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美人坑

張小辮兒攛掇衆人一同進深山裡捉蝦蟆。金棺村裡的人們見了山中蝦蟆極多,眼下正在鬧糧荒,好多家都已揭不開鍋了,衆人貪心起來,便是十萬金剛也降壓不住,早把那美人坑裡鬧殭屍的傳說,丟到爪哇國裡去了,紛紛收拾傢伙,要跟隨張小辮兒進山坳裡尋找淤泥河的源頭。

張小辮兒是村裡人盡皆知的“張大膽兒”。他平素裡一個人住在破廟裡,根本不忌鬼神,加上言語便給,凡是遊俠作耍的事端,向來少不得他,在村裡同輩人中,人緣頗爲不錯。一併來捉蝦蟆的村民,大多都是村裡同年生、並時長的年紀相仿之輩,其中的孫大麻子,生得最是高大魁梧,會些個槍棒拳腳,爲人忠厚憨直,所以衆人向來以他爲首,想不到他此番被張小辮兒搶了風頭,心中憤憤不平,當下便虎了大麻臉,拎着條杆棒,攔住衆人去路。

張小辮兒慣會見風使舵,自知若來硬的,絕不是孫大麻子這等糙人的對手,急忙轉頭對衆人說道:“咱們村裡的大麻臉兄長,身手是如此英雄,舉止是恁般賢明,有他這樣擎天的好漢跟咱們同去捉蝦蟆,真乃如虎添翼,天塌下來也不怕了。”

孫大麻子聽張小辮兒說自己是“英雄身手,賢明舉止”,心中好生受用,也真就拿自己當根蔥了,頓時咧開大嘴傻笑起來,說道:“三弟言之有理,深山裡面縱有兇險,只要俺有這條棒子在手,料也無妨。不過現在日已過午,我等忙了半日,還未曾祭過五臟廟,不如下山埋鍋造飯,等吃飽喝足了,再到美人坑裡去捉蝦蟆,趕在天黑前回轉了去。”

衆人忙碌許久,也都餓了,聞言齊聲稱是,匆匆回到山腳,看守驢車的村民們,早將帶來的鍋竈埋下,又把各家帶來的一些蘿蔔、土豆切成大塊,連同清水傾入鍋中,胡亂兌些調味的野草香料,緩緩燒得半沸。

等到捉蝦蟆的人都下山來了,才添加柴火,煮得鍋中水滾沸起來,將那些活生生的肥大蝦蟆,並不宰殺洗剝,趁着活蹦亂跳猛性不消,直接拋進滾燙的水裡,不等它們跳出鍋來,就用鍋蓋壓住。這時就聽蝦蟆們在鍋中掙扎撲騰不休,須臾之間,熱水滾開起來,鍋裡異香撲鼻,揭蓋看時,被活活煮熟的蝦蟆,每隻都是張口瞪目,緊緊抱住一塊土豆或蘿蔔。因蝦蟆在鍋裡被水火煎熬,死前痛不可忍,有萬般苦楚,只好拼命抱住了土豆、蘿蔔,至死不放。

鄉間吃煮蝦蟆,通常都是這般殘忍的法子。將熱騰騰的熟蝦蟆拎出鍋來,連同它懷中的土豆、蘿蔔一起啃吃,味道鮮美勝似肥雞。近年來一直沒有大雨水,又逢地裡青黃不接,平常一天兩頓飯,連土豆、蘿蔔都不能管飽。村民們久未開葷,聞得肉香,都不禁食指大動,當即狼吞虎嚥吃了個風捲殘雲,一掃而空。

村民們將暴雨後到山上捉蝦蟆的舉動,視爲豐收節慶的日子一般,卻不知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先不說冥冥中有沒有“今生你吃蝦蟆,來世蝦蟆吃你”的往復因果,眼下就有一場塌天大禍已是迫在眉睫,衆村民現在只顧大快朵頤,兀不知自身早就在劫難逃。

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等人飽餐一頓,個個吃得肚圓,回味良久,都覺人生在世,如果能常常吃上一鍋煮蝦蟆,也真不枉活這一遭了,看看天色正好,摩拳擦掌再次上山,要將躲進山坳裡的蝦蟆捉盡。

甕冢山的後山更是荒涼,山洪過後,大水從山上流下來匯入淤泥河主道,其餘的幾條山溝就沒水了,如今山坳裡滿是淤泥,混合着齊膝高的爛草,一步一滑,幾無落腳之地。衆人艱難跋涉,轉過山坳,眼前豁然有個大泥坑,這就是傳說中的“美人坑”了。據說爛泥裡有具成精的殭屍,雖是紅日當頭的時辰,但人們站到了荒山深坑之側,仍是覺得陰氣森森,腥臭撲鼻。

只見坑中有許多被山洪衝擊後留下的爛泥,數不清的大小蝦蟆,層層疊疊堆在裡面,怕不下數萬之衆,日頭光照之下,密密麻麻地充在眼裡,使人看得頭皮子好一陣發麻。孫大麻子等人無不大喜,這回可真來着了,他們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只擔心麻袋數量不夠,擒了後裝不得這許多蝦蟆。

衆人當即一聲招呼,就在泥坑邊散開,各自用長竿和棍子驅趕蝦蟆,坑中頓時一陣大亂,蝦蟆們不知畏人,受到驚動後奪路逃竄出來,便被人捉了扔進麻袋。幾十人同時動手,頃刻間就已捉了上千只蝦蟆。

無數蝦蟆散去之後,衆人就陸續將麻袋搬出山去,由於捉的蝦蟆太多,一兩次怕是搬運不完,孫大麻子只好帶了幾個人留下守候,張小辮兒趁機跟着留下,在四周找了幾圈,終於發現泥坑邊緣露出一片石壁。

壁上有古磚甚巨,工整平滑,看樣子像是城牆隧道之類。張小辮兒見了心中暗喜,急忙招呼孫大麻子和小鳳等人,一併過去看個究竟。石壁中間是座倒塌的石門,足有丈許寬,石門後的洞口,正在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裡面潮溼溼、冷森森的黑暗難辨,奈何都不曾帶着寸磷火石,沒辦法取亮照明。

小鳳心中害怕,不想多惹事端,猜測道:“這洞裡許不會是殭屍老妖的藏身之地?快用石頭堵上才妥當。”

張小辮兒胡言捏造道:“你們也該知道,我張家祖上是京裡的錦衣衛軍官,瞭解不少前朝秘聞的底細,今日便給你們泄個實底兒。這個所在非同小可,明末巨寇張獻忠曾在此藏寶,裡面的寶貨價值鉅萬,後來被乾隆年間的白蓮教蘸挖去起事,鬧得天下震動。如今只留下這個石洞,要是沒有暴雨引得山洪衝動,原也不易得見,不知那裡面是不是還剩下些沒被盜去的行貨,若讓咱們有幸拾得幾件,恰好是一樁天上掉下來的財爻。”

孫大麻子等人一輩子沒離開過金棺村,哪裡聽得出張小辮兒這廝是信口開河,當即信以爲真。孫大麻子對衆人道:“前些時日,村中來了個瞽目的卦師,俺用一個大錢向他扯了一卦,問問財氣興衰。那卦師說俺孫大麻子最近財爻大動,正是要交一路時運,想不到應在此處了!”

衆人好奇心起,又聞財起意,便由孫大麻子帶頭,將手中長竿探進石洞戳了幾下,想要探探深淺,不料棍子前邊觸到了軟綿綿的一團事物,似是戳在了什麼人的身上。忽然從洞裡發出怪異的聲響,好像有人在裡面咳嗽,孫大麻子嚇得手中一軟,險些將長竿掉落,卻聽洞內的咳聲竟是愈來愈烈。

張小辮兒聽到洞中有咳聲甚劇,也是吃了一驚。怎地到了此處,卻與林中老鬼所言不符?他可沒說洞裡會有活物,難道那老棺材板心懷不軌,想要詐張三爺來此送死?心下疑竇叢生,一時也吃不準了。

衆人在旁都道:“定是有殭屍在洞中藏了,快扔下裝蝦蟆的袋子一起逃命去吧。”可那孫大麻子此時卻偏偏不怕了,撓了撓頭,說道:“殭屍豈會作咳?俺常聞老刺蝟慣會在黑處學人咳嗽,定是有隻老刺蝟躲在裡面。”

他自恃力勇,又有心要在衆人面前賣弄些“英雄的身手、賢明的舉動”,瞪了豹子眼,繃起麻虎臉,便再去探看洞中情形,以便窮盡其異,可剛到洞口,驀地一聲悶響如雷,從漆黑潮溼的洞內接連躍出百十隻大蛤蟆,從衆人身邊連蹦帶跳地躥了過去。

張小辮兒等人都被嚇了一跳,見只是蛤蟆,就掄起棍棒,沒頭沒腦地一通亂打,頓時在棍下砸扁了幾隻,將其餘那些蛤蟆驅散開來。混亂中忽聽小鳳驚叫一聲,連着退了數步,一跤坐倒在泥中,被嚇得戰慄不住:原來洞中竟探出個斗大的蛙頭來,朝着小鳳怒目瞪視而鳴。

最後出現的這隻大蛤蟆,體大有如磨盤,背上顏色已由碧綠轉爲深黃,生着許多黑色的圓斑,乍一看去,還以爲是千百隻眼睛。巨蛙挺着雪白的肚腹,虎視眈眈地蹲伏在石門前,口中“咕咕咯咯”作響,如同皮鼓轟鳴。

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這夥人,只怕吃人心肝的殭屍,平時經常捉蛙捕蛤,怎會懼怕蝦蟆這些東西?但見這蛤蟆大得有異,知道此非常蛙,恐怕殺之招禍,就打算用竿子將它趕開,不料長竿擊處,都被巨蛙用前肢打開。它後足蹬在洞口石壁上撐據,任憑竿子不斷攢刺,兀自不肯退讓半步。

這一來衆人更覺有異,好像巨蛙守着石門不讓衆人進去,洞中八成真有什麼巨寇埋藏的金珠寶貨,於是爭相擊之。巨蛙漸漸抵擋不住,怒瞪雙目,忽地張口伸出血紅的長舌,去如流星般快,把坐在地上的小鳳纖腰卷個正着,猛地向後一拖。幾十斤重的大姑娘落在它口中,恰似卷食飛蝗、蚊蟲般輕易,倏然間縮身入洞,躲進了黑處。

衆人駭然失色,雖然村中的王寡婦刻薄無比,又兼蠻惡成性名聲不好,可她家畢竟只有小鳳一個女兒,與張小辮兒等人又是自幼在一起玩耍的同伴,怎能眼睜睜看着她被巨蛙拖進洞裡吃了。張小辮兒和孫大麻子二人見勢不妙,急忙掣起身形,在洞口處做一聲喊,一起打將進去奪人。

張小辮兒頭腦一熱,撞進了腥臭潮溼的山洞裡,黑暗中目不能視,只好和孫大麻子兩人不管不顧地隨手亂抓,豈知剛擡起手來,就摸到一頭女子的秀髮,摸到臉上時冷冰冰的不知生死。張小辮兒趕緊使出力氣,揪着那頭髮,捨命往洞外拽去,洞外還有其餘的同伴相幫,看他鑽出半個身子,就一齊動手協助,把張小辮兒從石門中扯了出來。

張小辮兒一見光亮,趕緊坐起來看去,這才發現手裡揪住的女人,哪裡是小鳳,卻是從洞裡倒拖出一具身着前朝衣裝的女子殭屍。那明代女屍周身上下如木雕泥塑一般僵硬,雖是全身裹着綠苔泥水,但死不瞑目的容顏尚能辨認,看起來頗爲秀麗端正。頭上挽着快被扯散了的雙鬟,只是下巴不翼而飛,上嘴脣下邊是黑漆漆一個大窟窿,豁然將臉孔拉得長了許多,說不出的猙獰可怖。身上服飾已都被潮氣浸得朽爛,荒蕪的野草叢間有陣陣山風吹過,衣衫瞬間就化爲布條碎片,在風中飄散消失。

其餘的人皆是驚駭欲死,叫苦不迭,要是王寡婦家的小鳳被巨蛙吃在洞裡,想來命該如此,也沒奈何了,可張小辮兒逞能進去救人,卻拖出來一具形貌如此恐怖的古屍,看來甕冢山裡有殭屍的傳說確實不虛,此番誰也別想活了。

張小辮兒更是張大了嘴,好半天都沒合攏來,渾忘了孫大麻子和小鳳還在洞裡生死未卜,只是直勾勾盯着那沒下巴的殭屍,腦中只剩一個念頭:“那林中老鬼料事如神,殭屍美人果真藏在甕冢山裡。張三爺一生一世吃穿不盡的榮華富貴,都着落在這美人身上了。”

正所謂:“命衰時黃金褪色,運旺處於屍生輝。”欲知張小辮兒、孫大麻子等人福禍如何,留待下次再說。

第四章 萬屍墳第二章 金絲虎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三章 富貴夢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七章 鐵公雞第七章 天墜第六章 雷雨夜第九章 銅盞油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五章 貓借命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四章 貓兒藥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五章 貓狗道第九章 銀錠禍第六章 美人坑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二章 設香結盟前言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六章 筷子城第十章 金剛禪第八章 貓兒巷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水鼠堤第八章 喜錢兒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八章 貓兒巷第三章 金鱗鯉第五章 擒鼉魚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四章 竈上懶第六章 貓兒臉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二章 鬼掐頸前言第一章 狗屠人第七章 天墜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黑蟬第十章 金剛禪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四章 竈上懶第七章 人作狗第一章 掘子營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貓兒臉第一章 掘子營第六章 靈異解第三章 剔魂剮第十章 金剛禪第九章 銀錠禍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九章 銅盞油第三章 富貴夢第一章 松鶴堂第六章 筷子城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一章 松鶴堂第三章 富貴夢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狐玉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劊子手第五章 貓借命第五章 貓狗道第五章 黑蟬第五章 擒鼉魚第五章 黑蟬第三章 剔魂剮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三章 金鱗鯉第五章 擒鼉魚第六章 筷子城第一章 打孤雁第三章 蛇母第六章 雁冢第四章 貓兒藥第二章 鬼掐頸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一章 松鶴堂第七章 鐵公雞第三章 蛇母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竈上懶第五章 黑蟬第二章 金絲虎第一章 松鶴堂後記 冷酷的貓
第四章 萬屍墳第二章 金絲虎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三章 富貴夢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七章 鐵公雞第七章 天墜第六章 雷雨夜第九章 銅盞油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五章 貓借命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四章 貓兒藥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五章 貓狗道第九章 銀錠禍第六章 美人坑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二章 設香結盟前言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六章 筷子城第十章 金剛禪第八章 貓兒巷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水鼠堤第八章 喜錢兒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八章 貓兒巷第三章 金鱗鯉第五章 擒鼉魚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四章 竈上懶第六章 貓兒臉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二章 鬼掐頸前言第一章 狗屠人第七章 天墜第六章 雷雨夜第五章 黑蟬第十章 金剛禪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四章 竈上懶第七章 人作狗第一章 掘子營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貓兒臉第一章 掘子營第六章 靈異解第三章 剔魂剮第十章 金剛禪第九章 銀錠禍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九章 銅盞油第三章 富貴夢第一章 松鶴堂第六章 筷子城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一章 松鶴堂第三章 富貴夢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狐玉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劊子手第五章 貓借命第五章 貓狗道第五章 黑蟬第五章 擒鼉魚第五章 黑蟬第三章 剔魂剮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三章 金鱗鯉第五章 擒鼉魚第六章 筷子城第一章 打孤雁第三章 蛇母第六章 雁冢第四章 貓兒藥第二章 鬼掐頸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一章 松鶴堂第七章 鐵公雞第三章 蛇母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三章 貓仙爺第四章 竈上懶第五章 黑蟬第二章 金絲虎第一章 松鶴堂後記 冷酷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