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論鹽政

“哦,好,朕讓御醫去給他看看傷勢,然後早點回去養傷,傷好了再給你來當護衛。”崇禎皇帝說完,就吩咐下去,免得顧百川一直在午門等着,耽擱了養傷。

解決了顧百川的事情後,崇禎皇帝對鍾進衛道:“鍾師傅,你也累了吧,好好休息,明天看情況,新居暫且不遷也行,就繼續住在偏殿好了。”

阿奇不在了,自己一個人住偏殿不自在,鍾進衛趕緊道:“搬,搬,明天還是按照計劃搬家。”

話音一落,想起一事,又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臣路上想起幾個事情,要跟陛下彙報。”

哦,鍾師傅又有啥點子了。崇禎皇帝很好奇,正想問的時候,王承恩拿着一份奏章進來了。

“陛下,今天京師義捐的摘抄到了。”

崇禎皇帝很關注難民的安置情況,而難民的安置,又取決於京師中的富戶捐助的程度,所以崇禎皇帝讓王承恩每日一報。

崇禎皇帝一聽,才發現天已經暗下來了,是每日一報的時間。於是,他讓王承恩把奏章給他看。

看完之後,崇禎皇帝讓鍾進衛也看看義捐的情況。

鍾進衛從王承恩手中接過一看,這個奏章寫得很清楚,今日捐助現銀多少,物資折價多少,登記用工多少,以上幾項累計多少。然後還有難民數多少,義捐用工夠難民支撐到什麼時候,這些全部都一目瞭然,特別還有註明糧食,衣物,火炭的數目,這些是難民當前的必需品來的。

鍾進衛看完後,笑着對崇禎皇帝道:“陛下,能支撐十萬餘難民耗過一個多月,現在義捐才進行七天左右的時間,有這麼多,也算是可以了。”

“鍾師傅,你不知道,現在每天捐助的總數已是下降趨勢了,後續情況不容樂觀。”崇禎皇帝的臉上絲毫沒有因爲鍾進衛的寬慰而有一絲笑容。

“現在馬上是一月了,待到天暖起來,至少還要兩個月之多,如果有倒春寒,說不定持續寒冷的時間會更長。”王承恩也在一邊幫崇禎皇帝解釋形勢的嚴峻。

“哦,這樣啊,沒關係,天無絕人之路。這麼長的時間緩衝,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鍾進衛安慰道,忽然想起自己路上想到的事情,就又對崇禎皇帝道:“陛下,朝廷可以以工代賑,來緩解難民的壓力。”

“鍾師傅,以工代賑,也得要有錢啊。”崇禎皇帝嘆道。

“陛下,臣或許有辦法,有些事,臣正想跟陛下彙報呢。”

崇禎皇帝想起之前鍾進衛就說有事,只是被王承恩打斷,於是,趕緊道:“鍾師傅,有事速速道來。”

“陛下,是這樣的,臣在閻應元家住了兩天,瞭解了一些民間的情況,臣想跟陛下說說。”

崇禎皇帝聽了,略微有點失望,以爲是有什麼好主意,不會是一些雞皮蒜毛的事情吧。

鍾進衛看出崇禎皇帝臉色的變化,知道他可能有點不重視,於是,他對崇禎皇帝強調道:“陛下,這個事情關係到臣後面想說的改善百姓生活的事情,所以有必要先講一下。”

崇禎皇帝一聽閻應元家裡的事情能改善天下百姓生活,這可是大事,坐直了身子,豎起耳朵,想聽聽鍾進衛到底要說什麼。

王承恩也感到很好奇,不過,他對鍾進衛還是比較瞭解的,知道他不會無的放矢,於是,也豎着耳朵聽。

“陛下,臣在閻應元家瞭解到一組百姓生活的數據:一個平民大概一兩五錢銀子左右過一年,一個人一年大概需要鹽五十斤才能維持身體不會虛弱。而平時的鹽價不定,五十斤鹽,貴時需銀五錢多,賤時也要四錢不到點。鹽錢佔了普通百姓生活成本的百分之二十七到百分之三十七,剩餘的大半部分用於購買糧食。一年下來,基本上沒有銀錢再買其他物品。所以,老百姓一年到頭,過年的時候如果有一身新衣裳,都是歡天喜地的事情。”

鍾進衛一口氣把閻應元家瞭解到的信息都傳達給了崇禎皇帝,但崇禎皇帝和王承恩都沒有特別的反應,沒聽出非常重要的東西啊。

鍾進衛看崇禎皇帝眨眨眼睛,有點迷惑,不知道自己說這番話的意思是什麼,只好開始細細講解:“陛下,首先,鹽錢在百姓的生活中,所佔的支出是不是多了點,這是必須的生活物品,佔了這麼大的支出,百姓還有錢買其他物品麼,他們的生活能好麼?”

“鍾師傅說的有理,但鹽稅自古以來都是朝廷的一大收入來源,如果價格太低的話,朝廷就收不到多少稅了。”崇禎皇帝解釋道。

“陛下,朝廷收稅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鍾進衛追問道。

從大道理來講,是這樣的,但實際上往往不是。崇禎皇帝一下不知道怎麼跟鍾進衛解釋。

鍾進衛也不等崇禎皇帝的解釋,直接道:“陛下,鹽價定的高,其實收的稅也不一定就多。”

“此言何解?”崇禎皇帝不明白了,很淺顯的道理,怎麼可能會是錯的呢。

“陛下,您聽說過私鹽麼?”

這個,當然聽說過,只要是當皇帝的,就沒有不知道私鹽的。

“官府的鹽價定高了,就會有私鹽的買賣空間。說句實話,陛下,官鹽要定的太高,老百姓承受不起超出購買能力範圍的必需品價格之後,無論朝廷怎麼禁止,都會有人去購買私鹽,因爲私鹽便宜啊,而且,據說私鹽比官鹽的品質還要好。”

崇禎皇帝正在考慮這種百姓算不算刁民的時候,鍾進衛繼續講述他的理由:“陛下,如此一來,私鹽這部分內容,朝廷是不是就沒有徵稅,這部分稅就白白的沒了。”

崇禎皇帝聽鍾進衛這麼一講,覺得官鹽定的太高,私鹽就越猖獗,私鹽越猖獗,朝廷收的稅就更少了,是這麼個道理。

鍾進衛說到這裡的時候,轉身問一邊的王承恩道:“王公公,你們東廠是否有對全國主要地區鹽價的調查報告?”

王承恩看看崇禎皇帝,這種情報也是絕密之一,在皇上面前,可不敢私自的說。

崇禎皇帝顯然對鍾進衛沒有什麼想隱瞞的,而且他自己其實也是不知道。於是他也問王承恩道:“大伴,可有這個報告?”

“陛下,是有這麼一份報告,是天啓年間時爲調控兩淮鹽價所做的查探。”王承恩據實回答道。

崇禎皇帝問出結果來了,就看向鍾進衛,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鍾進衛見王承恩說有,他也不想讓王承恩拿過來看,那個奏章肯定是沒有加標點符號的,才懶得看呢。

鍾進衛直接問王承恩道:“王公公,您應該看過那個報告,我想請問下,一般來講,私鹽和官鹽價格的比例是多少?”

“私鹽和官鹽價格之比約是一比二到一比四左右。品質相差大的比例就少一點,品質相差不大的,價格就相差大一些。”王承恩如實回答道。

“好,我再問您,全國的人口一年所需的食鹽約需多少斤,官鹽的銷量是多少斤?”鍾進衛繼續問道。

這個問題不是很好回答,王承恩沉默了下,心裡快速進行估算,然後答道:“大明一年所需食鹽大概在十八億斤上下,官鹽銷量基本是固定的五億斤左右。”

也就是說,私鹽一年大概的銷量是十三億斤,佔了官鹽銷量的三倍左右。

鍾進衛問明白了情況,就轉身向崇禎皇帝道:“陛下,您應該可以看出來了,朝廷一年,要損失多少鹽稅。而這,就是因爲官鹽定價太高,給了私鹽售賣空間的結果。”

鍾進衛又給崇禎皇帝算了一筆賬:“假定官鹽降價一半,銷量上升一倍,收稅就和現在相差不多,但百姓付出的生活成本就降低了一倍,朝廷還有三億斤的鹽可以再收稅。百姓和朝廷都能得利。這就是降低官鹽價格的好處。”

崇禎皇帝越聽到後面就越是吃驚,要按照鍾進衛的算法的話,降低官鹽價格,擠掉私鹽,好處有這麼多啊。

其實還不只這點好處,崇禎皇帝不知道而已。還有因此引起的連鎖反應,比如拿原本買鹽的錢又去買其他物品,或者買多點鹽去醃魚之類,促進其他行業的繁榮等等。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又有點疑惑,就問鍾進衛道:“降低官鹽就可以實現了?”

第199章 推波助瀾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29章 餉銀(1)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544章 威脅信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19章 中計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68章 老少合謀第60章 猛虎出籠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333章 驚變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682章 突變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16章 面聖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89章 危險臨近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151章 期盼第866章 看稀奇第68章 老少合謀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59章 廠衛第790章 大賞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561章 找到了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621章 玄虛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14章 趁機撈錢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547章 有喜了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567章 煩惱第713章 燈下黑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730章 見不得別人好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43章 早朝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226章 宋應星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457章 殺神第18章 算計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418章 漢中菸草第360章 災情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865章 電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148章 教育部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
第199章 推波助瀾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29章 餉銀(1)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544章 威脅信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19章 中計第210章 反腐難啊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68章 老少合謀第60章 猛虎出籠第630章 當場石化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333章 驚變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682章 突變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860章 和平演變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16章 面聖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324章 己巳之變終章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89章 危險臨近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213章 要長打勝仗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151章 期盼第866章 看稀奇第68章 老少合謀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754章 紅夷大炮來了第59章 廠衛第790章 大賞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221章 加薪養廉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445章 京師銀行業的鉅變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499章 藩王會議(9)第561章 找到了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621章 玄虛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14章 趁機撈錢第811章 繁體和拼音第547章 有喜了第699章 三路齊進打建虜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567章 煩惱第713章 燈下黑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582章 男兒本色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730章 見不得別人好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641章 建虜反撲第43章 早朝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419章 大明菸草的危害第226章 宋應星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868章 漢語好難學啊第457章 殺神第18章 算計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418章 漢中菸草第360章 災情第217章 貪腐反逼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662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865章 電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148章 教育部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