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扶搖(七)

走在回家的路上,涿郡太守崔潛的心情依舊無法平靜。他沒想到自己還有重新掌握軍權的這一天,更沒想到李旭居然毫不猶豫地將五千兵馬和一郡之地交到了自己手裡。回憶一下當年自己的家族在李旭出來乍到時所犯的那些錯誤,他就愈發感到慚愧。換了別人在博陵主政,此刻崔家肯定是重點被壓制對象。只有李旭,只有這個平時看上去大咧咧但在關鍵時刻很少馬虎的李旭,在他犯了錯後還能量才而用。並且一旦他有了些許功勞,立刻毫不猶豫給以提拔。

他是博陵軍中第一個民政軍務一手包攬的地方官員。雖然又要短暫地離開決策核心,但所擁有的權利和所擔負的責任,幾乎超過了李旭身邊的所有其他兄弟。甚至可以說,李旭把博陵軍的未來交到了他手裡。如果他崔潛不能爲衆兄弟走出開疆拓土的第一步,博陵六郡的發展也就到了頭。反之,如果他崔潛把這一步大大地邁了出去,博陵軍的前途將不可限量。

“崔兄此去任務艱鉅!”張九藝騎着馬從背後追上來,與崔潛並絡而行。軍中其他核心人物都是跟李旭一道來博陵赴任的,所以宅院都集中在大將軍府周圍。只有他和崔潛兩人的家原本就位於博陵城風水最好的地段,也就是地方望族的聚集區。

“無論多艱鉅,我都只能進不能退。那是咱們六郡的後踵。要想將來有所發展,後踵必須站得穩。否則,真的要像大將軍說得那樣,用不了多久,連竇建德都敢欺負上門了!”崔潛稍微放慢了些馬速,笑着跟張九藝解釋。

最近一段時間風雲鉅變,二人心中都有很多感慨。但出於所在位置的敏感性,他們本能地保持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李旭治下只有五個半郡,其中博陵和上谷都算比較繁華的。如果最繁華的兩個郡守相互勾結,將嚴重威脅到六郡大總管的地位。所以,即便李旭不懷疑二人圖謀不軌,張、崔二人和他們的家族也會盡量避免給人留下話柄。但今天,崔潛和張九藝兩個卻暫時拋開了平素的那些忌諱。他們的心還被剛纔那一幕溫暖着,急需有人能分享自己的感受。

“是啊,如果被竇建德比了下去,咱們的臉真的沒地方擱了。他原來只是高士達麾下的嘍囉,連咱家將軍的一個小指頭都比不上!”張九藝輕輕搖頭,滿臉感慨。

時勢造英雄。亂世裡,有兵有刀的就是王。不管原來是扶犁的還是趕車的。反倒是簪纓之家,掉過頭來成了別人案板上的魚肉。刀子剁到身上還不能掙扎,否則會被剁得更狠更爛。

“你還別看不起他的出身。姓竇的麾下人才不比咱們這裡少。光那個程某人的眼界和心胸,就能把咱們這邊很多人比下去。若是不知道他的底細,誰能想到他原來是個山賊!”提起竇家軍的發展,崔潛亦是滿懷感慨。正是因爲這個對手的快速崛起,才促成了六郡內部的空前團結。如果沒有竇建德和他麾下縣令那封信,真不知道大夥會不會盡心支持李旭的新政。

“他心胸再廣也比不上咱家將軍!”張九藝悄悄地把話題引到自己想表達的方面,“說實在的,我今天真沒想到你敢主動請纓。更沒想到大將軍眼睛都不眨就答應了你!”

回頭看了看已經隱入夜色中的將軍府,崔潛面帶微笑,“我也是賭一次。我相信大將軍的心胸和爲人!”

“想當初,咱們幾家真是看錯了將軍!”

“不是咱們幾家中的老人看錯了,是世道變了!”崔潛又向後看了看,壓低了聲音迴應。“咱們幾家的老人當初謀劃趕走他,不過是欺他根基淺。其實咱們這些人一直所看重的根基,未必真如想象中那麼牢靠。人家平素尊重咱們,不過尊敬咱們祖上做過的那些事情。而現在這世道,如果你自己沒本事,就像趴在一堆金子上睡覺的豬。祖上的餘蔭再厚,早晚也有被揮霍盡的那一刻!”

說到這,他擡起頭,仰望漫天的星斗。“而真正有本事的人就不同了。他們站在高山之上,伸手便可以勾到天空。想摘哪顆星星,儘管伸手去摘便罷。不受什麼限制,也沒必要看任何人的臉色!”

“這就是退之今天主動請纓的原因?”張九藝笑了笑,明知道對方口中有本事的人是誰,還故意刨根問底。

崔潛收起笑容,鄭重點頭。“九公子可記得一句古話?亂世之時,不僅僅是君擇臣,臣亦隨時準備擇君!”

“退之說得是,張某今日也有同感。”向來勇於藏拙的張九藝輕輕點頭,“我觀天下英雄,能像咱家將軍這樣身經百戰,縱橫沙場數載難逢敵手的帥才幾乎沒有。難得的是他還能虛懷若谷,不驕不燥。即便一時被觸了逆鱗,也能容人把話說完。甚至能包容暫時與自己政見不合者。祖上曾經說,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寬,他的成就便有多大。將軍能把咱們六郡的豪傑都包容進去,他就能在六郡站穩腳跟。如果將來他心胸能包容整個天下,咱們這些人也能跟着重現祖上輝煌!”

祖上的輝煌,這恐怕是每個豪門子弟從生下來便被灌輸的。所以每每被提起來,都會令人血脈沸騰。但崔潛的血卻沒有被張九藝的話所點燃,“我之所以死心塌地爲中堅謀劃,不光是看好他的未來!”微笑着搖頭,他低聲說道。作爲經歷過一番沉浮者,他才真正瞭解眼前機會有多可貴。

“這個我知道,退之是個恩怨分明的漢子!”張九藝擺手,做出了一幅瞭然於胸的模樣。

“也不光因爲當年他明知道幾家欲推我爲博陵之主卻依舊能放我一條生路的緣故。”崔潛繼續搖頭,“我追隨他,是因爲他這個人不但能共患難,而且能共富貴。這天下英雄,能做到前一項的人比比皆是。但你記着我今天說的話,能共富貴者,一個巴掌就能數得完!”

李將軍是個可以共患難,也可以富貴的人。雖然眼下他的發展前景並不明朗。得出此結論的不止是崔潛一個,當十二字治政方針及新任涿郡太守人選的消息在大街小巷之間傳遍後,幾乎大多數六郡英傑都認定了這個道理。

他可以共患難表現在其昔日對李淵、對張須陀這些恩人的態度,以及對麾下弟兄的包容上。而其可以共富貴,則表現在他肯將已經到手的利益以及尚未到手的利益,擺到明面上開誠佈公地和所有人分享。至於這些過人的表現是故意做出來給大夥看的,還是出自本性,沒有人願意去深究。一個做事講究規則,懂得自我制約並容納別人意見的主公,總比那些一意孤行,心中只容得下自己的獨夫更讓人放心。至少,大夥在替他賣命時,不用擔憂背後被他捅上一刀。

而大夥給予李旭的回報則是,成袋成袋的米糧,成堆成堆的銅錢和高漲的信心與熱情。賣官鬻爵的事情得到了民間大力支持,短短半個月內,就有三個正六品,五個正七品和二十幾個正八品的散職被大富之家買了去。其餘像正九品儒林郎,從九品將仕郎這種只有幾百石穀子便能換回來的小官帽,更是賣到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數量。很多人並不在乎自己所買的散職到底有多大,將糧食運到指定地點後,拿着寫上自己名字的告身轉頭便走。他們要的只是一個身份,或者說,他們夢寐以求的是官府對自己並不比傳統豪門子弟矮半頭這個事實的承認。

比賣官鬻爵更令百姓歡迎的是那個尚武令。畢竟這年頭很多人家裡沒有什麼存糧,他們唯一能出賣的就是自己的勇氣和力量。而博陵大總管的尚武令給了他們一個比較公道的價格。斬首三級可策勳一轉,策勳三轉升官一級。一轉勳爲五畝地外加一匹絹,一級官爲五十畝地,也等於普通士兵只要在多次戰鬥中殺死總計九個敵人而自己活了下來,就能得到六十五畝地和三匹絹。這個數量的田地和財帛雖然不能保證他一躍成爲富豪,但至少能保證他自己和身背後的家人能夠永遠衣食無缺。

況且,隨着財富而來的還有別人的尊重,文職散官可以買賣,武職卻無論實散都只授不賣。同樣是九品芝麻官,腰裡彆着把橫刀者與頭上戴着軟帽者相遇,持刀者的下巴簡直可以翹到天上!

因爲,他們擁有富貴靠得不是財富,不是祖上的餘蔭。他們靠得是自己。

酒徒注:關於秦、羅二人的遭遇,在第六卷結尾寫了啊。暈倒,怎麼沒有注意呢。當初大夥以爲李旭已經死了,裴仁基藉機割了蕭監軍的頭,帶領齊郡子弟造反。那時候,秦、羅除了投奔李密,哪還有別的選擇啊!

第4章 補天(四)第3章 浮沉(二)第1章 擊鼓(二)第3章 爭雄(三)第5章 無名(一)第4章 變徵(二)第1章 雷霆(五)第3章 扶搖(二)第2章 展翼(八)第2章 出仕(六)第2章 出仕(二)第3章 爭雄(七)第5章 獵鹿(五)第4章 取捨(一)第3章 烽火(二)第2章 背棄(五)第6章 錦瑟(三)第8章 疊唱(一)第4章 醉鄉(四)第3章 無衣(五)第4章 干城(五)第2章 展翼(一)第5章 歸途(四)第5章 歸途(五)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吳鉤(一)第3章 曠野(一)第3章 浮沉(二)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醉鄉(三)第4章 干城(四)第3章 爭雄(四)第3章 浮沉(三)第5章 君恩(六)第1章 雷霆(一)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國殤(四)第6章 錦瑟(一)第5章 歸途(四)第2章 出仕(六)第4章 補天(六)第5章 獵鹿(二)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出柙(四)第2章 出仕(二)第7章 盛世(七)第2章 出仕(六)第6章 持槊(四)第5章 君恩(二)第4章 干城(二)第3章 扶搖(二)第6章 持槊(五)第2章 背棄(四)第2章 出仕(三)第1章 大賊(七)第5章 獵鹿(五)第4章 國殤(八)第4章 干城(五)第2章 虎雛(七)第3章 浮沉(七)第4章 補天(三)第1章 擊鼓(六)第1章 大賊(七)第2章 壯士(二)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出仕(一)第1章 出柙(五)第4章 干城(六)第1章 盛世(六)第5章 無家(六)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何草(一)第2章 吳鉤(一)第2章 壯士(二)第2章 背棄(三)第4章 醉鄉(五)第2章 背棄(三)第5章 獵鹿(一)第5章 歸途(四)第2章 吳鉤(六)第3章 浮沉(一)第3章 浮沉(一)第2章 展翼(一)第2章 虎雛(六)第5章 歸途(八)第6章 持槊(一)第4章 國殤(六)第2章 出仕(一)第1章 擊鼓(三)第4章 烽火(四)第7章 盛世(七)第5章 獵鹿(五)第3章 爭雄(五)第2章 展翼(一)第4章 國殤(八)第7章 盛世(二)第2章 展翼(六)第6章 持槊(一)第4章 取捨(一)第3章 曠野(四)
第4章 補天(四)第3章 浮沉(二)第1章 擊鼓(二)第3章 爭雄(三)第5章 無名(一)第4章 變徵(二)第1章 雷霆(五)第3章 扶搖(二)第2章 展翼(八)第2章 出仕(六)第2章 出仕(二)第3章 爭雄(七)第5章 獵鹿(五)第4章 取捨(一)第3章 烽火(二)第2章 背棄(五)第6章 錦瑟(三)第8章 疊唱(一)第4章 醉鄉(四)第3章 無衣(五)第4章 干城(五)第2章 展翼(一)第5章 歸途(四)第5章 歸途(五)第5章 無名(六)第2章 吳鉤(一)第3章 曠野(一)第3章 浮沉(二)第4章 補天(二)第4章 醉鄉(三)第4章 干城(四)第3章 爭雄(四)第3章 浮沉(三)第5章 君恩(六)第1章 雷霆(一)第5章 諾言(四)第4章 國殤(四)第6章 錦瑟(一)第5章 歸途(四)第2章 出仕(六)第4章 補天(六)第5章 獵鹿(二)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出柙(四)第2章 出仕(二)第7章 盛世(七)第2章 出仕(六)第6章 持槊(四)第5章 君恩(二)第4章 干城(二)第3章 扶搖(二)第6章 持槊(五)第2章 背棄(四)第2章 出仕(三)第1章 大賊(七)第5章 獵鹿(五)第4章 國殤(八)第4章 干城(五)第2章 虎雛(七)第3章 浮沉(七)第4章 補天(三)第1章 擊鼓(六)第1章 大賊(七)第2章 壯士(二)第6章 持槊(二)第2章 出仕(一)第1章 出柙(五)第4章 干城(六)第1章 盛世(六)第5章 無家(六)第2章 出仕(六)第3章 何草(一)第2章 吳鉤(一)第2章 壯士(二)第2章 背棄(三)第4章 醉鄉(五)第2章 背棄(三)第5章 獵鹿(一)第5章 歸途(四)第2章 吳鉤(六)第3章 浮沉(一)第3章 浮沉(一)第2章 展翼(一)第2章 虎雛(六)第5章 歸途(八)第6章 持槊(一)第4章 國殤(六)第2章 出仕(一)第1章 擊鼓(三)第4章 烽火(四)第7章 盛世(七)第5章 獵鹿(五)第3章 爭雄(五)第2章 展翼(一)第4章 國殤(八)第7章 盛世(二)第2章 展翼(六)第6章 持槊(一)第4章 取捨(一)第3章 曠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