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韜剛到東莞不久,便讓工匠在沂河邊建造了數座翻車,並以此爲基礎,研究水力鍛機,一開始只是將翻車的關鍵零部件換成鐵質零件,後來,在石韜的指引下,建造翻車的工匠們居然造出一臺水力鍛機的模型,雖然還不能立即投入使用,但總算有了研究的方向;
這不,石韜剛到東莞,甚至來不及回郡守府,便直接過來查看水力鍛機的進展,聽石方問起,石韜隨口說道:“中樞只允許我訓練青壯,卻不配發武器甲冑,一切都得靠我們自己,所以我打算自己來打造武器、甲冑!”
石方滿是不解道:“這些翻車,跟鍛造武器甲冑有何干系?”
石韜神秘一笑,道:“走吧,我等一同過去瞧瞧!”
石方與李文俊二人,雖滿心疑惑,卻只能跟着石韜走了過去。
石方走近一看,發現翻車的主體並無多大變化,仍以流水爲動力,唯獨沒有存水的水槽,同時,車軸一頭與齒狀軲轆和鐵鏈構成的機關相連,並藉助車軸轉動之力,帶動機關上的鐵鏈轉動,而鐵鏈上掛着的錘狀之物,隨着鐵鏈轉動而忽上忽下的運動。
剛剛看清是自己的小主人,古河立即迎上前道:“小郎君何時返回?”
石韜顯得很隨意:“昨夜剛到,古師傅,不知這種機關可否用於鍛造鐵器?”
古河頓時一臉激動:“使得,使得,這樣一副機關,抵得上數十個膀大腰圓的壯漢,而且鐵錘的重量可達千斤,鍛造出來的鐵器便更加堅韌,這副機關看起來並不複雜,爲何之前就沒人想到呢,嘿嘿,莫非小郎君果真是仙人降世不成?”
“嘿,古師傅可別高興得太早,這只是一具模型,在沒有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效果如何,誰也不清楚,尤其是連接機關的各處部件,稍有差池,便會讓這座機關毀於一旦,所以你和孟大錘,還得和這些翻車師傅仔細琢磨,只有通過反覆效驗,然後加以改進,才能正真派上用場。”
這時,一位造翻車的匠人接過話來道:“小郎君說得一點不錯,就因爲機關部件不牢實,這之前已經損壞過三次了,害得我等費了不少功夫,卻不知這一回,又能堅持多久?”
古河頓時一臉尷尬。
石韜知道,鐵料之中碳的多寡,決定了鐵質部件的堅韌程度,而這類大型設備,對鐵料堅韌度的要求很高,憑此時的鍊鐵技術,的確是個問題。
石韜回頭對李文俊說道:“等會回去,文俊可到石福那裡支取一千錢,差人送到這幾位師傅手裡!”
一千錢可以買到好幾十擔糧食了,幾位製造翻車的匠人,頓時眉開眼笑。
吩咐完李文俊,石韜轉過身去,道:“還請諸位多多費心,等造出堪用的機關,本官重重有賞!”
匠人們卻是千恩萬謝。
面色突然一變,石韜語氣冰冷道:“這樣吧,爾等不如將家人遷來這裡,從此由本官供養,爾等則只管一心一意爲我做事如何?”
石韜的語氣中,似乎有着一絲不容拒絕的味道,且讓人頗爲彆扭,可石韜是官,而他們只是卑賤的匠人,哪裡由得他們反對?不過凡是在郡守手下討飯吃的人,溫飽卻是不愁,而且還時常有賞賜,那樣的日子倒也不錯!
匠人們念頭才起,剛纔說話的那名匠人立即開口道:“能爲郡守大人效力,是我等的福分,不過我們這羣人,多爲大戶人家的匠奴,若要改換門庭,還需徵得主人的同意!”
石韜淡然一笑,道:“等進了縣城,我便讓郡尉帶着人馬,挨家挨戶,將你們的家人接來莊園,無論你們的主人要多少錢,本官都會付給他,如此……爾等還有什麼顧慮麼?”
堂堂郡守,又是用言語威脅,又是派兵去各家索要他們的家人,爲了幾個匠奴,值當麼?幾名匠人的心情卻是複雜之極。
“不過……本官有本官的規矩,爾等一旦入我門庭,便要守我的規矩,若誰將這座機關的秘密泄露出去,可別怪我心狠手辣……反之,爾等若忠心爲我做事,你們的家人自然衣食無憂,這其中的輕重,你們可得掂量好了!”
幾名匠人臉色大變,且一個個靜若寒暄。
一旁的李文俊,卻是暗自點頭。
不顧衆人的表情,石韜對古河說道:“古師傅跟我走吧,我還有事要問你呢!”
返回莊園途中,石韜問古河道:“古師傅,你在徐州居住多年,可聽說過徐州有哪裡出產鐵石麼?”
表情愣了愣,古河隨即說道:“小人曾聽說沂源以南數十里的山中,似乎出產鐵石,只不過因不宜開採,而被廢棄,小郎君莫非打算自己開採鐵石?”
石韜麪皮微顫,道:“沂源距離東莞不到兩百里,你是說……東莞郡就有鐵石?”
“不錯,從這裡往北,不到百里的山中,就有鐵石,一來因爲山道崎嶇,不宜運送,再一個,卻聽人說,那裡的鐵石練出的鐵塊,質地生脆,所以才無人問津!”
“原來老子真的有礦啊?”石韜突然想起一件事來,那一世的魯南鐵礦,似乎就在沂水縣附近。
壓制着內心的狂喜,石韜又問道:“古師傅能否跟我說說你們是如何鍊鐵,以及如何鍛造鐵器的麼?”
主人對鍊鐵之事如此感興趣,古河自然賣力的表現自己:“眼下開採鐵石,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鐵質上乘,只有鐵質上乘,練出的鐵才能賣上好價錢;二是出產鐵石的地方,距離官道不能太遠,如果太偏僻,消耗就會很大,即便送到城池,除去稅負,也賺不了幾個錢了;三是附近得有取之不盡的木材,以滿足鍊鐵所需之木炭;只有滿足這三條,鐵石纔有開採的價值!”
從古河的話中,石韜獲取了不少的信息;
所謂鐵質上乘,無非是鐵礦裡面所含雜誌的多寡,會影響鍊鐵的成本;
另外,如果鐵石產地的道路太過崎嶇,運輸成本就會拖垮鐵石的利潤;
最後,眼下鍊鐵全都用木炭,若鐵礦周圍的樹木少了,不足以支撐鍊鐵所需。
思索間,又聽古河說道:“滿足了這三條,便可開採鐵石,然後用爐子將鐵石融化,再經過我等反覆錘鍊,最後才能鍛出上等的鐵器來,正所謂‘百鍊成鋼’!”
“融化鐵石之時,可有什麼講究?”石韜又問。
“融鐵之時,通過風箱,將碳粉吹入熔爐,可使鐵質剛柔相濟!”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炒鋼法麼?”石韜卻是一臉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