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

“陛下,我知道每個朝代對私鹽販子都是決不手軟,嚴厲鎮壓的。但不管如何鎮壓,也還是有私鹽販子的存在,是不是?”鍾進衛反問道。

崇禎皇帝點點頭,他知道鍾進衛是有想法,所以纔會引出這個話題,很是期待又有什麼奇思妙想出來。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點頭,就繼續道:“陛下,武力鎮壓不行,就可以用市場手段來擠壓,管叫以後一個私鹽販子都沒有。”

什麼,一個私鹽販子都沒有,這怎麼可能。崇禎皇帝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他馬上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何爲市場手段,真有如此厲害?”

“其實很簡單,還是之前臣說的,把官鹽價格定到私鹽的價格上,這麼一來,就算私鹽質量再好,又還有多少人還敢冒風險去買私鹽?又還有多少人,會爲了一點點販私鹽的利潤,去冒殺頭的風險。看是官鹽價格降低,收的稅會少,其實量上來了,收的稅一點都不少,還能讓老百姓少掏點買鹽的錢,用我那個世界的一句廣告語: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鍾進衛看大殿內只有他和崇禎皇帝以及王承恩三人,就沒有顧忌的說我那個世界了,只所以又重複這個內容,就是想給崇禎皇帝灌輸市場觀念,灌輸經濟戰模式。

崇禎皇帝頗爲意動,王承恩對這方面卻比崇禎皇帝瞭解的多,他對鍾進衛道:“大明自嘉靖以來,採取增加引目,提高引斤等手段想增加官鹽銷量,但競爭不過價廉質優的私鹽,所以朝廷有心無力。倒是前些年的袁世振鹽政革新,多收了許多鹽稅上來。”

“切,朝廷還怕比不過私鹽的價廉質優?人家是冒着殺頭的風險,朝廷有技術,有人力,隨便玩玩都能玩死他們。對了,你說這個袁世振的鹽政革新,是怎麼個回事?”

王承恩看看崇禎皇帝,崇禎皇帝也頷首示意,他也不清楚這個事情,畢竟當皇帝的時間太短,事情太多,不可能顧及到方方面面的。

王承恩見兩人都想當他的聽衆,就略微清了下嗓子,根據記憶介紹道:“這個袁世振,字抑之,號滄孺,萬曆二十六年第三甲進士,任山東司郎中時,提《鹽法十議》,後任疏理兩淮鹽法道、山東按察司副使,推行綱法。”

“什麼綱法?”崇禎皇帝問道。

“奴婢正要解釋。”王承恩向崇禎皇帝躬身道,“綱法內容就是把持有大量鹽引的鹽商編爲十綱,每年官府向其中一綱的鹽商兌換二十萬張舊鹽引,同時,向其餘九綱的鹽商徵收合計一百八十萬張新鹽引的鹽稅。以後只有綱冊上有名,才能依據綱冊上舊引之數來買新引,才能到指定地區經營食鹽業務,還可世襲,綱冊上無名的則不能再經營鹽業。”

鍾進衛聽的眉頭皺了起來,但王承恩沒有說完,他也就不說話,繼續耐心的聽着。

王承恩繼續介紹道:“袁世振還廢除過去三種不合理的附加稅,招募兵勇與鹽場竈丁結營聯防,採用連坐法專門撲捉私鹽販子。”

說到這裡,王承恩看看崇禎皇帝和中興伯,最後總結道:“他在任四年,共入太倉二百八十六萬三千六百四十二兩,邊倉一百五十六萬三千六百二十四兩。鹽商還交助遼餉銀二十三萬餘兩,國庫存錢利息也有十一萬餘兩。”

看來歷史上有名的人,智力都不是蓋的,銀兩的零頭都記得清楚。

崇禎皇帝聽到銀子,兩眼發光,朕缺的就是銀子啊!

鍾進衛卻在一邊冷笑,道:“我看這個人不怎麼樣,這裡面有貓膩。”

王承恩一怔,有點不服氣的道:“何以見得,昔年魏忠賢黨羽誣陷袁世振貪贓,將其送入揚州府大牢,但查無實據,最後給袁世振扣個募兵、建準提庵靡費銀二萬兩的罪名,強迫袁世振還款。兩淮鹽商感激袁世振的功德,還代繳了這筆冤枉錢。”

“哈哈哈...”鍾進衛一聽,哈哈大笑起來,崇禎皇帝和王承恩都看着他,難不成這樣都會發瘋?

鍾進衛覺得王承恩證明袁世振的功德,在他看來,剛好又是一個罪證,真是搞笑。

“鍾師傅,你笑什麼?”崇禎皇帝皺着眉頭問道,倒不是怪鍾進衛御前無禮,而是覺得鍾進衛笑得莫名其妙。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發問,就收住笑聲,回稟崇禎皇帝道:“陛下,臣覺得王公公的論點,恰巧又是他的一大罪證。或許臣理解錯了,臣把所想的都說出來,陛下和王公公都可以看看,臣說的有沒有道理。”

“好。”崇禎皇帝頜首。

“在臣分析之前,有一個前提,臣先問下王公公。”鍾進衛說完,也不待崇禎皇帝同意,就轉向王承恩問道:“王公公,我想問你下,大明天下,最富有的一類人,是什麼人,有沒有兩淮鹽商的份?”

王承恩沒想鍾進衛會問這個問題,不過要真說富有的話,基本上人人都知道,鹽商有錢。有名的揚州瘦馬產業,就是鹽商鬥富的一個產物。王承恩點點頭,表示肯定鍾進衛的問題。

鍾進衛又轉向崇禎皇帝道:“陛下,您可能不服氣,臣以爲那些鹽商比您還有錢。”

不能說鍾進衛是挑撥,那時候的鹽商真的比皇家還富,更何況是這個窮的叮噹響的崇禎皇帝。到崇禎後期,據說崇禎皇帝的衣服都是讓自己的皇后補的,免費的那種。不像滿清道光和咸豐兩位奇葩,愛穿有補丁的衣服,一個補丁在五兩銀子到數百兩銀子之間的成本。

不等崇禎皇帝有所表示,鍾進衛按着自己的思路說道:“鹽商有錢,而且是很有錢,這點大家都沒意見。那麼我們接下來分析這個袁世振的政策。”

鍾進衛伸出左手,握成拳頭,然後伸出一個指頭道:“第一,把大鹽商變成十個部分,輪流給鹽並繳稅,這個鹽和稅的關係我們不說,就說他接下來的,只有綱冊上有名,才能依據綱冊上舊引之數來買新引,才能到指定地區經營食鹽業務,還可世襲,綱冊上無名的則不能再經營鹽業。這是什麼,這是壟斷。”

“什麼叫壟斷?”崇禎皇帝問道。

“壟斷就是隻有這幾家可以賣,別人都不允許賣。”鍾進衛略微解釋了壟斷之後,繼續道:“這樣一來,這些鹽商有了這個壟斷的特權,價格想定多少就多少,反正只有他家有,而食鹽又是民之必需品,非買不可的。這就造成了鹽商愈來愈富,錢多得花不完。”

崇禎皇帝一聽錢多得花不完,兩眼直放精光。

鍾進衛繼續伸出第二個指頭,道:“所謂的廢除不合理附加稅,對朝廷來說,合理不合理,我們不知道;但對鹽商來說,只要是收稅的,一定是不合理的。這廢除稅收,肯定是對鹽商有利的,這點可以肯定,結果是他們會更富。”

鍾進衛伸出第三個指頭,道:“結營聯防,抓捕私鹽販子,表面看起來是正常的一種朝廷行爲,但結合上面的兩點來看,卻又是對鹽商有利的一種措施,強化了他們的壟斷地位,結果又是鹽商會更富。”

鍾進衛最後伸出第四個指頭,道:“兩淮鹽商感激袁世振的功德,代袁世振還款兩萬兩,如果說用此舉來證明袁世振得民心,還不如說他更得鹽商之心。能給鹽商帶來如此財富之人,要換作我是鹽商,不但會替他還錢,還會出錢替他活動關係,讓他留任。”

最後,鍾進衛晃晃左手的四個指頭道:“這四點,就是我的看法。”

王承恩聽的汗流直下,原來還可以這樣想,不過王承恩不得不承認,中興伯說的也有道理。

崇禎皇帝恨不得把那些富的流油的鹽商一個個全部抄家,自己也能緩口氣,說不定朕的戶部尚書比朕還高興呢。

鍾進衛忽然又來了句:“再說,這些鹽商平時賣鹽,說不定還會摻進私鹽來賣,更是賺錢。”

崇禎皇帝霍得一下從御座上站起來,對鍾進衛道:“鍾師傅,那你有何辦法來解決這個鹽稅問題,把鹽中利潤從那些鹽商手中奪過來?”

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656章 第一次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89章 危險臨近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791章 大明危機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769章 關注第767章 訣別第13章 遼東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369章 危險機會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24章 防禦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68章 老少合謀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81章 廢墟新棚第832章 萬事如意第682章 突變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41章 不成熟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725章 京師國子監第49章 扁人第17章 漢奸第179章 兵書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645章 這一年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596章 城破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202章 昌黎第四戰(2)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713章 燈下黑第516章 陽謀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855章 僱傭兵第169章 內閣風波
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415章 大明央行的必要性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362章 誰是老大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656章 第一次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89章 危險臨近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791章 大明危機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769章 關注第767章 訣別第13章 遼東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369章 危險機會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509章 綁架范文程麼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31章 京營相關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674章 留人質安軍心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517章 宋氏鏡片第771章 鞠躬盡瘁第24章 防禦第657章 關寧軍的任務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306章 晉商的作用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68章 老少合謀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81章 廢墟新棚第832章 萬事如意第682章 突變第821章 狀告孫傳庭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113章 道路衙門第41章 不成熟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725章 京師國子監第49章 扁人第17章 漢奸第179章 兵書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617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645章 這一年第467章 登萊戰報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616章 天羅地網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596章 城破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304章 驚聞噩耗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202章 昌黎第四戰(2)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713章 燈下黑第516章 陽謀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855章 僱傭兵第169章 內閣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