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白骨將軍

話說那黃天蕩裡水路縱橫,覆着萬頃蘆葦,地曠人稀,歷來便是綠林好漢出沒的所在,前臨剪徑道,背靠殺人崗,不知屈死過多少行人,所以蕩子裡陰氣極重。

書中代言,當年的雁冢將軍墳沉到水下之後,廟祠崩毀,屍骸被那彌洞陵魚吞下。但那是古時英烈遺骨,披掛着避火渡水的護體寶甲,使得一股無質無形、氤氳空漾的英風銳氣凝而不散,落在魚腹中雖然皮肉消腐已盡,但白骨盔甲依然不朽不化。

雁冢水底的彌洞陵魚貪婪無比,只顧着吞吸落水的大羣陰鼠,奈何腹腔中有具骷髏堵着,難以吞個痛快,只得把肚子裡的物事倒嘔出來。就見黑水滾滾翻涌,從中冒出一具頂盔貫甲的大骷髏來,白森森、水淋淋,骷髏頭的兩個眼窩深陷,好似兩個無神的黑洞一般直視天空,被寶甲託着,浮在水面上忽起忽落。

當初在貓仙祠裡,林中老鬼曾告訴過張小辮兒:“只要你在水面上見着了白骨將軍,雁營必能大破粵寇。”其餘的細節則一概未說。

張小辮兒就算是想破了腦袋,也猜不透其中的奧妙。他雖然先前對此事深信無疑,事到臨頭卻也難免心中忐忑起來,暗自罵道:“孃的是臭腳老婆娘養的,看雁冢裡的這具大骷髏,雖然生前威風八面,現如今可只是一堆無知無識的白骨,怎能指望它去上陣廝殺?林中老鬼那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他可別一時犯了糊塗掐算不準,支給我一記昏招兒,連累得張三爺把小命都搭了進去。”

正自胡思亂想,驀地裡一陣陰風透骨。這陣陰風非比尋常,吹動地獄門前土,捲起酆都山下塵,霎時間颳得天地變色,霧氣皆散。張小辮兒三人全身打個冷戰,再看水面時,就見彌洞陵魚與那白骨將軍都已沉回了水底,只剩下大羣水耗子在堤上奪路奔逃。

雁鈴兒看霧氣散了,不敢怠慢,急忙拖回翻倒在水面上的排子,載着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躲入蘆葦叢中,會合了埋伏在附近的雁營團勇。

張小辮兒伏在雁排上,心中兀自狐疑不止,實在想不出那葬身水底的骷髏將軍能有何作爲。他卻不知道,原來那骷髏身上披掛的寶甲,是套久經戰陣的古物,其中沉積的煞氣甚重,千年來不見天日,一旦出世,頃刻間就引得陰風拂動,吹得萬千蘆絮隨風飄搖,把籠罩在黃天蕩裡的薄霧都卷散了。待得煞氣散盡,那具寶甲也自支離破碎,再次與骷髏白骨沒入了雁冢的水底。

您別看這陣風來得容易去得快,可在兵家成敗之事上,卻往往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想來古詩有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當年漢末三國,赤壁磯頭一場大戰,要是沒有泥鰍造洞引發東風,什麼苦肉計、連環計、反間記,也只落得奇謀無用,倘若武侯借不來東風,哪能有後來的火燒連營?所以有篇贊子,單贊這天底下風的好處,其贊曰:“風、風、風,東西南北風,無影又無蹤;收拾乾坤塵埃淨,移陰現日更有功;卷楊花,催敗柳,江河能把扁舟送;擁白雲,出山峰,輕擺花枝樹梢動,鑽窗入簾去,燭影又搖紅。”

雁冢水底的寶甲引出了一陣陰風,與雁營在黃天蕩設伏又有什麼相干?原來太平軍起兵攻打靈州城,師久無功,空折了許多人馬,又逢四周洪水陡漲,斷了糧草補給,使得軍中人心慌亂,只好趁着雨停洪落匆匆撤兵。

可官道被洪水沖毀了大半,許多地方根本無路可走,唯一可容大軍通過的去處,只有黃天蕩了。大隊太平軍偃旗息鼓,連夜撤退,從山路上逶迤下行,相次到了蕩邊,隊伍已多不齊整,一步懶似一步,拂曉時就見那蕩子裡薄霧瀰漫,靜得出奇。

太平軍中統兵的首領,是久經沙場之人,熟識兵機,疑心也重,能夠通過佔風望氣來相形度勢。他雖然知道靈州城外圍沒有大隊官兵,但到得近前,看出那黃天蕩的霧氣裡,隱隱有殺機浮現,料來此地險惡,一時未敢輕入,正要派出探子另覓道路。

卻在這時,忽見從蕩子裡逃出許多水鼠,從身邊掠過,往着野地裡亂竄,而天地間又是疾風捲動,掃淨了蕩中霧氣。那太平軍的首領看得明白,反倒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他深知水鼠習性,水耗子懼人,見人就鑽洞,既然遍野逃竄,那黃天蕩裡肯定沒有伏兵,只是物性反了時令而已。再說霧蜃消散,進去就不會擔心迷失道路,就算裡邊藏着些個毛賊草寇,諒也不敢衝撞我大隊軍馬,除非他們活膩歪了。

連夜行軍,士卒疲憊鬆懈,如此一來,太平軍也就大意了,連探路的前哨都不曾派遣,一隊接着一隊蜂擁而來,從各道鼠堤上進入了蘆葦叢深處。密密麻麻的軍卒猶如一條條長蛇,見頭見不到尾,穿過黃天蕩,緩緩向南移動。

中軍行到深處,正自慌慌而走,就聽得一聲雁哨淒厲。長長的呼嘯聲,撕破了陰晦的天空,哨音未落,已從四面八方的蘆葦叢裡,冒出無數雁排,上面架着土銃土炮,更有許多團勇使用擡槍,朝着堤上毫無防備的太平軍攢射起來。

一時間槍炮之聲大作,震耳欲聾,蕩子裡硝煙瀰漫,血肉橫飛。太平軍猝不及防,做夢也想不到蕩子裡能有清兵,看情形絕不是小股人馬,蘆葦深處的雁排忽隱忽現,不知來了多少官軍。而且太平軍行軍時,擺出的是幾條“一”字長蛇陣,突然被打到了七寸上,不得不倉促應戰。各隊人馬之間,難以互相接應,首尾也不能相顧,兵卒心中多是惶恐,在狹窄的水鼠堤上你擁我擠,根本輾轉不開。人撞人,自相踐踏,馬撞馬,屍橫遍地,大隊人馬一亂,十杆擡槍裡放不響一杆。

但那雁營早已埋伏準備多時,正是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一排火槍轟過去,太平軍就倒下一片屍體,眼見死的人多,一具具屍體不斷滾落水中,把湖水都染作了赤紅。

這支圍攻靈州城的太平軍,大多是被裹來的俘虜和亂民,十成之中,倒有七成多是烏合之衆,遇着惡戰一打就散。他們不知蕩子裡的深淺,數萬人馬都涌向沒有官軍截殺的沼澤地,也有慌不擇路的紛紛跳水逃竄,帶隊的官長喝止無用,只好提刀砍了幾個逃兵,但此時兵敗如山倒,又哪裡遏制得住。

雁營備了許多丈許長的竹槍,這種竹槍又長又利,即使對方想欺身近戰也夠不着,一排排攢刺過來根本無法抵擋。團勇們見粵寇陣勢大亂,便從後趕殺過去,舉着竹槍到處亂刺,把落水的太平軍都刺死在水裡,其餘陷到沼澤裡的更是不計其數,死屍填滿了水面。

唯有行到雁冢附近的太平軍中軍,都是來自粵西老營的精銳,而且太平軍裡爲首的將領也清楚,要是不能在蕩子裡殺條血路衝出去,這支兵馬就得全軍覆沒,所以不顧死傷慘重,指揮着在排槍轟擊下倖存的兵卒,把那些中槍傷亡的同伴堆成掩體,抵擋住蘆葦叢中不斷射來的彈丸,並以火銃、弓箭還擊,就地死守不退。

埋伏在四周的團勇、雁民、響馬子,殺散了大隊粵寇之後,發現整個黃天蕩裡就剩下雁冢一帶還在激戰,便以雁哨相互聯絡。各隊人馬從四面八方圍攻過來,雁營雖然驍勇善戰,但遇到了太平軍精銳之部,也難輕易佔到上風,雙方兵對兵,將對將,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血戰。只見刀槍並舉,劍戟縱橫。迎着刀,連肩搭背;逢着槍,頭斷身開;擋着劍,喉穿氣絕;中着戟,腹破流紅。直殺得屍積如山,血流成河,這正是“棋逢對手無高下,將遇良才沒輸贏”。

張小辮兒在靈州城裡多次見過戰陣廝殺,都無眼前這般慘烈,眼見自己雁營裡的弟兄們死傷無數,也不禁咬牙切齒,兩眼通紅。正在兩軍難分上下之時,衆人遠遠地望見粵寇陣中,有一個身材魁偉之人,連鬢絡腮鬍子,四十歲上下的年紀,騎着高頭大馬,穿了一身錦繡黃袍,身上帶着寶劍和洋槍,指揮若定,周圍有數十名軍士舉着盾牌將他護在其中。看他那裝束氣魄皆是不凡,料來是個爲首的草頭僞王。

雁鈴兒久和粵寇作戰,能識得僞王服色,點手指道:“此賊必是統兵的佔天侯。”說罷挽開雁頭弓,搭上雁翎箭,開弓好似滿月,箭去猶如流星,口裡叫個“着”字,嗖的一支冷箭射出,正好穿過盾牌縫隙,把那佔天侯射得翻身落馬,摔倒在地。太平軍頓時一陣大亂,知道主帥陣亡,再也無心戀戰了。

雁排李四見粵寇軍中首腦中箭落馬,知道時機已到,嗚嗚吹動雁哨。雁營團勇們聽得號令,都拔出雁翎刀在手,蜂擁着衝上前去,翻過堆成山丘般的屍體,捨身撞入人羣裡揮刀亂剁。

雁戶所用的雁翎刀,身長柄短,背厚刃薄,最適合陣前斬削,在近戰之中尤其能發揮長處。只見凡是長刀揮過之處,就是一顆顆人頭落地,整腔整腔的鮮血噴濺,真可謂所向披靡。孫大麻子也殺紅了眼,在人叢中一眼瞥見那佔天侯中箭帶傷,倒在地上掙扎着想要起身,就掄着大刀上前,殺散了持盾護衛的太平軍,打算一刀削下那佔天侯的人頭。

誰知佔天侯身邊常帶着一個容貌絕美的侍童,那廝在混亂中倒地裝死,趁孫大麻子不備,朝他身後一劍刺去。孫大麻子雖是武藝精熟,臨陣廝殺的經驗卻不老到,他貪功心切,只顧着要殺佔天侯,不曾提防別個,猛然間只覺後心一涼,已被利刃穿胸而過,當場血如泉涌,竟教那侍童壞了性命,可嘆“瓦罐不離井上破,爲將難免刀下亡”。

雁排李四恰好在旁邊看個滿眼,但亂軍之中事發突然,想去救人已經來不及了。他與孫大麻子是結拜兄弟,兄弟死如斷手足,不由得怒火攻心,眼前一陣陣發黑,斷喝聲中擡起手來,把雁翎刀劈將過去,只一刀就剁翻了佔天侯的侍童,擡腳踢開屍體,又待再去剁那爲首的佔天侯。卻不料那佔天侯雖然中箭負傷,卻是悍勇出衆,仍要作困獸之鬥。他倒在死人堆裡,還握了柄短銃在手不放,看見有人過來就一槍轟出,不偏不倚,恰好打在雁排李四頭上。李四立時鮮血飛濺,翻身栽倒。

這正是“陰間平添枉死鬼,陽世不見少年人”。欲知後事如何,且聽《金棺陵獸》下回分解。

第七章 鐵公雞第七章 鐵公雞第六章 貓兒臉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八章 活烹人第七章 天墜第五章 水鼠堤第七章 人作狗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金鱗鯉第八章 狐玉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貓兒臉第六章 雁冢第三章 冥殿液第二章 金絲虎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四章 竈上懶第一章 掘子營第四章 貓兒藥第八章 活烹人第七章 天墜第五章 貓狗道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四章 竈上懶第七章 人作狗第八章 活烹人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狗屠人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蛇母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五章 擒鼉魚第一章 打孤雁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七章 天墜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蛇母第一章 狗屠人第三章 蛇母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三章 金鱗鯉第一章 狗屠人第五章 黑蟬第五章 黑蟬第一章 掘子營第五章 貓借命第三章 蛇母第二章 金絲虎第八章 活烹人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四章 萬屍墳第八章 狐玉第二章 金絲虎第三章 剔魂剮第八章 活烹人第七章 人作狗第四章 貓兒藥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七章 蛤蟆劫第一章 掘子營第三章 剔魂剮第六章 雁冢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美人坑第九章 銅盞油第八章 活烹人第七章 鐵公雞第五章 擒鼉魚第五章 水鼠堤第七章 蛤蟆劫第四章 竈上懶第五章 貓狗道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一章 掘子營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八章 活烹人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貓兒藥第七章 鐵公雞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靈異解第五章 貓借命第一章 打孤雁第五章 擒鼉魚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三章 剔魂剮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三章 冥殿液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五章 擒鼉魚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五章 黑蟬第九章 銅盞油第四章 萬屍墳
第七章 鐵公雞第七章 鐵公雞第六章 貓兒臉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八章 活烹人第七章 天墜第五章 水鼠堤第七章 人作狗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金鱗鯉第八章 狐玉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貓兒臉第六章 雁冢第三章 冥殿液第二章 金絲虎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四章 竈上懶第一章 掘子營第四章 貓兒藥第八章 活烹人第七章 天墜第五章 貓狗道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四章 竈上懶第七章 人作狗第八章 活烹人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狗屠人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蛇母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五章 擒鼉魚第一章 打孤雁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七章 天墜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蛇母第一章 狗屠人第三章 蛇母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三章 金鱗鯉第一章 狗屠人第五章 黑蟬第五章 黑蟬第一章 掘子營第五章 貓借命第三章 蛇母第二章 金絲虎第八章 活烹人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四章 萬屍墳第八章 狐玉第二章 金絲虎第三章 剔魂剮第八章 活烹人第七章 人作狗第四章 貓兒藥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七章 蛤蟆劫第一章 掘子營第三章 剔魂剮第六章 雁冢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美人坑第九章 銅盞油第八章 活烹人第七章 鐵公雞第五章 擒鼉魚第五章 水鼠堤第七章 蛤蟆劫第四章 竈上懶第五章 貓狗道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一章 掘子營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八章 活烹人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貓兒藥第七章 鐵公雞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靈異解第五章 貓借命第一章 打孤雁第五章 擒鼉魚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三章 剔魂剮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三章 冥殿液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五章 擒鼉魚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五章 黑蟬第九章 銅盞油第四章 萬屍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