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

他想着從周延儒當時的態度來看,周延儒是絕對不會同意左應選再次被提拔。

於是,溫體仁給了崇禎皇帝一個建議道:“陛下,目前底層官吏緊缺,這些都是合適舉人的一些職位,不如提前進行今年的鄉試。而南京府的鄉試,按慣例,都是由陛下欽定翰林、內閣學士前往主持。陛下指派玉繩前去,一則也是慣例,二則在內閣就少了一份阻力。”

崇禎皇帝想想覺得可以,一大批舉人裡總有一部分不會再繼續考進士而選擇出仕爲官,剛好可以填補下層官吏的空白。

因此,他點頭同意了溫體仁的建議。

他們誰也不知道,周延儒比歷史上早去了江南,又給朝廷惹出了麻煩。

幸虧鍾進衛之前再三有過強調,有東廠的人一直在盯着,最終纔沒有演變成歷史上的局面。

溫體仁接着又給崇禎皇帝講了接下來的思路,他會先去私下拜訪他的老師,統一意見後再在內閣強行通過,應該問題不大了。

崇禎皇帝不得不要先說服內閣,是想讓左應選出任永平巡撫,負責永平所轄區域的防禦和重建。這光是出中旨的話份量不夠,就算左應選接旨,其他官員也很可能不服而拒絕配合,這樣只會弄巧成拙。

這事議完之後,崇禎皇帝又傳詔孫承宗一起商議明日之事。

第二日清晨,京師城外勤王軍營地忽然有了大的動靜。

一隊隊的士卒列隊開出營地,前往白杆軍警戒的臨時校場。

和上次不一樣的是,此次出營的士卒都是騎卒,並且騎軍中的參將以下將官全部隨本隊行動。

幾萬人馬列隊完畢後,副將以上到各路總兵也前往校場。不過他們並沒有上到點將臺上,而是站在點將臺的臺下兩邊。

排在前面的王二看着這陣勢,嘴動身不動地小聲對站他左側的胡浩道:“胡哥,這陣勢好像比當初步卒選拔時的更大。”

“別說話,小心巡邏兵。”胡浩同意王二的說法,但現在氣氛肅穆,這時候要因軍紀而被抓的話,怕是一輩子的事情,因此他提醒王二別說話。

現場的騎卒都覺得,肯定是和上次的步軍選拔一樣,這次是騎軍選拔進京營的三千營,皇上百分之百會御駕親臨。

因此,大部分騎卒的精神都從這幾天對韃子的憤怒中恢復過來,顯露出興奮的神情。

他們沒有料錯,大概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崇禎皇帝就來了。但比上次排場還要大的是,這次是全體內閣輔臣伴駕而來。

這下他們才明白,並不是很大的點將臺上是給皇上和內閣輔臣們準備的,因此這些總兵以下將官都站下面就不難理解了。

只是這些騎卒不明白的是,這次是不是太隆重了!

場面越是隆重,騎卒們就越是緊張,感覺這次選拔三千營,不會僅僅只是按照之前的名單論功行賞而已。

臨時校場這麼多人,卻很安靜,只有風吹過旗幟地“嘩嘩”聲,有經驗的人看這天氣就知道這幾天內怕是要下春雨了。

“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格外響亮,讓在營地內的剩餘步卒都忍不住好奇,趁着盧象升的民壯軍巡視的間隙,往臨時校場眺望。

崇禎皇帝看着臺前的這幾萬人,心裡微微有點嘆氣,朕給了他們最好的待遇,卻奈何不得遼東建虜。

他對早已注視他的溫體仁點點頭,示意他開始。

於是,溫體仁走到臺前,先向崇禎皇帝行了一禮,然後面向騎卒,開始說話:“建虜自崇禎二年十月繞道蒙古,協同蒙古部族一起入侵大明京畿之地。在將近五個月的時間內,京畿之地損失慘重。”

溫體仁的聲音雖然不大,但由專門的大漢將軍傳聲,因此並不怕有人聽不到說話。

“這些天營地中演出的話劇,相信你們都已經看了。被建虜和蒙古韃子害得家破人亡的悲劇,在京畿之地有無數。下面是京畿之地的損失統計,你們聽聽。”

騎卒們都是軍人,比一般人冷血。甚至他們在打仗的時候,爲了財物,強取豪奪,甚至殺人都可能是有的。

但他們同時也是人,也有父母兄弟,當他們在吃飽喝足、放鬆心情觀看話劇的時候,逼真地表演,觸動內心的軟弱,被勾起內心深處的同情心,許多人因此無不同情話劇中悲慘主角的命運,忿恨那些罪魁禍首。

當然,肯定是有一小部分人根本就沒這感覺,左良玉就是其中的一個。但這還是比較少,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

現在,他們聽着溫體仁報出來的一組組數據,腦中想着一戶一戶地被滅門,一村一村的被屠光,想起永平城的慘狀,不由得對建虜的忿恨又深了一層,憤怒地情緒慢慢地開始在積累着。

溫體仁說完之後,深深地看了眼前這幾萬騎卒一眼,然後轉回身子,向崇禎皇帝一躬身,才退回自己的位置。

崇禎皇帝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站了起來,走到臺前,注視着這幾萬騎軍。

臺下的騎卒一見皇帝走到臺前,一個個保持着軍姿,一動不敢動,生怕留下不好的印象。

“歷朝歷代,騎軍都是朝廷的精銳。騎卒非馬術精湛,武藝純熟之人不能當。可以說,騎軍是朝廷手中的利劍。劍之所向,敵之膽寒。也因此,朕對你們寄於厚望,養騎軍之費用,雖幾倍於步軍,卻也再所不惜。”

崇禎皇帝說話的時候臉色嚴峻,語氣有點冷,看不出有一點對他們讚賞的意思。

騎軍本身就是優於步軍的存在,騎卒們在平時,對於步卒也是有優越感的。但他們在聽了溫體仁的話之後,再聽着崇禎皇帝的說話,卻感到有點刺耳。

“這次建虜攜蒙古諸部叩關,致使京畿之地損失慘重,你們該聽閣老說過了。百姓之苦,朕心甚痛。朕寄於厚望的你們是怎麼做的呢?京畿之戰,被幾千疲憊之極的建虜打得大敗而逃,要不是孫閣老押着步軍從後趕來,朕怕是見不到你們了。”

左良玉一直認真地聽着崇禎皇帝的講話,目的無它,就是尋求能表現自己的機會。此時聽到崇禎皇帝的話,心道果然是來秋後算帳了。

忽然,站在前面的關寧騎軍參將曹文詔單膝跪地,大聲道:“末將無能,請皇上降罪。”

左良玉是個機靈人,一見之下,馬上跟着單膝跪地,大聲喊道:“我等無能,請皇上降罪。”

其他人一見有人帶頭,不管本身願不願意,紛紛有樣學樣,單膝跪地表態。

一時之間,臨時校場內所有騎卒都跪了,連站臺前的參將以上武將也不得不轉身向崇禎皇帝跪了下去。

第一個人總是受關注地,崇禎皇帝循聲望過去,認得是鍾師傅推薦過的曹文詔,心裡暗自頜首。

但他在臉上還是表現出沉痛地道:“你們大概都知道,朕要重新組建三千營。如果直接選拔你們入營,步軍怕是不會服氣,有失公平之舉。因此,朕要你們中的人,表現給步軍看,你們做出了功勞,朕給你們的待遇好於步軍,纔是朕之待軍之道。”

這回是祖大壽搶先說話了:“請陛下示下,末將敢不效死。”

漂亮話人人都會說,其他總兵也紛紛表態,此時,騎卒們反而不方便說了,看着大帥們在表演。

崇禎皇帝看着這些總兵,心中有點膩歪。如果不是這些總兵統兵無方,何止於有如此被動局面。

“因爲中興侯的決死阻擊,讓入侵京畿之地的建虜付出了代價,京師城頭奴酋的首級就是一個明證。但是...”

崇禎皇帝說到這裡,停住了。他掃視了一遍單膝跪地的那些騎卒,然後才又說道:“但是入侵京畿之地的還有一部分人沒有受到懲罰,他們搶了大明的財物,殺了大明的人,安然回去了。中興侯有句話說得好,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朕很欣賞這句話。你們能幫朕做到麼?”

底下騎卒們一聽,原來皇上是要遠征蒙古部族,這個沒問題,只要不是對上遼東建虜,騎卒們對於那些比他們更爛的蒙古人,心理還是有優勢的。

臨時校場上空整齊地響起一個聲音:“願爲陛下效死!”

崇禎皇帝心裡暗自鄙視下,然後說道:“但是大明天災不斷,戰事不斷,朝廷目前沒有餘力供給大軍遠征。但蒙古諸部的滔天惡行不能不加以懲治,因此,朕與內閣商議決定,從你們當中徵集悍勇之士,效法當年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沒有後勤,孤軍突襲蒙古。”

這一下,剛纔還爭着表態的將領士卒一下傻眼了。這種打法,是有去無回的打法。不成功,便成仁。有很多情況,會導致有去無回。打仗,最忌諱的就是這種孤注一擲的打法。

高級將領們生活無憂,怎麼可能去冒這個險,一下子都啞口無言,呆在那裡。

“朕只要五千勇士,替大明百姓報仇,揚我大明國威,得勝歸來之後,不管傷殘皆入三千營。”崇禎皇帝說完之後,走回自己的御座,坐下看着底下這些騎卒的反應。

臨時校場靜悄悄地,沒有人發出聲音。每個人都在緊張地思索着,畢竟這不是兒戲。

崇禎皇帝也是成年人,雖然他很想看到他一說完就有人站出來的情況。但他知道現在出現這個情況不現實,因此他耐心地等着。

出乎意料地,第一個站出來的是一個小兵,站關寧軍隊列裡面的小兵。

第516章 陽謀第308章 要自救第649章 跳雷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731章 哥薩克第143章 《甘薯疏》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86章 理想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608章 精兵的區別第631章 授勳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855章 僱傭兵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15章 偷雞不着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56章 紙幣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788章 朕要了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319章 份內之事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820章 論奢華風第525章 報紙滲透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367章 洪承疇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865章 電第74章 汰兵歸去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80章 通州路上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60章 猛虎出籠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68章 老少合謀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53章 集中供應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63章 榮譽榜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767章 訣別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769章 關注第112章 一條龍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843章 回京第801章 鬥戰勝佛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9章 指點江山第15章 偷雞不着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825章 時間緊迫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
第516章 陽謀第308章 要自救第649章 跳雷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731章 哥薩克第143章 《甘薯疏》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86章 理想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608章 精兵的區別第631章 授勳第766章 垂死掙扎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743章 洗衣機隨便洗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855章 僱傭兵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430章 死營得安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15章 偷雞不着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56章 紙幣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788章 朕要了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319章 份內之事第692章 驅趕海賊攪局東南亞第820章 論奢華風第525章 報紙滲透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367章 洪承疇第484章 運幾船回大明如何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865章 電第74章 汰兵歸去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595章 滅個乾淨第80章 通州路上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60章 猛虎出籠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68章 老少合謀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53章 集中供應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63章 榮譽榜第615章 老天玩人第767章 訣別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769章 關注第112章 一條龍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498章 藩王會議(8)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70章 戰前分派任務第181章 昌黎動員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843章 回京第801章 鬥戰勝佛第748章 登萊出征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560章 計劃搶糧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245章 無敵炒股法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9章 指點江山第15章 偷雞不着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431章 又見閻應元第825章 時間緊迫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346章 兵敗如山倒第846章 攻取大員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