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蛇母

在舊時的民間傳說裡,牛爲通冥通天之物,陰司裡就有吃鬼的牛頭惡神,名爲“方良”。在陽世間也有種體生肉鱗的怪牛,此牛專吃死人肉,它可以驅鬼起屍,令死者自解其衣,脫光了之後纔上去啃吃。驅鬼起屍之事雖然未必真有,但全身鬼相的方良牛生性反常,窮兇極惡,不食草而食腐,自漢代以來,就是早已絕蹤滅跡之物。

張小辮兒識得此牛,或許是塔教餘孽所留亦未可知,心中頓生厭惡之情,正焦躁間,忽見那長面羅漢貓張開口來,頓時驚得頭頂上飛去三魂,腳底下走掉七魄,慌得腦中只剩一個念頭,就是趕緊打開竹筒,按照其中所藏的迴天之策救回自己這條小命。

可他剛要拆開封着竹筒的火漆,卻見那羅漢貓懶懶地打了個哈欠,並未作聲。張小辮兒知是虛驚一場,覺得腳都有點兒軟了,重新揣好竹筒,擡手在貓頭上敲了一個栗暴,隨後就喝令左右,把瓦罐寺後殿的這頭青牛牽出去宰了,但肉不能吃,抽筋扒皮,牛屍大卸八塊,用牛皮裹住,找個豬槽裝了,然後挖地埋藏。

幾名親隨答應一聲,就要上前動手捆綁那牛,就聽屋裡的棺材蓋子嘎吱吱響了一聲。外邊大雨如注,炸雷不斷,衆人吃了一驚,還道是有屍起之事發生,紛紛拽出腰刀來,護在張小辮兒身前。

雁排李四罵了一聲,擡腳踹開棺蓋,提刀便剁,誰知棺內卻躲着個披麻穿孝的女子,叫道:“軍爺不需粗魯,奴家還是活人。”說話聲中已從棺材裡爬了出來,給雁營衆人道個萬福,自稱是本地人氏,出身書香門第,奈何生來命蹙,嫁與了青螺鎮燒餅鋪的趙六爲妻。夫妻兩個起早貪黑,辛苦經營燒餅鋪子,雖然只夠度日,倒也過個安穩。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趙六被賊寇所殺,連鋪子也一併毀了,沒了安身之所,只好搬到荒廢的瓦罐寺後殿孀居,打些牛油燒餅,託人到鎮外販賣,換了錢糧爲生,獨自伴着放置亡夫衣物的空棺守靈至今。

那孀婦又說,這青螺鎮裡的人大多逃難去了,鎮子裡只剩下些孤兒寡母,老弱病殘之輩。這兵荒馬亂的年月,大夥早都成了驚弓之鳥,遠遠望見有許多人馬在嶺子上出沒,便急忙捲了家當躲避起來。她一個婦道人家,慌不擇路,就藏進了空棺材裡。如今舉家產業,僅剩這一頭青牛,聽見軍爺們要將此牛牽出去殺了,故此驚出聲來。

雁排李四見這女子妖妖嬈嬈的,形跡十分詭異,便逼問她說:“咱們雁營都是官軍,又不是山賊草寇,兵甲旗號甚是鮮明,你們這些賤民都不帶眼睛嗎?看見官軍爲何躲藏,莫非暗地裡敢與賊寇相通?”

那孀婦低着頭,輕聲細語地求告道:“軍爺切莫見怪,咱們安分守己的良民百姓,趕上這麼亂的年頭,不管是山裡來的,還是水上走的,可都是惹不起的,猛然見山裡來了這許多手持刀槍的兵勇,怎能不慌?”

雁排李四見她對答如流,處處遮掩得滴水不漏,話中竟沒破綻可尋,但如此鎮定自若,哪裡像個守寡獨居的孀婦。這番鬼話瞞瞞旁人也就罷了,又怎瞞得過雁營的四爺。他心想:“我若現在一刀剁翻了你,卻壞了雁字營的名頭,四爺倒要看看你如何興風作浪。”於是假意理會了,收起出鞘的秋水雁翎刀,冷眼盯着她的一舉一動。

雁鈴兒和其餘幾名親隨,也都是心明眼尖的人,知道這小寡婦果是蹊蹺,不免暗自提防起來,此時就見那趙氏孀婦兩手捧起一鉢燒餅,緩緩遞上前來,要請雁營的諸位軍爺享用。

雁營衆人劍拔弩張,只要那孀婦膽敢輕舉妄動,就能當場將其亂刃分屍,而張小辮兒看羅漢貓並未開口,自知劫數未到,暫且不會有什麼兇險,膽氣也隨即壯了幾分,就問道:“小娘子這燒餅,可是青螺牛肉餡兒的?”

那孀婦道:“先夫傳下的燒餅手藝,是上好的拆骨牛肉餡兒料。”說着就將青螺燒餅捧到衆人眼前。

張小辮兒看到燒餅中的肉色黑紫,連皮帶骨剁得稀爛,全不似牛肉成色,雖然醬汁濃重,卻蓋不住隱隱約約的一股屍臭。他偷眼一看腳旁的長面羅漢貓,那隻斑紋如畫的大花貓,正自蜷伏在地上,蹙眉瞪目,頗有厭煩之意。凡是通靈之貓,最憎惡吃死屍腐肉的東西,張小辮兒見了羅漢貓的神態,已知燒餅餡兒是人肉做的。

張小辮兒斷定那婦人必是漏網的塔教餘孽,正要喝令手下發難,豈料那始終低着頭的孀婦忽然擡起臉來,露出一張厚施重粉的慘白麪孔,兩眼含恨,似是要流出血來,張開口吐出一條長舌,舌尖分爲兩叉,噝噝作響,竟像是毒蛇吐芯一般,直奔張小辮兒激射而來。

好在雁營衆人早有防範,雁排李四最是眼明手快,怎能容她刺殺營官,罵聲妖婦,一刀揮去,說時遲,那時快,雁翎刀早剁在她的肩胛骨上,將她砍翻在地,擡腳踩住,其餘的團勇蜂擁上前來,當場捆作了五花大綁。

塔教不過是會些造畜的邪術,專做偷屍盜骨、拐賣童男童女之類見不得光的勾當,撞在雁營面前,根本不堪一擊。那孀婦雖然有些詭異手段,但得分碰上的是誰,雁排李四豈是易與之輩?她既然失手被擒,肩頭又傷及骨,疼得實在是熬不住了,自是和其同黨一樣醜態畢露,不斷開口討饒。

張小辮兒也不命人給她裹傷,只教人拿刀子挑去她舌上的毒囊,然後就地加以盤問:“如今你落在雁營手中,趁早絕了活命的念頭,按理就該一刀一刀碎割了你。但小娘子如此青春貌美,三爺怎會忍心加害,只要你如實招來,什麼都好商量。”

那孀婦見大勢已去,只好和盤托出。原來這孀婦是塔教中的蛇母,自從教主白塔真人被官府處決之後,整個教門都被徹底剿滅,蛇母躲在青螺鎮瓦罐寺裡,從死屍身上割肉,打成肉餡兒,裹在燒餅裡販賣,置了一具空棺材作爲教主靈位,暗地裡發誓要報仇雪恨,但多次潛入靈州行刺,都因爲戒備森嚴,沒能得手。

今天一早,她看見官軍進了鎮子,本想遠遠逃開,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遠遠瞧見了雁營的旗號,自道真是冤家路窄,看來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狠心就躲入棺中等待機會。可事先準備不足,上來就已經失了先機,只好冒死動手,想要拼個同歸於盡,最終還是難以得逞,自知躲不過一死,只求留個囫圇屍首。

雁排李四和雁鈴兒都道,倘若派兵將蛇母押解回去獻給官府,此輩身懷邪術,恐怕走在路上不大穩妥。塔教的妖人醜類作惡多端,殺一個少一個,所謂“斬草除根,萌芽不發;斬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發”,如今落在咱們手裡,還留她作甚,就地打發了便是。

張小辮兒心想:“看來塔教餘孽已把三爺視作了眼中釘、肉中刺,不把這夥人徹底剿除,我今後睡都睡不安穩。這賣燒餅的小寡婦陰險妖媚,肯定做過白塔真人的姘頭,爲她那老相好的報仇心切,既然擒住了,理應趁早除去,免得夜長夢多留下後患。”於是命團勇取塊髒布過來,蒙在那蛇母臉上,用麻繩吊頸,把她活活勒死在廊下,然後攏起火來焚化屍體。

雁營曾經受命,在靈州城大舉捕殺塔教教衆,凡是捉住了可疑之輩,不用問青紅皁白,一律就地處決,殺的人也不計其數了,動手弄死這寡婦,就如同捻死一隻臭蟲。

張小辮兒隨即帶人搜查瓦罐寺後殿,見那棺材底下,都是腐爛的殘肢,那鍋竈中煮的,連人肝人腦也有。雁營衆人捂着口鼻,把腐臭的屍肉都搬到廊下焚燬,又遣了幾個粗壯彪悍的團勇,拿着解骨尖刀在手,捆翻了殿內所拴的青牛,在大雨中屠剝起來。

那方良牛常被飼以屍肉,性情極是兇惡,但它鼻環被扣住了就掙脫不得,被雁營團勇們放翻在地,用利刃割開了脖頸血脈,鮮血決堤般涌了出來。它臨死前掙扎欲起,圓睜着二目,向天長鳴,最後這聲牛鳴沉悶劇烈,穿透了重重雨霧,伴着天上翻滾的霹靂,在青螺山中反覆迴響。

這時也不知是由於震地的雷聲,還是驚天的牛鳴,引得整座千年古剎的地底下,發出一陣轟隆隆的迴應。殿頂上的瓦片都跟着顫了幾顫,山牆木柱嘎吱吱地搖晃不休,動靜極不尋常,使得滿營皆驚,就好像是瓦罐寺下邊埋壓着什麼龐然巨物,受了牛鳴吸引,將要破土而出。張小辮兒預感到事情不妙,雖然還沒見到羅漢貓開口,卻也不免有些慌了手腳,他擡眼看見倒在血泊中的方良牛,心念猛然一動,想起一件要命的事情來,叫得一聲不好,這回怕是中了塔教的詭計了。

看來流年不利,倒黴事都教三爺趕上了,這人要走了背字兒,真是連喝口涼水都要塞牙,時運一旦衰退起來,就好比是遇着了“斷送落花三月雨,摧殘楊柳九月霜”。欲知瓦罐寺中究竟有哪般驚天動地的怪事發生,且看《金棺陵獸》下回分解。

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雁冢第二章 金絲虎第四章 萬屍墳前言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六章 貓兒臉第一章 打孤雁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七章 人作狗第八章 狐玉第七章 人作狗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二章 劊子手第五章 水鼠堤第七章 鐵公雞第四章 貓兒藥第八章 喜錢兒第八章 貓兒巷第三章 蛇母第六章 筷子城第七章 天墜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九章 銅盞油第四章 萬屍墳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一章 松鶴堂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鐵公雞第四章 貓兒藥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十章 金剛禪第四章 竈上懶前言第六章 雷雨夜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萬屍墳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一章 松鶴堂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雷雨夜第三章 剔魂剮第四章 竈上懶第一章 狗屠人第五章 貓狗道第六章 雁冢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一章 打孤雁第一章 掘子營第八章 貓兒巷第三章 金鱗鯉第五章 水鼠堤前言第三章 貓仙爺第六章 雷雨夜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水鼠堤第六章 筷子城前言第八章 貓兒巷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蛇母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人作狗第六章 雷雨夜第四章 貓兒藥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五章 水鼠堤第三章 富貴夢第六章 雷雨夜第二章 鬼掐頸第七章 天墜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活烹人第三章 金鱗鯉第四章 竈上懶
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雁冢第二章 金絲虎第四章 萬屍墳前言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六章 貓兒臉第一章 打孤雁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七章 人作狗第八章 狐玉第七章 人作狗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二章 劊子手第五章 水鼠堤第七章 鐵公雞第四章 貓兒藥第八章 喜錢兒第八章 貓兒巷第三章 蛇母第六章 筷子城第七章 天墜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九章 銅盞油第四章 萬屍墳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八章 狐玉第六章 雷雨夜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一章 松鶴堂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鐵公雞第四章 貓兒藥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十章 金剛禪第四章 竈上懶前言第六章 雷雨夜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萬屍墳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一章 松鶴堂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六章 雷雨夜第三章 剔魂剮第四章 竈上懶第一章 狗屠人第五章 貓狗道第六章 雁冢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一章 打孤雁第一章 掘子營第八章 貓兒巷第三章 金鱗鯉第五章 水鼠堤前言第三章 貓仙爺第六章 雷雨夜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水鼠堤第六章 筷子城前言第八章 貓兒巷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蛇母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人作狗第六章 雷雨夜第四章 貓兒藥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五章 水鼠堤第三章 富貴夢第六章 雷雨夜第二章 鬼掐頸第七章 天墜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活烹人第三章 金鱗鯉第四章 竈上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