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離開宮中,返回齊王府途中,纓雲讓侍女將車簾子揭開來,惆悵的看着車窗外氤氳的夜色,馬車停到齊王府朱門前她都沒有回過神來。

“殿下在想什麼心事呢?”

喬繼恩從後面的馬車下來,走過來看到齊王寅在纓雲公主的懷裡睡了過去,輕聲問道。

“哦,沒有想什麼!”

纓雲回過神來,將齊王寅交給等候在馬車前的嬤嬤抱住,她提着裙裾走下馬車,往王府裡走去。

宮侍手裡提着的琉璃燈透着綠光,叫宮牆間的甬道多少顯得有些詭異。

“葛伯奕先去的滁州,是不是已經與赤扈人暗中見過面了?”見嬤嬤抱着齊王寅走在前面,其他宮侍、侍女都落後一截,纓雲忍不住低聲問喬繼恩。

“葛伯奕有沒有與赤扈人暗中見面,已經沒有什麼重要的,除了撤軍的條件外,更關鍵的還是陛下的態度,天下人總不能數落陛下也暗通虜寇吧?”喬繼恩淡淡說道。

“……”纓雲又問道,“你覺得徐侯會否應允此事?”

“赤扈人倘若真有意退讓,又不附帶任何條件,徐侯倘若不暫作隱忍,恐怕會更爲不利吧?這次也確實折騰較久了,人心思安啊,再者拖延下去,更大的可能也只是暫時將虜兵逼退到淮河以北,那拖延的意義又在哪裡?徐侯拿什麼去說服天下人?難道站出來說陛下與赤扈人媾和?這事沒有真憑實據,就永遠不可能拿上臺面說,”

喬繼恩嘆息道,

“不過啊,真正令人擔心的,還是陛下他們試探出赤扈人真有退讓媾和之意後的風波啊——殿下要真要小心小殿下的安危啊。”

“徐侯不會對寅兒不利的。”纓雲秀目不滿盯着喬繼恩說道。

“徐侯是光明磊落之人,又有雄才大略,想要什麼,伸手可得,當然不屑這種伎倆,但赤扈人硬了心要攪起大越內亂,難保不會在小殿下身上做文章啊。”喬繼恩說道。

纓雲沉默想了一會兒,又問道:

“出宮時,錢擇瑞找你說了一會兒話,他也是這麼想的?”

喬繼恩沒有否認,說道:“我如今三五丈外人臉看着都模糊不清,諸事難以照顧周全,只能是殿下多加註意……”

…………

…………

“葛郡公這次應該不是泛泛而論,而是有的放矢吧?”

寧慈府邸與周鶴的相府就隔兩條巷子,大宴結束後出宮也是結伴同行,但坐車到相府門前與周鶴告別時,寧慈才忍不住問道。

“……”周鶴負手看着蒼茫的夜穹,淡淡說道,“或許是吧。葛郡公總歸是要有兩三分把握的,不然犯不着在大殿之上提出來。”

“我猜也是,倘若僅僅是突然冒出來的想法,葛郡公覲見陛下時私下提一嘴就行,哪裡會恨不得一副叫天下都知曉的樣子啊,”寧慈嘆息道,“不過看殿中衆人的神色,似乎都覺得真要能如此也是不錯的結果——沒想到這局勢還真是多

變啊。”

“或許吧。”周鶴說道。

“相爺之前支持靖勝侯執掌勤王兵馬,也是爲大局着想,靖勝侯能順利解廬江等城之圍,證明相爺的眼光是夠準的,相信陛下也能看出這點。”寧慈試探說道。

“陛下能不能看出來,也無關緊要,”周鶴悠悠說道,“我已老朽,人生已不剩幾許,早就該歸還田園了。”

寧慈微微一怔,他還以爲今晚過後周鶴態度會有微妙的轉變,卻不想這麼戀棧權位的一人竟然扯到致仕這事上去了?

他一時摸不透周鶴心裡到底是怎麼打算,便拱手告辭離開。

“父親,我覺得寧大人所言也有些道理,”

周鶴長子周良恭雖然沒能考取功名,沒能得居顯位,但周鶴作爲宰相得封國公之後,周良恭也得以封侯,像今天這種大宴,自然也是陪同周鶴一起出入宮禁,他這時候看着寧慈坐上馬車遠去,忍不住勸他父親道,

“赤扈人這次撤軍,除了無法賴在淮南不走之外,應該也是不想看到京襄猖獗得志,陛下往後也就能騰出手來做些事情了。父親還是要儘早去找陛下表明心志啊……”

“……”

周鶴沒有作聲,往府邸之中走去,走了一會兒,見長子周良恭還亦步亦趨的跟在身後,長嘆一口氣,低聲訓斥道,

“你這個蠢貨,如果說葛伯奕此去滁州,確是與赤扈人暗通款曲,你說這裡面說明了什麼?這說明赤扈人已經認識到需要與葛伯奕他們聯手,才能夠壓制京襄的崛起啊。赤扈人都沒有把握的事,都需要先挑起大越內鬥,你覺得就一定能壓制得了嗎?我家這時候跳過去,以後還有機會跳回來嗎?稍有不慎,就是殺身亡族之禍啊,你以爲這些都是兒戲?明天我就臥病宅中,這事沒有出結果之前,你給我攔住誰都不見。你也要伺候在我的病榻之前,不要出去走動了!”

……………

……………

徐懷午前在徐武江、韓圭、劉師望、張雄山等人陪同下,登上舒城西北角的龍亭山,登高看北面營寨部署,聽朱桐連夜從建鄴趕到相告昨夜宮宴之事,眺望山麓間飄蕩的雲霧,忍不住感慨道:

“‘不戰而屈人之兵’,好個‘不戰而屈人之兵啊’!我卻不知道這個老匹夫會屬意誰過來跟我說‘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事!你們說這個老匹夫有沒有膽子親自過來見我?”

“葛伯奕恐怕不會過來了,他實在犯不着到使君跟前找不痛快,沒有這麼跟自己過不去的,魏楚鈞也不會主動提及這事。照我看來,錢擇瑞是明白人,不會受他們的糊弄,朱公也不得他們信任,但張辛、劉致遠、馬思靜、鍾應秋他們就難說了,他們或許真覺得這是使大越得以喘息的良策呢。我要是葛伯奕,就慫恿他們中一個過來,叫朝野都知曉先帝舊臣也是支持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也能更令我們束手就範!”

韓圭袖手而笑道,

“之前赤扈將十數萬兵馬都堆到南淝河、

李陵山一線,我們還有些困惑不解呢——現在都有了解釋,他們可還真看得起京襄啊!”

“你們不擔心?”

朱桐趕到舒城大營,得知徐懷登城,便乘快馬走山道趕過來,這會兒氣都沒有喘勻,還以爲徐懷他們得知此事會雷霆大作,卻不想他們聽到這消息並沒有特別大的反應。

“擔心,怎麼不擔心,但是擔心又有什麼用?”

韓圭高興,是覺得京襄終於沒有其他路可以選了,徐懷心情還是抑鬱,這時卻又懶得說什麼,只是注目凝視遠處。

朱桐內心深處到底還是不希望京襄與朝廷以一種慘烈的方式決裂,說道:

“相信劉侯、楊祁業他們都是明白人,絕不願意看到葛伯奕之流暗中與胡虜勾結,我想葛伯奕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名義,行求和之事,還是可以阻止的。”

“此時阻止他們找赤扈人媾和,除了令諸路勤王兵議論沸騰,又有何益?”

劉師望嘆息道,

“甚至都不需要朝廷派使臣過去,赤扈人過兩天就自行撤軍而去,叫葛伯奕等人明白赤扈有與壽春罷兵媾和的誠意,就足夠了!待虜兵撤去後,勤王兵馬理所當然要各歸地方,使君也需返回京襄坐鎮,到那之後葛伯奕他們有的是時間再去慢慢跟赤扈人談媾和!”

“也就是說,我們真要阻止,反而會更加不利?”朱桐遲疑問道。

韓圭說道:“赤扈之前在中路集結三十萬兵馬進逼汝蔡,其實那時候京襄就擔憂赤扈人會與葛伯奕之流暗中媾和、一起針對京襄。要是那時候赤扈人就有如此決斷,還真能給京襄製造大麻煩。現在雖說纔過去一年時間,不能說沒有麻煩,但總比一年前他們就媾和到一起,還是勉爲其難能接受的!”

“是嗎,你們很早就考慮過這種可能?”聽韓圭說京襄一年多前就考慮到赤扈人與潛邸系媾和、聯手壓制京襄的問題,朱桐才稍稍放寬心。

也確實這一年多來,京襄內外部環境變化極大。

要知道一年多前屸崍山道還沒有打通,而此時契丹殘部所採集的羊毛羊絨,已經順暢的通過長江運抵荊州了。

更關鍵的變化,其實就是虜兵在建鄴登陸之後發生的。

不僅宿衛禁軍、牛首山義軍以及安置於建鄴、江東等地的禁軍將卒家眷,就連普通民衆對京襄的態度都發生極大的變化。很多人實質認清楚了紹隆帝看似勤勉,但實際與導致汴梁及大半個中原淪陷的天宣帝,並無本質的區別。

潛邸系將臣,與當年的王戚庸之流,又有何實質的區別?

也就是說,京襄此時選擇隱忍,坐看他們媾和,潛邸系以及背後的紹隆帝其實將更不得人心,跟一年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當然了,朱桐也不會就此寬心。

他心裡知道形勢再有改觀,京襄面對潛邸系與赤扈人媾和,又怎麼可能好受,所承受的壓力之大,說不定會打斷京襄崛起的進程……

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九章 馳援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三十章 接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八章 議和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八章 議和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四章 望山津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章 風起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七十二章 攔截之地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
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爾子一用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九章 馳援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九十六章 放歸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十五章 恭喜大當家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三十章 接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四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二十六章 會合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六十六章 黑鍋你來背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五十五章 雙柳莊第八章 議和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七十三章 殺敵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八章 議和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遠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晉城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四章 望山津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章 風起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一十一章 帥旗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第七十二章 攔截之地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