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

姑父去世後,家裡只剩姑母一人,按照姑父生前的願望,是要她到城裡來生活的。同時,姑母的哥哥和堂弟們,也都希望她到城裡來居住。尤其是我二叔孟慶華,直到我對姑母照顧的多,多次讓我動員姑母到城裡來居住。因爲那時姑母身體很硬朗,侄子們的意思是,姑母到城裡來,不管住在哪個侄子家,也是自己單過。其他的侄子、侄女和其他親戚來看她,就在她的屋呆着。親戚們給姑母送來什麼吃的喝的,與這家的侄子沒關係。等姑母老了,走不動爬不動了,大家共同照顧,或是輪班伺候,或是僱人伺候,或是到民營老年公寓。侄子們都表示,只要姑母到城裡來,就和我們自家老人一樣對待。因爲孟家的老哥幾個都是和兒子分家單過的,所以,大家要姑母單獨生活也是正常的。

我二叔擔心姑母一個人在家裡住着害怕,在姑父下葬的當天晚上,就派次子孟凡林又回到倉上屯給姑母作伴兒。姑母說自己不害怕,應把孟凡林給攆回來了。

對於我們大夥要求姑母搬到城裡居住的問題,也不知姑母是爲了應付搪塞,還是後來改變了主意,反正當時她是答應到城裡來我家居住的。爲此,我家特意讓東廂房一戶租房住的房客搬走了,爲姑母騰出裡外套間的屋子,裡面一間做臥室兼客廳,外面一間做廚房。又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塗料,準備姑母搬來後,先安裝一臺空調以防夏季炎熱,冬天再安裝一套土暖氣,既可以做飯,也可以供暖。

可是,姑母卻找藉口一直推脫不到城裡來。開始說等秋後院子裡的蔬菜全部摘完再來,又說等過了春節再來,後來又說給姑父辦完一週年再來。

這年的中秋節,我二叔二嬸在長子孟繁榮家裡過節,同時派老兒子孟凡軍開車把姑母接去一起過節。吃完午飯,一起聊天時,姑母就對她的二哥二嫂嗚嗚的哭了,埋怨二哥家的五個兒子,沒有一個肯到倉上屯去繼承她的家產。二叔就勸姑母到城裡來居住,孟凡軍也說:“您住在我家,和我爸我媽一個院,我保證對您和對我爸我媽一個樣。等你們做不了飯了,或是到我們幾家輪流吃,或是我們輪流給你們送飯。”姑母卻說:“我自己有家有業,用不着你們輪搭我。”我二嬸也勸說:“老孟家的幾個侄子在城裡有家有業,誰也不願去鄉下給你頂門立戶啊,還是你到城裡來吧。”眼見村中有的人家蓋起了寬敞高大、鋁合金或塑鋼門窗的新式房屋,老人跟着兒子住進新房。再看看自家殘破的院牆和低矮老舊的房屋,姑母自知願望難以實現,更增加了悲觀失望的心理。

2008年2月6日是農曆除夕,上午我兒子兒媳開車到倉上屯去接姑奶奶,來我家一起“過年”(吃午飯)。下午又開車把她送回倉上屯,同時帶回幾袋冷凍水餃,香腸、和幾掛鞭炮。這年春節期間,姑母對我二兒子透露出不願意到我家住廂房單獨過日子,怕被村裡人知道臉面無光。但也知道和我家一起過,時間長了難免鬧矛盾,那時更無法收場,還不如維持現狀。我二兒子請她去四川養老,她說:“你媳婦是四川人,和我接觸很少,沒什麼感情。連你爸你媽去時間長了,她都不一定歡迎,何況我是姑奶奶啊。”所以,她左右爲難,躊躇不決。

到了2008年6月25日(農曆五月二十二),是姑父過世一週年紀念日,親戚們都來了,上午大家到公墓給姑父上墳燒紙,中午在倉上屯飯店吃的飯。

午飯後,我說家裡的房屋爲姑母騰出一年了,這次該到我家去住了。姑母卻變卦了,說自己尿頻,在家裡自由方便,說城裡的房屋窄憋,拉尿還要上廁所,不方便。我大兒子說姑奶奶不願自己“單過”,就跟他去北京,他們家屬院有機關食堂,給姑奶奶一個飯卡,她可以隨意買飯吃。我二兒子說請她去四川成都,他家裡有保姆伺候她,想吃什麼飯就讓保姆做什麼飯。可是姑母還很生氣的說:“我是又孤又寡的老絕戶,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我對誰也不指望,我哪裡也不去,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裡。”

姑母的這種倔強脾氣和悲觀情緒,既是和我們賭氣,也是維護自尊,寧願在自己家孤獨的生活,也不願“寄人籬下”被別人贍養。我二兒子爲了讓姑奶奶安心放心,就說:“既然您不願離開家,將來我花錢僱保姆在倉上屯伺候您。”這樣一來,姑母以爲有了法定贍養人,就對別人說:“在家給我二孫子看着房呢,將來他僱保姆伺候我。”

2009年1月25日是除夕,這天上午我兒子兒媳又到倉上屯,把姑奶奶接到我家“過年”,這次是在漁陽賓館預定的“過年午餐”,我們一起在漁陽賓館餐廳吃的過年飯。

2009年夏天,給姑父辦“二週年”時,我二兒子也從成都回來了,姑母催促我二兒子到公證處辦理贍養遺贈協議,我二兒子說:“我可以花錢僱人伺候您,您的家產我要了也沒用。您不離開倉上屯,就需要我的叔叔姑姑們照看,將來您的家產由他們處理吧。”這時姑母才明白,二孫子只是要爲她養老,並不想繼承家產,她的“絕戶”帽子還是甩不掉。因此,姑母的心情更加沮喪了。

到了2010年2月13日過年時,我和大兒子、孫子又去倉上屯接姑母來我家過年,她卻生氣的說:“別看我又絕戶又孤寡,我自己有家,就在家裡過年,不用到別人家去過年。”我們只好把帶去的熟食和冷凍餃子和鞭炮給她放下,讓她自己在家過年了。

2011年2月2日和2012年1月22日的兩個農曆過年,我們去倉上屯接姑母來城裡過年,都被她嚴詞拒絕了。因爲我們估計到她會賭氣不來了,每次都是提前由家裡炒了四樣菜,還帶着幾個蒸碗扣肉,讓她自己在家裡過年。

因爲鄰居們都知道姑母的家產沒人要了,村裡還是有幾家願意購買姑母的宅院,勸她拿着錢到城裡侄子家養老,她說:“侄媳婦們年齡大了,伺候不了我,讓我去老年公寓我不願去。這宅院我也不賣,誰願意伺候我我就送給誰。”這樣一說,想買的人家也就不買了。

到了2012年夏天,西鄰居介紹說,馬伸橋那片有個人家願意伺候老年人繼承家產。據說這家有三口人,夫妻二人和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妻子是馬伸橋當地人,丈夫是內蒙赤峰人,在薊縣打工,租房居住。因爲掙錢少,買不起樓房,願意和姑母簽訂贍養贈與協議,他們家和我姑母對面屋居住,負責給老人家養老送終。這個介紹人先和我們說了,我們表示同意,並且表示他們夫妻只管日常伺候就行,有病住院等大項開支由我們孟家負責。

可是和姑母一說這事,姑母卻不同意了,她說和對方素不相識,怕人家虐待她,把她早早的伺候死了,好白落她的家產。這樣一來鄰居的好心又白費了,自此,村裡再也沒人願意和她談養老的事了。

2013年以後,姑母徹底“認命”了,絕戶就絕戶吧。但是她還是堅持自己獨立生活,對我們說:“只要我能生活自理,哪裡也不去,等我不能自理了,你們把我弄哪兒去都可以。”對於姑母的這種倔脾氣,我們也沒辦法,只好順從了。

姑母“認命”當絕戶了,她的精神更加抑鬱了,經常一個人嘴裡瞎叨咕,說“鬼話”——自言自語的和已逝世的家裡人說話,有時我們聽了都心裡發瘮。不過,她經常唸叨的還是她的家產,她逢人就說:“律師說了,我先死了房產歸尹克昌所有,老尹家的侄子有繼承權。尹克昌先死,房產歸我所有,老孟家的侄子有繼承權。現在,老孟家的侄子侄女們照顧我,將來房產就歸他們處理了。”她的精神狀態就和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似的,祥林嫂被狼叼走的兒子成了她的“心病”,整天掛在嘴邊唸叨。姑母的房產成了她的“心病”,也整天掛在嘴邊唸叨。

由於多年來沒有找到理想的法定贍養人,姑母產生了精神壓力,逐漸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病,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癡呆症。這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分爲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爲輕度癡呆期,主要是精神上的不正常,出現了病態心理。第二階段爲中度癡呆期,加重了各種精神症狀,生理上可見尿失禁。第三階段爲重度癡呆期,患者已完全依賴照護者,嚴重記憶力喪失,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現緘默、肢體僵直症狀。最終昏迷,一般死於感染等併發症。

姑母患老年癡呆症是從75歲,也就是2004年後纔開始的。第一個症狀是記憶力的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也就是俗話說的“新事記不住,老事忘不了”,這一病症出現的較早,表現爲拿東忘西,做飯時有時忘記添加某種調料,因怕小偷偷錢而把錢藏匿在某個地方卻忘記了,以致翻箱倒櫃的亂找等。

2007年春節後的一個星期天,我們去姑父家,他們說放在小櫃子裡的低保補助本找不到了,郵遞員再送低保費來沒辦法在低保本上簽字了。我說:“不會有人偷的,肯定是你們忘記放在哪兒了,仔細找找吧。”後來幾個星期日都對我們說,怎麼找也沒找到低保本。據發現低保本丟失一個多月後的一個星期天,我們去姑父家,姑父說村主任又送來一個低保本,還有幾百塊錢低保費。我一看還是原來那個低保本,斷定是村主任從他們家裡取走了低保本,替他們從城關鎮政府領來的低保費。可是姑父姑母都不承認是自己經手交給村主任的,硬說這個本是新發的。這就說明他們兩人中,必定有一個人忘記了把低保本交給村主任的情況。

2007年5月27日姑父癱瘓在牀,我和孟凡茹、孟凡珍每天去護理姑父期間,姑母向我們“交了底兒”,把家裡的三張定期存單讓我們看了,共三萬五千二百元,並且當着我們哥仨的面放在櫃中的小紙盒子裡。第二天我們又去時,姑母說存單丟失了。頭天我們三個明明看到姑母放在那個紙盒裡了,還真的沒有了。於是我們就翻箱倒櫃找一遍,結果在另一個衣服包裡找到了。這次放好以後,過一天又不在原來的地方了。這一個多月裡,姑母每天都像着魔一樣,把三張存單拿出來給我們看,看完放起來。第二天又鬧存單丟了,其實是她自己瞎藏瞎放,記不住存放的地方,還疑神疑鬼。這就使我們看出姑母的精神出問題了,不僅記憶力下降,心理也出現變態了。

根據姑母的這種情況,在姑父的葬禮結束後,我的幾個堂弟和堂妹提出,由我負責保管姑母的存單和現金,防止她亂藏亂放造成損失。姑母也承認自己記憶力減退了,同意把三張存單和四千元現金都交給我保管了,她自己只留幾十元零花錢。因爲每月還有低保費,可以維持日常生活需要,如遇到患病住院等大事,再由我保管的資金裡開支。

姑父去世後,姑母的記憶力更差了,親戚們來看望她,給她拿了什麼食品,她都記不準了,我們問她是誰拿來的,她就經常張冠李戴。後來竟然連哪次是誰來了都記不準了,把張三來看她說成是李四來了。那時城關鎮發的低保費是送到家裡的,每月從一百多元逐年增加到三四百元,因爲日常需要買的東西我們都給買了,這些錢就積存下來了,過年時可以給親戚家的小孩發放壓歲錢。這些錢姑母有時就隨身攜帶,因爲怕丟失,還用針線把上衣口兜縫上。有時則把錢藏在家中牆櫃內的衣服裡,需要時現從牆櫃裡翻找。

我大兒子給買的電飯鍋和電冰箱,本來姑母是會正常使用的,後來腦子糊塗了,就用不好了,把筷子、打火機和火柴、不鏽鋼餐刀和小勺,也放進冰箱裡。我們每到星期日去時就給清理一次冰箱,告訴她別放這些東西了,可到下星期日一看,還是把這些不應該放的東西放進去了,也真使人哭笑不得。電飯鍋有的組件也被她瞎放瞎藏,沒辦法正常使用了。

姑母家裡早就安裝了有線電視,本來她愛看評劇和皮影節目,尤其是天氣預報,是每天必看的。從2008年以後,她就逐漸對電視節目不感興趣了,後來就根本不看了。

姑父在世時,每年夏天,都要使用電風扇的。後來,姑母隨着不看電視也不用電扇了。問她爲什麼不開電扇,她說不熱。可我們卻覺得很熱,需要打開電風扇。也不知她是因爲年老體衰而不感覺天氣熱,還是感覺熱也想不起來開電扇,反正她也不使用電扇了。

到了2011年9月,一個星期日我們又去姑母家,發現屋裡地上扔了許多破爛紙和書報,其中有一個新的活期存摺。問姑母爲何都扔了,她說是過去姑父看的舊東西,沒用了準備塞進竈膛燒掉。我一看存摺是新的,上面還沒有錢,覺得奇怪,就到當街去問長期在門外閒坐的西鄰居高振明,他說前天城關鎮給送來的領取低保費的活期存摺,讓以後自己到郵政銀行去支領,人家不管往家裡送了。並告訴密碼是最後六位數,自己願意更改密碼可以帶着身份證去銀行更改。幸虧高振明老頭在門口閒坐時見到了這個情況,才使我們明白了存摺的來龍去脈,姑母本人則是對此一點記憶也沒有了。高老頭建議我們把姑母家有用的證件等都帶走保管起來,免得被姑母稀裡糊塗的都給燒了。於是,我們就把姑母的身份證、戶口本、房產本、低保本和支領老年費的存摺等,都從姑母櫃子裡找了出來,帶回我家保存了。從此以後,我就成了姑母的“管家”,我專門作了一本現金賬,記載姑母的財務收支,國家給的各類補貼全由我家負責領取,姑母生活需要的各項開支也由我家來支付了。

姑母患輕度老年癡呆症的第二個症狀是獨立生活能力下降了。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她做飯的技藝下降了,做飯時拿東忘西,不是忘記了放某種調料,就是重複添加了調料,炒出的菜味道也不正常了,同時她自己也懶得做飯了,經常去小賣部買饅頭吃。

另一方面是不講究衛生了,經常不洗臉不洗手,穿的衣服很髒了,也不愛洗滌和更換。她雖然糊塗了,也知道要用柴禾燒炕,經常到地裡去撿幹樹枝或玉米秸稈,抱回來放在臥室的門後邊,造成開門都費勁。同時還從村裡的垃圾堆上撿回一些破爛兒,如服裝廠扔的廢布條、小孩的廢玩具、春節後摘下來的破損燈籠、破水杯、破損的風景鏡框等,她都撿回來放在炕上和牆櫃上,屋裡擺滿了破爛,別人進去連個坐的空地都沒有。

姑父去世後,我們夫婦還是堅持每個星期日都要去姑母家一次,還是要買豬肉、火腿腸、點心、水果等。我們發現姑母一個人不愛做飯了,上個星期天拿去的豬肉,到這個星期天冰箱裡還剩下一部分,問她爲什麼不吃,她說懶得做,只給寵物狗切下幾次生肉吃了,她自己不願做費事的飯吃了。知道她懶得做飯了,後來我們星期天就改爲給她買冷凍餃子、冷凍包子、烙肉餅、小籠包、八寶粥、方便麪、蛋糕、香腸、點心等食品。我們還從街上買燉魚、扣肉、扒雞、滷鴨子等。我們有時也在自己家裡做好粉條燉豬肉、排骨豆角、燉大鯉魚等給她送去,每次一大飯盒,可以吃兩三頓。我們讓她自己用電飯鍋做點大米飯,再把這些菜放在大鍋裡熱一下吃。

2011年9月份以後,因爲我們負責替姑母領取低保費了,我們給她錢她不要,讓我們替她買吃的。我們就改爲每星期去兩次,不僅星期日去一次,星期三或者星期四還要去一次倉上屯。每次給她送飯,同時還要買些水果、糕點、香腸一類的熟食,想辦法把國家給的低保費給她花出去。

我們每隔三四天跑一次倉上屯,汽車的油錢也增加了。因爲國家給的低保費給姑母買吃的是有富餘的,從此以後,爲去姑母家而給汽車加油的錢也就從姑母的收入中列支了。

孟凡茹,孟凡珍姐倆也很惦記姑母,她們每過幾個星期就到姑母家去一次,孟凡茹開始是在家裡把餃子煮熟了,裝在保溫食盒裡,騎40分鐘自行車送到姑母家。孟凡珍經常在家做好烙餡餅騎自行車送給姑母吃。

孟繁榮、孟凡林都有電動三輪車,他們經常起早從城裡買着餛飩、小籠包送到姑母家,讓她吃早點。

姑母開始吃侄女送來的餃子和餡餅時還愛吃,幾次以後她就不愛吃了,說是“剩餃子”的味道。於是孟凡茹就從家裡和好面,拌好餡,帶到姑母家去,當着她的面給她包餃子。包完餃子煮熟了娘倆一起吃。後來孟凡珍也採取這個辦法,帶着和好的面和餡,到姑母家去給她包餃子吃。

姑母不肯離家的倔脾氣,的確使孟家老少兩代人增加了惦念和辛勞。不僅她的侄子侄女們經常去看他,她的胞兄——我二叔孟慶華、堂弟——我老叔孟慶宇也親自去倉上屯看她。孟慶宇自己騎電動車去看她,孟慶華由老兒子孟凡軍開車去看她。

因爲姑母不講衛生,喜歡髒了。我們大家每次去了還要幫她搞衛生。我們到那兒,首先要把她撿來的樹枝玉米秸稈拿出去放在柴禾垛上,再把她撿的破爛廢品扔到垃圾堆去,有時還要給她洗臉、洗頭髮和剪頭髮。孟凡林或孟凡軍去時,還要同車拉着大姐孟凡茹和二姐孟凡珍,到那裡給姑母洗頭髮洗衣服和牀單等,並且要拉着姑母一起到飯店去吃飯。冬季生爐子屋裡灰塵多,有時孟凡林、孟凡軍和孟凡茹、孟凡珍就帶着吸塵器和洗衣機去姑母家,到那裡搞衛生。

2012年1月29日,也就是農曆正月初七這天下午,姑母走出家門,在當街跌了一跤,造成左大腿根部骨折,鄰居打電話通知我家。因我外出串門,我妻子轉告孟繁榮、孟凡茹、孟凡珍到倉上屯去,用救護車把姑母拉到縣醫院診治。隨後,我們夫婦馬上帶錢到縣醫院,傍晚,孟凡林、孟凡義、孟凡勇、孟凡軍及侄媳們都來到縣醫院骨科病房探望,並相爭要爲姑母住院陪牀。醫生說姑母是輕度骨折,不需住院,在家裡打牽引靜養即可。因當時天晚來不及回家,就在醫院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孟繁榮、孟凡林、孟凡勇我們由倉上屯村中聘請了兩個人做護工,家裡生好爐火,下午用救護車把姑母送到家裡養傷。兩個護工包括給姑母做飯燒炕生爐子和接屎接尿餵飯喂藥。其中於滿宗負責做飯,劉振中妻子陪伴睡覺。因爲我是姑母的“管家”,我還要負責買肉買菜,供於滿宗做飯需要。

因爲前一個月姑母的傷腿腫脹疼痛,更換身下的棉墊子和紙尿墊需要幾個人共同操作,我們夫妻和孟凡珍孟凡茹每天上午都要去姑母家,幫着兩個護工給更換墊子。孟繁榮、孟凡林、也經常去看望,也幫着換墊子。孟凡義夫婦、孟凡勇、孟凡軍、孟凡剛等也利用星期日去看望,大家除了購買營養品,還買了紙尿墊和衛生紙。我大兒子聞訊後,也利用雙休日從北京回來探望,他還爲姑奶奶熬鴿子湯、買了幾桶犛牛壯骨粉。

聽說城東上寶塔村一家有治療骨折的偏方,1月31日我和孟繁榮就去那裡買來接骨丹藥。吃了28天的接骨丹藥,姑母的傷腿果然消腫不疼了,但是還需要繼續打牽引。傷腿不疼了,姑母就可以自己翻身配合別人更換墊子了。有兩個護工照顧也就可以了,我們就不必每天都去了。因爲我家負責後勤供應,所以每隔兩三天我們夫妻倆還要去一次,其他人就隔十天半月去看一次了。

四十九天以後,姑母傷腿的牽引撤掉了,她可以在炕上坐着了。兩個半月後姑母可以下地走動了,三個月後可以出門遛彎了,也就不需別人護理了。這三個月中,第一個月共開支護理工資3600元,第二個月護理工資2800元,第三個月護理工資1900元。這次姑母摔傷,支出的醫藥費和護理費共12000多元。

因爲正月初八那天,也就是姑母摔傷的第二天,我發現過年那天給她送來的四盒炒菜還紋絲未動,估計是她忘記吃了。姑母傷愈後,我們要求於滿宗繼續爲姑母做飯,他同意在他自己家做好飯送到姑母家裡,一日三餐,每月600元,不必由我們再提供糧油菜肉等食材了。這樣我們大家就全省心了,不必再爲姑母的吃飯問題再往倉上屯跑了。我們夫妻倆還是堅持每個星期天到姑母家裡去一次,給她買點水果和糕點。其他侄子侄女們每過一段時間也要去看一看,也是買蛋糕和八寶粥一類的食品,不必再給她送各種飯菜了。

於滿宗是我姑父生前的好朋友,比我姑母小十幾歲,對姑母的脾氣比較瞭解,他說我姑母是“刀子嘴豆腐心”。 他母親九十多歲了,一直和他住在一起,他能理解老年人的變態心理。在護理姑母期間,姑母不耐煩發脾氣,斥責他、罵他,他也不生氣。姑母傷愈後,他家負責送來一日三餐,端午節、中秋節還把姑母接到他們家裡一起過節。有時還爲姑母燒炕,往大水桶裡蓄水,在院子裡種菜、拔草、搞衛生,冬天還給生爐子,倒爐灰、倒尿桶等。因爲他家服務很周到,我們也很感激,後來每月給他700元飯錢,並且在過年過節時還要買些豬肉、排骨、食用油等食品予以補貼。

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前言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前言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前言前言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前言前言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前言前言前言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前言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前言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前言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
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前言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前言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前言前言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前言前言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前言前言前言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前言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三節姑母與我家的特殊關係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第二節新形勢造就了新的親戚關係前言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四節不吝嗇帶來的幸福生活第五節傳統觀念造成的苦悶和煩惱前言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一節過繼侄子頂門立戶夙願的破滅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七節姑母的倔強性格和癡呆病症第八節姑母的病態心理和病情發展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第六節姑父的遺憾和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