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自私代價

bookmark

戰鬥打響的時候,如果說高野爲調整聯合艦隊本部與第一艦隊的交戰順序而手忙腳亂,那麼李玉民這邊就完全可以說是手足無措。

日本艦隊打出的第一批炮彈全都瞄準了領頭的“黃河”號。

當時,“黃河”號是艦隊中速度最快的戰列艦,又是旗艦,所以跑在主力戰鬥羣的最前面。另外,“黃河”號的外形特徵最爲明顯,即便在夜晚,訓練有素的日軍瞭望員也能通過其高大的司令塔做出準確的判斷。

萬幸的是,第一批炮彈全都落空了。

這時,李玉民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向左轉向。

李玉民爲什麼選擇“難度”更大的左轉向,而不是右轉向?

當時,主力戰鬥羣位於薩蘭加尼島東面大概五海里處,瞭望員報告敵艦的炮口閃光出現在薩蘭加尼島北端,而薩蘭加尼島的南北長度大概是十三公里,也就是七海里左右。因此,主力戰鬥羣與日本艦隊的交戰距離應該在九海里左右,即一萬六千多米。

不得不佩服日軍瞭望員的那雙“夜貓子”眼睛,即便當時月光明亮,能夠看到十六公里外的艦隊,而且辨認出艦隊的性質,確實不是一般的眼睛。\\\\\

問題是,李玉民爲什麼不下令右轉向?

據事後推斷,李玉民肯定懷疑日本聯合艦隊早就等在了薩蘭加尼島北面,而且用島嶼做掩護,等着主力戰鬥羣上鉤。如果主力艦隊右轉向,將近一步拉近距離,同時與日本聯合艦隊保持平行站位,最終以艦隊決戰的方式打完這場戰鬥。

相對而言,艦隊決戰應該對主力戰鬥羣有利,畢竟十艘打六艘,主炮更是達到了八十五比六十四。另外,日本聯合艦隊裡只有兩艘長門級戰列艦配備了十六英寸主炮(實際威力遠不如美國海軍的MK6型十六英寸艦炮)。主力戰鬥羣則有三艘戰列艦配備了四百毫米主炮,在主炮威力上也佔有明顯優勢。

也就是說。在拼實力的戰鬥中,日本聯合艦隊沒有任何優勢。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玉民卻下達了帶有戰術規避性質的左轉向命令。

難道,他想逃走?

即便要逃,也應該是右轉向。===朝右側廣闊的大海,總比朝左側的薩蘭加尼島好得多吧!

不是逃的話,李玉民又想幹什麼呢?

只有一個解釋。李玉民想拉開距離!

如果右轉向,日本聯合艦隊將憑藉較快的速度追上來,同時交戰距離將縮短到一萬三千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十四英寸穿甲彈都能對雙方的主力艦構成致命威脅。此時李玉民再將航線向南偏移,不但甩不掉日本聯合艦隊,還會導致部分戰列艦艦首方向上地主炮不能投入戰鬥,只能用不到一半的火力對付日本聯合艦隊。相反,日本聯合艦隊能夠憑藉速度優勢,一直保持相對理想地戰位。並且將所有主炮都投入戰鬥!

顯然,右轉向的結果是,李玉民必須與日本聯合艦隊死拼!

即便對手只有六艘戰列艦,拼下來地話。主力戰鬥羣的損失也不會很小,戰沉一兩艘是正常的事情,就算全部主力艦遭到重創,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李玉民的私心了。

如果主力戰鬥羣失去了戰鬥力,就算在這場戰鬥中殲滅了聯合艦隊,他也將淪爲看客,今後在戰場上唱主角地將是祖壽清的快速戰鬥羣。\\\\\\

也就是說,李玉民不想跟聯合艦隊拼得兩敗俱傷。

如此一來。他只能左轉向。

通過左轉向。一來可以拉開距離,二來四分之三圈的轉向過程中。主力艦之間的距離將迅速縮短。最後除非日本聯合艦隊大切角插過來,不然就將按照李玉民所希望看到的,通過遠距離炮戰決出勝負。

在這類炮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幾乎沒有勝算。

首先,日本戰列艦沒有雷達,隨着交戰距離擴大,日艦的炮擊命中率必然直線下降。另外,日本艦隊的主炮數量本來就比主力戰鬥羣少,最終很有可能捱了兩枚炮彈都打不中對方一枚。

其次,日本戰列艦的裝甲相對薄弱(即便是最強大的“長門”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最厚處也只有三百零五毫米,水平裝甲也只有一百二到一百八十五毫米),即便交戰距離達到一萬八千米,四百毫米穿甲彈(標準彈,當時主力戰鬥羣地三艘配備四百毫米主炮的戰列艦還不能發射重型穿甲彈)也能輕易砸開“長門”級戰列艦的裝甲。****另外,三百五十毫米穿甲彈也能在這個距離上輕易對付水平裝甲更爲薄弱的“扶桑”與“伊勢”級戰列艦。

最後,日本聯合艦隊戰列艦地主炮威力明顯差了一截,特別是遠戰能力明顯不如主力戰鬥羣。同樣在一萬八千米的交戰距離上,“長門”級十六英寸主炮使用的“高速穿甲彈”最多隻能對付“五嶽”級,“崑崙山”級,“秦嶺”級與“庫葉島”級戰列艦,根本對付不了“南海”級與“長江”級戰列艦。而“扶桑”與“伊勢”級所用的十四英寸穿甲彈甚至連“秦嶺”級戰列艦都對付不了。

當然,日本聯合艦隊可以選擇大切角逼近主力戰鬥羣。

只是這樣一來,其編隊內的六艘戰列艦隻能用艦首方向上的主炮開火,艦尾方向上的主炮難以投入戰鬥。李玉民則可以採取守株待兔的打法,等着日本聯合艦隊送上門來,然後用優勢炮火打下勝利地基礎。

問題是,李玉民有完成左轉向地機會嗎?

完成四分之三圈轉向,肯定要比完成四分之一圈轉向花的時間多,而要縮短轉向時間,就必須加大轉向角度。*****這樣一來,十艘主力艦將聚集在一起,成爲理想地炮擊目標。

另外,航向轉過九十度的時候,交戰距離將達到最近的一萬一千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任何一艘戰艦都難以抵擋十六英寸穿甲彈的打擊。而十艘主力艦是尾隨轉向,也就是說,十艘戰列艦都要在日本聯合艦隊戰列艦的炮口下“晃一圈”。

還有,在進行轉向的過程中,除到達航線頂點附近,戰列艦上的所有主炮能夠向敵人還擊之外,其他時間都只有一半左右的主炮能夠投入戰鬥,火力密度,炮擊命中率都將受到巨大的影響。

日本聯合艦隊也不會一直留在薩蘭加尼島北端,在主力戰鬥羣轉向的時候,高野肯定會命令艦隊殺出,趁對手在海上“轉圈圈”的機會,搶佔有利的位置。以日本戰列艦的速度,達到這個目的並不是很難。

最重要的是,艦隊這麼一轉,就是朝着薩蘭加尼島與巴盧特島之間的海域奔去了。

當時,李玉民根本沒有在這個方向上安排偵察艦。因爲該海域的平均水深不到十米,主力艦根本無法通過,所以只知道那邊不會出現敵人的主力艦。問題是,主力艦不能通過,不表示巡洋艦與驅逐艦不能通過!

毫無疑問,李玉民這個帶有私心的戰術決定不但錯過了重創日本聯合艦隊的機會,還將主力戰鬥羣帶入了險境,主動送到了高橋伊望的第三艦隊與井上成美的第四艦隊的魚雷攻擊範圍之內!

聯合艦隊的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都是以驅逐艦爲主力的“水雷艦隊”。

日本海軍爲了彌補主力艦上的差距,不但非常重視魚雷技術的開發,還非常重視魚雷攻擊戰術。當時,日本新式驅逐艦配備的魚雷發射管比其他國家的驅逐艦都要多,而且其氧氣魚雷的性能更是大大超過了其他國家海軍配備的重型魚雷!

另外,戰爭爆發前,日本驅逐艦一直在加強魚雷作戰方面的訓練。

見到主力戰鬥羣突然來了個左轉向,恐怕高野五十六不但會感到驚訝,也會高興得忍不住笑出聲來吧。

原本用來掩護側翼的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竟然莫名其妙的成爲了伏擊部隊!

如果當時李玉民向右轉向,與日本“水雷艦隊”交戰的就不是主力戰鬥羣內的戰列艦,而是留在後方的巡洋艦與驅逐艦。而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都強調火炮威力,其設計要求中就強調了對付輕型戰艦(比如日本驅逐艦)的能力。說白了,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除了單獨活動之外,其主要任務就是爲主力艦(或者商船)提供掩護,防止主力艦(或者商船)遭到敵人輕型戰艦(破交戰艦)的襲擊。

在李玉民下達轉向命令的時候,後面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根本沒有跟上來!

當然,高野五十六是不會放過如此難得的機會。這可是擊敗大明帝國海軍主力戰鬥羣的最佳機會。如果他能夠率領聯合艦隊贏得這場海戰的勝利,他將超越東鄉平八郎,成爲日本海軍的“軍神”。

隨着一道電令,早已“埋伏”到位的第三艦隊與第四艦隊從斜地裡殺了出來。

這時候,李玉民似乎預感到了危險,並且判斷出北面出現的是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並且發出了第二封電報。

此時,剛好十點二十八分,比第一封電報發出的時間晚了九分鐘。

彷彿,勝利正在向日本聯合艦隊招手!

第47章 解開心結第9章 得意忘形第37章 絕對優勢第23章 無理要挾第39章 搶先出手第21章 敵後包抄第31章 意外驚喜第3章 少有所爲第5章 精兵雲集第20章 勇追窮寇第28章 超難考卷第3章 破交作戰第1章 全面進攻第42章 海上賽跑第17章 爲國盡忠第38章 突然遭遇第11章 推波助瀾第67章 全殲死敵第24章 海上堡壘第13章 不留後路第50章 當頭棒喝第29章 特殊任務第5章 精兵雲集第46章 頂級戰俘第27章 時間空隙第21章 意外來客第20章 偶然相遇第38章 全速出擊第18章 戰鬥到底第14章 羣策羣力第13章 戰爭決策第6章 積極進取第60章 無力招架第48章 前仆後繼第39章 明確目的第38章 突然遭遇第54章 民主日本第8章 鉅艦逞威第4章 躲避風頭第60章 趁機揀漏第44節 蟻穴之患第20章 冤家路窄第44節 蟻穴之患第24章 進軍美洲第25章 主動伏擊第44章 戰略冒險第9章 爭取主動第38章 護航行動第39章 巨蟒吞象第40章 和平條約第59章 謝幕演出第13章 最後機會第22章 載譽而歸第2章 艦隊改制第24章 進軍美洲第62章 承前啓後第3章 重大項目第8章 速度紀錄第63章 運氣無敵第5章 守株待兔第16章 根本差別第35章 最後豪賭第29章 被動反應第46章 窒息炮擊第46章 頂級戰俘第45章 寶貴經驗第25章 全面進攻第16章 傷愈歸隊第33章 突擊部隊第7章 將計就計第31章 一鳴驚人第31章 海陸並進第8章 鉅艦逞威第40章 大敵當前第14章 調整狀態第44章 調兵遣將第33章 好友重聚第4章 將官培訓第3章 不知進取第11章 偷襲專家第33章 迫敵決戰第16章 乘勝追擊第15章 真真假假第26章 世事難料第18章 戰役打響第8章 分秒必爭第39章 偵察前哨第23章 門戶之見第30章 運氣因素第16章 乘勝追擊第37章 臨機應斷第3章 不知進取第25章 噩運戰艦第15章 制信息權第12章 戰術規劃第40章 搶佔先機第32章 漏洞百出第35章 重點技術第59章 謝幕演出第21章 敵後包抄
第47章 解開心結第9章 得意忘形第37章 絕對優勢第23章 無理要挾第39章 搶先出手第21章 敵後包抄第31章 意外驚喜第3章 少有所爲第5章 精兵雲集第20章 勇追窮寇第28章 超難考卷第3章 破交作戰第1章 全面進攻第42章 海上賽跑第17章 爲國盡忠第38章 突然遭遇第11章 推波助瀾第67章 全殲死敵第24章 海上堡壘第13章 不留後路第50章 當頭棒喝第29章 特殊任務第5章 精兵雲集第46章 頂級戰俘第27章 時間空隙第21章 意外來客第20章 偶然相遇第38章 全速出擊第18章 戰鬥到底第14章 羣策羣力第13章 戰爭決策第6章 積極進取第60章 無力招架第48章 前仆後繼第39章 明確目的第38章 突然遭遇第54章 民主日本第8章 鉅艦逞威第4章 躲避風頭第60章 趁機揀漏第44節 蟻穴之患第20章 冤家路窄第44節 蟻穴之患第24章 進軍美洲第25章 主動伏擊第44章 戰略冒險第9章 爭取主動第38章 護航行動第39章 巨蟒吞象第40章 和平條約第59章 謝幕演出第13章 最後機會第22章 載譽而歸第2章 艦隊改制第24章 進軍美洲第62章 承前啓後第3章 重大項目第8章 速度紀錄第63章 運氣無敵第5章 守株待兔第16章 根本差別第35章 最後豪賭第29章 被動反應第46章 窒息炮擊第46章 頂級戰俘第45章 寶貴經驗第25章 全面進攻第16章 傷愈歸隊第33章 突擊部隊第7章 將計就計第31章 一鳴驚人第31章 海陸並進第8章 鉅艦逞威第40章 大敵當前第14章 調整狀態第44章 調兵遣將第33章 好友重聚第4章 將官培訓第3章 不知進取第11章 偷襲專家第33章 迫敵決戰第16章 乘勝追擊第15章 真真假假第26章 世事難料第18章 戰役打響第8章 分秒必爭第39章 偵察前哨第23章 門戶之見第30章 運氣因素第16章 乘勝追擊第37章 臨機應斷第3章 不知進取第25章 噩運戰艦第15章 制信息權第12章 戰術規劃第40章 搶佔先機第32章 漏洞百出第35章 重點技術第59章 謝幕演出第21章 敵後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