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

趙括從來沒有如此的後悔過。

他非常的後悔,當年爲什麼要在課堂上睡覺。

他記得幾種官職,包括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之類的,可是,他只知道三公指的是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卻不知道九卿的具體劃分,而三省六部,他知道什麼吏部,戶部之類的,卻忘掉了三省,門下省...還有什麼來着?趙括皺着眉頭,苦思冥想,卻還是沒有想出來,就是想出名字也沒有用,他忘了他們的作用。

不過,若是在相之下,設立六部,似乎要比現在的官制更加的先進?畢竟,後來的六部,戶,刑,兵,禮,工,吏幾乎是將一個國家最爲重要的方面都概括了進來,比起現在趙國內原始的官職,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趙國內,司寇相當於刑部,城池內的司空相當於小型的工部,內史相當與一部分的戶部。

初次之外的都歸國相負責。

諸國爲什麼畏懼范雎?不是因爲他的陰險,而是他在這方面的才能,他一個人就能將國家的農事,吏治,用兵,戶籍等事處理的井井有條,雖說秦國在這些方面擁有制度的優勢,可是要做好,也並沒有那麼的簡單,范雎成爲國相後,秦國不斷的對外用兵,可是國內的戶籍越來越多,耕地的產糧不減反增,軍械裝備愈發的精良,這就是范雎的可怕之處了。

這個時代,尚且還沒有出現所謂的專業謀士,如今的大臣都是貴族裡的精英,主要的工作是治理國家,而不是依靠什麼陰謀詭計來搞破壞,范雎也是如此,他爲秦國制定了基本的國策,又幫着秦王治理秦國,這是他受到秦王重用的原因。

可是當趙括將自己關於六部的想法告訴了龐煖的時候,龐煖有些驚訝的問道:“可是信陵君得罪了您?”

趙括很不理解,龐煖又問道:“您要將國家的大事分成六部來進行管理,那還要國相有什麼用呢?”

趙括思索了片刻,方纔說道:“相統領六部...怎麼會沒有作用呢?”,龐煖沒有再多說什麼,他覺得,趙括的這個政策,似乎更傾向於削弱相的權力,當然,將相的權力平分,以更多的賢人來負責,細化國內的政事,也能更好的治理國家。

可問題是,如此一來,相位被削弱的嚴重,國君甚至可以越過國相直接的插手各處政務,變相的增強了國君的權力,那他還會尊重自己的大臣嗎?

龐煖又問起了選拔官吏的制度,趙括說道:

“如今的官吏選拔,是通過薦舉,學室,遊說,招賢,軍功,任子等辦法來進行,可是這些辦法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制度,非常的散漫。像舉薦的辦法,各地的郡縣,都會向中尉和上君舉薦有道德,有功勞,有才能的人..若是我們能將他定型,一個有十萬人的城池,每年都必須要爲邯鄲舉薦三位賢才...由中尉探查之後任用,國家就不會再缺少可以任用的賢人。”

“對學室,我認爲秦國的辦法是最好的,我們可以在趙國設立學室,邀請天下有名望的學者,招收子弟,爲趙國培養人才。”

“遊說的辦法,不能定型,但是可以與招賢合併,由上君的命令,向那些渴望功名的賢才發佈邀請,由中尉探查之後,給與適合他的官職,吸引更多的賢才。”

“軍功的辦法,在趙國也是可以施行的,對有功的將士,可以賞賜與官職,如縣尉等需要精通軍事的場所,對有功的地方小吏,必須要進行提拔。”

趙括簡單的將如今的選拔制度做了總結,方纔說道:“無論怎麼選拔官吏,都需要一個探查的過程,我聽聞,梧桐木不能做柴薪,但是立在院落裡可以吸引鳳凰,對於不同的賢人,要在探查之後,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這纔是治理國家的道理。我想要給您說的事情,就是這樣。”

他站起身來,認真的思索着,徘徊在龐煖的周圍,邊走邊說道:“將國家的政事分成了六部,就可以按着六部的辦法來制定考覈的內容,邀請來的賢人,各地舉薦的賢才,給與給與他們六部所面臨的難題,讓他們書寫自己的想法,由羣臣進行考覈,將他們依次分到他們最適合的地方。”

“不過,吏治的重要之處,不只是在王宮裡,更多的還是在城池鄉野之間。我覺得,效仿秦國,以郡,縣,鄉,裡的劃分,制定明確的地方制度,地方上的官吏,是最靠近百姓的,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要治理百姓,治理百姓就很需要這些底層的吏,在趙國,小吏的選舉完全是通過郡縣大員自己的委派,這是不合理的。”

“對於那些底層的位置,可以進行別類的考覈,例如馬服需要兩個小吏,便可以讓邯鄲對外宣告,召集地方有意爲吏者,盤查他們的身份,合格的人蔘與考覈,最爲優秀的兩個人,可以得到這兩個空缺的吏位。趙國的吏,是通過親近縣令郡守來擔任的,他們是縣令郡守的食客,是他們的遠親,不懂得治理地方的道理,魚肉鄉里。”

“這就是爲什麼趙國愈發孱弱而秦國愈發強盛的原因。”

趙括越來越激動,他行走在龐煖的周圍,說着話,手也是在不斷的動着,他憤怒的說道:“沒有過人的道德,沒有治國的才能,更沒有立下任何的功勞,趙國有這樣的豺蠹,又怎麼能強盛起來?百姓們又怎麼會過的富裕呢?不知農桑的人,在農忙的季節裡,召集百姓們向他們宣講忠義的道理,他們怎麼也配談義呢?”

“所以,對於官吏的監察,也是必須要執行的,要找出那些禍害百姓的官吏,將他們處死。”

遠處的韓非,正在瘋狂的記錄着趙括的言語,他好像比趙括還要激動,眼裡閃爍着火花,對比之下,龐煖卻是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他本以爲趙括只是想要在趙國內革新一些不合時宜的制度,他沒有想到,趙括這意思,是從徹底的改變趙國的所有制度,從王宮到地方,從官治到所謂的監察。

若是他說的都能辦成,這似乎不遜色與秦國的商鞅變法。

“在改變了吏治後,其他的一切也都能進行改變,首先是律法,趙國的律法太過簡陋,我想要效仿秦國的律法,再減輕一些比較重的罪行,細化律法的分類。還有土地的制度,商鞅允許私人變賣土地,這種作法,會導致土地的兼併,只有施行國家土地公有制,讓國有土地有償的被使用...”,趙括忽然意識到自己說的有些多了,便急忙停了下來。

龐煖越聽,臉色越是慘白,渾身都顫抖了起來。

“您覺得怎麼樣呢?”,趙括問道。

龐煖驚恐的看着他,捂着頭,顫抖着說道:“請您讓我再想想...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龐煖還是離開了,在坐上馬車的時候,他都顯得有些呆滯,趙括恭敬的送走了這位老者,韓非站在趙括的身後,看向趙括的眼裡滿是狂熱,趙括轉過身來,被韓非這模樣給嚇了一跳,狐疑看着他,詢問道:“怎麼了?”,韓非激動的說道:“您爲什麼.麼..麼想要提拔底層的官..官吏來..來..”

韓非太激動,有些說不出話來。

趙括思索了片刻,方纔說道:“我曾聽聞,宰相都是從基層州部中鍛鍊上來的,而猛將都是從軍隊卒伍中摔打出來的,我不記得這是誰曾經說的,不過,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韓非急忙點了點頭,又詢問道:“有..有..有人尊堯,舜,湯,武的政治措施,說聖人的辦法是不該改變的,您..您..您認爲怎麼樣?”

趙括笑了笑,說道:“如果有人在夏還在樹上架木築巢,還鑽木取火,一定會被鯀,禹恥笑了。如果有人在商還盡全力去疏導河流,一定會被商湯,周武王恥笑了。這樣說來,那如果有人在今天還讚美堯、舜、湯、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會被新的聖人恥笑了。”

韓非渾身一顫,目光逐漸變得明亮,懷裡的小傢伙都險些被他摔落在地面上,他猛地將小傢伙塞給了趙括,衝進院落內,拿起了筆,趙括看着他,又開始回憶起來,這句話和上句話,我好像都是在同一本書裡讀過的,覺得很有道理,印象深刻,這到底是誰的書來着?怎麼就是想不起來了?

是《論語》?不對。

那是《春秋》?好像也不是。

.........

而在此刻,范雎冷漠的坐在院落內。

今日向白起發難,並不是他臨時起意,而是秦王的吩咐,秦王並沒有明說,可是作爲最瞭解秦王的人,范雎還是看出了秦王的擔憂,秦王是懷疑白起故意敗給趙括,以求活命啊。若是白起真的詐敗,那就能證明白起是有異心了,或者說,他開始擔憂自己會被秦王所除掉。

秦王可以不信任白起而處掉他,而白起不能不信任秦王認爲他要除掉自己,這就是王宮內的道理。

想要除掉白起,並不困難。沒有虎符的白起,是沒有辦法調動軍隊的,何況白起從來不養食客,身邊也沒有什麼追隨者,只要秦王的一道命令,就能要了他的命,可問題是,秦王不能無辜的殺死他。秦國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的渴望賢才,從秦孝公開始,秦國就眼巴巴的看着中原,希望有賢能的人來秦國。

可是秦國太窮了,很多的賢才爲秦公的真誠所感動,來到了秦國,可是受不了這裡的貧窮,秦孝公拿出了自己最爲珍貴的寶物,駿馬,錢財來贈與這些賢人,只是,儘管秦孝公拿出了一切,也還是不夠,他們大多都是嘆息着離開了。歷代秦王,都跟趙王那樣,渴望得到更多的賢才。

馬伕的兒子,窮怕了,一個賢才都不敢趕走。

因此在沒有正當理由的前提下,秦王是不能直接殺死白起的,這會讓更多賢才對秦國望而止步,當年秦國的陪葬事件,就使得賢才們不敢前來,這麼多年,除了一個荀子,甚至都沒有一個學術大家願意來秦國遊玩的。

范雎正在思索着,忽然,有武士前來,將手裡的竹簡遞給了他,說道:“從趙國傳來的報告。”

范雎低下頭來,隨意的打開了竹簡,心不在焉的看了一行,頓時,他跳了起來,緊緊抓着手中的竹簡,目瞪口呆,他猛地擡起頭來,說道:“給我準備衣裳!!我要去見大王!”

王宮裡,秦王看着面前坐立不安的范雎,又看了看手中的竹簡,有些困惑的打開了竹簡,認真的翻看。

“董成子問法,子曰:制物者以尺規制具,治人者以律法治邦。是治人者外顯,非人之意。鞅立法,治秦者外顯也,故鞅死而秦法存,唯法利治者,故不毀。董成子問律,子曰:尺規固具,律固人。規言行,事標準,鞅以強去強者,弱。以弱去強者,強。律從衆,強邦,律規事可以......”

秦王越是讀,就越是激動,等他將整篇對答看完之後,連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這...這是哪位賢才?寡人要派人...不,寡人要親自去請他。”,秦王猛地擡起頭來,律法的根本,在諸國可能都不會受到重視,可是在秦國,在以律法爲基本的秦國,看到這樣對律法的精闢講解,看到解釋律法的原理,是令人震驚的,秦王險些失態,他激動的看着面前的范雎,秦國又發現了一個商鞅?

范雎也很激動,他錘了捶自己的大腿,說道:“這是趙國的馬服君所說的。”

“趙...馬服君說的。”,秦王咬着牙,盯着手中的竹簡,沉默了許久。

忽然,他擡起頭來,問道:“寡人想要以上黨郡來換趙國的馬服君,您以爲怎麼樣呢?”

范雎搖了搖頭,有些苦澀的說道:“以趙王的爲人,他是不會換的,就算您以強大的武力要挾,只怕他也不會答應。”,秦王極爲憤怒的站起身來,說道:“趙丹是個庸碌的人,有賢人在他的身邊,他卻不懂得去使用,像這樣的人,怎麼能有馬服君這樣的賢才來輔佐他呢?!”

范雎低着頭,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我聽聞,他收了一位弟子,向他傳授學問,他肯定是將自己在律法方面的學問都傳授給了弟子,我可以派人去向他的弟子打探...不過,想要讓馬服君入秦...只怕是困難的事情,我聽聞,公子異人與馬服君的關係密切,兩人是多年的朋友....”

“讓他趕快來面見寡人!”

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兩百七十一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五百零二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國現狀第一百六十五章 鬼才韓然第八十一章 持劍者有罪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兩百一十章 驚天密謀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三百二十二章 悄無聲息的改變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兩百一十四章 原來如此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四百三十四章 從不曾滅亡的六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漢才秦用第兩百一十五章 來不及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兩百六十九章 被秦國排斥的趙政第五十二章 名望之盛第一百七十二章 白起老矣,尚能飯否?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屬於戰爭的天才第四百五十五章 你這是大秦還是大漢?第五十七章 我很害怕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兩百三十章 墨家三派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小看任何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國並非是沒有原因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門豹治鄴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擋不住秦國,還擋不住你嗎?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四百七十二章 曹參之能第四百四十三章 趙括的解放女性計劃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第三十八章 豎子趙括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個老將軍的死亡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兩百二十六章 學術大辯論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一百三十三章 來自趙國的老賊第三百一十七章 仁義的軍隊和正義的戰爭第兩百一十六章 二三子,你們的馬服君回來了第兩百五十六章 對不起,我要走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三百六十章 您不是獨自一人第一百五十章 但使雲中飛將在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十七章 趙李論戰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兩百九十二章 呂不韋之德第二十一章 您是小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一十一章 道德與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一百七十二章 白起老矣,尚能飯否?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一百四十二章 逐漸模糊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范雎的最強援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
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兩百七十一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五百零二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國現狀第一百六十五章 鬼才韓然第八十一章 持劍者有罪第四百八十九章 趙括家的親戚趙高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兩百一十章 驚天密謀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三百二十二章 悄無聲息的改變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一百三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兩百一十四章 原來如此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四百三十四章 從不曾滅亡的六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漢才秦用第兩百一十五章 來不及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被砍下的首級注視着一切第兩百六十九章 被秦國排斥的趙政第五十二章 名望之盛第一百七十二章 白起老矣,尚能飯否?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有一些屬於戰爭的天才第四百五十五章 你這是大秦還是大漢?第五十七章 我很害怕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一定要殺死白起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兩百三十章 墨家三派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小看任何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國並非是沒有原因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門豹治鄴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三百二十三章 微不足道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擋不住秦國,還擋不住你嗎?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四百七十二章 曹參之能第四百四十三章 趙括的解放女性計劃第三十六章 太行山道第三十八章 豎子趙括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個老將軍的死亡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兩百二十六章 學術大辯論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一百三十三章 來自趙國的老賊第三百一十七章 仁義的軍隊和正義的戰爭第兩百一十六章 二三子,你們的馬服君回來了第兩百五十六章 對不起,我要走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別傷害寡人的馬服君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三百六十章 您不是獨自一人第一百五十章 但使雲中飛將在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十七章 趙李論戰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兩百八十八章 臥薪嚐膽的韓王第兩百九十二章 呂不韋之德第二十一章 您是小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一十一章 道德與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一百七十二章 白起老矣,尚能飯否?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兩百八十章 紙!紙!紙!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一百四十二章 逐漸模糊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范雎的最強援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