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

“你此去荊南見着外祖父,將所見所聞據實相告即可,切莫添油加醋,其他一切皆在信中,你貼身藏好……”

魏楚鈞叮囑過長子魏明倫,又不放心抓住繮繩將馬鞍檢查了一遍,繼而朝四個護衛驛騎揖禮行謝。

待到長子魏明倫在四名驛騎的護送下,拐入長街,身影被屋舍遮住,魏楚鈞才收回不捨目光,也不知道此別是否生死相隔,轉身往府邸裡走去。

在紹隆帝登基之後,葛氏婦孺家小基本都遷入建鄴定居,葛伯奕冊封郡公、葛鈺封侯,魏楚鈞出任尚書右丞之後也得冊封,府邸也是庭院深重、亭臺樓閣密佈。汪伯潛、羅望、晉莊成等人簇擁紹隆帝離京東行,也沒有忘記將葛府的婦孺奴婢都帶上;也因爲無人看守,第一時間就被流民闖入,不僅稍稍值錢些的物品都被劫掠一空外,還有好幾處有縱火燒灼的痕跡。

好在騷亂很快就被制止,上萬涌進城裡的流民也被驅逐出去,這邊也重新安排人手看守,但相比較以往卻是狼藉不堪。

此時數百奴婢不見蹤影,韓圭着鑄鋒堂挑選十數健婦、護院過來,說是照料魏楚鈞的起居,實爲監視,站在短短數日就野草冒頭、花樹零落的院子裡,魏楚鈞也是倍感淒涼。

“曾經的花團錦簇不再,只剩一地狼藉,魏公心裡必是感慨良多吧?”

韓圭走進院子裡來,負手走到魏楚鈞所站的梅樹前,說道,

“逆黨劫持陛下出京,諸相公直到午時才調牛首山義軍進城,在這之前有上萬流民歡快的涌進城來。他們可不知道魏公爲這株老梅移種到院子裡花了多少心血,將這諸多枝椏折斷,或許想在院中收集柴火煮些吃食,真是糟蹋好東西啊……”

魏楚鈞轉身看了韓圭一眼,這時候一個身穿夾襖的中年人,瘸着腿跟在韓圭之後走進院子裡來,譏笑道:

“這些流民春食草芽、夏食榆皮、秋食白土、冬則易子,又哪裡能體會到魏公的傷悲之情?”

見魏楚鈞慍色看過來,中年人揖禮道:“陳鬆澤見過魏相!”

“汪伯潛、羅望、高純年、晉莊成倉促勸陛下出京,想必有陳僉事很大的功勞吧?”魏楚鈞知道陳鬆澤乃是董成妻弟,其貌不揚,在縣裡與人爭論,下獄瘸了條腿,但投京襄之後卻飛黃騰達,乃是京襄軍情司極重要的角色。

“魏相少時貧寒,父母皆飢病而死,幸得族人接濟,未成餓殍,還有幸得追隨族人魏銘庸傳授詩書文章;魏銘庸得入葛伯奕幕席,魏相也因此得葛伯奕賞識,迎娶葛家庶女,成爲葛家女婿,從而飛黃騰達,今日貴爲卿相,可謂是登峰造極。不過,當年那個吃百家食存活下來的寒門之子,大概早就忘了接濟他的族人,現在是什麼處境了吧?”

魏楚鈞以尚書右丞兼領五路度支使,封開國縣侯,在朝中乃是十數人之列,陳鬆澤在他面前卻無半點拘泥,也無意迴應魏楚鈞的質問,施施然問道,

“魏相可知魏氏一族以及恩師魏銘庸一家老小現在什麼狀況啊?”

陳鬆澤卻沒有聽魏楚鈞回答的意思,自顧自說道:“陝州城陷,諸鄉塢堡猶堅守三年多時間才逐一淪陷,魏家堡淪陷於建繼四年,淪陷時,未及撤走的族人四百餘衆,包括襁褓之中的嬰兒也盡遭屠;

魏銘庸率鄉人避入崤山堅持抵抗到紹隆二年,爲叛賊出賣,被俘關入陝州城,不降,遭虜兵五馬分屍而亡。據軍情司查證,魏銘庸一家二十七口老小,已無一人存活於世;魏氏一族還有數十人衆,散於崤山之中,也不知道尚能支持多久,卻也沒有一人願降胡虜……”

魏楚鈞麪皮子微微抽搐了兩下,壓抑住內心波動的心緒,冷聲問道:“韓郎君、陳僉事一早闖進門來,該不會就爲說這些典故吧?”

“典故?”韓圭冷冷一笑,說道,“明人面前不說暗話,你很清楚,即便是周相,心裡也不希望看到狼狽逃到潤州的那位下場太過慘淡,最好還能勉強維持住朝廷的體面——因此,使君爲了照顧周全,纔給你們開出如此優渥的條件,但說實話,潤州是不是血流成河,那位會不會死於亂軍之中,以及葛家、羅家、晉家、高家、羅家一個個是不是滿家抄門、誅連九族,童稚一個不留,魏公覺得我們真的關心嗎?”

“韓郎君不說出你們真正關心的,魏某怎敢入彀?”魏楚鈞眯起眼睛,看着韓圭問道。

“遷都襄陽!”韓圭說道。

“遷都襄陽?”魏楚鈞吃了一驚,狐疑的打量了韓圭兩眼。

襄陽原本就是汴梁淪陷之後,第一次遷都所在,之後乃是爲了更好的組織江淮防線,抵禦赤扈人從東路大舉南侵,建繼帝才力排衆議遷都建鄴的。

對京襄來說,接下來即便成功將紹隆帝接回建鄴,值戍宮禁的宿衛都用上京襄嫡系兵馬,但建鄴距離京襄的核心之地南陽府治泌陽還是太遙遠了,但凡有什麼風吹草動,傳訊都需要五六天。

襄陽距離南陽府治泌陽城僅兩百餘里,將紹隆帝軟禁於襄陽城裡,京襄纔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將紹隆帝關入京襄掌控的牢籠之中。

還有一個就是都城在哪裡,頒傳諭令、調度諸路監司錢糧兵馬的中樞就在哪裡。京襄真正想要較爲徹底的掌控諸路監司錢糧兵馬的調度,乃是掌控諸路監司及州縣官員的任命、推行新政,這個中樞當然是近在咫尺更方便控制。

換作其他人,或許此時已經信了韓圭的說辭,魏楚鈞卻是不信韓圭會輕易將京襄的底線吐露出來,蹙着眉頭,說道:

“無論是將陛下接回,還是新立幼帝,遷不遷都,都不過是京襄一言而決之之事。我也相信當下之局勢大體已在京襄的掌控之中,但此時一定要說還有什麼事情,是京襄不能完全掌控的,大概就是三千禁衛武卒走投無路,執意不將陛下交出來,京襄也會束手無策吧?京襄謀算再深,即便此時表面上看去全無痕跡,但也不可能瞞住天下那麼多明眼之人……”

“哈哈,”韓圭俯仰而笑,朝魏楚鈞說道,“我就說魏公是聰明人哉,但魏公還是不要說忘了,這也是使君仁慈,不想節外生枝。倘若不然,也僅僅是拖延三五年渡淮北伐而已,我們是等得起的……”

紹隆帝與汪伯潛、羅望、晉莊成等人出京,倘若最終能成功將“紹隆帝”解救回來,無疑是最爲完美的結果。

一方面坐實汪伯潛、羅望、晉莊成“謀逆劫持”的罪名,完美掩蓋掉京襄一系列的算謀,同時也徹底解除紹隆帝身邊潛邸系的勢力,由京襄一系的人馬出面“侍衛”紹隆帝及宮禁進出。

也唯有如此,才能將對天下的驚擾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時事情解決如此順利、快速,也將令赤扈人無隙可乘。

然而走投無路的禁衛武卒,是最容易失控的,即便用重兵將其重重圍困于丹陽城裡,但也很難說成功將“紹隆帝”解救出來。

紹隆帝一旦“不幸”駕崩於潤州,後續的問題就會麻煩許多。

首先,京襄再強勢,這些算謀進行得再隱蔽,也無法瞞過天下所有人的眼睛,堵住天下所有人的嘴巴。

其次,哪怕世人九成九都是深明大義,或趨炎附勢,但也無法杜絕有幾根忠於趙氏宗室的“硬骨頭”,會跳出來掀風攪浪。

再一個,除了周鶴、錢擇瑞、武威郡王趙翼、劉衍、喬繼恩、孔昌裕等人都不希望京襄以太暴烈的手段解決這次事端之外,京襄也必須要考慮實際割據西秦、東川兩路高氏、顧氏以及手握重兵在楚州未有動靜的韓時良的反應;更不要說葛伯奕在荊南根基已經可以說是相當深厚了。

京襄能成功誅除逆黨、將紹隆帝“解救”回來,高氏、顧氏以及韓時良、葛伯奕都無話可說,沒有大義名分去蠱惑將卒,誰都不敢異動,他們只會想辦法撇清與逆黨的瓜葛。

他們後續即便反對遷都襄陽,那也只是打嘴皮子仗。

倘若紹隆帝“不幸”駕崩於潤州,江淮等地一旦掀起聲討京襄的聲音,韓時良在淮東,葛伯奕在荊南、高峻陽在西秦,都極有可能會蠱惑麾下將卒,徹底與中樞割裂,與中樞進行武裝對抗,甚至起兵叛亂或公開投靠赤扈人,都不是沒有可能;最終可能也就顧氏稍些好說話一些,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樣的話,京襄想要穩定住局勢,三五年都是起碼的,更不要說赤扈人到時候絕對不會袖手旁觀。

眼下要圍殲三千禁衛武卒,不是難事,但想預防三千禁衛武卒在羅望這些人的鼓譟之下暴走,就難了,就需要從潛邸系內部做工作,或者說先對潛邸系進行瓦解。

“魏公既然是聰明人,那我們就不要打啞迷了,”陳鬆澤從袖囊裡取出一封信函,遞給魏楚鈞,“魏公要如何才願意重新執筆寫信給葛郡公,說來叫我們聽聽……”

魏楚鈞見他藏在長子魏明倫坐騎鞍座底下的密信,終究沒能瞞過京襄的眼睛,眼皮子微微一跳。

“長公子安穩得很,沒有受半點妥屈,只是需要魏公重新寫一封信就好繼續上路,”陳鬆澤說道,“當然了,新的信函裡面,魏公可不興再教葛郡公玩陽奉陰違那一套了。就像韓大人所言,京襄有的是時間,拖延三五年渡淮北伐不會有什麼大礙,但葛氏滿門乃至九族老少能不能承擔這個後果,還請魏公好好思量。”

“我可以勸葛公讓出荊南,”魏楚鈞盯住韓圭、陳鬆澤,說道,“但你們也應該清楚,想要勸羅望及禁衛武卒將陛下交出來,必然需要一個叫他們覺得安全的去處——我以爲大概沒有比兩浙更好的去處了。”

“葛郡公改任兩浙制置安撫使,然後由葛郡公出面對逆黨進行招安嗎?”韓圭問道,“你們胃口大了一些,使君沒有授我這麼大的權柄。浙南吧!以錢江爲界,浙南有山有水、背倚大洋,應該能讓你們感到安全了!韓時良去不去浙南,由他自己決定……”

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百一十六章 潛伏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十章 收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五十章 貴子第五章 赴任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三章 貴女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六章 殿議第九十章 猜忌
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煙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零九章 絲鐵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百一十六章 潛伏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執己見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六十九章 傳訊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跡第十章 收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五十章 貴子第五章 赴任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四十八章 講究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三章 貴女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六章 殿議第九十章 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