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批量標準化建造的船舶一共可以細分成五個型號——如果不管所在廠家進行的優化微調的話。但它們都有着同樣的任務:把這個世界從雙月教會的貿易枷鎖當中解救出來,釋放它真正的生產力和潛力——
所以,它們一致得名:解放輪。
這倒不是要惡搞自由輪,要讓這些船舶得以通過傳送門,和自由輪一樣“做成套件”通過火車運輸到埃爾塔的港口進行組裝,是唯一的辦法。若是要指望條件最好的希爾齊港能夠從平爐開始做起造船的工作,那興許要十年都不一定。
十年或許說着很短,埃爾塔人或許等得起,可中國人是等不起的。千舟競渡的大航海時代旦一開始,帶給埃爾塔和其他大陸的社會進步可就不是那點成本和冒險能夠做到的事情。地球曾經的大航海時代讓歐陸人的認知從近東擴展到整個世界,更讓歐陸人提前佔有了廣大的新大陸和擁有了集成東西方優秀文化的能力,而拒絕擁抱海洋的東方巨龍最後只能悲哀地讓曾經的“西夷”一腳踹開國門,通古斯野豬皮們引以爲傲的騎射功夫在排槍炮擊面前只是顯露了幾次最後的迴光返照就徹底宣佈過時。
這樣的恥辱,身爲始作俑者的歐陸人早已將其徹底遺忘——他們並沒有像前輩一樣致力於瞭解外面的世界,而是封閉起來自以爲歐陸就依然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依舊圍着歐陸旋轉:想幹涉哪國的人權就隨意指點評說,妄加干涉內政更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幾次直接動用武力,在種族紛爭當中攪混屎。更滑稽的是,精明歐陸人的後輩居然連攪混屎都能把自己攪得滿身都是,更更滑稽的是他們還能滿臉屎擡起頭來宣稱自己是最後的勝利者,活活就像精神勝利法修煉得爐火純青的阿Q。
現在一片純青的海洋直接展現在中方的面前,這片未知的價值自然就不言而喻了——誰也不知道在哪裡會藏着第二個波斯灣,還是墨西哥灣或是北海?更何況海的那邊或許藏着真神的秘密,讓地球輕輕鬆鬆就可以突破先有的物理障壁,直接把基礎科學提升數個臺階?
這些誘惑已經讓中方等不及了——其實就算是多尼瓦沒有點頭,中方也會冒着政治風險直接依靠穩定下來的希爾齊開始遠洋開拓計劃,所謂的讓雙月教會的貿易鏈斷裂和奪取制海權其實只是一個合理合法的藉口而已。
只可惜現在埃爾塔大陸橫貫線根本就沒有開通——這些被寄予厚望的解放輪預製件就只能通過駁船一點一點地運走。其中包括單塊重量就達到百噸以上的龍骨構件;需要整體運送,造船廠現階段無法拼裝的船用內燃機和煤氣發生器單元;已經內嵌在船底當中的軸系……這一切的出發點其實都只是囿於埃爾塔的條件所作出的權衡而已。
沒錯,從五百噸的軍民兩用近海型到五千噸的近赤道
中短程航線型,再到一萬兩千噸的高海況適用環球型,還有四千五百噸的軍用破交高速型,二千噸的艏開門LST型,所有解放輪的技術細節都是貼近埃爾塔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例如在船上運用了燃氣發生器與內燃機的組合是考慮到埃爾塔現在沒有探明石油儲量,從零開始建設儲油機構和燃油儲備不僅成本大,可靠性也不高——而現在國際市場上滯銷的各類燃煤不僅價格低,儲存條件也低得足夠可靠。
雖然舊式蒸汽機早已在歷史長河當中消失得幾乎一根毛都沒剩下,連燃煤重油兩用鍋爐都所剩無幾——以至於《泰坦尼克》的劇組取材居然還要去紐約河口倖存的自由輪上尋找蒸汽機巨輪的最後榮光。但這就並不代表燃煤不能讓解放輪動起來。燃氣發生器能用熱機的廢氣餘熱助燃乏氧條件下燃燒的煤炭,使其轉化成一氧化碳爲主的燃氣,這就是內燃機得以動起來的動力源泉。
這些燃氣將被加到一個低壓力容器當中,然後再從容器轉到內燃機的進氣口和空氣一同混合進入氣缸做功。當然,這個容器和管道全部帶有相應的安全閥門和起碼三道以上的自檢斷路措施,全部都是針對一氧化碳所設,畢竟輪機艙的安全第一啊。
就連船員艙室的設備,解放輪也力求大小通用。解放輪無論大小,普通船員的住艙都一樣是標準化的四人間收放式鐵板牀,所有的電路和供熱給排水管道全部按照同樣的標準安放,
從船體技術上來看,由於考慮到埃爾塔船廠的建造水平,所有船隻基本上都放棄了長久使用的打算,使用年限控制在二十年以內——換句話說,二十年大限一到它們要麼被請進博物館安度晚年,要麼就只能回到埃爾塔的某個拆船廠變成鋼水回爐。
其中500噸級軍民兩用近海型是生產最多的型號,這款解放輪比起內河駁船的重大優點就是吃水略深,型深達到3.5米上下。因此說是近海使用,實際上已經可以去一去天氣和海況都良好的埃爾塔大陸架外拉網捕魚,不過這款解放輪的終極用途還是要以密涅瓦河口爲中心負責起整個埃爾塔沿海的建設,現階段的大宗貨物陸路運輸還真的不比水路運輸來得容易。
考慮到它只在近海,也就是埃爾塔未來的“專屬經濟區”內活動,而其他解放輪和雷達網幾乎能夠完全掌控這片海域的安全,所以軍民兩用近海型在武備上只是在射界最好的艦艏設立了一個通用機槍的炮位,準備安裝帶防盾的通用機槍。雖然看似寒磣了點,不過這點火力對付起不長眼的舢板和沿海島嶼內的海盜帆船已經是完全足夠,也就不必再花費多餘的重量用於安裝武器。
至於航速,近海型解放輪的最高航速在試航當中達到了15節。不過在近海,最高航速只是用來逃命和救急用的備份選項,在絕大多數時間裡5
00噸近海型解放輪還是會以9節左右的經濟航速航行在波瀾不驚的埃爾塔近海執行瑣碎的任務。
5000噸級近赤道航線解放輪纔是日後執行埃爾塔遠海直接往返運送航線中大宗貨物的主力,所以適航性和航程以及航速都有充分提升,特別是航程——畢竟考慮到燃煤極有可能只能在埃爾塔本土補充,也就是單程燃煤要負擔起往返的航行,所以從這個等級開始的解放輪都特別注重自持力方面的問題,噸位也刻意往大了調整。
同時,5000噸級解放輪上由燃氣發生器驅動的發電機比起500噸型的解放輪上的要大得多,足以支撐起船上一個貨倉內設置起完整的生鮮凍庫——而不是僅僅滿足船上船員倉的供電需求。
供電的充沛同時帶來的是該型解放輪在多功能方面上的飛躍。它可以安裝上吊臂執行海洋施工和打撈沉船等業務,也可以直接靠岸爲當地的前進建設點提供電力支援,更可以直接在船體上安裝活動自卸吊臂,成爲一艘看似普通實則可以在碼頭上大顯身手的散貨船。
5000噸級解放輪向下還衍生出兩個更細分的型號,一個自然就是最經典的散貨船型,另一個則是增設了多個開口,封閉了頂部甲板的滾裝型。不過兩者在數海里看基本上沒有區別,煙囪和主艦橋的位置都完全相同,接近了看就連武裝也沒有區別——它們的艏艉都預定安裝一臺八七式雙管25MM高射機炮,它用於擊沉雙月教會主力的運輸船甚至連穿甲彈都不需要——在測試當中,依靠發煙劑和曳光彈進行目測校射的雙管高射機炮輕易就用高爆榴彈把一條滯留擱淺在希爾齊港的雙月教會貨船改裝靶的水線部分撕得粉碎。
艦橋兩側的走道護牆上還另外安裝了機槍固定架,用以對抗舢板和萬一登船的敵人,這種配置甚至在地球側的人民海軍和北美聯邦海軍都已經是標配,除卻500噸近海型解放輪沒有配置之外,其他的解放輪都有相同設計。其中作爲新的大航海計劃核心的12000噸級解放輪甚至在艦橋前後也有配置複數個機槍固定架,同時還安排了一部分埃爾塔陸軍士兵轉籍成爲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士兵隨船前行,負責全船的安保工作。
12000噸的環球解放輪被這樣超規格對待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它的噸位已經完完全全可以蔑視雙月行星現已知的,一切在水上活動的物體。雖然主要武裝還是兩門一共四管的25MM高射炮,但是它達到十二節以上的經濟航速和抗沉性使它無論是面對雙月教會船隊的圍攻和一般的高海況都能高枕無憂——打不過怕啥?老子身上有貨不跟你們打,而且老子跑得快,你們抓不住老子!你們丫挺的等着,我一個電話就能叫來十艘破交型解放輪!有種繼續跟!真正的大航海時代,就是要這麼霸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