知道了這個問題之後,他們也想知道,這個長弓,到底在整個西北戰局之中的作用。

他們聯合的向樞密院提出,想要看看這個長弓到底是什麼,威力幾何。

12個將軍,還是研究整個西北戰局的將軍,他們提出的又不是很困難的問題,很快,回覆就下來了,在下午安排一場演練,讓他們親自的看看長弓的作用。

所有的將軍,都非常的重視,這麼一個長弓,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武器,甚至在整個西北之戰之中,幾乎是長弓,摧毀了鐵鷂子的士氣,最終取得了戰場的勝利。

長弓在樞密院,已經從最開始韓琦推行的時候的不注重,變成了現在,徹底的重視,哪怕是這些將軍們,不提出這個要求,樞密院也會給他們安排一些的演練,讓他們評估一下,這個長弓到底在整個戰場上面的作用,到底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比例。

韓琦已經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了長弓的可怕力量,在實力比現在的弓箭,有很大的提升的前提下,長弓低廉的價格,容易獲得和大批量生產的特性,全部都完爆了普通長弓。

可是,整個樞密院,或者說整個北宋軍方,數十萬的弓,這些要裁撤,浪費可就太大了。

這是一個困難,之前困擾着樞密院,在他們已經看出來長弓的好處的時候,還在猶豫,現在,長弓已經用實戰表現出作用了,裁撤勢在必行,唯一有些可惜的,就是投入的費用。

賈朝昌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入京的趙信,給他找到了清理的地方,那就是銷售出去,這本身也是軍火行業的慣用方法,如果有了更好的,可以更新換代的裝備,完全可以把舊的裝備更換出去,換的足夠多的資金,用於投入到新的裝備生產和研究之中,如此往復,一直都掌握着主動權。

整個關於戰爭的研討,在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這些將軍們,都懷疑整個戰術的正確性,那麼,就無法潛心研究整個戰法了,這是賈朝昌不願意看到的,在知道了原因之後,賈朝昌笑了。

這個問題,在最初的時候,接到西北的戰報的時候,也有當時也查詢過,可是實打實的幾萬鐵鷂子俘虜,還有兵器和戰馬這些東西,是做不得假的,如果要作假,需要把戰馬,兵器,鎧甲,還有人員全部到位,這個難度不亞於戰爭作假,甚至直接俘獲或者是降服這麼多的鐵鷂子,

正因爲重視,樞密院,也組建了一個長弓部隊,這個長弓部隊是從全軍之中選擇出來的,以前的,是按照射的準來選擇的,現在,卻帶有着更加的鮮明的長弓的特性,力量強大,身材高大,能夠拿得起更長的弓。

這是長弓的基本特性,或許,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基本的物理學的原理,更不會知道弓臂弓身等的關係,可是不瞭解基礎理論,卻可以知道,更長的弓,威力越大。

對於使用榆木作爲弓身的長弓而言,更長的弓,不容易得到,必須要更加龐大的樹木,可是2米左右的長度,也不是不能獲得的,甚至相對比較的容易。

這部分長弓手,他們的身高,都是在1.9米左右,身材高大,力量強橫,手持的長弓,也是很長,差不多在2.4米左右,比起一般的長弓,最少長了三分之一,弓臂什麼的,也更加的厚重的。

這樣的長弓,已經不能夠在戰場上面使用,應爲太過粗大,特別是重量方面,移動起來非常的不方便,但是放在表演上面,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既然是樞密院的演示,當然是越強大越好,這個長度比一般的長弓,最少長出了三分之一的長弓,威力是強大的,並且500人的隊伍,全部都使用了穿甲箭頭。

連韓琦都可以獲得各種的長弓穿甲箭頭,樞密院更是如此的,在知道了西北之戰的整個情況之後,就開始做了這一方面的準備。

經過了幾個時辰的準備的,在城外其中一個禁軍的營地之中,進行演練的。

之前得到通知,他們心中還是七上八下的,可是下午,直接的去的時候,這才放鬆下來,幾個在相互的商量的,詢問一下這個長弓到底是什麼。

在準備好的營地之中,他們看到了一羣的大漢, 500人長弓隊伍,每一個人都是身材高大,力量出衆的,要達成這個要求,也只有北宋能夠達成,要知道,整個中原王朝,三國爭霸,可是實際上,三國是非常不均衡,西夏不足400萬,遼國不足1000萬,北宋卻是1.2億以上的人口。

可以說,西夏和遼國加起來,還沒有北宋十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北宋稍稍有些力量,把這些人力優勢,應用到了整個戰爭之中,失敗是幾乎不可能的。

在這個時代,北宋沒有辦法把這些應用到戰爭之中,龐大的人口成爲了拖累,也就在北宋的前期,80萬禁軍,還是足夠多的裝備和人力的前提下的,後期當財務狀況糜爛了之後,在沒有足夠的支撐之下,龐大的軍隊,就成爲了壓力。

現在,趙信的出現,創造性的把長弓這麼一個劃時代的武器,引入到北宋之後的,北宋的生產力,有了可以宣泄的地方,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只要有足夠的後勤補給,別說是遼國了,就算是金國,甚至是未來的蒙古,也別想攻破北宋的大門。

長弓還有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方,他作爲攻擊力最強的兵種,甚至可以跟重騎兵這樣的這個時代的主要兵種,進行正面的對抗。

相對於沉重的,不容易補給,耗資巨大的步人甲,200文的長弓,可以大規模的佈置,還攻擊力強大。

在守城,甚至在野戰之中,都可以發揮出出色的效果,射程威力,這些架在一起,會讓任何一個攻城者感覺到噩夢,這一點,毋庸置疑的。

可是對於這些將軍們來說,這是一個完全新的東西,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他們感覺,這些弓手,身材太高大了,看起來也相當強悍。

不是說,高大的,就不容易成爲一個弓手,關鍵在於,高大的靈活性不夠,也比較笨拙,無法在變化萬千的戰場局面之下的,最終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展現的,基本上,就是固定,500弓手,對於250步之外的目標的攻擊,使用的當然是破甲箭。否則,無法證明他的穿透力,在靶子上面,還選擇了最少50套步人甲,用粗大的木樁,然後套上步人甲充當靶子。

這個測試,在2個月之前,在樞密院曾經測試過,賈朝昌真正的認識到了,長弓這個劃時代的武器的可怕,因此組建了這麼一個實驗性的部隊,現在,這個部隊,經過了最少2個月的嚴格訓練,基本上已經熟練了,效果更加驚人。

韓琦在訓練隊伍的時候,沒有對樞密院保密訓練之中的記錄,樞密院這邊,也是有的,在這樣的前提下,樞密院的知道了,長弓是射程和射速兼顧。

同時,插在地下的弓箭的形式,也被利用起來,比起背在背後或者是腰間的箭囊,這樣更加的適合,這樣可以保證長弓手在高射速的前提下,保持穩定。

二三十隻長箭,擺在了合適的位置,這些長弓手,早已經熟悉了這些長箭的位置,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射出,這些都是最少無數次的重複過的東西。

這是禁軍的營地,不是真正野外,也不是戰爭,樞密院安排的,也不是實際的戰爭,而是一個的簡單固定靶,不考慮漸進和位置的關係,當然是最適合表演,嚴格訓練之下,他們又是在整個禁軍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人,他們的射速基本上達到了15發的基本速度,比起普通的弓箭手,射速起碼增加了4倍。

射程也是如此,百步穿楊,已經是神射手的標準了,一般的射手的射程,就在100步到120步之間,這個足足提升了一倍。

狄青的目光並沒有放在這些弓手身上,而是目標身上,很遠,難道這個長弓的射程很長。

不過看這些壯漢,身材和力量,應該是這樣的吧,不過那些弓,有些奇怪的,爲什麼那麼龐大,這在軍隊之中,有些不方便的,可以使用的地方就有些有限了。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疑惑,可是這只是看錶演,或許這是刻意的強悍了某些方面,而沒有顧及到其他的方面的結果。

很快的,在樞密院的軍官的命令之下,所有人集中到一起,開始了最後的準備,12個將軍也屏住呼吸,開始等待着演習的開始。

伴隨着一聲令下,整個長弓隊的表情明顯的不同,似乎是帶着某種專注的精神,然後開始張弓搭箭,當第一波的長箭射出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停歇,整個箭就真的形成了雨。

更可怕的是,無數的長箭籠罩之下,在短短的60息時間之中,一共射出了7500箭的,60息,哪怕在戰場上面,也是非常短的一個時間,

在這麼短的時間之中,一個500人的弓箭手隊伍,射出了七八千箭,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在狄青看來,長弓出現的這個戰果,也跟這個速度有很大的關係。

因爲遠的關係,他沒有看到這個箭的效果,不過清楚的看不到,遠遠的,那些人的身上的箭,還是讓他們吃驚,不過他們想當然的認爲,這是效果,就跟這些戰士和長弓一樣,是專門爲了演練表現出來的。

如果這樣的話,就有些問題,這個長弓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跟實戰之中,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結果,這樣的前提下,是否有參考的價值。

整個演練,只是持續了一小會,按照60息15箭的射速,基本上每個人射了50箭左右,停下了腳步。

щшш ▲TTκan ▲℃O

一動一靜,如同疾風驟雨一樣,看的衆人非常激動,不過最終,弓箭的攻擊力,也要現實在靶子上面。

在樞密院人員的引導下,他們來到了靶子的身邊的時候,卻發現了讓他們吃驚的一件事情,這些靶子上面,裝備的是真正的步人甲。

這些將領都是長期帶兵的,他們很清楚真正步人甲跟擺設之間的不同,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這是可以給士兵全方面防護的鎧甲,這玩意,在戰場上,別說是的弓箭了,其他的重武器也能夠抗一下。

這是北宋最強大的防護性武器,在失去了馬,沒有了靜塞軍,卻能夠跟遼國和西夏的戰爭之中,不落下風的防護武器,卻在這個穿甲箭之下,卻如同紙糊的一樣。

巨型長弓,超過的2.4米的長弓,他們如果按照石來的說的話的,應該在1.8石左右,可是換算到弓臂的力量,在半石相當於兩石的前提下,這個最少也是的7石左右,加上弓臂的,差不多就是8-9石的硬弓,他的射程,應該是在350步左右。

在250步的射程之下,他所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遠比的表現的更可怕,可怕的速度之下,又完美的發揮出了出破甲弓的效果,破甲弓的鋒利和穿透力,本身,就是速度越快,效果越好,在這麼可怕的速度之下,步人甲當然是擋不住的,不但擋不住的,是洞穿。

洞穿代表着的一下子穿透了兩層的鎧甲,這還不是最終的穿透力,完整的步人甲被穿透,中間還有一節木樁,這個防護能力,可有些可怕。

木頭,還是在步人甲之內的木頭,都被遠在200步之外的長弓給洞穿,巨大的缺口,證明了這個穿透能力的可怕,甚至連裡面的木樁,都沒有被擊碎,而是輕而易舉的穿透的,如果裡面是人的話,是不是也一樣毫無意外。

一根2米以上的長箭,相當粗的長箭,只要不是射在四肢的位置,在身體主幹上面的任何位置,只要射中,基本上,就不可能再活下來。

北宋的步人甲,是整個三國之中,防護力最強大的,比起遼國,比起西夏都要強悍的多,連步人甲都能夠洞穿,那些鐵鷂子的所謂的重甲,在這個上面,連紙糊的都算不上。

狄青突然有些明白了,爲什麼長弓能夠在西北之戰之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這玩意哪怕在戰場上面攻擊力,打點折扣,也是非常可怕攻擊力,在這樣的攻擊力之下,再怎麼可怕的戰績,也是正常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
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鐵改進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七十三章 北宋受益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軍來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三百三十章 完勝第五十三章 器械固守第八百四十五章 美洲橋頭堡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三十六章 盤點收穫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