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章 整編

皇帝出巡,在歷代以來,都不少見。。。。。。。。。。。

當然,皇帝出巡都有着錯綜複雜的政治意味,除了昏君,沒有哪位帝王會倔強的認爲,出巡是爲了給自己找樂子的。

封禪泰山自不必提,往來於兩京之地是漢唐帝王們最願意幹的事情,巡幸江南也也帝王們的最愛。

但大秦的歷代君王,足跡卻很少踏足於長安縣境之外。

這跟大秦疆域不夠廣闊,以及歷代君王少有功績,甚或是國庫無法給予他們這樣的靡費都有着直接的關係。

諸侯割據,君王們想要出去走走,不但沒有必要,而且還有風險。

但現在,大秦的皇帝陛下可去的地方多了起來,而且,大秦這些年來的功績,以及豐盈的國庫都足以支撐他們完成一次出巡任務。

不過皇帝陛下的旨意,還是遭到了羣臣的激烈反對。。。。。。。當然,這也不足爲奇。

這是羣臣的職責使然,即便是有些臣子很想跟皇帝陛下一起出京走走看看,這個時候也不得不上書勸止。

皇帝陛下在羣議洶洶之下,堅持了幾天,“只好”收回成議,改爲由太子李珀代天巡狩。。。。。。。

在羣臣眼中,皇帝陛下算是採納了他們的諫言,卻也稍稍堅持了自己的意思,於是,相互之間,也就有了餘地。

反對的聲音雖然依舊不止,但得寸進尺的人只是少數,在大秦的政體之下。想跟大秦皇帝來死諫的那一套。純粹是找死的行爲。

中書的老大人們明智的選擇了避讓。畢竟,太子出巡和皇帝陛下御駕親臨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太子殿下剛從吐蕃回來,便有可以去大同,這也是太子殿下位置穩固的一種體現,沒有必要死攔着。

於是,中書的老臣們開始準備起了太子出行的事宜。朝廷上的議論也漸漸平息了下來,這事也就這麼定了。

到是在隨行人選上開始進行甄別考量,太子殿下代天巡狩,算得上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也是大秦皇家第一次巡狩於外,所代表的政治意義非同凡響,所以不能不審慎對待。

其實,這個時候最後悔的要數翰林待詔沈鶴了,要是早知道皇帝陛下決議出巡,他這裡自然便有言辭可以打動皇帝陛下。要知道,成都府那裡還有皇家行宮在呢。

若是太子殿下能出巡蜀中。對於蜀中臣民而言,都將有難言的好處,尤其是對於如今漸漸陷入困境的朝中蜀人官員,也可以藉此陪着太子殿下走一圈,緩解一下因科舉案而帶來的壓力。

不過現在嘛,皇帝陛下心意已定,也就沒有他施展的餘地了,在他看來,真的是錯過了一次大好的機會。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件事在成武七年二月初的時候,終於塵埃落定,朝廷上下都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太子出行的諸般事宜了。

而在大秦成武七年正月,朝廷上還在爲皇帝陛下出巡之議鬧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京軍的整編已經悄然開始。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不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但卻被皇帝陛下擾亂了視線罷了。

而京軍整編,變動可也不算小。

掌握羽林左右衛兵權的李金花,再次晉羽林中郎將,不過對於羽林中郎將的職責,朝廷有了改動。

羽林中郎將掌羽林左右衛,駐於長安之西,不再擔負輪值皇宮,駐守長安四門等職責。。。。。。。

駐守西山皇陵,值守京中各衙署,協助國武監整訓生員等等職責,都落在了羽林左右衛的頭上。

這裡面顯然有着大將軍趙石的影子,多年以來,羽林左右衛在皇位爭奪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這一次,羽林左右衛終於算是稍稍脫開了京中的漩渦,將自己弄到了一個稍微超然一點的位置上。

而皇帝陛下也就此表明,一直在提的遷陵之事,要暫時作罷了。

不過,李金花雖然重任羽林中郎將,但就職責而言,卻沒有過去那般舉足輕重了。

這無疑是大將軍趙石做出的最大讓步,十幾年間,大將軍趙石其實一直死死握着京軍兵權,掀起了無數風浪,讓人喘不過氣來,而現在,藉着京軍整編,大將軍趙石控制京師防務的時代,也就此終結了。

不過如此一來,羽林左右衛徹底淪爲了晉國公趙石的家兵,李金花晉羽林中郎將,兼領羽林右衛指揮使之職。

種七娘升任羽林左衛指揮使,羽林左右衛合於一處,兵員消減到四千人,至此,羽林左右衛差不多已經徹底成了晉國公的親軍,很快,晉國公府的家將們,便差不多都有了羽林軍軍職,順便也將長安城西承恩湖畔左近以及西山都劃歸了自家地盤。

在這件事上,有些人頗有微詞,但晉國公趙石做出的讓步已然非常之大,若還一無所得,無論朝廷還是晉國公臉上都不會好看。

許多人還很羨慕,京中再出什麼風波,晉國公趙石只要出城,往羽林左右衛這裡一躲,誰也奈何不得他,這樣的自保手段,卻也有晉國公使的出來,旁人無法仿效。

其實最慘不是羽林左右衛,而是雄武軍。

這支成軍多年,曾經是京軍中最善戰的一部,如今面臨的處境,只能用悽慘來形容了。

雄武軍被取消了番號,轉爲長安令尹衙門轄制。

也就是說,雄武軍軍卒都變成了長安令尹衙門轄下的衙役,這個決定,非是偶然,長安城越來越繁華,權貴也越來越多,軍中有功將領在長安置業者,比比皆是,這些人真的不好招惹。。。。。。。。。。。。。

再者,每年回京述職的地方官員,到長安趕考或者尋找機會的士子,來往的商旅,等等等等,長安令尹衙門這裡已是越來越不堪重負了。

而先向雄武軍開刀,也是必然的結果,誰讓劉忠國無依無靠,卻緊抓着雄武軍兵權不放呢?

尤其是,雄武軍和秦州李氏藕斷絲連,在長安之變中表現非常不堪,非是大將軍趙石之爪牙,卻讓人孤身入營解了兵權,留之又有何用?

其實,根子還在雄武軍指揮使劉忠國自己身上,這人不偏不倚,秉持的還是當年老指揮使李敢當的策略,卻又沒有李敢當那樣的威望,身處京師重地,這樣一個人的存在,卻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這一次幾乎是強行取消了雄武軍的番號,而反對的聲音,卻小的可憐。

如果是在景帝年間,雄武軍無疑是制衡京軍各部的重要一環,但在成武皇帝年間,皇帝陛下卻覺着完全沒有必要,大將軍們陸續回朝,他們府中的那些家將們,皆乃百戰餘生之輩,長安城已是隱患重重,時不時就鬧出人命案子。

到不如將雄武軍打散了,來梳理成安治安諸事。

至於京軍如何如何,就現在京軍這個樣子,讓他們看看門兒還成,真要事情來了,讓他們守城都是難爲了他們。

皇帝陛下想的很開,而且,爲了將來能順利的整編地方軍伍,也就開始先拿皇家親軍來做法了。

所以,京軍的整編進行的真可謂是大刀闊斧,乾淨利落之極。

隨之,長安令尹衙門變成了長安府衙,由中書直轄,參知政事周枋掌長安府衙諸事,雄武軍指揮使劉忠國,任長安府別駕,武職轉文職,就這麼簡單,也最大程度的鞏固了長安府衙在長安城中的地位。

也就是說,長安權貴,只要在長安府犯下過錯,便由長安府衙來問罪,不用經大理寺堪問,直接便可定罪,交有中書議決。

再由雄武軍做補充,長安府衙已經具有了一個權力機構該有的一切。。。。。。。。

接下來,便是擴充左右屯衛,駐守長安四門,皇城值守等事,續建左右宮門御衛,輪守皇宮。

又以內衙一部,組建左右殿衛,皇室人等出遊,皆有左右殿衛隨行,其實這就相當於皇家保鏢了,也可以說是皇家死士。

這一次整編,幾乎將京軍上下將領都換了一遍,留下的空位極多,相當於京中權貴們的一次盛宴。。。。。。。。。

但一些重要的職位,還是留了下來,聰明的人頓時就能明白,這是在爲前方將領們留下的退身之地。

也是皇帝陛下爲將來在做着打算,有功將士回朝,無論功過賞罰,這些職位,都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到時候酌情而用,這些外間將領怕是比京中權貴子弟們,要來的牢靠的多。。。。。。。。

而這樣的整編,變動如此之大,也絕對不可能一揮而就,所以,大秦成武七年正月,最忙的不是中書,也非是禮部戶部,甚或是御史們,而是樞密院和兵部,這兩處地方,幾乎所有的官吏,都爲京軍整編忙的焦頭爛額。

也都在按照既定的計劃,在將整編之事進行下去。。。。。。。。(未完待續。。)

第1517章 簡字第1378章 埋伏第110章 夜宴(一)第430章 遊園(三)第175章 壽筵(二)第912章 行程第37章 開拔第371章 不同第388章 回京(三)第686章 小敘第189章 府中第595章 隊伍第1210章 誘敵第1533章 登門第68章 縣城第771章 鏖兵(四)第1403章 女人第728章 變故第1415章 區別第1025章 投誠第51章 兒戲第568章 絕情第1281章 天狼(二)第551章 夜戰第98章 捉賊(二)第904章 雁門第939章 道士第332章 山匪(二)第1430章 巡狩第1360章 聖心第1210章 誘敵第1559章 包圍第750章 太子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381章 求生第103章 先生第1474章 大案(二)第651章 教武第43章 書吏第375章 汗王第158章 祝壽(八)第1189章 廷議第894章 戰爭第1237章 西涼第1138章 入城第136章 密議(二)第1205章 平涼第1398章 激戰第800章 頒賞第291章 先鋒第529章 艱途(五)第1263章 韋州(九)第1343章 碰撞第749章 攻城(二)第33章 驚議第1179章 人情第1413章 明遠(二)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761章 驚濤第619章 陛見第五 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81章 捉賊第1372章 交託第1077章 分封(三)第495章 風起(四)第826章 鬼祟第1504章 範本第1406章 夜宴(二)第260章 佈置第908章 兵亂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510章 較量第907章 大同第87章 清明第810章 相絕第938章 走馬第1209章 胖子第1252章 峽口第906章 王子第342章 突圍(一)第471章 激鬥第808章 打動第170章 狀元第740章 碑林第50章 定軍(三)第1387章 兄弟第1350章 周枋(三)第530章 艱途(六)第1065章 戰歌第707章 春暖第855章 中書(三)第215章 年關(八)第202章 嚴苛(四)第145章 出行(四)第950章 思慮第588章 君言第121章 頑劣(一)第352章 祝壽(二)第313章 香侯第1322章 年關
第1517章 簡字第1378章 埋伏第110章 夜宴(一)第430章 遊園(三)第175章 壽筵(二)第912章 行程第37章 開拔第371章 不同第388章 回京(三)第686章 小敘第189章 府中第595章 隊伍第1210章 誘敵第1533章 登門第68章 縣城第771章 鏖兵(四)第1403章 女人第728章 變故第1415章 區別第1025章 投誠第51章 兒戲第568章 絕情第1281章 天狼(二)第551章 夜戰第98章 捉賊(二)第904章 雁門第939章 道士第332章 山匪(二)第1430章 巡狩第1360章 聖心第1210章 誘敵第1559章 包圍第750章 太子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381章 求生第103章 先生第1474章 大案(二)第651章 教武第43章 書吏第375章 汗王第158章 祝壽(八)第1189章 廷議第894章 戰爭第1237章 西涼第1138章 入城第136章 密議(二)第1205章 平涼第1398章 激戰第800章 頒賞第291章 先鋒第529章 艱途(五)第1263章 韋州(九)第1343章 碰撞第749章 攻城(二)第33章 驚議第1179章 人情第1413章 明遠(二)第五十九 奪功四第761章 驚濤第619章 陛見第五 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81章 捉賊第1372章 交託第1077章 分封(三)第495章 風起(四)第826章 鬼祟第1504章 範本第1406章 夜宴(二)第260章 佈置第908章 兵亂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510章 較量第907章 大同第87章 清明第810章 相絕第938章 走馬第1209章 胖子第1252章 峽口第906章 王子第342章 突圍(一)第471章 激鬥第808章 打動第170章 狀元第740章 碑林第50章 定軍(三)第1387章 兄弟第1350章 周枋(三)第530章 艱途(六)第1065章 戰歌第707章 春暖第855章 中書(三)第215章 年關(八)第202章 嚴苛(四)第145章 出行(四)第950章 思慮第588章 君言第121章 頑劣(一)第352章 祝壽(二)第313章 香侯第1322章 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