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0章 巡狩

就自己的建議,趙石給出解釋。

“不如派樞密院張亮初張大人等,陪太子殿下巡狩大同,諸公在朝堂上呆的久了,怕是早忘了外間之事的紛繁,從柳大人上書,到中書奏疏送達陛下案前,不過區區二十餘日。。。。。。。”

“微臣是個武人,但也知道,商賈雖乃賤役,但沒有了商人,卻也不成,天下大城之中,百姓吃穿用度,哪一樣能少了商賈?”

“二十幾天,還逢有年關,能就此等大事商議出什麼來?諸公看了柳大人奏摺,卻不問大同上下官吏一句,便弄出了奏疏,微臣不以爲然。”

“就像河南戰事,塵埃落定應在七八月間,但賞罰之事,卻還拖了足足數月之久,微臣領兵伐夏,滅夏而還的時候,賞功罰過,到了去年三四月間,纔算收尾,用了足足半載時光,中書諸公,厚此薄彼何其甚矣?”

趙石的話越說越不好聽,但皇帝陛下還是聽明白了,晉國公趙石這是在說,中書的臣僚們上書過於草率,至於拿這個與戰事的賞罰之事相比較,應是稍稍發泄一下怨氣。

本來,皇帝陛下沒想從趙石這裡聽到什麼有用的建議,因爲晉國公趙石從不輕易干涉政事,除了軍旅之事外,好像對其他朝廷大事都不怎麼關心。

但現在突然就商賈之事發作,埋怨起了文臣們的決議,雖然旁邊沒有其他人等,但如此明確的語調。已經差不多相當於彈劾了。

皇帝陛下不知道這是又發生了什麼。或者說是年前朝堂政爭的延續。不過他還是一下打起了精神,當即便問,“愛卿可是心有成議?不妨說出來聽聽,朕自當審慎對之。”

趙石只是搖頭,“微臣一個武人,怎知農商之事,只是此事事關邊塞,微臣便妄言兩句。。。。。。只是張亮初想要禁絕邊市。中書諸人想要對大同邊市課以重稅,阻斷商途,臣是不同意的。”

“微臣只是覺得,今時不同往日,草原,吐蕃,西域各族,將陸續入秦,這些族類,大多與我漢人不同。不事農桑,貨物往來。反而爲其命脈,今慕我大秦繁盛而來,多爲商旅。。。。。。。”

“而商道通暢,乃我大秦之功,我不圖之,難道盡歸於遠人?若還鎖閉邊關,禁絕商旅,久之,遠人無利可圖,定視我大秦爲畏途,如此一來,諸胡必叛,重演漢唐故事,以刀馬南下自取之。。。。。。。”

“到了那時,即便我大秦定鼎中原,又如何能現萬邦來朝之盛世?”

趙石說的雖然有些誇張,但這也是有着依據的,像大秦這樣正興起的帝國,卻要禁絕邊市,慢慢自然便會演變成閉關鎖國。

而大秦的鄰居們,卻又垂涎中原之財貨,久了難免就演變成刀兵之禍。

而且,閉關鎖國的國策,已經被無數次證明,是最愚蠢的事情,國家之間的交往,可不是小孩子打架,來個我不跟你玩兒了就完事了。

能夠自給自足的國家,往往會陷入這個怪圈,以爲閉門家中,便無憂慮,等到旁人打上門兒來才發現,原來以爲人家用的最多的木棒,開門才知道,人家已經換了鋼刀弓箭,吃虧都不知道怎麼吃的。

趙石對中書的決定不滿就在這裡,重農抑商爲主體的國策其實不錯,但總歸要有分寸吧?

大同那邊商人才冒了頭兒,你就乾脆的不分青紅皁白一棍子打下去,你當大秦的戰馬是怎麼來的?軍人穿的皮甲的材料是憑空冒出來的嗎?

再者說,外面那些部族的交通往來,靠的是誰?真個都靠軍人?還是說耕地的農夫?

實際上,在朝堂上呆的久了,趙石已經隱約感覺到,靠着景興鼎革崛起的這一批老臣,已然變成了一些頑固的保守傢伙。

尤其是同門下平章事李圃,十幾年過去,這位景興鼎革的倡議之人,已然變成了一個頑固的老頭兒,景興鼎革到現在,已經幾乎停滯了下來,再看不到什麼新鮮的東西了。

不過這個層面上的考量,還是皇帝陛下的事情,他沒那個心思去說什麼,那老頭兒也不好對付。

不過大同商事的處置之上,他卻可以說上兩句,至於成不成的,誰知道呢?反正大同那裡也亂不起來,大軍在側,商人再是紅了眼,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波。

反而是漢商跟草原部族間的糾紛,很可能影響將來對蒙古諸部的戰事,其實,這也纔是他站出來說話的真正原因所在。

他所說的話,在皇帝陛下心目中的分量自然不一樣,沉吟良久,皇帝陛下不由有些意動,道:“愛卿是說。。。。。。。。”

趙石頓時嘿嘿樂了起來,重拾方纔話題道:“太子殿下剛從吐蕃回來,應是受益匪淺,今年代天巡狩大同,那裡應該另有一番風物纔對,中書的大人們總在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如選幾位跟隨太子殿下一起出巡。”

“一來,河東無有戰事已經幾年了,河東精銳聚集,枕戈待旦,渴戰已久,這麼下去,不定鬧出什麼亂子來,太子殿下巡狩大同,可以激勵邊關將士士氣,安撫河東軍心。”

“二來嘛,朝廷邸報微臣也看了,河東宣撫使張佩官想要助木華黎平滅乃蠻餘孽,太子前去,上陣就不必了。。。。。。。。到是也能見一下兵戈之事,這對太子殿下而言,當是好事。。。。。。。”

“三來嘛,也讓中書的大人們出去透透氣,到邊關走一趟,不定回來之後,對邊關諸事便有了另外一番見地呢。”

聽到這裡,皇帝陛下立馬就笑了,接口道:“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爲是吧?”

趙石點着頭道:“微臣也該準備去河洛的事情了,正好跟他們同行,微臣這兩年可沒住了腳,不能總讓臣奔波來去吧?再者說了,宣撫河洛,本就是中書的事情。。。。。。。”

一聽這個,皇帝陛下開始連連擺手,“行了行了,朕知道愛卿辛苦,但能者多勞嘛,在此事上,就不要抱怨了。。。。。。。。唉,中書的老臣們年紀可都不小了。”

趙石撇了撇嘴,心道,要是他們年輕還不讓他們去呢,不過嘴上立馬道:“在其位謀其政,陪太子巡狩天下,可是榮耀之事。。。。。。。最多,選兩位年輕點的大人嘛,不過微臣覺得,張亮初張大人見識不凡,當在隨行之列。”

皇帝陛下不顧體統的咧了咧嘴,心想,張光晉已經五十有六了吧?這麼一圈下來,估計得去了他半條命。

看來這位張大人的條陳,讓趙柱國十分的不滿了。

想到這裡,皇帝陛下不得不警告道:“朕可說好了啊,這些老臣皆乃朕之肱骨,在路途上有所損傷,朕是不答應的。”

趙石心裡一笑,這事還真成了,看看,談論的已經不是會不會成行了,而是轉到了路途之上,“陛下放心。。。。。。。若是幾位大人病倒在了路途之上,就在河東養病便是,正好,這些老大人們皆乃遠見卓識之輩,定能對地方政事有所助益。。。。。。。”

皇帝陛下這裡則已經開始盤算着,老臣們離開朝堂,完全可以將一些副職提起來,暫理政務,這是好事,如今中書暮氣已深,能這般不動聲色的完成新老交替,正合爲政之道。。。。。。。。。

趙石這裡只是想讓中書的文臣們吃點苦頭,而人家皇帝,卻已經開始在琢磨着藉此完成朝堂上的新陳代謝了,就勢而爲,本就是皇帝陛下最擅長的。

這個話題告一段落,君臣之間,相視片刻,就都笑了起來,笑的有點無良,卻又有點得意。

等到出了宮,趙石回味了一下,心裡頓時有點不舒坦了,怎麼就覺着,自己方纔所言所行,都有點佞臣的風範了呢?

這麼着將中書的老大人們攆出京師,實在有失光明正大,不定這消息傳出去,會讓中書的文臣們怎麼光火呢。

於是,他決定了,這消息要是傳的滿城風雨,過後一定找機會收拾皇帝陛下一頓,皇帝陛下有了警覺,應該不會再來晉國公府轉悠,就算上門,也不會去校場。

但皇宮的大門就在這裡開着,你不來就我,我還不能來找你?哼哼哼哼。。。。。。。。

當然,這事皇帝陛下雖然心意已定,但要成行,還需很多的準備,最少,也要拖到二月末尾了。

首先,就是皇帝陛下將中書的奏疏留中不發,意思很明確,中書之議,有欠妥當,接下來,皇帝陛下下旨給中書,皇帝陛下想要御駕親臨大同,巡狩北疆。

中書衆臣的注意力立馬被轉移了,開始紛紛勸諫起了皇帝陛下,御史們也開始上書,朝堂上的大人們一下變得憂慮重重了起來。

(爲過年努力碼字攢稿,爭取不斷更,但不得不說,真的很難啊,阿草算了,要想保持穩定的更新,至少要攢五十章,一天寫兩萬字,一下阿草就頭大了,咱們過年一天一更成不。)

第988章 軍議第134章 先生(五)第1282章 天狼(三)第940章 收穫第655章 同窗第1219章 攻守第276章 爭強(二)第1264章 韋州(十)第591章 自污(一)第1221章 奪門第1568章 逃亡第92章 少年第371章 不同第1345章 暴怒第1192章 忙碌第217章 年關(十)第1368章 趙氏第1014章 戰報第462章 喧囂第161章 殿議第407章 親族(二)第169章 揚威(三)第134章 先生(五)第693章 重遇(一)第1407章 夜宴(三)第745章 春來第451章 因由第532章 商議(二)第777章 落幕第236章 血夜(四)第1424章 相交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944章 大笑第1473章 大案第1561章 碰撞第1461章 怪事第561章 人情第281章 歸來(二)第1102章 商人(五)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1214章 財富第1294章 城歡第310章 心結第1209章 胖子第279章 血流第241章 天明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戰第936章 權勢第1469章 女國第952章 辛苦第386章 回京(一)第996章 戰意第1128章 安置第377章 豪傑(一)第379章 風雪(二)第713章 開端(三)第467章 插曲第1327章 內亂第288章 戰略(一)第1349章 周枋(二)第907章 大同第924章 騎兵第81章 捉賊第405章 論人第1393章 安撫第1360章 陰暗第734章 臨汾第271章 開拔(一)第163章 明斷第1315章 封賞第1403章 女人第603章 孩子第745章 春來第1296章 交易第141章 勸導第1252章 峽口第351章 祝壽(一)第266章 陣前第683章 相遇(六)第32章 紛亂第969章 主帳第4章 親事第1397章 戰爭第244章 國議(一)第1018章 說服第682章 相遇(五)第532章 猶疑第288章 戰略(一)第197章 孤僻第1042章 輪戰第1278章 猶豫第1375章 大夫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758章 糧草第420章 明尊第1464章 難題第1406章 夜宴(二)第1017章 封號(二)第263章 拜會(一)第537章 來臨
第988章 軍議第134章 先生(五)第1282章 天狼(三)第940章 收穫第655章 同窗第1219章 攻守第276章 爭強(二)第1264章 韋州(十)第591章 自污(一)第1221章 奪門第1568章 逃亡第92章 少年第371章 不同第1345章 暴怒第1192章 忙碌第217章 年關(十)第1368章 趙氏第1014章 戰報第462章 喧囂第161章 殿議第407章 親族(二)第169章 揚威(三)第134章 先生(五)第693章 重遇(一)第1407章 夜宴(三)第745章 春來第451章 因由第532章 商議(二)第777章 落幕第236章 血夜(四)第1424章 相交第1121章 盟約(十六)第944章 大笑第1473章 大案第1561章 碰撞第1461章 怪事第561章 人情第281章 歸來(二)第1102章 商人(五)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1214章 財富第1294章 城歡第310章 心結第1209章 胖子第279章 血流第241章 天明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戰第936章 權勢第1469章 女國第952章 辛苦第386章 回京(一)第996章 戰意第1128章 安置第377章 豪傑(一)第379章 風雪(二)第713章 開端(三)第467章 插曲第1327章 內亂第288章 戰略(一)第1349章 周枋(二)第907章 大同第924章 騎兵第81章 捉賊第405章 論人第1393章 安撫第1360章 陰暗第734章 臨汾第271章 開拔(一)第163章 明斷第1315章 封賞第1403章 女人第603章 孩子第745章 春來第1296章 交易第141章 勸導第1252章 峽口第351章 祝壽(一)第266章 陣前第683章 相遇(六)第32章 紛亂第969章 主帳第4章 親事第1397章 戰爭第244章 國議(一)第1018章 說服第682章 相遇(五)第532章 猶疑第288章 戰略(一)第197章 孤僻第1042章 輪戰第1278章 猶豫第1375章 大夫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758章 糧草第420章 明尊第1464章 難題第1406章 夜宴(二)第1017章 封號(二)第263章 拜會(一)第537章 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