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戰略冒險

在七十二年(40年)七月份的時候登陸九州島,被公認爲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重大戰略冒險。

戰爭爆發到現在,還不到十個月的時間。

按照正常情況,如同帝國這類的世界一流強國,戰略動員至少需要一年半。也就是說,在戰爭爆發後一年半,才能完全發揮出戰略潛力。即便帝國在戰爭爆發前就已做了相關的準備工作,比如海軍的內部動員等等,可是任何一個成熟的,有健全法律體制的國家都不可能在戰爭爆發前進行國家戰略動員。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

到七月初的時候,帝國的第一階段戰略動員才基本上完成,各項工業產值開始迅速提升。可是,除了需要強大的工業之外,戰爭還需要工業儲備。更重要的是,工業生產有一定的週期性,而這個週期性在海軍身上體現得最爲明顯。

也就是說,當時帝國沒有同時發動兩場大規模登陸作戰行動的能力。

戰略冒險失敗的後果肯定非常嚴重。

日本就是敗在了戰略冒險上,認爲能夠抓住機會,分頭殲滅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活動的三大艦隊,從而奪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權,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結果,在“大東海戰”中一敗塗地,從此一步步走向了戰敗的深淵。

如果帝國的這次戰略冒險失敗了,結果仍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不說別的,日本戰場就足以牽制住帝國海軍陸戰隊三分之二的兵力,帝國海軍一半的艦隊,以及帝國在西太平洋戰場上一半以上的海運能力。另外,日本戰場將消耗帝**事工業生產力的三分之一以上。

也就是說,只要帝國陷入了日本這個戰爭泥潭。將無力與美國抗衡。

這一點,就足以將帝國打入萬劫不復地深淵。

那麼,帝國爲什麼要走出這步險棋呢?

或者說,蕭鼎昆爲什麼一改以往的穩重,選擇了戰略冒險呢?

很明顯,如果還有別的選擇。蕭鼎昆不會做出如此冒險的決策,因爲不管是他之前的表現,還是今後的表現,都證明他是一個非常穩重地戰時領袖。

從當時的局面來看,如果帝國不盡快擊敗日本,也同樣有很大的可能輸掉戰爭。

依照當時海軍情報局與帝國情報局提供的相關數據,餘輝宏的部隊在房總半島上岸之後,在艦隊的支持與掩護之下,三十個陸戰師,超過五十萬的兵力足以完成掃蕩關東平原的戰略任務。當然。攻佔東京也不在話下,需要的只是時間。

按照最初制訂的計劃,帝國準備在日本戰場上投入五十到五十五個陸戰師。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陸戰隊還有二十到二十五個陸戰師地剩餘力量。

當時,限制陸戰隊戰鬥力的不是兵力不夠,而是投送能力與後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以陸戰隊的動員速度,到年底的時候,其總兵力將擴大到一百五十萬。出去中西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守備兵力,陸戰隊在日本戰場上投入一百一十萬到一百二十萬的兵力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當然,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陸戰師屬於新近動員地部隊,戰鬥力不會高到哪裡去。

這麼多兵力,足以支撐兩場大規模登陸作戰行動了。

投送能力方面,隨着餘輝宏地第五軍在房總半島站穩了腳跟。建立起了臨時碼頭,登陸艦隊就可以全身而退,參加下一場登陸作戰行動。後期的運送工作完全可以由貨輪,或者其他民用船隻承擔。

更重要的是,在九十九里鎮的登陸作戰行動中,登陸艦隊幾乎沒有損失。

因此,當時最關鍵的還是後勤保障能力。

七月五日,也就在登陸九州島的作戰行動開始前,蕭鼎昆下達了第二階段戰略動員地命令。並且在附帶命令中。要求帝國所有排水量在二百五十噸以上的船隻到帝國海軍登記報道,以便海軍隨時徵召。

全面徵召民用船隻屬於第三階段戰略動員的內容。可見,當時後勤保障問題有多嚴重。

這一切的目的都是要儘快擊敗日本。

隨着帝國加強對日本的戰略封鎖,以及美國將太平洋艦隊轉移到珍珠港,美國參戰已經無法避免,而且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美國很有可能在七十二年(40年)年底參戰,而不會拖到明年年中。另外,日本戰敗的跡象越明顯,美國突然參戰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說,帝國要想避免在太平洋戰場上同時面對兩個(甚至三個)敵人,就必須得在年底前擊敗日本。

顯然,僅僅靠餘輝宏那支陸戰隊是辦不到地。

只要美國有明確地參戰意圖,日本就不會投降,即便陸戰隊打下了東京,日本政府也會設立“陪都”,繼續堅持下去。

如此一來,要想擊敗日本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其實,從蕭鼎昆批准陸戰隊在九州島地登陸作戰來看,此時討論擊敗日本,或者迫使日本政府投降的意義並不大。或者說,蕭鼎昆已經修改了對日作戰方針,即在日本政府不投降,或者不退出戰爭的情況下,帝國將在日本扶持新的政府,採取“以戰養戰”,“以日製日”的戰略。如此一來,九州島就不是可打可不打的問題,而是必須要打。

另外,晚打不如早打!

從地理位置上看,九州島距離帝國本土最近,就算是普通漁船也可以從帝國本土東部港口出發,直駛九州島,從而大大減輕了後勤保障的壓力。

最重要的是,九州島是當時日本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當時,日本主要有五個工業區,分別位於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戶內海北岸、以及以長崎爲中心的九州島。在這五個工業區中,九州島的工業產能排名第三,其船舶生產能力排名第二。另外,九州島還是日本比較重要的農業產區,生產了日本六分之一的糧食。九州島的人口也佔到了日本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因爲九州島是面向帝國的地區,大部分居民對帝國的態度都比較親善,有利於今後的統治。

綜合這些因素,要想實現“以日製日”的戰略目的,就必須打下九州島。

顯然,蕭鼎昆不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只是,攻打九州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九州島一直被日本當作戰略前線,在戰爭爆發前,該地區的守備軍隊的密度是日本本土最大的。而且,在登陸房總半島之前,帝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在那霸集結,故意讓日本方面認爲帝國陸戰隊將在九州島登陸,從而使日本加強九州島的防禦,忽視了首都附近的防禦。

從選擇的時機上來看,算不上最好,也算不上最糟糕。

隨着餘輝宏的部隊成功上岸,並且開始向東京灣方向推進,擺出了直襲東京的態勢,日軍不可能不從西部地區調遣部隊去加強東京與關東平原的防禦。從當時帝國海軍情報局與帝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來看,在五月四日之前,至少有兩個師團的日軍離開九州島,調往關東地區。

陸戰隊在這個時候攻打九州島,遇到的抵抗不會太強。

當然,也不會太弱,因爲當時九州島還有至少八個正規師團的日軍地面部隊,以及二十一個剛剛完成動員,或者正在動員的預備師團。只是,這些預備師團相當於帝國的民兵部隊,戰鬥力並不怎麼樣。

爲此,擔任這次登陸作戰指揮工作的是陸戰第七軍司令陸少豐。

同時,陸少豐還帶來了陸戰第七軍的三個陸戰師。這三個陸戰師都參加過達沃港的登陸作戰,以及隨後在棉蘭老島的掃蕩戰鬥,其經驗極爲豐富,鬥志也非常頑強,算得上是帝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部隊。

當然,絕對不能不考慮陸少豐這個陸戰隊頭號猛將。

當時,敢於接下這個任務的恐怕就只有陸少豐了。作戰計劃還在制訂的時候,方國儒就將陸少豐招了回來,目的就是讓他去攻打九州島。

陸少豐接下了任務,也沒有少開條件。

比如第一艦隊的全力支持,充足的後勤保障,以及能夠一次投送至少三個陸戰師的登陸艦隊。最後,陸少豐還提出,應該儘快建立屬於陸戰隊自己的,由陸戰隊指揮的炮火支援艦隊。

其實,早在戰爭爆發後,方國儒就有了類似的想法。只是一直以來,艦隊都在海軍的掌握之中,如果連艦隊都交給了陸戰隊,海軍還有存在的價值嗎?當然,也不是說陸戰隊不能擁有自己的炮火支援艦隊,只是以當時的情況,帝國還沒有能力爲陸戰隊打造一支“專業”炮火支援艦隊。

正是如此,第12艦隊在返回那霸的途中收到了新的作戰命令。

等白佑彬率領艦隊趕到天草灘海域時,第11艦隊爲陸戰隊提供的前期炮火準備已經到了最後關頭,由陸少豐親率的登陸艦隊也即將到達。

第32章 戰爭難民第4章 元帥到訪第27章 臨時變陣第14章 秘密動員第46章 一軍二帥第56章 嚴重錯誤第44章 冒牌主力第41章 決戰在即第18章 怒海追蹤第4章 針鋒相對第23章 主將分歧第48章 軍人職責第8章 哥們情誼第14章 改頭換面第6章 先海後陸第20章 勇追窮寇第30章 中立法案第3章 孤島之行第20章 側翼突擊第16章 根本差別第4章 躲避風頭第24章 見好就收第25章 摸黑前進第14章 局勢漸明第21章 關門打狗第33章 好友重聚第46章 進退兩難第20章 不是運氣第9章 破交戰果第29章 勝利到來第31章 瘋狂對轟第22章 攔截行動第43章 最後死戰第25章 旁觀者清第50章 智者千慮第19章 自找麻煩第37章 泰山崩塌第18章 戰鬥到底第58章 優柔寡斷第7章 彈如雨下第17章 狼入羊羣第46章 獨木難支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章 喜憂並存第49章 毫無懸念第4章 小拿破倫第52章 喜憂參半第18章 一炮斬首第37章 提前謝幕第18章 初爲人父第30章 對陸炮擊第5章 責無旁貸第16章 前進誘敵第18章 一意孤行第18章 打與不打第23章 無理要挾第23章 全身而退第38章 雙雙捱揍第8章 變化因素第26章 背水一戰第10章 簡單決定第27章 時間空隙第4章 積極戰術第5章 複合炮彈第38章 預謀巧合第27章 民主政治第19章 實戰練兵第14章 戰爭橫財第3章 人事調整第4章 戰局分析第66章 善後工作第31章 攻佔虎穴第1章 四兩千斤第49章 於公於私第22章 最大擔憂第35章 德軍將領第9章 殘酷現狀第27章 信心決心第45章 風雲變幻第26章 大戲上演第55章 危機並存第42章 臨時避難第2章 超大手筆第8章 心情可好第1章 大洋孤狼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4章 各打各的第54章 民主日本第23章 主將分歧第1章 四兩千斤第16章 困難重重第24章 擇機而戰第4章 將官培訓第15章 悔之晚矣第23章 響亮耳光第30章 對陸炮擊第46章 窒息炮擊第1章 未雨綢繆第2章 艦隊改制第61章 以多打少
第32章 戰爭難民第4章 元帥到訪第27章 臨時變陣第14章 秘密動員第46章 一軍二帥第56章 嚴重錯誤第44章 冒牌主力第41章 決戰在即第18章 怒海追蹤第4章 針鋒相對第23章 主將分歧第48章 軍人職責第8章 哥們情誼第14章 改頭換面第6章 先海後陸第20章 勇追窮寇第30章 中立法案第3章 孤島之行第20章 側翼突擊第16章 根本差別第4章 躲避風頭第24章 見好就收第25章 摸黑前進第14章 局勢漸明第21章 關門打狗第33章 好友重聚第46章 進退兩難第20章 不是運氣第9章 破交戰果第29章 勝利到來第31章 瘋狂對轟第22章 攔截行動第43章 最後死戰第25章 旁觀者清第50章 智者千慮第19章 自找麻煩第37章 泰山崩塌第18章 戰鬥到底第58章 優柔寡斷第7章 彈如雨下第17章 狼入羊羣第46章 獨木難支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章 喜憂並存第49章 毫無懸念第4章 小拿破倫第52章 喜憂參半第18章 一炮斬首第37章 提前謝幕第18章 初爲人父第30章 對陸炮擊第5章 責無旁貸第16章 前進誘敵第18章 一意孤行第18章 打與不打第23章 無理要挾第23章 全身而退第38章 雙雙捱揍第8章 變化因素第26章 背水一戰第10章 簡單決定第27章 時間空隙第4章 積極戰術第5章 複合炮彈第38章 預謀巧合第27章 民主政治第19章 實戰練兵第14章 戰爭橫財第3章 人事調整第4章 戰局分析第66章 善後工作第31章 攻佔虎穴第1章 四兩千斤第49章 於公於私第22章 最大擔憂第35章 德軍將領第9章 殘酷現狀第27章 信心決心第45章 風雲變幻第26章 大戲上演第55章 危機並存第42章 臨時避難第2章 超大手筆第8章 心情可好第1章 大洋孤狼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4章 各打各的第54章 民主日本第23章 主將分歧第1章 四兩千斤第16章 困難重重第24章 擇機而戰第4章 將官培訓第15章 悔之晚矣第23章 響亮耳光第30章 對陸炮擊第46章 窒息炮擊第1章 未雨綢繆第2章 艦隊改制第61章 以多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