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入甕(一)

大秦咸寧七年八月,皇后大喪,禁歌舞,婚慶,宴聚等。孝三月,三月過後,入宗廟,葬皇陵,孝期三年,擇宗室守陵等等。

其實,對於這樣的國喪,雖說紛繁忙碌,但不比百姓之家,國事不能因此而婁,所以,頭七一過,除朝會外,其餘皆復舊觀,而直等大葬之後,諸事便會平息下來。。。。。。。。。

而讓人意外的是,頭七剛,過,禮部便有人上書,言立淑妃曲氏爲貴妃事,聽聞這個消息,滿朝上下盡皆默然,接着,又有御史臺幾位大人上書,請立景帝次子爲郡王。。。。。。。。

此時,朝野羣臣越發的不敢輕易進言了,顯然,誰要是在這個時候摻和進去,後果實在難料的很。

不過,到底也有人不怕這個,吏部侍郎王毫安便以後位空懸,不利國事爲由,上書反駁,上請皇帝陛下立後,其後又有數人附之,意思不言自明,顯是將身家性命都押在了皇次子李全茂身上。

此等事,大家諱莫如深,但卻都明白,實在無可厚非,所謂富貴險中求,一切都是爲了家族興旺而已,這種事在大秦隔上十幾二十年,必定就要來上一遭,多數人敬而遠之,但絕對也不乏熱衷於此的,怪不得誰去。

但說到底,還是如今的情勢給了他們一個機會罷了,太子殿下雖已長成,但產年頑劣,很是有些失德之處,這些年雖然收了心性,卻也瞧不出多尖過人之處,爲政也有些年了,親信卻好像沒有幾個,也無特意的攬權之舉。

皇帝陛下是放心了,但對於一些臣子來說,這樣的一位太子,卻覺太子太過柔弱,非是明君之選,當然了,這話絕對不可能說出來,只是有這麼個感覺而已,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對於這些參與其中的人來說,不管保的是哪位殿下,爲的都是博一個將來罷了。

像王毫安,便是京師大閥王家的人,王家這些年境況不佳,如今卻是公然支持立後,其意不言自明,而使許多人觸目驚心的是,不知什麼時候,王家竟是倒向了二殿下,也不知王家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

要知道,雖說太子根基還是淺了些,又加皇后新喪,太子失了最大的靠山,但畢竟身爲太子,有大義在,陛下對太子又沒有不喜之心流露出來,王家就這麼與太子殿下撕破了臉,總讓人覺着有些魯莽。。

。。。。。。也太心急了些。。。。。。。。

許多人都覺着風波將起,前方戰報不斷傳來,不管河洛,還是河中,戰事都已經到了相持階段,大秦朝廷在做着議和的準備,而皇后新喪,卻是一個契機,加之官制鼎革,朝廷各部變動頻密,所有事趕在一起,使大秦朝堂上下,宮內宮外都顯得分外的忙亂,給人以暗流涌動之感。

在這個讓人感到分外不安的時節,大秦皇帝陛下卻又一次顯示出了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對於方興未艾的奪嫡之爭,景帝處置的分外果決。

在沒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的時候,已然下旨,晉淑妃曲氏爲皇貴妃,攝六宮諸事,又封皇次子李全茂爲平山郡王,成國將軍,攝長安府尹事,詔立即出宮就府。

滿意嗎?誰都不會真個滿意,淑妃曲氏不會滿意,太子李全壽也不會滿意,皇次子李全茂更不會滿意,下面參與其中的人也是一樣。

但隨之中書羣臣附議,樞密院重臣附議,快的讓人根本反應不及,也讓許多人都是心中一顫,隱約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不滿以及惱怒,也是,皇帝陛下春秋鼎盛,哪裡會容諸子胡來?

曲妃上辭貴妃位,不準,據傳,當夜皇帝陛下雷霆震怒,摔了杯盤,向來得寵的曲妃被趕出皇帝寢宮,是哭着回去的。

隨之,太子李全壽上請爲母后守陵,不準,只許你守陵一月,立即歸朝,守陵之事,責由皇四子李全慎任之,李全慎方滿六歲,還在懵懂之年,不想卻是被派瞭如此苦差,還好的是,他的母親雖未晉妃位,出真更是不高,但卻是伶俐之人,立即命兒子去見太子哥哥,聆聽教誨,自己又到曲妃面前,備述辛酸無奈,接着又央人到香侯府說項,爲兒子尋了兩個護身符出來,雖說最終哭着把孩子送走了,但也未成兩方相鬥的犧牲品不是?

這麼一番折騰下來,在皇帝陛下稍微展現了一下對於朝政的恐怖控制之力下,不論其他人有再多的心事,也都膽戰心驚的被壓了下去。

照這般下去,一場風波也就這麼過去了的,但讓人始料不及的是,真正的波瀾,並非起於朝堂之上,而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河中。。。。

。。。。。。。

。。。

。。。。。。。。。。。。。。。。。。。。。

。。。。。。。。。。。。。。。。。。。。

大秦咸寧七年八月,汾州,此時已經入秋,天氣轉涼,河中各處,已經紛紛開始秋收,大軍軍糧,再沒有吃緊一說了。

探報接連傳到汾州,讓戰爭的氣氛越加的濃烈了起來。。。。。

金人寧德,興德兩軍在榆次交戰不休,到了八月間,興德軍放棄榆次,退往太原,寧德軍隨之而去。

據報,興德軍到太原,於太原南門,虎衛軍統領古塔阿明率部襲之,殺興德軍統軍千戶完顏休察,並興德軍,與隨後而來的寧德軍合兵一處,歸太原。。。。。。。。。。。

太原知府孫文晉與完顏休察有舊,隨後設伏欲殺古塔阿明等人,奈何事機不密,險些死於古塔阿明之手,率心腹連夜逃出太原。

之後孫文晉連結廣平軍,雜胡營等各部,率兵圍太原,而長順軍等,卻只冷眼旁觀,並不參與,一時間,太原府各部攻殺,紛爭不斷,亂的那叫一個徹底。。。。。。。。。。。。。

探報回來,不光是趙石,便是其他衆將,也都目瞪口呆,更加令人心癢難耐的是,西夏人出兵了,與金人大同守軍戰於大同北小孤山麓,天賜良機,就這麼擺在了秦軍面前,好像只要伸一伸手,就能將勝果攥在掌中一般。

。。。。。。。。。。。。。。。。。。。。。

。。。。。。。。。。。。

大秦咸寧七年八月末,秋收已畢,太原守軍內亂不止的消息屢屢傳來,秦軍上下終於再也忍耐不住,紛紛請戰。

這個時候,趙石也再無猶豫,立命杜山虎率兵一萬,取祁縣,張鋒聚率兵五千,取平遙。

四日之後,張鋒聚先破平遙,率兵與杜山虎部會合,破祁縣縣城,兩人也不停留,繼續揮兵北進,三日後,破榆次,此時秦軍兵鋒離太原已經不足百里。。。。。。。。。

探報回傳,太原府方向並無動靜,但趙石還是耐住性子,大軍主力依舊在汾州按兵不動,令木華黎,王勝保率兵守榆次,另傳令杜山虎,張鋒聚兩部回兵祁縣,轉攻子洪口,欲進兵上黨。

北地方自平息了數月的戰火,在這個時候終於燒了起來。

。。。。。。。。。。。。。。。。。。。。。

。。。。。。。。。。。。。

汾州,大將軍行轅。

趙石將手中戰報輕輕放下,他穩穩坐在那裡,沒有任何的焦灼和不耐,也沒有絲毫的〖興〗奮,好像之前所看到的戰報只是說的微不足道的小

事,而實際上,方纔的戰報上,卻是杜山虎,張鋒聚兩部頓兵於子洪口,受到了自進兵河中以來,堪稱最頑強的抵抗。

鎮守子洪口的漢軍人馬在兵馬人數完全處於劣勢的情形之下,爆發出了驚人之極的戰鬥慾望,死守子洪口已達五日,其部指揮使王敬庭率軍死戰不退,給秦軍帶來的傷亡,甚至超出了汾州一戰。

杜山虎來信,請調猛虎武勝軍轆重營上前,確切的說,是要徵調猛虎武勝軍投炮到陣前,強轟開子洪口敵軍寨牆,可見,子洪口戰事是怎樣的艱難了。

有些出乎意料之外,金國漢軍中,竟然還有這等能戰敢戰之人,由此也可見,金國雖疲敝日久,積弊叢生,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英雄豪傑卻也不是零零落落,只是還沒有怎麼遇到罷了。。。。。。。

而上黨更是河中重地,杜山虎,張鋒聚兩部一萬餘人馬,要想掃平潞州等地,看上去卻也吃力之極。

“傳令。”神色不動的趙石開口吩咐“調轆重營一千人,投炮十具給杜猛林,告訴他,讓他量力而行。”傳令兵立時應諾,趕去傳令。

趙石手指在桌案上輕輕敲擊,是等等,還是現在就。。。。。

。。。

皇后盧氏突然就崩了,他與皇后見面不多,沒什麼多餘的感觸,只是關心朝中不知現在情形如何,對於太子可能影響多些,但景帝諸子還都年幼,想來現在還不會危及李全壽太子之位,若說有些關礙的話,那就是他心底覺着,皇后盧氏死的有些不是時候,這個消息還沒在軍中傳開,一旦消息遮掩不住,對於軍心士氣的打擊,將是無法估量的。。。。。。。。。

而前些日南十八送信過來,說的就是此事了,大軍征戰已一載有餘,河洛戰事漸息,河中兵力並不佔優,如今皇后新喪,許是議和休戰的時機也該差不多到了。

當然,南十八說的很是隱晦,並沒有這般直言,但趙石卻能瞧的明白,信中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這個,而是勸他勿要貪功,值此朝中動盪之機,戰和也不分明,還是謹慎爲上,若貪功冒進,一旦有失,易招攻汗云云。。。。。。。

趙石深以爲然,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出兵,只因良機在前,若只做旁觀,卻是可惜了這等大好時機,說到底,除了建功立業的心思佔了上風之外,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他出身軍旅,一旦領兵在外,對於朝中局勢,便有意無意的懈怠了下來,想的也是戰事居多,這也不怪他,自古以來,率軍征戰的軍中大將,差不多都是這個心思,不然的話,也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名將在功成名就之際,卻弄到沒個下場的地步的。

要說這些領兵大將,誰也不是傻子,功高震主的下場,誰又能不明白?但真到了個那個時節,卻很少有領兵大將能受得住一戰功成,名流千古的誘惑,趙石所求無非權勢,但也差不太多,一旦率軍在外,領兵爭勝便成了頭等大事,其他的嘛,就都要靠後些了。

南十八說的有道理,但這裡是戰場,你死我活的地方,良機稍縱即逝,他會做出怎樣的考量,還用猜嗎?

“傳令下去,衆將皆到這裡議事。。。。。。。。。”。。。。。。。。。。。。。。。。。。。。。

。。。。。。。。

大秦咸寧七年九月,趙石率軍出汾州。。。。。。。。。

。。

。。。。。。。。。。。。。。。。。。。

。。。。。。。。。。

“大人,斥候派出去不少了,但回來的卻沒幾個,要不要末將派大隊人馬出去查探?”

說話的人中氣很足,聲音格外的洪亮,但你只要看到這個人,就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怕了,滿臉的絡腮鬍子,膚色黝黑,眸子中時刻都在散發着野性的光輝,配上他那高大而又格外雄壯的身軀,膽子小些的,估摸連看他一眼的勇氣也不會有的。

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太原虎衛軍指揮使,皇帝欽賜把阿禿兒,大金有名的悍將古塔阿明,現如今女真貴戚中少有的英雄豪傑,而此人每逢戰事,往往披雙層甲,提數十斤戰刀,揮舞如風,身先士卒,不顧生死,兇悍至此,着實讓人膽寒。。。。。。。。。。

大金啓平二年,曾隨大將海珠兒出關攻河套,與西夏人戰於雲外西北卡顏臘木山麓,相持兩月,激戰連場,古塔阿明率部數攻西夏人中軍,身披十數創,坐騎換了不下十匹,最慘烈的時候,曾孤軍深入敵陣,殺到離西夏人帥旗近百步的地方,險些動搖西夏軍陣,若非戰馬倒地,不定就能在那一戰,擊潰西夏人大軍,進圍河套的。

而更加有名的是,此人心性之兇殘暴虐,也不下於女真先祖們,此人常率軍遊獵北地草原,所過之處,斬盡殺絕,往往留下的,都是滿地的血腥以及沖天的大火,從軍至今,也不知屠滅了多少草原部族,在雲中雲外以及東北草原,要說古塔阿明這個名字還有些陌生的話,那麼“北地屠夫”這個名號,無論漢人,還是草原部族,卻沒一個不曉得的。

而就是這樣一個兇人,現在卻老老實實站在那裡,聲音雖然雄壯異常,但卻沒有一絲狂亂囂張的意思,簡萆而有力量,卻透着濃濃的敬畏,只因如今穩穩坐在他面前的兩個人,有足夠的資本,讓他收起滿身的兇焰,乖的像個孩童。

因爲他那點名聲,在眼前這兩人面前,卻沒有多少分量,這兩個人,在女真,甚至可以說整個大金年輕一輩中,就好比兩座大山,讓他們只有仰視的份兒,再桀驁不馴的勇士,到了他們面前,也將和古塔阿明一樣,只能恭敬的站在那裡,而沒有一絲的不服氣。

眼前的兩人雖說並不年輕,但卻都在年富力強之年,沉穩有若高山,莫測有如大海,可能有些誇張,但現在,在古塔阿明心裡,就是這般的感覺。

完顏和尚揮了揮手,靜養多日,他的面色已然紅暈如初,在汾州受的那點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一次戰敗,雖然敗的有些狼狽,但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卻好像沒留下一絲的痕跡。

他捻起一枚棋子,毫不猶豫的落在盤上,此時棋到中盤,廝殺猶烈,雖還是旗鼓相當,但在氣勢上,他相信,自己已然佔了上風。

“不用再派人出去了,那趙石,已然入我甕中矣。”呵呵一笑,胸有成竹模樣。

對面的獨吉思忠沉吟半晌,安了一子,才笑了笑,問:“何以見得?”完顏和尚笑容依舊那般自信,但眸中卻有寒光閃過“那趙石用兵,與尋常人大異,常已騎軍爲先驅,遮蔽道途,使人不知其動向,一旦遇挫,便能從容縮回頭去,嚴防死守,讓人無機可趁,此等用兵之法,實我生平僅見。。。。。。。。我就是奇怪,他是怎麼練兵的,大軍行進,騎軍散佈於前,竟還能做到如臂使指,此人領兵之才,實實讓人佩服。。。。。。。。。”

“怎麼?大名鼎鼎的完顏和尚,也會說出這等話來?稀罕。。。

。。。

完顏和尚大笑“可惜,大局已定,這回費盡心機,誘其北來,總歸不能放這隻猛虎回去就是了。”古塔阿明咧開大嘴,也跟着憨笑,但說出的話,卻一點也不憨“大人運籌帷幄,再兇的猛獸,也逃不過大人的利箭,這纔是真正的本事,末將一定將那個漢人擒到大人面前,讓他給您磕頭。。。。。

。。。。。”

第564章 謠言第691章 新鮮(五)第828章 小人第180章 壽筵(七)第1431章 冷漠第290章 弒君第1556章 古北第129章 判斷第677章 餘孽第600章 來人第842章 風浪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1081章 冬天第1531章 惱怒第1187章 酒樓第405章 獎懲(十)第904章 雁門第592章 自污(二)第487章 帳內第465章 突然第1519章 長亭(一)第1055章 宴請(二)第1034章 相爭(二)第603章 孩子第1459章 夠嗎第111章 夜宴(二)第1362章 變更第704章 亂子(四)第818章 南宮第88章 衝突第1315章 封賞第404章 獎懲(九)第313章 香侯第624章 處置第87章 清明第1385章 糊弄第1247章 西涼(十二)第76章 波瀾第370章 部落第1181章 相悖第1032章 交戰(五)第709章 君臣第738章 行路第657章 講學第38章 解圍第1525章 指點第493章 風起(二)第389章 絕頂第1396章 敵人第376章 遇匪(二)第5章 大雪第252章 決定第484章 舌劍第1314章 君臣(六)第1089章 終結(二)第497章 軼事第1089章 終結(二)第450章 操琴第1358章 私話第36章 聚衆第529章 艱途(五)第775章 鏖兵(八)第632章 人來(五)第1472章 名醫第1332章 對議第1513章 請假第916章 請降第371章 誓言第1507章 展示第887章 靖佳(二)第1268章 使者第1547章 大將第1054章 宴請(二)第765章 入甕(三)第1347章 緣由第41章 傷勢第376章 蒙古第1256章 韋州(二)第1461章 怪事第409章 獎懲(十三)第804章 安排第31章 內亂第220章 校場第104章 目標第1151章 拜會(一)第842章 風浪第1068章 舞者第606章 夜談(一)第621章 陛見(三)第267章 猛將第995章 一夜第1432章 興革第503章 雲涌(三)第1080章 分裂第475章 大戰(一)第1479章 張承第1482章 人事第501章 雲涌(一)第229章 暗流
第564章 謠言第691章 新鮮(五)第828章 小人第180章 壽筵(七)第1431章 冷漠第290章 弒君第1556章 古北第129章 判斷第677章 餘孽第600章 來人第842章 風浪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1081章 冬天第1531章 惱怒第1187章 酒樓第405章 獎懲(十)第904章 雁門第592章 自污(二)第487章 帳內第465章 突然第1519章 長亭(一)第1055章 宴請(二)第1034章 相爭(二)第603章 孩子第1459章 夠嗎第111章 夜宴(二)第1362章 變更第704章 亂子(四)第818章 南宮第88章 衝突第1315章 封賞第404章 獎懲(九)第313章 香侯第624章 處置第87章 清明第1385章 糊弄第1247章 西涼(十二)第76章 波瀾第370章 部落第1181章 相悖第1032章 交戰(五)第709章 君臣第738章 行路第657章 講學第38章 解圍第1525章 指點第493章 風起(二)第389章 絕頂第1396章 敵人第376章 遇匪(二)第5章 大雪第252章 決定第484章 舌劍第1314章 君臣(六)第1089章 終結(二)第497章 軼事第1089章 終結(二)第450章 操琴第1358章 私話第36章 聚衆第529章 艱途(五)第775章 鏖兵(八)第632章 人來(五)第1472章 名醫第1332章 對議第1513章 請假第916章 請降第371章 誓言第1507章 展示第887章 靖佳(二)第1268章 使者第1547章 大將第1054章 宴請(二)第765章 入甕(三)第1347章 緣由第41章 傷勢第376章 蒙古第1256章 韋州(二)第1461章 怪事第409章 獎懲(十三)第804章 安排第31章 內亂第220章 校場第104章 目標第1151章 拜會(一)第842章 風浪第1068章 舞者第606章 夜談(一)第621章 陛見(三)第267章 猛將第995章 一夜第1432章 興革第503章 雲涌(三)第1080章 分裂第475章 大戰(一)第1479章 張承第1482章 人事第501章 雲涌(一)第229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