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南京(23)

皇太子回南京後,所帶來的大政更新的浪潮,在四月底的時候,終於較爲顯著昭然了。

首先是內閣名單確立,各方勢力都有,東林黨是有史可法爲首輔,高弘圖爲羽翼,五個人的內閣佔了兩席,和“衆正盈朝”有點差距,不過也算是差強人意。

畢竟,首輔還是在史可法手裡,這一層叫上下都沒有什麼話可說。

張國維是有名的地方大吏,執掌江南一帶多年,興修水利,鼓勵農桑,是一個非常得民心的實幹型的官吏。

王鐸和李邦華是顯著的太子系的人,不過前者文名早著,後者是科場老前輩,資歷和品德都無可挑剔,就算有人想說什麼,也是根本抓不到把柄。

這個內閣名單一出來,立刻由上諭的形式,再由內閣明發,通行東南諸省。

中央體制缺失的那種茫然無措之感,在接到上諭之時就會消彌。

這宣告皇帝正式於南京視事,重新建立起了中央體制,對人心的穩定來說,十分要緊。

成立內閣的上諭剛發,第二道廢司禮等二十四監局,併成立少府,由勳臣管理,自以往後,太監和皇室用度由少府負責開支,由勳臣爲少府卿的制度,算是正式確立下來。

東廠當然也不復存在!

這對很多普通百姓來說,可能尚且懵懂不知,並不瞭解這其中的關鍵之處,而對很多提起東廠就爲之色變的士大夫來說,這是一個足以記述天恩聖德的大好消息!

錦衣衛也是隨這道上諭並撤,一樣引發注意,只是沒有東廠那麼轟動罷了。

再下來,就是成立軍務處,上諭公示,以馬士英、錢謙益、王家彥、路振飛、吳偉業爲軍務大臣,再以餘懷、戴建等江南官員中的才俊之士爲軍務舍人,承旨詔命,上諭特別說明,以後凡與軍務相關,以軍務處在召對時面承聖旨,然後廷寄發下,各地遵照執行。

如果與政務有關的軍務協調,則以軍務處諮內閣,再由內閣明發。

這條詔令足以引發絕大的議論,畢竟這個軍務處是祖制所無,根本子虛烏有的東西。

而它的職掌又是那麼重要!

每天面聖,承旨,述旨,廷寄下發!

這就是以前司禮監的權力範圍,而且,還有所擴大!

一時之間,軍務處就是比內閣還受矚目的權力部門,只是它設立之初,地點十分隱秘,就在乾清宮一側,等閒人到不得那裡,而且關防嚴密,擅入者立斬,所以議論雖多,但這個新部門具體是怎麼回事,不少人還雲裡霧裡,看不大清楚。

只是在有心人眼裡,軍務大臣,已經是很值得結交和重視的大人物了!

又以忻城伯趙之龍領前中左府事,以誠意伯劉孔昭領右府事,京師禁軍與艹江,自是由這兩個勳臣統領。

不過,皇城禁軍卻沒有歸兩個領都督府事的勳臣來領,本着大小相制的祖制,這兩個勳臣也沒有什麼話可說,不過錦衣衛取消,旗手衛和府軍前衛也不再復設,重新設立太祖年間的拱衛司,只是更名爲侍衛司,由馮元颺、馮元彪、李邦華、王家彥等跟隨皇帝南狩的大臣任領侍衛內大臣,專責皇城和宮城的安危。

原本的天津撫標全部改爲侍衛司下的侍衛,分爲御林、侍衛、拱聖三營,全部用來守備宮城安全。

宮禁制度,也大張旗鼓的改革,越發嚴謹周密。

接下來,又是詔修千步廊,五軍都督府,兵部衙門等大工程,新朝氣象,就是與往常不同。再加上陳子龍和方以智等人的拼力宣揚,內外之間,更對南逃而自我剋制的皇室有了些微妙的同情與真實的認可。

在以前,皇室就是燕京城裡住的虛無飄渺的玩意兒,提起來,都當是說着笑話似的,現在卻是近在眼前,而且皇上穿着打補丁的龍袍,皇太子在外領軍奔波,皇后和妃子公主們就住在浸水的屋子裡頭!

幾套組合拳下來,制度是有新有舊,任用大臣各方勢力也都考量到了,而裁撤太監和特務組織,皇室用度異常的儉省甚至是清苦,於是一時之間,輿論的反應極好,雖然是南渡的小朝廷,但在很多人的眼中,大明中興氣象居然也是十分明顯了!

只有朱慈烺自己知道,架子是搭起來了,政治上的變革也悄然開始,但實際的效用如何,暫時還不要想太多。

最少,在制度上肯定會影響深遠,至於怎麼深遠法,自己暫且都想不通透。

一切,都只能走着瞧吧。

最少,老子到目前爲止,都很對!

在內閣眼盯着一道道明發上諭流水般的發出去時,朱慈烺惡狠狠的想着。

…………半夜時分,因爲天氣晴朗,所以月光十分明亮,也是替趕路的途人省下了一筆火把燈籠的使費。

在通向南京的官道之上,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馬蹄聲響,這是一條行人客商十分稠密的大道,就算在這種時候,一樣有不少趁早涼趕路的行人。

四月底的功夫,在江南的白天已經很熱,半夜到整個上午是趕路的好時候,到了中午,就略顯悶熱了。

聽到身後的馬蹄聲響,原本行走在官道中間的人們趕緊向兩邊讓了一讓,不少人心中都覺奇怪,最近北方雖然戰亂恍惚,湖廣也不太平,不過就在南京城不遠的地方,怎麼有大股的騎兵趕路?

不容人們多響,月色之下,很快就看到有大隊的騎兵趕路。

月光下騎兵們的鐵甲似乎鍍上了一層純銀,流水溢彩,十分漂亮。騎士們手中的刀槍長矛的槍頭矛尖閃着寒光,使得行人又不自禁的更讓遠了一些。

先過來的似乎是先導,大約是三十幾騎,全部是大紅披風,全身鐵甲,銅盔紅纓。

這一身打扮,說不出的威風,而每個騎士手中的兵器,看着也是銳利無比。

每個騎兵路過的時候,都不停的打量着路途上的行人,似乎在尋找着什麼可疑礙眼的人物。

被他們的眼光掃過時,每人都下意識的低下頭去。

先導騎兵過去不到一刻功夫,就又是幾個全身鐵甲,穿着紫色茄花披風,全身漂亮山文甲的將軍模樣的人物,身後一樣的銅盔鐵甲的護兵,人強馬壯,旗幟一面接着一面,被半夜的夏風吹的啪啪直響。

到這會兒,大夥兒纔看出來,這原來是鳳陽總督馬士英的儀衛先導!

“跪下,全都跪下!”

大隊的騎兵揮舞着手中的兵器,不停的用生硬的貴州口音吆喝着……他們全部是馬士英打貴州帶出來的親兵,銀子餵養飽了的,除了馬士英,怕是連皇帝的賬也不買,在這些矮個子的凶神威脅之下,沿途稀稀拉拉趕路的行人和商隊都在原地跪下,所有人都低了下頭,根本不敢隨便亂望。

沒過一會,就是打鑼開道的聲響,然後是一隊隊的寫着馬士英官銜職位和高腳牌,如果有人膽大包天,敢來看一眼,就可以看到第一隊的牌上,就寫着“總理軍務大臣”的字樣,雲紋之下是漂亮的小篆,就是漆顯得有點兒新,顯然是剛剛作得的新牌子。

在儀仗之後,又是八人擡的綠呢大轎,全是精壯的大漢,凌晨這會子正是天涼的時候兒,一個個都是走的滿頭大汗,腳下也都是一雙草鞋,走起來地沙沙的響,那轎子卻是平平穩穩的,一點兒都不帶晃動的!

轎子裡頭的面色清癯,三角眼,留着山羊鬍子,身材矮小瘦弱的半老不老的老頭子,就是總督鳳陽的馬士英了。

這幾年,這個總督也是風頭出盡,河南、山東、湖廣,到處出兵放馬,勝多負少,部下也是養育出了黃得功這樣的一藩強鎮,一身的功名事業,在地方督撫中也算是頂兒到尖了。

如果燕京不失,這位地方實力派恐怕還沒有什麼入主中樞的機會。南直隸的格局相比較天下,還是一個“小”字。

但皇帝南狩,半壁江山拱手讓人,這實力的對比可就是完全的不同了。

“大人,前頭就是聚寶門,咱們是等開城門,還是?”

馬士英的轎子走起來不比馬匹小跑來的慢,二十四個壯實走慣了的轎伕分成三班,不停的倒班小跑飛奔,倒是把騎馬來回伺候的中軍遊擊累的夠嗆!

眼看城門就在眼前,中軍便策馬回來請示,隔着轎簾,馬士英原本半睜半閉的眼睛只是微微一瞟,一時間,眼神中的精光猶如實質,熱辣辣的刺在那中軍的臉上。

這個時候兒,馬士英才不是那種鄉下土佬兒的長相和格局,那種睥睨不可一世的氣質和神采,也實在只有握有重兵,久鎮地方的掌有實權的大人物,才能擁有!

“是,標下明白了!”

那中軍打了個哆嗦,立刻打馬揚鞭,飛馳向前!

馬士英微微一笑,拈了拈下巴上灰白的鬍鬚……南京城中,風雲變幻,這一番熱鬧,倒是要好好的瞧瞧!

既然要在這南京城中好好攪一攪,奪人先聲,率三百鐵騎近衛半夜入城……這一下,闔城之中,怕也是要好好議論一番了吧……

(未完待續)

第61章 熱血(4)第335章 決勝(10)第56章 出宮第139章 南京(27)第133章 南京(21)第301章 會戰(37)第284章 會戰(20)第81章 史公第232章 轉折(12)第54章 理想第48章 遊騎第21 晉商第177章 變化(3)第39章 羣英會(9)第300章 會戰(36)第285章 會戰(21)第118章 南京(6)第56章 出宮第290章 會戰(26)第89章 風雲(5)第66章 熱血(9)第160章 南京(48)第192章 變亂(9)第42章 好手第139章 南京(27)第140章 南京(28)第200章 餘波(8)第111章 立基(13)第348章 決勝(23)第232章 轉折(22)第10章 校閱第78章 密議第54章 理想第277章 會戰(13)第272章 會戰(8)第298章 會戰(34)第199章 餘波(7)第207章 餘波(16)第65章 熱血(8)第51章 兄弟第324章 會戰(59)第48章 遊騎第27 年末第106章 立基(8)第9章 獲獎第217章 收穫(10)第55章 突變第73章 盛京第102章 立基(4)第308章 會戰(44)第188章 變亂(5)第57章 陷落第118章 南京(6)第98章 風雲(14)第173章 李巖(2)第101章 立基(3)第53章 撲騰第280章 會戰(16)第74章 誓師第62章 熱血(5)第154章 南京(42)第52章 京城第53章 撲騰第74章 誓師第135章 南京(23)第56章 出宮第43章 軍師第334章 決勝(9)第238章 轉折(18)第340章 會戰(40)第280章 會戰(16)第186章 變亂(3)第201章 餘波(9)第299章 會戰(35)第168章 淮上(6)第59章 熱血(3)第335章 決勝(10)第231章 轉折(11)第183章 變化(9)第89章 風雲(5)第46 父子第201章 餘波(9)第308章 會戰(44)第224章 轉折(4)第70章 免送第102章 立基(4)第89章 風雲(5)第312章 會戰(48)第313章 會戰(49)第200章 餘波(8)第220章 火器(3)第319章 會戰(55)第270章 會戰(6)第201章 餘波(9)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七章 南京15第192章 變亂(9)第348章 決勝(23)第32 羣英會(2)第154章 南京(42)第115章 南京(3)
第61章 熱血(4)第335章 決勝(10)第56章 出宮第139章 南京(27)第133章 南京(21)第301章 會戰(37)第284章 會戰(20)第81章 史公第232章 轉折(12)第54章 理想第48章 遊騎第21 晉商第177章 變化(3)第39章 羣英會(9)第300章 會戰(36)第285章 會戰(21)第118章 南京(6)第56章 出宮第290章 會戰(26)第89章 風雲(5)第66章 熱血(9)第160章 南京(48)第192章 變亂(9)第42章 好手第139章 南京(27)第140章 南京(28)第200章 餘波(8)第111章 立基(13)第348章 決勝(23)第232章 轉折(22)第10章 校閱第78章 密議第54章 理想第277章 會戰(13)第272章 會戰(8)第298章 會戰(34)第199章 餘波(7)第207章 餘波(16)第65章 熱血(8)第51章 兄弟第324章 會戰(59)第48章 遊騎第27 年末第106章 立基(8)第9章 獲獎第217章 收穫(10)第55章 突變第73章 盛京第102章 立基(4)第308章 會戰(44)第188章 變亂(5)第57章 陷落第118章 南京(6)第98章 風雲(14)第173章 李巖(2)第101章 立基(3)第53章 撲騰第280章 會戰(16)第74章 誓師第62章 熱血(5)第154章 南京(42)第52章 京城第53章 撲騰第74章 誓師第135章 南京(23)第56章 出宮第43章 軍師第334章 決勝(9)第238章 轉折(18)第340章 會戰(40)第280章 會戰(16)第186章 變亂(3)第201章 餘波(9)第299章 會戰(35)第168章 淮上(6)第59章 熱血(3)第335章 決勝(10)第231章 轉折(11)第183章 變化(9)第89章 風雲(5)第46 父子第201章 餘波(9)第308章 會戰(44)第224章 轉折(4)第70章 免送第102章 立基(4)第89章 風雲(5)第312章 會戰(48)第313章 會戰(49)第200章 餘波(8)第220章 火器(3)第319章 會戰(55)第270章 會戰(6)第201章 餘波(9)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七章 南京15第192章 變亂(9)第348章 決勝(23)第32 羣英會(2)第154章 南京(42)第115章 南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