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戰後(二)

(這個月段更了好多天,竟然還有那麼多張月票,真讓人預料不到啊,阿草拜謝大家。。。。。。。。。)

“成都城內還算安穩,蜀帝孟氏纏綿病榻也有些日子了,多數是受驚所致,當然,嘿嘿,心情抑鬱也是有的,所幸‘性’命無憂,又有專人伺候左右,只要細心調養,長途跋涉也是無礙。。。。。。。。。”

。。。。。。。。。。。。。。。。。。。。。。。。。

“吳大將軍。。。。。。。。傷重未愈,伐蜀以來,大將軍殫‘精’竭慮勞苦功高,雖有小誤,但。。。。。。還望。。。。。。。趙將軍能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幾句。。。。。。。。。”

李嚴蓄先是恭維了一番,甚至用下官自稱,姿態放的不可謂不低,這也就是李嚴蓄此人的妙處了,能屈能伸,架子端的起來,也放的下去,若用文人的話說就是沒有半點風骨,而京師傳言當中,他的名聲也不甚好,多數是個牆頭草的名頭。

但真要說起來,此人在兵部爲官二十多年,一直做到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將李承乾等人壓的死死的,這才幹上是毫無疑問的,不說以前,就說隨軍入川,於吳大將軍助力頗多,臨危之際,能力挽狂瀾,在吳大將軍遇刺之後,統領一衆驕兵悍將,維持局面到現在,這能力還用多說嗎?

爲人圓滑卻也有雷霆手段,雖無名臣氣象,卻當得幹臣之屬,而今在趙石面前條理分明的介紹了成都情形,最後卻又能爲大將軍吳寧說上一句這樣的話,,讓趙石對他的印象頗有改觀,誰都明白,大將軍吳寧這次估計是要獲罪的,那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話用在吳大將軍身上純屬扯淡。

十餘萬大軍伐蜀,高歌猛進,捷報頻傳,但最終卻‘弄’了個烽煙四起,損兵折將,這領兵之人前面功勞再大,也不會有功過相抵的機會,不擒拿問罪就已經是好的,要想無事回去再當個逍遙伯爺卻是難如登天。

而李嚴蓄老於官場,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如今卻能爲其求情一句,卻也難得的很了,更何況眼見李嚴蓄畢恭畢敬,姿態做足,趙石這裡也不爲己甚,言辭間也緩和了許多。

不過到底還是官場經驗太少,直到事後多時,和南十八談起此事,南十八隻輕飄飄一句,若大將軍吳寧無罪,朝廷還會追究下面的人嗎?

趙石這才恍然大悟,他孃的,被老小子給糊‘弄’了,官場中人果然沒一個好人,這裡面的學問真的是一輩子也參不透徹,而他自己這點火候,看來更是差的遠了。

不過那已經是後話了,而現在說話之處,沒有南十八,孫文通之流在側,也只是搭建了一個簡單的涼棚,旁邊只有趙石的親衛牙兵‘侍’候在側,李金‘花’到是在呢,也是家學淵博,接人待物比之趙石強上不少,但對於這等隱秘的心思,她卻也猜不出道不明的,沒準心裡對這位叔父也有改觀也不一定呢。

當然,對於李嚴蓄自己來說,這話說給趙石的意思可不止這一點,最重要的還是吳大將軍雖說不能理事,但軍中將校卻多有其親信將領,若趙石年少氣盛,他這裡可是怕之後再‘弄’出什麼大事來,蜀中殘破,真的是再也經不起‘波’折了。

看這兩路領兵大將都是身受重傷,朝廷震怒也是情理中事,自己人再鬧個不可開‘交’,朝廷那邊借題發揮,不定最後會牽連到什麼人,大家夥兒是來蜀中立那不世功勳的,可不是來找罪受的不是?

他爲官多年,如今落得這個不上不下的地步,有些話點一下也就是了,也不想說的太清楚,至於眼前這位少年新貴能不能聽懂,又能聽懂幾分,可就不在他考量之內了,說到底,還是那圓滑心‘性’作祟罷了。

“如今成都官兵除卻傷病,還有五萬餘衆,多是百戰‘精’銳,下官不過是暫領軍務,既然將軍來了,這領兵之權自應‘交’予將軍之手,如此纔是名正言順。。。。。。。。”

“這個就不必了。”趙石躺在那裡搖了搖頭,軍權這個東西對於他來說已無大用,經過昨晚一戰,蜀中已然略定,他受的傷需要將養些時日,對於他來說,仗打到這裡已經算是完了的,至於之後的事情,手握數萬雄兵就成,沒必要再多抓兵權。

南十八,孫文通那裡也是這個意思,他現在的位置已經到了一個不尷不尬的地步,幾乎行的便是節度使的職權,功勞也已足夠,若是再爭權爭功,恐怕不妥。

當然,有些意思南十八也說的明白,他現在根基還淺,朝廷又沒有讓他久鎮邊塞的意思,只看他一直兼着羽林左衛都指揮使司的職銜就能多少明白朝廷的打算的,所以此戰過後,多數都要回師長安,所以在兵權之上,能分即分,這種不要錢的人情做出去,日後總歸是有好處的,這纔是真正長遠的打算。

趙石也是深以爲然,所以李嚴蓄這個提議他毫不猶豫的便謝絕了,更解釋道:“李大人久鎮成都,上下都已熟悉,我這裡受傷不輕,也無多少‘精’力處置軍務,所以還請李大人多‘操’勞些,這戰後之事還有的忙呢。。。。。。。。。。

至於吳大將軍那裡,我過後會去拜會,都是領兵之人,雖然我人微言輕,但想來朝廷自有公斷,李大人不用多做理會。”

李嚴蓄連連點頭,這心也放下了大半兒,趙石這裡雖說只是就事論事,但外延的意思他也聽明白了,並不會抹殺南征將士功勞,而且也不想專權獨斷,還剩下了一些功勞在這裡,就是那些逃散的敗兵了。

心中暗道,如此年輕便走到今日這一步,果然非是幸至,這纔是居安思危,趨吉避禍之道,看來之前的擔心卻有些多餘了。

心事一去,便也故意‘露’出幾分真心的喜‘色’出來,拱手抱拳道:“將軍之行事,果然讓人佩服啊,當初卻是老夫做的差了。。。。。。。。。。”

說到這裡,看了旁邊的李金‘花’一眼,沉‘吟’了一下,這才接着道:“犬子現在就在城內,到時老夫父子擺宴給將軍賠罪,還望將軍能不計前嫌。。。。。。。。”

趙石抿了抿嘴‘脣’,當初的事情本來不算什麼,五六年過去,他也到了如今的地位,若有那糾纏不休的心思,也不會給李嚴蓄隨軍出征的機會,其實最讓他耿耿於懷的還是那李武曾經派人千里追殺,要至他於死地,實在是欺人太甚。。。。。。。。。

不過話說回來,到了他這個地位,眼光自然而然間已經不會留在這些可謂是瑣碎小事上面了,這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宰相肚裡能撐船,若是整日還爲柴米油鹽奔‘波’,心‘胸’又那裡寬廣的起來?自然就會斤斤計較,小家子氣十足,都說大丈夫可一日無錢,卻不可一日無權,若沒了權勢,又有哪個真正可以算的上是大丈夫?

話說的有些遠了,提起李武,雖說好像吃了個蒼蠅,心裡厭惡,但這等人物,現在已看不在趙石眼中,遂漫不經意的笑了笑,“賠罪之說老大人就不必再提了,到是現下還不到喝酒的時候,此戰雖勝,但還有那許多‘亂’匪逃脫在外,不知李大人可有處置之法?”

李嚴蓄乾笑了一聲,心道,看來這是心氣未平了,日後還要多做補救才成,以他的眼光,只這片刻‘交’談,約略便能直到此後這人前程實是不可限量,此等樣人,若不能解開這個疙瘩,才真正是後患無窮。。。。。。。。。

不過這是以後的事情了,再做糾纏,卻是有害無益,此人與李承乾不睦,之前又示恩於自己,這裡面的意思不言自明,還瞅日後沒有‘交’好的機會?

這般一想,心中便寬敞了起來,不由笑道:“正要與將軍說此事呢,將軍領兵雷霆一擊,‘亂’軍數十萬土崩瓦解,以老夫觀之,已無再戰之力,唯一可慮者,無非前蜀廣安軍節度使蔡安國等人所率蜀軍罷了,老夫以爲,我軍經此一戰,多有疲憊,不若就地休整兩日,以爲威懾,再遣一善辯使者,去蜀軍軍中,蜀國已滅,爾等勤王之軍不過是趁‘亂’行那王霸之事罷了,如今大局已定,想來也已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正是說降良機,之後其他各處,定也可傳檄而定,之後督促朝廷派遣官吏,張榜安民,則蜀中定矣,將軍以爲然否?”

“好。”趙石點頭,“使者可以派,但我以爲,各軍不必休整,數十萬敗兵,若不趁其膽喪之時擒其多數,恐怕將來遺禍無窮,可派使者前去蜀軍,若有降意,讓蜀軍幫忙追繳殘敵,應是省力不少,再有,那些蠻族定不能放過,我會派大將領率一萬兵馬追上去,就算是追到南蠻地界,也要全殲了他們,嘿嘿,漢家之地,豈容異族肆虐?李大人以爲如何?”

說是商量,其實已是命令的口氣,李嚴蓄哪裡有不答應的道理?自是連連點頭,不過其他到也罷了,只是他卻覺着對蠻族人馬窮追猛打有些不以爲然,蠻族,不過小患罷了,之後請朝廷多加安撫,封上一個兩個蠻王,予些好處,這些不習禮義廉恥的蠻族還能翻了天去?再說,南蠻所居,皆爲煙瘴之地,得之無用,徒損軍兵,有些不妥,但見趙石說的大義凜然,卻也不敢反駁,心裡卻在猜測,估計這位少年新貴是被傳聞中的武侯故事給糊‘弄’住了,想要名標史冊也未可知,想到此處,心中卻是暗笑,這平定蜀中的大功都已經立下了,還想着那些細枝末節,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但他哪裡明白,身爲後世之人,那敏感而又有些脆弱的民族情節是如何的深入骨髓,又是如何的不可觸碰,即便是趙石這樣的人,也是不能得免,而只這一句話,卻已註定了蠻族兵馬的命運。。。。。。。。。

雖說心裡不以爲然,但嘴上卻還是實打實的恭維了幾句,之後又請趙石入城,趙石也確實有些支持不住了,於是便將調兵之權‘交’在李金‘花’手中,讓人擡着徑自入城而去,後來卻是知道,李金‘花’也是膽大,讓張鋒聚領兩千兵馬,加上軍中那數千蠻族,先是向東,再轉向西,直追在蠻族敗兵身後,一直追了十日,與近七萬蠻族敗兵接連‘激’戰,殺的蠻族敗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生擒蠻族大王李成貴等敵酋四人,其餘蠻王盡皆死於‘亂’軍當中,能平安逃回南蠻之地的蠻人是十不存一,南方諸蠻大恐之下,不出數月,便紛紛派遣使者來到成都請爲土司順民。

翌年,大秦朝廷於川南設十八家土司,蠻族王子博薩因功晉忠順伯,永鎮南蠻,賜姓李,名元,字忠秦,並遣翰林學士傅‘玉’入南蠻之地,興修水裡,開採礦山,鹽池,種植桑茶,教化蠻族百姓,其後百餘年間,蠻族入仕朝廷者,垂千數,自此,終秦一朝,蠻族再未有大的動‘亂’,名臣傅‘玉’,自此留名青史,爲後人所記。。。。。。。

而那博薩入主南蠻之後,大肆與漢家通商,整修道路,更是鼓勵蠻族與漢家通婚,不得善啓爭鬥,又常喻子孫族人曰,漢家強盛,英雄豪傑層出不窮,蠻人多有不敵,與強者爲鄰,當於‘交’好,不與‘交’惡,不然必有不測之禍至矣,由此,無論博薩本人,還是後世子孫,對大秦都是忠心耿耿,朝貢不絕,而蠻族也是境況日佳,及其歿後,大秦朝廷追封忠順侯,而後世蠻人皆稱之爲聖王,聲望幾與武侯並列,後世變故如此,卻哪裡是始作俑者可以預料的到的。。。。。。。。。。。。

(真不易,又碼完四千字,也不知到月底能不能湊夠六萬字,阿財努力中。。。。。。。。。。。)

第936章 權勢第905章 獻計第1060章 殺人第1065章 戰歌第1062章 天下第672章 勘議第1074章 王庭第200章 嚴苛(二)第377章 豪傑(一)第785章 議和(七)第164章 前夜第213章 年關(六)第577章 激戰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69章 揚威(三)第1007章 戰果第336章 遇敵第558章 寨子(二)第1366章 聚飲(一)第1000章 衝擊第1367章 禁軍第655章 同窗第56章 奪功(一)第156章 祝壽(六)第1421章 建軍第755章 太原第1017章 封號(二)第1385章 寺廟第321章 相見第304章 爲將第1383章 衝鋒第1199章 指點第1104章 商人(七)第1533章 登門第572章 進退第5章 大雪第1436章 音妙第569章 陌生第1065章 戰歌第490章 勞軍(二)第728章 變故第1005章 降俘第406章 親族(一)第1518章 卷 終第1162章 交鋒第712章 開端(二)第904章 雁門第1388章 深謀第1368章 趙氏第1559章 包圍第738章 行路第685章 歸人第6章 獵熊第1314章 君臣(六)第1章 少年第918章 死戰(一)第308章 聚殲(三)第967章 殘酷第1022章 出兵第103章 先生第1413章 明遠(二)第826章 鬼祟第1194章 公主(二)豪三百零一章潰敵二第740章 碑林第1182章 權爭第690章 新鮮(四)第1359章 結親第280章 歸來第205章 嚴苛(七)第740章 碑林第234章 血夜(二)第1367章 聚飲(二)第566章 謀算第1198章 縣衙第1421章 建軍第597章 提議第142章 出行(一)第943章 刺客(三)第1506章 滅遼第788章 驚異第496章 風起(五)第686章 小敘第198章 軍營第1295章 求懇第1055章 宴請(二)第487章 帳內第972章 女奴第1074章 王庭第980章 稱臣第1312章 君臣(四)第193章 故人(三)第385章 歸去第1108章 盟約(三)第364章 慶功(二)第486章 發作第770章 鏖兵(三)第937章 兄弟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802章 傳話
第936章 權勢第905章 獻計第1060章 殺人第1065章 戰歌第1062章 天下第672章 勘議第1074章 王庭第200章 嚴苛(二)第377章 豪傑(一)第785章 議和(七)第164章 前夜第213章 年關(六)第577章 激戰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69章 揚威(三)第1007章 戰果第336章 遇敵第558章 寨子(二)第1366章 聚飲(一)第1000章 衝擊第1367章 禁軍第655章 同窗第56章 奪功(一)第156章 祝壽(六)第1421章 建軍第755章 太原第1017章 封號(二)第1385章 寺廟第321章 相見第304章 爲將第1383章 衝鋒第1199章 指點第1104章 商人(七)第1533章 登門第572章 進退第5章 大雪第1436章 音妙第569章 陌生第1065章 戰歌第490章 勞軍(二)第728章 變故第1005章 降俘第406章 親族(一)第1518章 卷 終第1162章 交鋒第712章 開端(二)第904章 雁門第1388章 深謀第1368章 趙氏第1559章 包圍第738章 行路第685章 歸人第6章 獵熊第1314章 君臣(六)第1章 少年第918章 死戰(一)第308章 聚殲(三)第967章 殘酷第1022章 出兵第103章 先生第1413章 明遠(二)第826章 鬼祟第1194章 公主(二)豪三百零一章潰敵二第740章 碑林第1182章 權爭第690章 新鮮(四)第1359章 結親第280章 歸來第205章 嚴苛(七)第740章 碑林第234章 血夜(二)第1367章 聚飲(二)第566章 謀算第1198章 縣衙第1421章 建軍第597章 提議第142章 出行(一)第943章 刺客(三)第1506章 滅遼第788章 驚異第496章 風起(五)第686章 小敘第198章 軍營第1295章 求懇第1055章 宴請(二)第487章 帳內第972章 女奴第1074章 王庭第980章 稱臣第1312章 君臣(四)第193章 故人(三)第385章 歸去第1108章 盟約(三)第364章 慶功(二)第486章 發作第770章 鏖兵(三)第937章 兄弟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802章 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