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

徐懷與徐武磧等人,就站在北側房脊上看葛懷聰、嶽海樓、朱沆等人商議事情,也將諸將官的神色反應都看在眼底。

雖說岳海樓在嵐州時,未能警覺到異常,也未能勸阻劉世中、蔡元修、葛伯奕要求曹師雄、曹師利殺戮胡虜以釋疑,天雄軍將卒放縱劫掠,他也未加勸阻,但他有一點觀察沒錯。

那就是內城殘敵與外城區域的諸蕃反抗民衆並無聯動。

契丹及諸藩民衆的反抗昨日午後漸成規模,守軍雖然當時還緊閉城門,但還是依仗高聳的城牆,用弓弩保護退避到城牆下的蕃民,驅逐天雄軍將卒靠近過來加害。

照理來說,契丹及諸蕃反抗民衆趁夜襲奪三座城門,內城裡的守軍再遲鈍,也應該能知道民心可用。

然而,等到勝德門陷入大火、轟然垮塌,以致天雄軍試圖往南城區域推進被無情封堵,內城裡的守軍反倒沒有什麼動靜了。

嶽海樓猜測從應州率數千騎兵還援大同、以及暗中發動蕃民反抗之人,與契丹留守西京道的主將完全就是各行其事。

而城中十數萬契丹及諸蕃民衆,青壯年可能也就四萬多人,也確實不可能每一個人都精擅騎射。

大同城作爲西京道重鎮,大量契丹人及諸藩民衆居住城裡,他們大部分人都放棄遊牧部族的傳統,與市井化的漢民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大多數是契丹官員及貴族子弟,或是依附契丹貴族的蕃民,刀弓已經變成他們裝點門面的裝飾品,尚武的基因早已經從他們的骨髓裡退化,更不要說嚴格保持準軍事化的傳統騎射習俗了。

真正有戰鬥力的,還是伐燕戰事發動之前,那些被緊張局勢驅趕,或者蕭林石暗中引導進入大同城避禍的部族。

這些部族絕大多數都是契丹奪取燕雲諸州之後遷徙過來實邊,長期以爲保持着傳統的騎射遊牧習俗,平時也負責爲御帳軍、宮分軍以及諸部蕃軍提供兵源。

而作爲御帳軍兵源的那一部分契丹本族部族,更是受羣牧司所遣官員直接管轄,州縣及節度使、防禦使司對這部分部族沒有管制權力。

契丹從部族抽丁從徵,最多可以二丁抽一,稍爲寬鬆一些,則是三丁抽一。

天雄軍在戰前,對雲朔等地的軍情蒐集非常粗陋,徐懷只能大體估算除了蕭林石已經從這些部族徵調的三千精銳騎兵,也是凌晨時突襲勝德門的這部分兵馬外,這部分部族在戰前全部撤入大同城裡,大約還有四到六千名青壯。

雖然蕭林石在戰前沒有將這部分青壯都編入軍中,但天雄軍的屠殺威脅面前,徐懷毫不懷疑這四到六千名青壯,會完全對蕭林石唯命是從。

除此之外,戰前避入大同城裡的諸蕃(雜虜)青壯也有一萬人左右。

這部分人即便不會徹頭徹尾的聽命於蕭林石,但在當前的形勢下,也會選擇附從蕭林石。

也就是說,天雄軍用放縱的殺戮、劫掠 、奸|淫,幫助蕭林石對這些青壯年完成最後、同時也是最爲徹底的動員,並使之徹底擁有對抗西京道防禦使、西京留守的資本。

要不然,蕭林石即便能徵調三千精銳,也得聽從西京道防禦使、西京留守的節制。

除非劉世中、蔡元攸此時就悍然率東路軍主力,繞過應州,直接渡過恢河增援大同;要不然,事情到這一步,天雄軍已經無法挽回潰敗的結局了。

此時強攻內城,也僅僅是幫蕭林石削弱或削滅阻礙他徹底掌握西京道的異己罷了。

當然,蕭林石還會進一步發動居住在大同城裡的蕃胡青壯,進一步夯實自己的實力。

“你們還站在那裡作甚?”

葛懷聰正爲眼前的困局焦頭爛額,沒有誰注意到徐懷與徐武磧等人就站在遠處的房脊上,左右扈衛也沒有想到徐懷與徐武磧有無資格旁聽軍議,還在爲徐懷剛纔那一手驚人箭術震驚,卻是葛鈺猛然擡頭看到徐懷一副正暗自思忖的模樣,當即厲聲質問道。

“徐懷奉王番郎君令,監視將卒刑賞,但遇違謬,皆可押監軍使院監候斬之!”徐懷掣出兵馬都監信令,盯住葛鈺,冷冷說道,“小公爺,從這一刻你可要給我小心了,要是有什麼把柄落在我手裡,可不要怨我刀下不留情!”

大家都傻在那裡。

葛懷聰、嶽海樓等人愕然朝朱沆看去,質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朱沆作爲監軍使院判,隨軍進入大同,就已經代表王番及監軍使院了,王番何需另授他人監軍權柄?

這似乎也不符合規制啊!

朱沆代表監軍使院在此,其作爲士臣,官銜以及縣主夫婿的地位都足以匹配此任,徐懷區區一都將,算哪根蔥,還是監管四萬兵馬的刑賞?

朱芝這一刻都快瘋掉了。

這枚令箭明明是父親凌晨時交給徐懷的,姑夫王番也絕不可能私下授權徐懷監視四萬禁廂軍將卒刑賞一說。

然而,這混帳傢伙,在他父子二人面前,竟然能面不改色的睜眼說瞎話!

這狗雜碎難道就沒有想過,葛懷聰派人趕往朔州見葛伯奕、王番通稟求援,一定會驗證這事?

到時候瞎話拆穿,他的骨頭鐵定會被葛懷聰這些人拆開不說,他父子要是這時候不揭穿他,焉能脫開干係?

再說了,他拿令箭說代表監軍使院了,他父親算什麼?

朱芝待要上前喝斥徐懷,徐武坤從後面伸出手,像鐵鉗一般搭上他的肩膀。

朱芝愕然回首,徐武坤說道:“大公子,此事朱沆郎君自有定度,容不得你我置喙!”

朱沆臉色陰晴的看了徐懷好一會兒,一個與以往印象裡完全不同的徐懷,即便 滿口謊言,卻又是那樣的從容淡定,叫他完全看不透。

片晌之後,朱沆跟嶽海樓、葛懷聰緩緩說道:“我卻不知道王番郎君暗中授令於他,但看令箭,似乎不假——”

朱沆即便這時候不拆穿徐懷,但也不可能事後去承擔這天大的、誰都兜不下來的責任。

朱沆的話模棱兩可,卻沒有直接質疑徐懷,葛懷聰就有些頭痛,揚聲問道:“可有王番郎君文函?”

葛懷聰顯然不可能看到徐懷取出令箭就信以爲真,照規制徐懷也不能憑藉一枚真假難辨的令箭就獲得監軍權力,怎麼也得隨身攜帶王番加蓋印信的手函才行。

“朱沆郎君在此,我受王番郎君令,諸事也都是協助朱沆郎君行事,此時拿令箭示人,僅僅是警告小公爺莫要在我面前猖狂,需要什麼文函?”徐懷冷聲問道。

葛懷聰等人腦子有點卡殼,細想下來也無法再去質疑徐懷。

監軍使院遣朱沆監視突襲大同兵馬,徐懷也是監軍使院的部將,只要他們沒有濫用超越監軍使院的權力,憑什麼再去驗證?

好像好有道理哦!

再說,四萬兵馬有全軍覆滅之危,他們甚至希望監軍使院這時候能站出來幫着整肅軍紀,在這種細枝末節上糾纏,是不是有點捨本求末了?

“你纔是夜叉狐……”嶽海樓厲色盯住徐懷,問道。

“哈哈,嶽海樓你果斷是明白人,竟然這麼快就看破我的行藏了,不錯,夜叉狐真身在此,爾等是不是絞盡腦汁,都沒有想到過莽虎與夜叉狐實是我徐懷一人?”徐懷恣意仰天長笑,聲振宵幹,俄而又盯住嶽海樓說道,“怎麼,這幾個蔡府私奴跑到桐柏山妖言惑衆、慫恿匪亂,死於徐某刀下,匪亂又最初爲我助王稟相公平滅,嶽海樓你這時候想要找徐某人算帳不成?”

嶽海樓面色冷峻,他沒想到徐懷不僅承認自己就是夜叉狐,還承認鄭恢、董其鋒等人就是他所殺,冷冷問道:“你當真是認定我們這次一定會失勢,纔敢如此猖獗將真面目示人?”

天雄軍及河東路諸州廂軍,容納六千多從桐柏山招安的賊兵,葛懷聰等人對桐柏山匪亂當然有所瞭解。

即便他們不以爲小小桐柏山能冒出多厲害的角色來,但夜叉狐、莽虎、小旋風槍等角色還是略有耳聞的;而桐柏山卒之間也盛傳從未以真面目示人的夜叉狐,實是王稟身邊最厲害的謀士。

誰能想象到夜叉狐與莽虎竟然是一人?

葛懷聰等人也是暗暗心驚,同時又想,倘若這是真的,王番私下授徐懷信令這事,卻有可能了——此子可能是王稟老兒身邊第一謀臣啊。

左右街巷,有天雄軍三千多將卒結陣備戰,其中有超過兩成是桐柏山卒,這一刻也是心旌搖盪,難以置信的擡頭看着徐懷站在屋脊之上那岸然又神秘的身影。

“蔡鋌會不會失勢,誰能預料?我此時現身,只是告誡百千在大同城裡的桐柏山卒,爾等既然已棄寇從軍,便要拿出大越將卒的模樣出來,在此形勢危急之時,戮力同心共御強敵,倘敢怯戰脫逃,休怪我不念同鄉之情!”徐懷振聲說道。

徐懷說過這話之後,便與徐武磧躍下房脊,御馬往西北角樓方向馳去……

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二百章 京中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十五章 登城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十九章 援至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五十章 貴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八章 大戰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二十一章 刀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三十章 探路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十三章 辭行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三章 貴女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
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二百章 京中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十五章 登城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惡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十九章 援至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二百零四章 困城第七十九章 司戶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砦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貴送上門第五十章 貴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八章 大戰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四十二章 邀鬥第二十一章 刀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三十章 探路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十三章 辭行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圖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別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四章 徐徐圖之第三章 貴女第一百一十四章 迷局第二十三章 黑鍋能否習慣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三十八章 啓程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