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序幕(7)

‘我做的巳經夠多了“

朱慈浪也似乎是感受到了背後一道道意義不明的目光,他已經奔波了一上午,到處巡查,包括農田水利,洲縣城牆修葺,官道鋪設情況,汛塘駐防兵的訓練和伙食等等。

三個多時辰,幾乎就是馬不停蹄。

到了這個時候,他也感覺到了一種難以扼制的疲憊。

對行營諸司文官們的擔憂,他不必多關注就能明白口事實上,在做出很多決定的時候,他靈魂中保守的一面總是在不停的顫抖。

但沒有辦法,穩妥或許可能是使他走向勝利,但歷史的事實證明,三路清軍一起南下的時候,明軍總是很容易的失去戰鬥意志。

或者他可以用四萬平虜軍守住淮揚,但阿濟格的西路軍沿線而下時,他又將如何?

清軍的實力,除了東路軍外,其餘兩路,非得都靠着他和他的平虜軍才行。

平虜軍呆在淮揚不動,徐鎮就能頂住東路軍,甚至可以向河南反擊,但只要九江太平南京一失,軍心會立教大亂,到時多鋒反捲與東路軍配合,那時候戰略態式反而對平虜軍極爲不利了。

除非是棄守淮揚,守鎮江蘇洲南京沿線,但那等於自棄戰略要地,最後非得被幾路清軍合圍不可。

倚南京堅城而守,置死地而後生,這未嘗不是一個辦法,不過這等於把全局生死寄託在一次關鍵性的決戰上,而且勝負手在敵人的掌握之中,這般行爲,朱慈煩絕不願爲。

“也唯有進取了。”

前方的幾個騎兵營屢戰屢勝,經過訓練和新軍都能和清軍打個旗鼓相當,在不遇到對方精銳的前提下,好多次戰鬥都是一邊倒的局勢。

這樣一來,原本的計撲幾乎是趕不上變化了。

眼前的牟隊,別人不明底細,朱慈娘自己可是一清二楚。

最近這一段時間往徐洲和睢洲一帶補給的物資有一千三百多輛大牟,這幾乎是清江行營全部的機動力量了。

除了這些輜重大牟之外,還有一百多輛夾着鋼板的戰牟也是被送到了北方,不過並不是徐洲鎮而是直上山東。

戰備工作已經是急鑼密鼓的進行着,天下大勢,就將在這數月之間,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史大勞就是這樣,有時候一個王朝的命運,就決定在某一個短暫的歷史瞬間。

而有些事,同樣的或不同的做法,演變的結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黃巢進長安是註定失敗李自成則不然。

蒙古人打下釣魚臺和襄陽之後臨安投降與否都並不重要。

而清之得天下,和他們冒認的金朝前輩們一樣,也有太多的運氣和偶然。朱慈娘覺得,只要自己能在這最關鍵的幾個月使歷史的走向發生一點點的變化……可能將來的走勢就是截然不同了。

清之國運,可能也就是在某一吹決定性的失敗後,就此無可挽回的走向下坡。

事唯在人爲。

“叩見殿下!”

結束巡行,朱慈娘也是第一時間趕到了平虜軍的軍營。

魏嶽等大票軍官也早就得到通知,就在營門前迎候。甲胃在身所有將領都只是屈膝行了半禮,至於負有警備責任的將士,哪怕是普通官兵也就是在胸前一捶,再向前一揚,行了一個這個皇太子制定的新式軍有……算完事。

“免禮……”朱慈娘朗聲下令,等衆人全部起身後,他才又笑道:“今日火器局又有幾個新玩意,調了一個營來演練……大家一起來口……”

平時各鎮大將都是負責自己那一塊的操練,只有在軍演合練的時候纔會在一起,除此之外,就是皇太子召集軍議,或是如今日這樣,火器局有新的出產之時,相關人員和各鎮大將都會聚集在一起,觀看火器局演示新的火器。

現在的靶場早就是坑坑窪窪,到處都是火器演練後的殘骸,從三磅炮到六磅炮,九磅炮,十二磅炮,十八磅炮,最後到最大p徑的二十p磅炮演示的痕跡都在,到處都是火龘藥噴射濺落的痕跡,到處都是被炮彈砸過的大小不一的彈坑,原本的一些草木早就被夷平了,這幾個月,恐怕最少有過幹顆炮彈和不知道多少的火鍍彈丸在這裡噴射擊發,用的最多的日子是就是九月,在天氣剛剛轉涼之後,平虜軍的靶場上卻是熱的烤人,最少有四五十萬斤的火龘藥被平虜軍的步營和炮營將士打的精光,除去炮營的用量,平均每個步營的火鏡手消耗的火龘藥都在百斤以上,這個用量,就算是實戰用火器最多的遼東戰場,最精銳的火統手一年恐怕也未必能有這樣的消耗。

在這種程度下的訓練,每個火鏡乎都飛快的成長着。

訓練一個合格的弓箭手,最少要兩年以上的時間,而訓練一個合格的火饒手兩個月其實就可以了。

而朱慈浪的平虜軍火統乎已經經過了半年的訓練,時至今日,他們使用的火器還是在每天不停的改良和涮新着。

每個進入軍營參觀,或是實際看過平虜軍步炮協同演練的,無不對這支新軍有着十足的信心,也怪不得陳名夏等文官現在有持重的想法,事實上,包括王家彥和張國維在內的很多大臣,只要是來清江參觀過演練的,無不是持相同的看法。

時間,在大明這邊。

新火器的演練由來也非一日,朱慈浪一說,衆人也並不意外,當下都是笑着答應了。

只李恭向着馮愷章笑道:“張全斌是魏大麾下的老人,調到你那邊快兩個月了,這小子怎麼樣,當營官還夠格不?”

“夠不夠,你一會瞧着就是了。

“嘿嘿,瞧罷了,曹慶這小子,可不是服輸的人。”

統兵久了,這幾個總鎮大將平時也是氣度儼然,平時說話辦事十分從容。只有在這種比武演練的時候,這纔會露出點爭強好勝惹事生非的勁頭。

演練足分兩邊,李龔的部下曹慶的營頭是一方,馮愷章的部下張全斌又是領一營,這兩人都是東宮內操的老人了,一路南征北戰的殺下來,從崇禎十六年就跟着太子,到如今已經是十七年底,快一年的時間,也算是從龍動舊,不折不扣的老人了。

兩個營官都是披着大紅披風,他們的武職是參將營官,勳階也是加到昭武將軍加輕牟都尉,營官很多,軍銜上則是飾着三顆銀星,算是中層將領的頂級。

此時兩個營官也都是在場地正中展開隊倒了,一營一干八百多人,除掉三百多固定的輜重輔兵,剩下的一千五百戰兵都已經在列隊授甲。

曹慶的部屬一看就知道是仿的後金陣列。

大約是三百多無甲或輕甲兵,長弓大箭和刀牌等輕短兵器,還有一些短斧標槍飛刀等用來投摁的輕型武器。

還有二三百人的穿着對襟棉甲,戴着避雷針銅盔的騎兵,這些騎兵在陣勢兩翼,其中還有一些是戰馬也束甲的重騎兵。

再剩下的,便全部是漸身精鐵重甲,手中持十尺長鐵槍和八尺虎牙槍爲主的重甲步兵。

時人牽強附會,後人不加細查,總以爲清軍克敵制勝的法寶是“騎射”。

其實大謬不然!

騎射自然是有的,對付甲胃不精,陣列不嚴的雜兵,騎射倒是很有效,飛馳而過的騎兵聲勢極大,威勢十足,再掠射飛矢,擾敵陣形,接着挺槍揮刀殺入,敵陣大捌之餘,自然就任騎兵收害了。

但戰場上沒有這麼便宜的事!所謂的蒙古騎兵絕不是靠騎射克敵的,在蒙古人的軍隊中,騎射手只是負責期l,斷敵糧道,騷擾民衆擴大恐慌等輔助任務,等敵陣混亂之後,或是消耗敵人的精力和士氣之後,真正破敵制勝的是蒙古人中的重甲騎兵!

當然,相對於歐洲中世紀的那種悶罐子甲,蒙古人的重騎兵也“重”不起來,但其將士負鐵甲,持重兵,執堅披銳勇往敵前,蒙古人打了幾十年,武器是越打越精良,戰略戰術是越打越先進,從純粹的技術層面來說,這是一支一直在學習和進步的十分恐怖的軍隊。

所謂靠着騎射橫絕歐亞,是侮辱了這些蒙古人,也是在侮辱那些被他們打敗和消滅的不計其數的各個強盛或衰弱的民族和國家。

至於滿族人的八旗,論起來在當時的亞洲當然是強兵,不過也只是在當時各族都衰落退步的前提下了。

不論是和蒙古鐵騎比,還是和真正的女真武士比,他們都差了一個檔次,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其克敵致勝,優良的射術當然是重要原因,不過什麼奴騎射無敵的屁話,也根本是無稽之談,唬小孩子用的。

建奴真正克敵致勝的法寶,就是眼前這長槍大戟組成的層層疊疊如層層鐵山堅壁一般的重甲步軍戰陣!

在與明軍打了幾十年後,後金俘獲甚衆,包括大量的甲胃物資和經驗豐富的鐵匠匠人,在給精銳的馬甲和步甲打造了堅固的鐵甲,鋒稅的長槍大戟之後,這些重甲將士臨陣而戰,持長槍大戟勇往直前的時候,空有不破明軍陣者。(未完待續)

第278章 會戰(14)第97章 風雲(13)第279章 會戰(15)第156章 南京(44)第12 揉搓第307章 會戰(43)第43章 軍師第149章 南京(37)第276章 會戰(12)第63章 熱血(6)第207章 餘波(16)第317章 會戰(53)第265章 會戰(1)第214章 收穫(7)第233章 轉折(23)第188章 變亂(5)第207章 餘波(16)第21 晉商第331章 決勝(6)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43章 軍師第173章 李巖(2)第46 父子第146章 南京(34)第344章 決勝(19)第327章 決勝(2)第81章 史公第245章 轉折(25)第203章 餘波(12)第150章 南京(38)第283章 會戰(19)第328章 決勝(3)第106章 立基(8)第324章 會戰(59)第102章 立基(4)第65章 熱血(8)第99章 立基(1)第201章 餘波(9)第320章 會戰(38)第133章 南京(21)第33章 羣英會(3)第194章 餘波(2)第107章 立基(9)第233章 轉折(23)第80章 福王第172章 李巖(1)第114章 南京(2)第57章 陷落第232章 轉折(12)第227章 轉折(7)第119章 南京(7)第149章 南京(37)第320章 會戰(38)第325章 會戰(60)第286章 會戰(22)第268章 會戰(4)第18章 非常第231章 轉折(21)第220章 火器(3)第83章 重逢第67章 熱血(10)第258章 序幕(4)第264章 序幕(10)第140章 南京(28)第52章 京城第311章 會戰(47)第177章 變化(3)第162章 南京(50)第29章 閣臣第331章 決勝(6)第172章 李巖(1)第57章 陷落第320章 會戰(38)第281章 會戰(17)第113章 南京(1)第109章 立基(11)第103章 立基(5)第140章 南京(28)第256章 序幕(2)第274章 會戰(10)第61章 熱血(4)第265章 會戰(1)第155章 南京(43)第249章 轉折(29)第301章 會戰(37)第213章 收穫(6)第89章 風雲(5)第231章 轉折(11)第111章 立基(13)第267章 會戰(3)第251章 轉折(31)第169章 練兵(1)第293章 會戰(29)第66章 熱血(9)第296章 會戰(32)第48章 遊騎第248章 轉折(28)第115章 南京(3)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8第295章 會戰(31)
第278章 會戰(14)第97章 風雲(13)第279章 會戰(15)第156章 南京(44)第12 揉搓第307章 會戰(43)第43章 軍師第149章 南京(37)第276章 會戰(12)第63章 熱血(6)第207章 餘波(16)第317章 會戰(53)第265章 會戰(1)第214章 收穫(7)第233章 轉折(23)第188章 變亂(5)第207章 餘波(16)第21 晉商第331章 決勝(6)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43章 軍師第173章 李巖(2)第46 父子第146章 南京(34)第344章 決勝(19)第327章 決勝(2)第81章 史公第245章 轉折(25)第203章 餘波(12)第150章 南京(38)第283章 會戰(19)第328章 決勝(3)第106章 立基(8)第324章 會戰(59)第102章 立基(4)第65章 熱血(8)第99章 立基(1)第201章 餘波(9)第320章 會戰(38)第133章 南京(21)第33章 羣英會(3)第194章 餘波(2)第107章 立基(9)第233章 轉折(23)第80章 福王第172章 李巖(1)第114章 南京(2)第57章 陷落第232章 轉折(12)第227章 轉折(7)第119章 南京(7)第149章 南京(37)第320章 會戰(38)第325章 會戰(60)第286章 會戰(22)第268章 會戰(4)第18章 非常第231章 轉折(21)第220章 火器(3)第83章 重逢第67章 熱血(10)第258章 序幕(4)第264章 序幕(10)第140章 南京(28)第52章 京城第311章 會戰(47)第177章 變化(3)第162章 南京(50)第29章 閣臣第331章 決勝(6)第172章 李巖(1)第57章 陷落第320章 會戰(38)第281章 會戰(17)第113章 南京(1)第109章 立基(11)第103章 立基(5)第140章 南京(28)第256章 序幕(2)第274章 會戰(10)第61章 熱血(4)第265章 會戰(1)第155章 南京(43)第249章 轉折(29)第301章 會戰(37)第213章 收穫(6)第89章 風雲(5)第231章 轉折(11)第111章 立基(13)第267章 會戰(3)第251章 轉折(31)第169章 練兵(1)第293章 會戰(29)第66章 熱血(9)第296章 會戰(32)第48章 遊騎第248章 轉折(28)第115章 南京(3)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8第295章 會戰(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