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貓兒巷

且說金棺村在一夜之間毀於兵禍,孫大麻子和小鳳雖得幸免,卻都是家破人亡、飄零無依,心中方寸早已亂了,值此水深火熱之亂世,哪裡纔有生計可尋?

忽聽張小辮兒願意帶着他們去尋一場大富大貴,簡直猶如死囚臨刑時接着一紙九重恩赦,好不慶幸,當下對張小辮兒之言從骨子裡信從了。孫大麻子更是感激涕零:“常聽俺爹說,世上的人最願意錦上添花,絕少人肯去雪中送炭。俺這輩子能結識到如此義氣的兄弟,也真不枉人生一世了。”

張小辮兒心知此時此地不便多說,便對他二人道:“要求那場富貴,尚有幾件大事要做,眼看日頭往西墜了,咱們切莫延誤,早早動身上路纔是。”說罷讓孫大麻子和小鳳抹去淚水,三人強打着精神在死人堆裡翻找了一些吃食財物,裹將起來帶在身上,以充路資之用。

張小辮兒又說接下來首要之事,就是把殭屍美人偷偷運進靈州城裡。孫大麻子心想,既然此乃得道仙人專爲賙濟貧苦才泄露的天機,我輩世俗中人拙知愚見,誰又參悟得透其中道理?乾脆不去多想,只管照做就好,反正張小辮兒得了真傳指點,他怎麼說就怎麼是了。

於是一同動起手來,把那具沒有下巴的殭屍美人套在麻袋裡藏了,尋得一輛沒套牲口的空驢車裝載,由孫大麻子在前倒拖了木車,張小辮兒和小鳳在後幫忙推着,沿着道路走上村後山坡,至此不由得同時停下腳步,又回首看了看殘垣斷壁的昔日故里,方纔強忍着悲傷灑淚離去。

離村不久,就聽得前面人喊馬嘶,轟隆隆的軍旅之聲逐漸逼近,似有大軍經過。三人大吃一驚,急忙伏在山樑後偷眼觀瞧。

血染般的殘陽之下,只見一隊隊頭裹紅巾的太平軍,正在從靈州城方向敗退。鏖戰之後的軍卒,個個血染征衣,刀矛之上還有血跡未乾,旗幟袍服上滿是煙火薰灼之痕。逶迤而行的隊伍見頭不見尾,長槍如林,彎刀似草,密密麻麻遮蔽了山野,大軍過處,踏得地動山搖,天地間都化作了一片濃重猩紅的血色。

直到天色黑得透了,山下的人馬才陸續過盡,遠處都是無數支火把組成的條條火龍,還在不斷向西移動。張小辮兒等人遙遙望見粵寇終於去得遠了,不禁暗暗咂舌,他們長這麼大都不曾見過如此大隊的人馬。

三人看那賊勢極盛,雖敗不亂,不久定會捲土重來,不知靈州城還能守到幾時,又恐撞上亂軍山賊,哪裡還敢去走大路,專揀些荒山野徑而行,各村各寨早已是十處空了九處,沿路走去,更無半點人煙燈火。

摸着黑推車走到天色微明,慌亂中不辨東西南北,正不知走到了何處,忽見前面林中橫七豎八倒着許多死屍,足有數百具之多。看服色都是附近村莊的百姓,恐怕也是逃難時撞見亂軍慘遭屠戮。張小辮兒三人已是驚弓之鳥,在荒山裡見到大批身首異處、肚破腸流的屍體,不免相顧駭然,只想儘快繞路離開。

不料只遠遠地看了幾眼,竟覺得那些死屍有異,原來每具屍體不論男女老少,皆被褪去了褲子,下身裸露朝天,兩腿間血肉模糊,顯然是被人用刀割過。其狀慘不可言,小鳳趕緊捂住了眼睛不敢再看。

孫大麻子也看得心中跳成了一團,低聲問張小辮兒道:“我說三弟,難不成粵寇殺了人後……還要割去命根子不成?爲何連女子也給割去了?手段竟如此殘忍,這天底下幽有神誅、明有王法,如此作爲就不怕遭天譴嗎……”

張小辮兒在外闖蕩過幾年,見識遠比孫大麻子廣博,壯着膽子向林子裡望了幾眼,已猜出個大概,故作老成地籲道:“此等作爲,不像是尋常賊寇的手段,聽我那駕鶴西遊的老道師傅說過,世間曾有一門修煉金剛禪的邪教,這個教門詭秘無比,卻是男女都有習它的。這夥人是專割死人那塊兒的,男屍去勢、女屍去幽,男女配成一副,再加上汞砂異草,就是一味丹藥了,服之能成大道。官府拿到煉此邪術之徒都要在市曹千刀活剮,卻始終屢禁不止。看此情形,可能又有奸人趁此戰亂偷做那種無德的勾當了。這些死屍身上刀痕宛然如新,只怕那夥強人並未去遠,若被他們撞見,免不了要遭其毒手,咱們三十六策,還是趕快走爲上策。”

孫大麻子聞言面如土色,吐了吐舌頭:“俺的娘,死人身上的敗肉也吃得?”連忙同張小辮兒拉了驢車,拽着小鳳往密林深處逃去。

又走了半晌,擡眼看時,林外是座大山,竟是轉回了先前捉蝦蟆的甕冢山。頭天夜裡一場暴雨山洪,又趕出了許多蝦蟆,漫山遍野地亂蹦亂跳。

張小辮兒正發愁怎麼把殭屍運到靈州城裡,見了山上無數蝦蟆,雙眼一轉,頓時計上心來,哈哈一笑,叫道:“不怕沒來運,就怕運纔來!”立刻讓小鳳看住驢車,他和孫大麻子兩人挽起褲管衣袖,跋泥涉漿地爬到山上,捉了滿滿一麻袋活蹦亂跳的大蝦蟆回來,這才找準了路徑直奔靈州而行。

一行三人悽悽惶惶,飢啃乾糧,渴飲山泉,躲躲藏藏好不容易捱到靈州城外,找了一處僻靜的土地廟歇了腳。先由張小辮兒到城門處探上一探,看看能否入城。這座靈州城規模浩大,兵多糧廣,地處水陸要塞,士農工商五行八作極衆,城內頗多繁華所在,乃是魚龍變化之鄉,更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城防堅固無比,內外兩道城牆,四門各設炮臺,築有堅固的敵樓箭塔,此時城頭上劍拔弩張,戒備格外森嚴。

自粵寇來犯,就是起心要打這座城池,早在靈州附近形成合圍之勢,水路交通都已隔絕,有許多行商和難民都避在城內,遠遁不得。前兩天守軍擊潰了攻城的粵寇,料定賊兵新敗,其主力又缺少糧草接濟,短時之內必然不會再來,便趁着白晝開了半道城門,使百姓往來通行,只是各門都有把總親自督率兵勇,嚴格盤查出入之人。但不知是何緣故,進去的還好說,出城之人,卻無不被門軍從頭到腳搜個仔細。

張小辮兒躲在城外偷偷看了個遍,心中有了底,估摸着能混進城去,便匆匆回去找到孫大麻子和小鳳,把殭屍美人身上塗滿了爛泥,然後和上百隻大蝦蟆塞進同一個麻袋裡,推在空驢車上。三人探頭探腦地混在入城的販夫之間,慢慢走向城門。

孫大麻子和張小辮兒都是膽大妄爲之輩,此事既然橫下心來要做,只要把腦袋當作白撿來的一般也就罷了。可小鳳卻是提心吊膽,越接近城門越是覺得腳軟,心想:這畢竟是藏着具前朝古屍入城,萬一把門的兵勇有眼明手快的,難免被其識破當場拿住,我一個姑娘家,又沒什麼見識,如何經得起公門中三推六問的千般鍛鍊?

又想:更何況就算被帶到衙門裡遭了大刑,也不知如何招供,這些勾當都是張三那廝的鬼主意,天知道他千方百計地要把殭屍運到城裡想做什麼……她心中虛到了極點,身形腳步也都不穩了。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此時即便想回轉了去,也都已來不及了。驢車上鼓鼓囊囊的麻袋和這三人虛頭巴腦的模樣,早已引起了守城兵勇的注意。領隊的軍官凶神惡煞般握住腰刀點手喝問:“你三個都給老子站下了,進城想做什麼?麻袋裡又裝了些什麼?”

張小辮兒見狀暗暗叫苦:“此番真被王寡婦的賤女兒害死了。”虧他好生急智,又有一副潑膽,急忙伸手架住小鳳胳膊,堆着滿臉無辜對那走過來的幾名團勇拜道:“軍爺辛苦,小的們給軍爺請安了。我等都是甕冢山附近的百姓,昨天趁着雨水大,便到山中捉了許多蝦蟆,恰逢小人的姐姐染了風寒病,眼見是病入膏肓不能活了,就想進城將這些鮮活蝦蟆換些診金,帶我家姐姐去郎中處把個脈,討幾帖藥來治病,還望軍爺通融則個。”

說着話,張小辮兒手中悄悄使勁,用力去捏小鳳的手臂,小鳳正自魂不附體,臉色蒼白,全身發抖,額上都是冷汗,又兼臂上吃痛,忍不住咬着嘴脣蹙起眉頭,果然是一副病體憔悴的模樣。

那些把守城門的兵勇,上上下下打量了張小辮兒三人一番,看他們都只十六七歲的年紀,破衣爛衫,真如乞兒一般,並不像是粵寇派來的探子,又伸手在麻袋上按了幾按,提刀撥開麻袋口來看了一看,裡面腥氣撲鼻,確是活生生的蝦蟆。

張小辮兒擔心再被翻下去露了馬腳,就偷着對孫大麻子連使眼色,那孫大麻子雖是心直,終究不是傻子,也知此事作不來耍的,連忙從麻袋裡抓出一隻肥大的蝦蟆,臭烘烘的半死不活,舉在手裡要遞與其中的軍官:“官長老爺殺賊殺得辛苦,吃了蝦蟆補身,滋陰壯陽,上下通氣……”

那帶隊的旗人軍官立刻捂着鼻子揮了揮手:“好醃臌的奴才,當真不懂好歹,誰他媽要你的臭蝦蟆,弄髒了爺的官服,就拿你的人頭來賠。別堵着城門囉唆了,快滾快滾……”說着在孫大麻子屁股上踢了一腳,罵聲:“聒噪!”便把三人放入了城中不再理會,自行帶着手下挨個去搜查盤問出城的百姓。

張小辮兒這三人,恰似漏網之魚,慌里慌張地混入城中。大戰剛過,民居城牆上皆是彈痕,由此可見日前戰況之激烈程度,但老百姓還是要維持生計互通有無,買賣鋪戶多半照常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有來有往。

張小辮兒擔心城中人多眼雜壞了大事,不敢在人多處行走,只找沒人的小巷子走。七轉八繞行過幾條窮街陋巷,前路卻被高牆封死,是條死路,兩邊都無門戶,路徑狹窄,驢車掉轉不得,三人又驚又累,只得暫且坐在巷子裡歇歇腿腳。

孫大麻子正想問張小辮兒冒死將古屍運進城裡究竟是要做什麼勾當,還沒等開口動問,就見兩邊牆頭上有黑影晃動,他還以爲是有賊偷逾牆而走,忙捏着拳頭跳起身來,定睛看時,立時出了一身冷汗:“進了貓巷不成?哪裡來的這許多貓?”

原來牆頭巷角處,不知幾時鑽出幾百只野貓來,一隻只髒兮兮的瘦骨嶙峋,眯着貓眼圍着張小辮兒他們打轉,不知懷着什麼鬼胎,神色極是不善。

書中暗表:這座靈州城是處古城,已歷千年,自唐代以來,多產花貓,故又有“貓兒城”的別名。城中流浪無主的野貓極多,盤街踞巷,數以萬計,城中至今還有舊時貓祠古蹟,頗多靈驗,所以雖然常有野貓偷魚竊肉,當地的居民卻無人敢去開罪那些貓爺貓奶。

張小辮兒見狀也知不妙,忙低聲招呼孫大麻子和小鳳:“快把麻袋裡的女屍拖出來喂貓啊!”那兩個聽得此言都怔在當場,沒口地叫冤:“千辛萬苦把那殭屍美人偷運入靈州城來,一路上擔了多少風險,受了多少驚嚇,竟是要喂這羣賊貓?”

有道是:“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也深。”畢竟不知林中老鬼吩咐張小辮兒進城意欲何爲,且聽下回分說。

第五章 黑蟬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二章 金絲虎第三章 金鱗鯉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八章 活烹人第四章 竈上懶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三章 剔魂剮第二章 金絲虎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鬼掐頸第三章 冥殿液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六章 雁冢第三章 冥殿液第一章 掘子營第五章 擒鼉魚第八章 喜錢兒第四章 萬屍墳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八章 喜錢兒後記 冷酷的貓第二章 靈州七絕後記 冷酷的貓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三章 金鱗鯉第五章 貓借命第八章 喜錢兒前言第四章 貓兒藥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三章 蛇母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八章 喜錢兒第六章 貓兒臉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一章 啞子貓第三章 剔魂剮前言第三章 貓仙爺第三章 冥殿液第六章 美人坑第七章 蛤蟆劫第一章 松鶴堂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貓仙爺第五章 貓狗道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活烹人第六章 雷雨夜第六章 貓兒臉第二章 鬼掐頸第三章 金鱗鯉第四章 萬屍墳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二章 鬼掐頸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美人坑第四章 竈上懶第三章 剔魂剮第五章 黑蟬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人作狗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一章 啞子貓第一章 掘子營第二章 金絲虎第五章 貓狗道第四章 貓兒藥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八章 喜錢兒第三章 貓仙爺第三章 冥殿液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六章 雁冢第五章 擒鼉魚第一章 松鶴堂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九章 銅盞油第四章 竈上懶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五章 水鼠堤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六章 筷子城
第五章 黑蟬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二章 金絲虎第三章 金鱗鯉第七章 白骨將軍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八章 活烹人第四章 竈上懶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三章 剔魂剮第二章 金絲虎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鬼掐頸第三章 冥殿液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六章 雁冢第三章 冥殿液第一章 掘子營第五章 擒鼉魚第八章 喜錢兒第四章 萬屍墳第二章 靈州七絕第八章 喜錢兒後記 冷酷的貓第二章 靈州七絕後記 冷酷的貓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三章 金鱗鯉第五章 貓借命第八章 喜錢兒前言第四章 貓兒藥第七章 蛤蟆劫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三章 蛇母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四章 槐園兇靈第八章 喜錢兒第六章 貓兒臉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一章 啞子貓第三章 剔魂剮前言第三章 貓仙爺第三章 冥殿液第六章 美人坑第七章 蛤蟆劫第一章 松鶴堂第三章 金鱗鯉第三章 貓仙爺第五章 貓狗道第一章 神偷盜魁第四章 百貓迷魂圖第一章 啞子貓第八章 活烹人第六章 雷雨夜第六章 貓兒臉第二章 鬼掐頸第三章 金鱗鯉第四章 萬屍墳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二章 鬼掐頸第二章 鬼掐頸第六章 美人坑第四章 竈上懶第三章 剔魂剮第五章 黑蟬第七章 蛤蟆劫第七章 人作狗第五章 金精銀魄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二章 鬼掐頸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一章 啞子貓第一章 掘子營第二章 金絲虎第五章 貓狗道第四章 貓兒藥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七章 羣鼠竊子第八章 喜錢兒第三章 貓仙爺第三章 冥殿液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六章 雁冢第五章 擒鼉魚第一章 松鶴堂第九章 披麻剝皮刑第九章 銅盞油第四章 竈上懶第四章 地蛙聚塔第二章 設香結盟第五章 水鼠堤第八章 塔教妖邪第八章 排令開山第六章 筷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