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兵餉

“天德雖然無才,以往也有諸多不開眼的地方,但軍侯有所差遣,這把骨頭便是拆散了當柴燒,也是不足惜的。”

唐天德既然連夜跌跌撞撞趕來淮源,當然不可能再退縮,當即在徐懷面前表態道。

“好,當下徵兵乃是重中之重,暫時便委屈五爺你給我七叔、範爺當助手,”徐懷說道。

他知道唐天德不是心志特別堅定的那種人,不過話說回來,世間又有幾多人是心志堅定之人?

唐天德在絕大多數大姓宗族以及州縣官員都視他們爲畏途之際,趕來淮源做出選擇,徐懷又怎能挑挑撿撿、拒人千里之外?

當然,徐懷也不可能直接叫唐天德獨擋一面,先着他在兵房輔助徐武坤、範雍,但爲表示重視,他親自跟唐天德解釋汴梁形勢之危急、他們當下要在淮源所做的工作以及兵卒募集之事要如何進行。

“……發餉?這得貼多少餉銀進去?”唐天德對有史以來徵兵、募兵兩種軍制的交錯變遷以及優劣不甚清楚,但有一點很清楚,給兵卒發餉,特別是給鄉兵發餉,所耗用的錢糧將大得驚人。

大越立朝以來所實施的,特別是禁廂軍兵馬,嚴格說來也是募兵制,但爲了維持內地的治安,同時兵卒社會地位低下,每每都是將大規模的流民、盜匪募入營伍,而一旦編入營伍便需終身爲卒——禁廂軍之間又有檢選制度,每年將體格強壯者編入禁軍,薪俸較高,而倘若在禁軍中年老體蓑,則淘汰進廂軍,薪俸微薄,餬口都難。

而大越立朝,也非沒有徵兵制。

鄉兵主要就是鄉野農夫之中徵發,秋冬閒時操練,沒有餉俸,甚至還要自備兵甲。

以往淮源的地方武備,也是募兵徵兵所結合。

巡檢司武卒算是募兵,人數不多,卻有固定的餉錢;大姓宗族直接掌握的寨兵鄉兵則又是徵兵——也唯有如此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每年除開縣裡撥給上千貫錢糧外,各家湊兩三千貫錢糧便足夠用了。

兩千五百名正卒且不算,單算另募兩千五百名鄉兵,僅餉銀這一塊每年就要撥付八九萬貫,算是軍械兵甲服帽以及糧秣供給、軍營兵舍的建造,總共算下來,一年沒有十數二十萬貫錢糧投進去,根本就打不住。

此外還要擴建或修造多座軍寨,打通、修繕諸軍寨與淮源城之間的道路,這得造多少錢糧進去?

“鄉兵備寇,閒時操練,不誤農時,同時也是以村寨爲單位,所以容易組織。現在要各家將鄉勇寨丁交出容易,但常年操練、衛戍軍寨關隘,還要領出去作戰,不發餉錢,叫他們的妻兒老小喝西北風去?”徐懷說道。

目前除西軍外,其他各個方向的諸路禁軍、廂軍,戰鬥力都已渙散,未來想要在江淮之間有組織防線,從鄉兵招募健銳,重新打造新的作戰體系,將是大勢所趨。

朝中將臣雖然大多噩噩,卻也不乏王稟、胡楷這樣的有識之士,中下層官吏間也不管卓見遠識之人,這些年苦無出頭之日,但隨着局勢崩壞,之前的禁錮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碎掉,抱殘守缺也會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做出委協或改變。

他們這邊只是先走出一步而已。

而一旦在江淮之間大規模募兵進行防禦,到時候也必然需要東南財賦進行支撐才能夠維繫下去;到時候淮源鄉兵也必然納入這個體系,從而獲得糧餉上的支持。

對他們來說,更多是克服當前的艱難。

“……當前也艱難啊!”唐天德聽徐懷事如粗細解釋清楚,咂嘴道,“沒有三四十萬貫錢糧砸下去,哪裡做得了這麼多事?晉老太爺他們可能不得不將寨兵交出來,泌陽縣那邊也可能會將上年的田賦丁稅返回給淮源,但與你要做的事相比,缺口太大了啊!”

“我們卻是能勉強撐上一年!”徐懷說道。

“哪憑多錢糧?”唐天德驚訝問道。

“我們奔援嵐州城,除了救人,總歸也是撈到好處的。”徐懷笑道。

徐懷奔襲岢嵐城之前,曹師雄剛剛縱兵大掠全城——而普通將卒劫掠所得,並不是都可以裝入自家口袋的,何況曹師雄爲討好當時到嵐州監軍的赤扈百戶,還特意行赤扈人的規矩。

赤扈人劫掠婦女,百戶(百夫長)率部掠奪某個區域,所得婦女最美者需獻於千戶,千戶從所獻女子是挑選最美者獻於萬戶;層層上獻,最終戰事屠戮之地,美豔女子基本都集於汗廷王帳之中;所劫掠的財貨,也差不多要依此例,層層上獻。

因此,徐懷殺入岢嵐城裡,雖然有大部的叛軍將領家小都逃入軍營,但所劫掠的財貨都沒有來得及帶走;而曹師雄、曹師利兄弟二人所居的州衙後宅,不是有曹家多年積累的財貨,還有準備好、還沒有來得及獻給赤扈鎮南王兀魯烈的金銀財寶。

徐懷在撤離嵐州之前,又怎麼可能跟曹師雄客氣?

嵐州是人煙稀少,牧耕荒廢,但岢嵐城作爲州治所在,民間藏富不少;更何況曹師雄率部殺回岢嵐城裡,城中絕大部分官宦士紳都沒有來得及逃走。

徐懷撤出嵐州之後,將一部分財物歸還給王高行、錢擇瑞等嵐州官吏,但還是截下大量金銀財物,合計四十餘萬貫錢,前期就已經隨南撤人馬運回桐柏山了。

這就是所謂的“戰爭財”。

要不是第一次北征伐燕時,將大批士卒劫掠的財貨收繳上來,徐懷哪裡能在朔州接管數千胡族婦孺的同時,還維持實際高達四千人的戰輔兵編制?

要不是後期在猴兒塢重創西山諸蕃,並全殲烏敕部,徐懷又哪裡能從容部署總計約上萬人馬分批南撤之事?

在猴兒塢重創西山蕃兵,看似整個西山的戰場最後並不是桐柏山卒打掃的,西山諸蕃的殘部投了蕭林石,但蕭林石還是通過物資交換的方式,將他們從應州帶出來的金銀財貨,交換給桐柏山卒。

而通過放歸戰俘,徐懷又獲得極其珍貴的四千多匹良馬。

除開前期巨量的消耗,淮源此時還積儲金銀財貨約計五十餘萬貫。

此時不把唐天德當外人,徐懷當然將這些底都透漏給他知道。

“啊!?”唐天德嘴巴微張,再看徐懷他們身穿衣甲都滿是補丁,狀如乞丐,還有陣陣臭氣傳來,問道,“你們如此鉅富,就不會收拾收拾自己?”

“哪有時間收拾,從府州南下,九天時間,基本上都是抽空眯一會兒眼,又或者直接將自己綁到馬背上連趕路連睡覺,只要馬吃得消,我們就沒有怎麼停過——而在朔州、府州,我們也差不多有兩個月沒有正常吃上一頓飽滿,更不要說燒桶熱水擦洗身子了,”

徐懷說道,

“你說我但有差遣,將你骨頭拆了當柴燒都不足惜,我沒有想過這麼用你,但這分辛苦,你得要有心理準備——赤扈人實在是太強了。戰爭永遠都是吞金洞,前期的繳獲看似巨大,實際能支撐的兵力及時間都非常有限,而接下來桐柏山卒在面對赤扈騎兵主力,短時間內很難再有這種殲滅性的勝戰能打。沒有最後清掃戰場的機會,想發戰爭財就難了,然而消耗卻又是實實在在的。而我決意將都巡檢司大營建在大復山北麓,除了便於支援汝水沿線作戰,除了堵住從確山往南陽的缺口外,同時也是看中大復山與金頂山之間數萬畝荒蕪谷地可以用來牧馬——要不然全軍逾六千頭牲口,都用精料餵食,蘇老常他們都能哭給我看。待徵完兵之後,你的差使就是幫着蘇老常他們全力搞錢搞糧。雖說我希望將來南面的財賦能支撐我們,但我也很清楚,我這人的行事風格很不討喜,所以我們自己底氣要想硬起來。桐柏山是山多地少,但桐柏山南北嶺加大復山的範圍,卻要比一般的縣域要大如數倍,除了軍事上的,經濟民生要怎麼搞,這可能比帶兵作戰,還要重要。後方不穩,糧餉不足,軍心就不可能穩得下來……”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十七章 換血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十九章 泌陽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十三章 人心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七章 撤離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十七章 縣政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五十章 編軍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十七章 換血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七十八章 亂夜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十九章 泌陽第一百零五章 荊北孔昌裕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十三章 人心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敵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六十五章 繩縛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謀族兵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舊事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九十二章 噩耗頻傳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七章 撤離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二百一十章 遷都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十七章 縣政第四十章 監軍使院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七十章 豐月樓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崗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九十三章 紅白鄉營立第一百三十章 將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滅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五十章 編軍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