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

夜晚的定海軍,平淡之中,多了不少的聲音,不夜城的稱號也隨之而走,這不是北宋東京,那種僞的不夜城,那裡的不夜城,只是在某些區域,這是真正的不夜城。

電燈已經出現,不過,對於定海軍而言,成本還相當的高,目前來說,只能夠讓定海軍實驗室內部使用,因爲必須要拖着一個巨大的發電機,光是幾十頭牲口,都有些難以安放,放在實驗室裡面,專門開闢出場所,放在外面就不行了。

可是,煤油燈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了透明的玻璃,只要保持透氣,不用必要的開口,開在底部也可以,這樣的燈具,不懼怕風吹,加上煤油燈只要燈芯調整到一定的亮度,明亮程度還是可以,因此,在整個定海軍,大部分的地方,都安放着煤油燈。

光明,可以驅走黑夜,這是光的特性,而地球的生物,絕大部分都必須要在光明的環境下,才能夠生存,真正在夜間行動的生物,並不多。

人類的活動也是如此,目前定海軍的市民們,除了極少數那種,土生土長在定海軍的,其他的都是外來戶,他們被定海軍吸引到了這裡,頓時發現,世界不同了。

原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在定海軍被改變,夜晚也會工作,也可以上工的,這是從未有過。

明亮的燈光,驅走了黑夜,也驅走了陰霾,人的活動時間,大大的增加了的。

按照一般,沒有夜班工人的時間表,一般是早晨八點到12點,然後午飯和休息,大概2個小時的時間,接下來,從2點到下午6點,一共是8個小時的工作制,偶爾,會延長少許,最多也不會超過7點半。

原來,對於農民來說,一日兩餐,也就是在麥收時節,或者是耕地種麥的時節,纔會選擇壹日叄食。

原因很簡單,沒錢,不說壯年勞力,就說半大的小子吧,真的壹日叄食的話,每天需要的糧食,就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再加上費時費火,這個賬怎麼也算的清。

定海軍不一樣,最開始,也有人一日兩餐,可是定海軍看起來,每天勞動的時間,8到9個小時,可是勞動強度非常的大。

流水線的技術,非常的不錯,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生產效率,可是這個提升,是專注和熟練度的提升,整個勞動強度非常的大,特別是熟練的生產線,幾乎壓縮了任何的零散時間。

一日兩餐,根本就頂不住,再加上定海軍的宣傳和較高的待遇,很快,外來的工人們也就習慣了。

定海軍的待遇非常的好,只要經過培訓,掌握了基本的技能,進入到勞動崗位,每週的週薪就在5貫以上,算下來,一個月差不多就是20多貫,這是定海軍最低的收入,可是換算下去,卻比外面高多了的。

按照北宋,工資較高碼頭搬運工,壯勞力一天120文,一個月下來,每天都有工作,也不過是3.6貫,這中間,真的要包月下來,2貫就算多了,其他的,技術一點的工種的,船伕,船長,船伕大概在3-5貫之間,船長稍稍高一點,按照河船的噸位,還有海船的不同,分別在5到12貫之間,其他的諸如店鋪的掌櫃,錢莊的掌櫃,也多在3-20貫之間。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站在打工者高層,店鋪和錢莊的掌櫃,最多也就是20貫,這只是定海軍一個普通工人拿到的錢。

高昂的工資,是定海軍源源不斷獲得人手的根本原因,更別說,這只是最底層。

剛剛經過培訓,掌握基本技術的拿20貫,經過3-5個月工作,基本掌握勞動技能,差不多,就在30-40貫之間,如果能夠考到幾個專業資格證,待遇就立刻得到了飛躍,50貫起步,100貫的也有。

錢永遠是吸引人學習的最重要的東西,或許在北宋其他的地方,學跟不學差別不大,考上科舉當然差別大了,可是整個北宋三年之內,纔多少。

定海軍不一樣,沒有數字限制,只要你掌握了某些知識,直接在工作上面,就是升職加薪,就是收益的大幅度的增加,這樣的積極性,可比上面到下面的推動快的多了,不少人自發的進行學習,定海軍專門興辦的夜校,不用宣傳,也是擠滿了人。

如果說,高工資跟較高的物價掛鉤,他們也不會這麼的幸福,定海軍的物價總體而言,算是平穩,定海軍的產品,甚至比北宋其他地方還要便宜,因爲減少了物價,再加上本地保護的讓利,糧食稍稍貴一點,也有限,甚至某種程度上面,比東京汴梁的還要便宜。

如果要說的話,唯一貴的,就是定海軍的人工,在普遍的工人都拿到20貫每月的工資的時候,哪怕不進工廠,隨便在的街上做點小生意,他們的人力成本也在上升,即便有一些,對於定海軍不太瞭解的人,最開始低工資過來,可是很快,就熟悉了,就知道了,誰願意給你乾的。

21天可以形成一個習慣,定海軍成立到現在,可不止21天了,在良好的運轉之下,定海軍已經形成了跟大陸完全不同的習慣。

三餐只是一部分,出來吃飯,也成爲了另外的一個變化,這些在幾個月,甚至一年前,還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就算是偶爾趕集的,到了集市之上,寧願餓着,也不會選擇吃集市上面的東西,因爲對於農民來說,可能5文10文一個炊餅,也是一筆不小的錢。

定海軍人工成本高,炊餅不說了,一個的價格在15文左右,一碗清湯麪在20文,帶肉的普遍在30文以上。

這個價格,已經高於東京的價格,沒辦法,高昂的用工成本,讓定海軍在人力上面的支出較大,普通的小吃價格都不低,而中高檔的飯店,反倒要好一點,因爲利潤夠高,反倒是價格跟東京汴梁的差不多,就算是定海軍最頂級的飯店,也沒有東京的樊樓那麼貴。

按理說,一向節儉的農民,爲什麼能夠養成出來吃的習慣呢?原因很簡單,時間效率。

從一個普通農民到工人的轉變,定海軍做的非常的平滑,讓他們知道,只要去幹活,他們的收入,可以超過小地主,大掌櫃,這對於農民來說,要求不算高。

同時,對於在定海軍堅持下來,並且熟悉下來的人來說,升級渠道也有很多。

別說說,掌握基本的知識,能讀會寫,這在北宋其他地方並不看重,可能有這樣的天賦,能夠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也僅此而已。

可是在定海軍,這意味着工種的不同,會寫會讀,跟不會寫不會讀,工種不一樣,重要程度不一樣,工資也就截然不同,會寫會讀的,甚至比一般的人更早進入到實用期,直接拿到30貫的工資,同時它也是各種考證的基礎。

畢竟,你不會寫,怎麼來考試,而最初級的證書,相對比較簡單,只要專注學習一段時間,熟知各種的規則,就能夠獲得。

學習有好處,這就是最樸素的真理,勞動者不會懂得那些難以理解的大道理,這種樸素的道理,卻是很明白的。

從文盲到識字,這是一個巨大的溝壑,讀書人從開蒙到識字,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在夫子的教導之下,從朗讀來時,記憶了大量的文章之後,在一個個的生字學習之後,才融會貫通的。

定海軍當然不是爲了培養科舉的人才的,他的要求只是識字就可以了,一些常用的漢字懂得,能讀能寫就可以了。

中國漢字,如果加上各種不同的寫法,可能成千上萬,白首窮經老夫子,未必能夠全部都認識,那是專業,是考究的,讓一個農民達到這種程度太難了。

可是不懂得知識,就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性,就沒有更高的效率,趙信耗費不小的力氣,專門找人公關,在衆多漢字之中,挑選出了三個批次。

第一個批次是300字,在成千上萬的漢字之中,挑選出300個最常用,懂得這些,基本上可以勉強的讀,可以覆蓋整個日常使用70%以上,這個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可以算的上是初步的掃盲了。

第二個批次是1000字,達到這個,一般性讀的識字率達到90%以上,這個算是基本掃盲,最高等是2000個字,這樣可以絕大部分完成讀寫,就算是不認識,也可以猜出來,這樣讀寫都比較順暢,等於是掃盲。

在錢的誘惑下,只要學會300個字,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就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誘惑的。

難度不大,可是成效卻是實實在在,這個工作基本上,不用趙信去怎麼的推行,就已經普及了,來到定海軍超過半年以上的,達到識字300以上的,幾乎超過了80%,剩下的不是他們不願意,而大多數是女人。

中國文教的傳統,讓女人逐步的被封閉起來,雖然說,有些人,因爲家庭的原因,選擇夫妻雙方都出來工作,對於這個,定海軍是很歡迎的,一些適合女性的工種,也大部分的招收的是女人。

可是還有一些人,因爲定海軍的高工資,選擇男人出來工作,讓女人在家裡操持家務幹家務,無人無才便是德,這個觀念之下,他們很少出來學習。

不管人的觀念如何,趙信哪怕在怎麼的強勢,也不可能改變每一個人的觀念,只要大部分解決了,就可以了。

對於每天都要工作的人來說,什麼時候學習,哪怕是300個字,對於文盲來說,也是一個困難。

定海軍爲了提升民衆的識字率,廣泛的開辦了各種的學校,最初是夜校,因爲大部分的工人,只有夜間纔有時間,在解決了照明的問題之後,夜班也出現了,那麼白天的學校也應運而生。

每天8小時工作制,加上一日三餐,最終零散的時間很有限,必須要擠出更多的時間,那麼不做晚飯,或者是所有飯都不做,直接去餐館或者食堂之中吃,然後節約時間用來學習,成爲了定海軍最大的變化。

就這樣,定海軍就有了一個跟北宋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特點,那就是效率,無論是在工廠,還是在課餘時間之中,都追求效率。

在農村,做一頓飯,需要多長時間,燒水,炒菜做面,可能差不多需要一兩個小時,可是定海軍意義上面的快餐,可能已經做好了,只用吃就可以了,吃完了之後,就去學習,夜校也好,白天的學校也好的,多一點學習的時間,就多了點知識。

基礎的改變,從文盲到掃盲,有了讀書和寫字的能力之後,就有了自學的能力,定海軍從發展開始,涌現出來的一批研究者,一大半是從原來的士子那裡轉過來的,他們擁有着先天的優勢,在定海軍的實驗工作,不是那麼的深入的前提下,他們很快就入門了。

可是之後,他們的天賦和創造性就不足了,依靠着先天的優勢,識字而造就成績,在更加深入的研究之中,有些力不從心,或許有長時間基礎,暫時還佔點上風的,可是後來涌現出來的,都是在掃盲了之後,自學,通過一些接觸和天賦的推動,最終涌現出來。

趙信很清楚,開啓民智的重要性,他要求的,不是一個無知的臣民,而是有思想,有追求,明白自己有什麼,並且要做什麼的臣民,有了這樣的思想,他們在工廠之中,就是一個出色的工人,可以源源不斷的爲定海軍的創造出價值,在戰場上,就是無畏的戰士。

什麼都不懂的無畏,那是一種愚昧的無畏,很容易因爲害怕而崩盤,可是什麼都知道的無畏,纔是真正的無畏,趙信當然想要創造出一個,跟紅黨鐵軍那樣的軍隊,可是他知道,皇權的時代是可能性不大,可是用一種大漢或者大宋的榮譽感,來覺醒的軍隊,他們從先天上的實力,就是超過近代軍隊,這纔是趙信想要。

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
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八百二十五章 無息貸款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八百二十九章 勞務派遣局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執的皇帝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五百七十三章 長牆建功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一百七十一章 古代化學第二百五十九章 運費和工業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一章 抓住機會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四百零八章 藥材熱潮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