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

這個包圍圈,絕對是韓琦最爲不舒服的地方,本以爲北宋的廣大,在遼國已經滅掉之後,北宋除了定海軍再無威脅了,可是現在,是沒有威脅了,所有的鄰國,除了海洋,那都是定海軍的。

不知不覺之下,定海軍打下了這麼龐大的一片土地,把北宋的四面八方都給包圍了起來,可想而知,如果真的,定海軍有敵意的話,他可以攻擊的地方,也是整個北宋的各個地方,比起海上,還要容易的多。

富弼也是第一次聽說,可是難道韓琦拿到的抄錄地圖,加上一些滅亡的時間和曾經擁有的王國,富弼也不說話的。

富弼是樞密使,可以說,不但主導整個北宋的軍事,也掌管着北宋的諜報部門,雖然說之前重點是遼國和西夏,可是周圍的這些國家,肯定有記載的,甚至也有一些調查。

南方位於中南半島的幾個國家,他都知道,甚至當年的依智高作亂,他依靠的是什麼,富弼也知道,可是這麼詳細的,描述整個國家的狀態,簡單的歷史,還有現在,如何被拿下的,那就真的不是富弼所能夠達到的了,從這個上面,可以明白,定海軍真的拿下了中南半島。

比起中南半島,更讓富弼吃驚的是西藏,這個在唐朝的時候,就是吐蕃,現在,更是淪爲了一個遊牧部落王國的地方,因爲地勢高聳,環境惡劣而得名,在這裡,哪怕是戰無不勝的唐軍,都沒辦法,更別說北宋了。

西夏的騎兵,放在高原上面,還能夠戰鬥一番,可是北宋的步人甲,放在高原上就是噩夢。

本身,高原反應,這就是一個自然選擇和淘汰的過程,而在重甲步兵上面,需要穿着着重甲,攜帶沉重的物資,整體的消耗本就比騎兵高的多,又是在高原上面,所以北宋的主力軍重甲騎兵,從來就沒有登上過這個高原。,

這一點,對於定海軍,同樣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高原上面高原反應,沒辦法解決,那是根據人身體的條件來的,只能夠開始嘗試着適應,比如說,在四川,在甘肅,等地區,進行類似高原上面的一些實驗,讓這些戰士們適應高原。

而高原反應的重點,就是缺氧,這一點,可以做,定海軍的鋼鐵加工,已經可以做出來氧氣鋼瓶,而加壓裝置和灌輸裝置,也不是非常的困難,只要稍稍的,認真一點,這些做出來,根本就不菲什麼,至於氧氣,那就更加的容易了。

從電力出現了之後,製造氧氣就不是什麼問題,電解水,還有很多的一些溶液,大部分都會誕生氧氣,通過浮力的分佈,讓氧氣和氫氣分開,這就能夠生產出比較實用性的氧氣,然後灌輸到鋼瓶之中,一旦出現了問題的話,就把這個鋼瓶之中的氧氣拿出來,使用就好了。

就算是如此,還有定海軍強大的熱武器和火炮的幫助之下,定海軍依然是比較艱難的拿下了西藏,當時,負責進攻西藏的人很少,只有8000人左右,歷時3個月的時間,終於拿下了西藏,把西藏歸於了中國的懷抱。

西藏都輕易拿下來,更南邊的大理,還有越過喜馬拉雅山脈,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這個時代,印度還處於分裂的狀態,幾個大國分別的統治一部分的疆域,其中,朱羅國甚至還入侵了東南亞,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的土地。

拿下印度是雙管齊下的,一部分在西藏兵力,越過了喜馬拉雅山,因爲山勢陡峭,可以通行的地方並不多,加上後勤的問題,最多就是佔據了一定的橋頭堡,主要是沿着西馬亞拉山附近。

可是在南部,就不一樣了,在佔據中南半島和東南亞的時候,定海軍已經跟朱羅國交鋒了,當時是一面倒的屠殺,在拿下了朱羅國的人員之後,順着這邊的海洋爲跳板,繼續的向前。

雖然說,這個時代,沒辦法把船從陸地上飛過去,可是繞行馬六甲,這本身就是古老航道的一條,阿拉伯人到達北宋,就是走的這一條路。

上千艘的西班牙帆船,還有大量其他的戰艦,一共動用了10萬人,進入到了印度腹地,立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目前,還沒有深入到印度腹地,可是沿着海岸線,一直到喜馬拉雅山附近,建立了一系列的堡壘,算是插足進來了。

周圍,諸多的國家,就算是最近的,跟北宋之間的距離,也超過了1000公里,這對於擁有火車的通行來說,不算什麼,只是一個白天而已,可是對於沒有火車,還是原始的,以馬車,馬,等爲交通工具的時代,如果中間再夾雜着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北宋對外的聯繫,幾乎是斷絕了。

沒錯,甚至連海外的商人都沒有了,商人是追逐利益的,當年,在定海軍大力發展的時候,各種新鮮的東西,新的特產,就吸引了外國的商人,他們甚至幫助定海軍,完成了海上基礎的奠定。

後來,伴隨着定海軍發展越來越快,不但取代了北宋,成爲了海外商人的第一交易的目的地,並且伴隨着海南的拿下,海外商人幾乎很少進入到北宋了。

畢竟,從北宋,哪怕是廣州,距離海南,還有幾百上千裡的海路,更別說沿着的海上逐步的向上,從長江進入到京杭大運河,再到開封府的,這一段路,太過漫長了。

海南要近得多,而且,定海軍,專門爲了商貿,開發了海南,有專門區域和商城,只要是外商們到來,就可以很輕易的獲得,一切所需要的商品,不用跑到北宋去採購。

當然了,那些願意冒險,並且想看看整個北宋風光的,這個攔阻不了的,可是這樣的人有多少。

伴隨着,定海軍,把目光放在的東南亞,在馬六甲,興建了一個新的商貿城市,再然後,就是中南半島,靠近印度洋的這一邊,一步步的向前,每一次,都是節約千公里以上的,特別是到了印度洋上面,在不考慮季風的關係下,從阿拉伯地區到中南半島這邊,幾乎節約了一半以上的航程,這個,是最讓人動心的。

原先,可能最多一年來回一次,可是現在,可能增加到2次,甚至是三次,這種效率,以定海軍的貨物來說,如何選擇,幾乎是註定的了。

富弼聽完了韓琦的講述,也有些不知道怎麼辦纔好,韓琦的記錄之中,蘊含着諸多的方面,富裕程度,生產力水平,戰鬥力,這三者,北宋跟定海軍比起來,都有非常巨大的差別的前提下,北宋還怎麼打的。

韓琦和富弼,先後進入到了皇宮,面見了包括仁宗,重臣在內的所有人的,在韓琦訴說了定海軍的見聞了之後,所有人都默不作聲,一部分稍稍先知先覺,或者是對定海軍瞭解的比較深大臣們,他們知道,定海軍可怕。

這種認知,只是一個簡單的,主觀上面的認知,的知道定海軍強大無比,可是強大到什麼程度,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

現在,韓琦把一個個的數據,擺在了他們的面前的,在慶曆19年,也就是去年,整個定海軍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7兆貫,稅收高達8800億,這是一個讓北宋膽寒,甚至是顫抖的數字。

8800億,這幾乎是目前北宋財政收入的1400倍左右,要知道,北宋不小了,也得益於從定海軍收穫的工廠,北宋才能夠走到今天的這個地步,可是算下來,甚至可能連定海軍的一個小城市都算不上。

不說,瀋陽,瀋陽是定海軍最爲龐大的一個城市,瀋陽的整個圈子,佔據了定海軍國米生產總值的4成,單純瀋陽本身,也高達一成五,也就是說,一個瀋陽的,貢獻的財政收入,1350億元,是北宋的200多倍。

剩下的諸多城市之中,排名第100位的,差不多跟北宋財政收入差不多,是18億,也有北宋的三倍之多。

這些年,伴隨着北宋體量的增大,特別是各個參知政事,都有自己的一灘事務的,所以,他們對於財富,對於收入,沒有過去那麼的無知,可是整體的數字,還是讓他們頭暈目眩的。

知道定海軍有錢,可是有錢到這種程度,那真的是讓人難以想象,特別是三司使,拼命的看向仁宗,只差沒有說出,讓仁宗問趙信要錢了。

韓琦就是因爲財務問題,而被迫下野的,之後,伴隨着韓琦的離開,整個財務問題就更加的嚴重了,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大大的加強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三司是首當其衝的。

可是財政問題是大問題,三司在之前,已經把能夠想到的東西都已經想到了,可是這個問題不解決,怎麼辦,重擔就壓在他的頭上,幾乎快瘋了。

現在,突然聽說,定海軍收入這麼高,別的不說,哪怕是從中間抽出來一點點,不說多了,5000萬貫就夠了,就足以解決北宋的問題。

仁宗當然看到了三司使的眼光,他也很清楚,這是讓他對定海軍要錢的,這怎麼做的出手,幾十萬,上百萬,算是孝敬的,5000萬貫,算什麼,而且,未來赤字大了,1億,2億,難不成都要麼?

其他人看到三司使的態度,也想到了這個,可是都沒有開口,甚至有些人在考慮,仁宗的心態,還有韓琦的目的。

錢,只是一個方面,之後,一系列的數據,讓整個北宋的高層,都開了眼了,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他們身邊,定海軍會發展到這種程度。

人口,兩萬萬五千萬,是目前北宋人口的5倍,人口未必代表一切,可是當年,如果遼國不是一千多萬人口,而是兩千萬,三千萬的話,恐怕北宋早就不復存在了。

可是更加可怕的,應該是生產力,北宋因爲定海軍的影響,把鋼鐵產量也開始用噸來表示,經過了從定海軍之中學習,特別是從大名鐵匠作坊開始吸收,北宋的鋼鐵產量,也屢屢突破,到了慶曆二十年,也達到了120萬噸的程度。

這在整個封建社會,已經是非常可怕的,之前北宋的產量,在8到10萬噸左右,歷史上的唐朝,一種算法是每年5000噸,一種算法是1200噸,無論哪一個,都是遠遠不如的。

如果說,有錢有人,還算是一部分的實力,那麼軍力就是直接的顯示,定海軍一共擁有各類軍隊128萬人,其中,海軍38萬人,陸軍90萬人,聽起來不算什麼,北宋還有80萬禁軍呢,加上廂軍,也一百多萬,可是這能夠相比麼。

因爲趙信的關照,很多的絕密的東西,都向着韓琦放開,一些軍隊上面設置,也韓琦明白,這是無法相比的。

定海軍是熱武器的軍隊,軍隊就不單單是軍人本身,一把槍,子彈,各種的輔助裝備,這只是一個戰士最基本的配備。

之後12個人一個班,一個班擁有1挺輕機槍和2挺半自動步槍,一個排額外擁有2挺重機槍和3挺輕機槍,之後,到連一級,又擁有小口徑火炮。

無縫鋼管已經做出來了,定海軍在彈藥上面的優勢,讓迫擊炮開始出現,最輕量級迫擊炮,攜帶方便,對於步兵支援火力非常的有用,作爲步兵前線支援火力非常的合適。

如果這些只是最基礎的,然後,一個營擁有6門37毫米火炮,一個團擁有12門75毫米山炮,這些一步步的向上疊加,不但讓整個軍隊的花費的,龐大無比,也讓火力方面武裝到牙齒。

趙信對比的,從來都不是北宋,以北宋的實力的話,別說是現在的裝備了,就算是10年前,甚至更早一點,對付遼國時候的武器裝備,已經足夠用了。

趙信乾脆對比的對象,是二戰時期英德精銳,要求在火力上面,要全面壓倒他們才行,這才造就了這個奇葩的陸軍,一個師最少裝備了1200挺以上的機槍,幾乎平均五六個人一挺,同時,大量的裝備火炮,不但有重型的,還有支援性質的輕型火炮。

北宋的仁宗,還有官員,也不是沒有見識的,可是這個陸軍,已經徹底出乎了他們的預料,可是最爲殺手鐗的,還是裝甲巡洋艦,當韓琦把裝甲巡洋艦給拋出來之後,所有人都不說話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仁宗。

仁宗想了半天,嘆息一聲,說出了一個決定,再一次組成一個代表團,以韓琦爲首腦,參知政事,六部尚書,軍隊將領,只要想去的,都可以去,人數,就控制在300人左右吧。

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十二章 蠻橫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
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盜島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四百七十八章 貴妃探家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十二章 蠻橫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品風暴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一百三十三章 全莊蒸饅頭第二百九十六章 定海港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八百八十章 亳州事發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