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會戰(2)

原本發話的是穿着烏紗帽,身着藍色官袍,補服官靴,是明官打扮。

後來的卻是戴着暖帽,頭頂一顆素金頂子,卻是正經的滿洲官員的模樣。其實這個姓楊的是個筆帖式,漢軍八旗出身,上一輩可能還是個遼東奴才,僥倖編在旗中也只是王爺的阿哈包衣,不過,也足夠資格嚇唬這些明官降人了。

果然,這麼一說,所有人都訕訕落後,不敢上前搭手。

原本張口的那個明朝司官十分難堪,恨恨的瞪眼看了一眼,跺了跺腳,轉頭便是進了大堂邊上的偏廂,看來是打定主意,這事兒他不理會了。

現在這個時候,滿人堂官都不懂漢話,筆帖士們纔敢上下其手,這其中門道很深,剛剛那司官擅自做主,這個筆帖士就故意找他難堪,反正就算這人去告狀,上頭堂官也聽不懂他說什麼。

“你是打哪兒來的,有什麼要緊事情?”

那個差官還在地上掙扎,姓楊的筆帖士還大打官腔,翹着老鼠鬍子道:“管你再緊急的事,也不能這麼沒規矩不是?”

“下官是打河南過來……”

“得,又得河南的!”

楊筆帖士搖頭道:“今天這是第幾撥了啊?”

有人湊趣:“第七個折差了吧?”

“着!”姓楊的似笑非笑,看着眼前衆人,道:“都是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死幾個十幾個的,加起來纔多少?咱們遼東故人,什麼樣的大戰沒見過?怎麼進了關,一個個就這麼不經事兒?你們哪,也是糊塗,不說體恤上頭堂官辛苦,一有事就往上頭報,這不得把上頭給累……”

他頓了一頓,也是沒敢把“死”字說出來,接着看着那神色萎頓的差官,吩咐道:“看他可憐見的,帶下去吧,摺子取出來,我見看看,有要緊軍務,自然會上報的。”

這無形之中,等於剝奪了兵部其餘司官的權力,不過剛剛值班的司官已經叫這人氣走,人家又是漢軍八旗,漢軍旗也是旗人,在場的人思量一下,自覺不夠資格和人對抗,當下便擡起那個折差,預備擡走。

此時不過還只是五更功夫,衆人擡人的擡人,拿公文摺子的拿摺子,那個姓楊的筆帖式心中十分愉悅,大權在握,無形之中兵部衙門等於落在他手,這其中的好處,豈是一星半點?

只是這情緒纔剛醞釀就結束了,打街頭過來幾十盞燈籠,然後是馬匹走動的聲響,還有不少儀衛過街時“吃吃”的聲響,一聽之下,就是知道有個大貴人過來了。

在這裡,不必說不是兵部尚書韓岱,要麼就是侍郎譚拜,不論是哪一個,都是在北京城跺跺腳震九城的大人物。

聽到動靜,所有人都趕緊跪下,現在這時候,不要說那些八旗貴人,就算是最普通的牛錄章京也不是普通的大明官員或百姓能惹的起的。

沒過一會兒,騎隊就到了正堂跟前,來的人兵部侍郎譚拜,此人是女真貴戚之後,努爾哈赤建號立國時,站在太祖身邊的奉表的就是譚拜的父親,而譚拜成年之後自然也是跟着努兒哈赤家族的人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從牛錄章京到梅勒額真,再到兵部侍郎,還有等於漢人侯伯的世職,這樣的大人物到來,所有人都是戰戰兢兢,跪伏於道,根本不敢擡頭。

“這人是什麼人?”

譚拜年紀不小,不過眼神犀利如早年,一到衙門口就看到那個被衆人簇擁着的折差,一看到人,他眼神中便是光芒一閃,喝問道:“是不是南邊派過來的信使?”

因爲說的是滿洲話,在場的漢人都聽不懂,只有姓楊的筆帖式上前答道:“給大人回話,這人剛到,下官正想檢查他帶來的公文。”

“咦,你是什麼身份,憑什麼你瞧?混賬東西,快拿來給我看。”

譚拜一聽就知道不對,怒視這個筆帖式一眼,很想就一鞭子抽過去。他五短身材,年紀也不小了,但身上筋肉盤結,又是一臉的絡腮鬍子,看起來是十分可怕。

姓楊的也知道譚拜十分厲害,當年太宗年間就是白甲兵的統領,入關破口,多次帶着白甲兵立過赫赫戰功,萬一惹怒了他,只怕自己這個旗下包衣性命不保。

當下戰戰兢兢,連忙將取出來的沾滿汗水的公文信件遞了過去,譚拜一入手,卻又遞還了給他:“王八蛋,我能看的懂?快點讀給我聽!”

一邊的漢人都是忍住笑,儘自憋的滿臉通紅,卻是一點兒不敢出聲。

“是,是,下官這就讀。”姓楊的也是剛到手,適才也不曾看過,這會子剛展開一看,便是“呀”了一聲。

“是什麼,快說!”

“是懷慶出了亂子……”姓楊的也是神色慌張,接着念道:“爲賊犯境緊急塘報……馬賊一萬餘,步賊兩萬餘,其後還有五六萬餘,要克取懷慶、衛輝等處,今臣親見,賊衆已經距懷三十餘里處紮營……賊之狡謀,其意不在懷屬,而欲佔據河口。而況大河以南,尚有賊氛,萬一通聯,勢所難圖……伏乞立敕兵部,速催大兵星夜前來,以濟救援!”

這一封奏啓是羅錦繡所親書,當是一書兩份,一份直入宮禁,另外一封直送兵部。

而書中所云的勢態也是十分嚴峻,懷慶等地的闖軍已經動員了三萬多人,還有五六萬人在後續前來,這就是說,闖軍的動員最少在十萬以上。

在後人看來,這個戰略目標不明確,或者說根本沒有戰略目標的愚蠢行動,但在當時的人看來,順軍的實力強勁,已經遠出乎於他們的意料之外。

就是譚拜,聽說之後也是十分震驚。

當然,他身經百戰,並沒有畏懼之感,只是吃驚於眼前局面的混亂罷了。

“這可糟糕!”

在馬上,譚拜喃喃語道:“攝政王已經決定叫南征軍早點南下,山東那裡也動手,一舉剿滅明國殘餘,現在順軍這一出手,這可怎麼辦?”

阿濟格已經奉命出師,並且向陝北逼近了,而李自成的具體動向雖然不大清楚,不過這個大順皇帝率主力在往陝北運動,也是沒錯。

這個當口,多鐸率兵南下,與山東兵馬一左一右,會合剿滅南明,阿濟格率衆擊破李自成,算是奪取天下的大戰略構想。

關鍵時刻,懷慶又殺出十萬闖軍,而羅錦繡的奏摺裡也說的清楚,黃河南邊還有不少的闖軍殘餘,比如駐在洛陽的大順平南伯劉忠,還有駐歸德的兵馬,再從唐鄧到襄陽,如果懷慶這裡一直打過去,河南陝西和湖北一部份聯成一個整體,清軍再想從容應付,可就難了。

可能的局面就是陝北對峙,而河南順軍佔據優勢,趁着多鐸南下時,直接再北上,十幾萬大軍到達畿南,京師非震動不可。

兩路大軍齊出,京師雖留了不少正經的滿洲八旗,但指望那麼一點人守住北京,扛住福臨就要南下登基稱帝的風險,恐怕就是攝政王多爾袞也不能下這種決斷。

“王八蛋,這種事你也敢拖!”

着急之下,譚拜也是幾鞭子把那個狗膽包天的筆帖式抽的滿地亂爬,不過用人之際,卻也不敢殺了他。

清初時,能精通滿漢語言的人才並不多,也算是物以稀爲貴了。

“堂上在不在?”

抽了一通,還是要問這個小人兵部正堂韓岱是不是在裡頭。

“堂上在,今天河南和山東都有軍報不停的送來,堂上看了一天,又進宮和攝政王商議,後來乾脆就在衙門裡值宿了。”

“哦,他倒勤謹。”

譚拜的話意裡譏刺味道十足,姓楊的被打了一個滿臉血花,這會子哪敢自己作死,摻合進這些八旗貴胃大人物們的明爭暗鬥裡頭?

當下只是諾諾唯唯,不敢出聲。

譚拜是皇太極使出來的人,和索尼和鰲拜等正黃旗的大臣關係十分莫逆,其子馬爾賽更是鰲拜府中的常客,兩家關係十分親密。

而索尼和鰲拜表面上對多爾袞馴服,實則仍然是隻忠於皇太極和太宗皇帝一脈。

這其中,當然是順治皇帝爲主,而肅親王豪格,也在其中。

至於韓岱,卻是和多爾袞關係更近一些。

譚拜原本是要與韓岱先商量了,然後再去見攝政王稟報,不過此時尚早,這個軍報也沒有旁人知道……雖然一時間他還不知道怎麼做,不過,隱約覺得,似乎懷慶之事和河南、山東的明軍異動,對兩黃旗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最少,應該是提前了的好機會!

當下冷哼一聲,吩咐道:“這個奏報我會進宮去和攝政王說,堂官既然累了,暫且就不必打擾他,一切事情,等我回來了再說。”

姓楊的哪敢有異議,當下跪伏於地,連連稱是。等他再爬起身時,譚拜一行卻已經去的老遠,一點兒蹤影也瞧不見了。

……

……

武英殿中的自鳴鐘打過七下,多爾袞與范文程、寧完我等近臣已經議了很久的事了。

武英殿外,則是聞訊趕來的八旗大臣們。

不過包括韓岱和何洛會等宗室大臣也好,或是譚拜、鰲拜這樣的宿將大臣也好,此時此刻,也都只能呆在殿外候着。

攝政王商議大事,真正靠的住的,還是在太宗年間就得寵的范文程,舍此之外,再無別人。

第10章 校閱第48章 遊騎第272章 會戰(8)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152章 南京(40)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七章 南京15第238章 轉折(18)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一章 南京9第284章 會戰(20)第272章 會戰(8)第322章 會戰(57)第84章 睥睨第135章 南京(23)第336章 決勝(11)第46 父子第27 年末第168章 淮上(6)第284章 會戰(20)第7章 崇禎第151章 南京(39)第176章 變化(2)第50章 哭廟第1章 重生第193章 餘波(1)第217章 收穫(10)第79章 爭執第160章 南京(48)第133章 南京(21)第189章 變亂(6)第338章 決勝(13)第275章 會戰(11)第81章 史公第192章 變亂(9)第295章 會戰(31)第249章 轉折(29)第207章 餘波(16)第237章 轉折(17)第236章 轉折(16)第265章 會戰(1)第291章 會戰(27)第232章 轉折(12)第344章 決勝(19)第133章 南京(21)第276章 會戰(12)第299章 會戰(35)第348章 決勝(23)第346章 決勝(21)第288章 會戰(24)第340章 會戰(40)第343章 決勝(18)第249章 轉折(29)第113章 南京(1)第312章 會戰(48)第214章 收穫(7)第326章 決勝(1)第143章 南京(31)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第220章 火器(3)第118章 南京(6)第136章 南京(24)第86章 風雲(2)第40章 陣列第45 離去第270章 會戰(6)第289章 會戰(25)第62章 熱血(5)第231章 轉折(11)第215章 收穫(8)第233章 轉折(13)第93章 風雲(9)第78章 密議第103章 立基(5)第10章 校閱第227章 轉折(7)第2章 親人第198章 餘波(6)第335章 決勝(10)第29章 閣臣第118章 南京(6)第24章 各方第59章 熱血(3)第21 晉商第340章 決勝(15)第44章 變數第266章 會戰(2)第209章 收穫(2)第119章 南京(7)第32 羣英會(2)第5章 賜刀第234章 轉折(14)第10章 校閱第171章 練兵(3)第13章 異心第230章 轉折(10)第133章 南京(21)第348章 決勝(23)第307章 會戰(43)第65章 熱血(8)第18章 非常第201章 餘波(10)
第10章 校閱第48章 遊騎第272章 會戰(8)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152章 南京(40)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七章 南京15第238章 轉折(18)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一章 南京9第284章 會戰(20)第272章 會戰(8)第322章 會戰(57)第84章 睥睨第135章 南京(23)第336章 決勝(11)第46 父子第27 年末第168章 淮上(6)第284章 會戰(20)第7章 崇禎第151章 南京(39)第176章 變化(2)第50章 哭廟第1章 重生第193章 餘波(1)第217章 收穫(10)第79章 爭執第160章 南京(48)第133章 南京(21)第189章 變亂(6)第338章 決勝(13)第275章 會戰(11)第81章 史公第192章 變亂(9)第295章 會戰(31)第249章 轉折(29)第207章 餘波(16)第237章 轉折(17)第236章 轉折(16)第265章 會戰(1)第291章 會戰(27)第232章 轉折(12)第344章 決勝(19)第133章 南京(21)第276章 會戰(12)第299章 會戰(35)第348章 決勝(23)第346章 決勝(21)第288章 會戰(24)第340章 會戰(40)第343章 決勝(18)第249章 轉折(29)第113章 南京(1)第312章 會戰(48)第214章 收穫(7)第326章 決勝(1)第143章 南京(31)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第220章 火器(3)第118章 南京(6)第136章 南京(24)第86章 風雲(2)第40章 陣列第45 離去第270章 會戰(6)第289章 會戰(25)第62章 熱血(5)第231章 轉折(11)第215章 收穫(8)第233章 轉折(13)第93章 風雲(9)第78章 密議第103章 立基(5)第10章 校閱第227章 轉折(7)第2章 親人第198章 餘波(6)第335章 決勝(10)第29章 閣臣第118章 南京(6)第24章 各方第59章 熱血(3)第21 晉商第340章 決勝(15)第44章 變數第266章 會戰(2)第209章 收穫(2)第119章 南京(7)第32 羣英會(2)第5章 賜刀第234章 轉折(14)第10章 校閱第171章 練兵(3)第13章 異心第230章 轉折(10)第133章 南京(21)第348章 決勝(23)第307章 會戰(43)第65章 熱血(8)第18章 非常第201章 餘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