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前仆後繼

bookmark

“意大利”號主動撤出戰鬥的時候。其二艘姊妹艦|不住了。

作爲編隊內的三號主力艦。“羅馬”號在轉向的時候。把轉向時間延遲了大概二分鐘。並且選擇了更大轉向角度。從而與“意大利”號拉開了距離。這麼做。也主要是想給戰術機動留出足的空間。

可以說。“羅馬”號的艦長很明智。

在不不同時對付二艘敵艦。戰連對手一半都不到的情況下(二艘“蒙大拿”級戰艦有二十四門主炮。而一艘“維內託”級戰列艦則只有九門主炮。爲對手的百分之三十七點五)。加強戰術機動。纔是“保身”的最佳方法。

問題是。“羅馬”號並不是四號主力艦。

在其身後還有“帝國”號。如果“羅馬”號進行大範圍的戰術機動。必然會影響到“帝|”號。從而影響到編隊的整齊性。按照意大利海軍的作戰條令。“羅馬”號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規避。而不能爲了躲避炮彈完全不顧編隊作戰。顯然。在此情況下。“羅馬”號不可能爲所欲爲。

這也直接釀成了“羅馬”號的悲慘結局。

在二點十七分。也就在“羅馬”號準備轉向的時候。就捱了第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彈。成爲了意大利艦隊中第一艘捱打的戰列艦。

萬幸的是。炮彈直接貫穿了艦橋頂部的火力指揮中心。沒有造成更大的破壞。

在二點二十四分的時候。“羅馬”號再次中彈。

炮彈從戰艦右側距離艦首大概五米處進入。然後從戰艦左側距離艦首大概二十五米處鑽了來。最終在海里發生爆炸。顯然。十六英寸穿甲彈的威力有點過頭了。只在“羅馬”號的艦首上開了一個貫穿的窟窿。

因爲轉向時間晚了幾分鐘所以當“羅馬”號調整好航向的時候。與美軍戰列線的距離短到了不足九千米。即便在夜間情況下。只要美軍炮手完全按照火控雷達提供的數設定炮擊參數。主炮的命中率都不會低於百分之三。也就是說。平均每三輪齊射。就打中“羅馬”號一次。如果炮手素質稍微高一點。有足夠的經驗。甚至能夠保證每輪齊都能打中對手。

顯然。“羅馬”號離對手太近。

雖然在炮戰中。“羅馬”號也讓美軍七號主力艦即“紐約”號(BB95捱了不下五枚三百十一毫米穿彈。但是在面對“阿肯色”號與“紐約”號的聯合夾擊。“羅馬”的反抗顯非常微弱。

到二點三十分的時|。“羅馬”號已經捱了七枚穿甲彈。

除了前兩枚穿甲彈以及打穿了主裝甲帶。卻沒有發生爆炸的第五枚穿甲彈。之外。另外四枚穿甲彈的中點全在“羅”號艦體的右側。且都在進入艦體之,發生了爆炸其中有三枚穿甲彈是在打穿了主裝甲。穿過了裝甲隔艙之後。在艦體部爆炸的。其造成的損傷非常嚴重。

到二點三十五分的時候。“羅馬”號的航速降低到了十二節。

並不是“羅馬”號的艦長想拉開與“意大利”號的距離。而是因爲該艦的八臺鍋爐中有五臺被摧毀。四臺蒸汽輪機中。也只有二臺還在繼續工作。

在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動力。同時的不通過調整二仍然在繼續轉動的傳動軸的轉數來保持戰艦航向的情況下。“羅馬”號能夠保持十二節的速度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按理說。在這個時|。“羅馬”號應該撤出戰鬥了。

問題是當時“內託”號的通信中心已經被摧毀。佩皮諾也離開了司-橋。無法用其他方式下達命令。

結果。在沒有收到命令的情況下。之前一直精明的“羅馬”號艦長沒有下達撤退命令。

堅持下去的直接結果就是挨更多炮彈。

打到二點四十五分的時候。“羅馬”號右側艦體。以及上層建築的右側已經面目全非了。當時甚至判斷不出中了多少炮彈!

按照美軍的統計。到此時二艘列艦用主炮擊中了“羅馬”號不下十五次!

此時意大利”號已經左轉。

在二點四十七分的時候。“羅馬”號也開始左轉準備脫離編隊。

比“意大利”號幸運的是。“羅馬”號的主炮與副炮彈藥艙都沒有被打中。也沒有發生爆炸。

雖然在左轉離開戰場的時候。“羅馬”號的右傾角度已經達到了十三度。且航速降低到了十節左右。但通過向左側隔艙注水。傾斜角度到了控制。只要能夠撤出戰場。就能夠爲發電機供更多的動力。抽出艦體內的海水。甚至使艦體扶正。

問題是。“羅馬”號跑的掉嗎?

此時。位於編隊最後面的“帝國”號也到了崩潰的邊

可以說。在四艘“維內託”級戰列艦中。“帝國”號的表現是最優秀的。

戰鬥打響後。“帝|”號就讓美的八號主力艦。即“賓夕法尼亞”號(BB96)嚐到了苦頭。並且在被對手擊中之前。至少打中了“賓夕法尼亞”號三次。只是。三百八十一毫米穿甲彈的威力確實偏低。且三次命中點都在其上層建築上。所以沒有能夠重創“賓夕法尼亞”號。甚至沒有讓對手損失部分作戰能力。

在編隊轉向的時候。“國”號的位置是最理想的。

作爲編隊中的最後一艘戰列艦。“帝國”號可以不受限制的進行戰術機動。甚至可以拉開與“羅馬”號距離。反正。只要不脫離編隊。並且跟隨編隊的步伐前進。“帝國”號的戰術就不會受到編隊的影響。

也正是如此。在轉向的時候。“帝國”號避開了對手打來的所有炮彈。

隨後在進入線列決戰的時候。“國”號還首先打中了對手。

只是。在進入決戰階段後。“帝國”號的遭遇就與其他三艘姊妹艦沒有太大的區別了。面對二個對手。且對手的主炮數量是自身的一點六倍的情況下。“帝國”的反擊只能迎來更猛烈的迴應。

顯然。“帝國”號的結局不會好少。

打到二點五十分的時候。“帝國”已經被十六英寸穿甲彈擊中了十一次。且其中八次打在了艦體水線附近。並且都在艦體內發生了爆炸。如果不是穿甲彈的裝藥量偏少。且“帝國”號上的損管隊員及時的向B炮塔的彈藥艙注水。且其大部水密門都發揮了作用。恐怕“帝國”號在三點之前就會覆沉沒。

見到“羅馬”號轉。“帝國”也立即隨着“羅馬”號左轉。

說白了。“帝國”的艦長早就想撤退了。只是前找不到撤退的理由。現在。“羅馬”號轉向撤退。按照戰術交戰原則。“帝國”號可以在沒有收到艦隊司令官的命令前。跟隨前方的戰艦一同轉向。

當時。“帝國”號的航速也降低了十節。

不是該艦損失了大部分動力設備。是艦體嚴重水。爲了保持橫向平衡。艦長已經下令向左側的隔艙注水。結果在轉向撤退的時候。“帝國”號的進水量超過了八千噸。此時。油艙空着的好處顯現了出來。如果當時“帝國”號的油艙是滿的。或者有三分之二的燃油。其排水都將超過五萬噸。導致儲備浮力低於排水量。從而沉沒。而現在。“帝國”號的實際排水量還不到四萬七千噸。仍然有足夠的儲備浮力。

除了排水量增加導致航速降低之外。爲了避免海水迅速涌入嚴重受損的艦體。艦長也不的不讓戰艦降低航行速度。

在二點五十五分左。航行在最前面的“維內託”號也在遭到重創的情況下轉向了。

而此時。佩皮諾還沒有登上前來接應的巡洋艦。也就無法下達作戰命令。

面對集體轉向撤退的意大利艦隊。米切爾並沒有遲疑多久。

三點不到。米切爾就率領前面的四艘“蒙大拿”級戰列艦將航向轉到了九十度。並且將航速提高到了二十節以上。準備從南面包抄意大利艦隊。隨後。米切爾讓一直伴隨在|力編隊後方的二支驅逐艦編隊同時向意大利艦隊的主力隊發動了魚雷突擊。而爲驅艦編隊提供火力掩護的不是巡洋艦編。而是主力隊中的後四艘戰列艦。

顯然。米切爾此時然非常冷靜。

在幹掉了德國海軍的四艘戰列艦。重創了意大利艦隊之後。他並沒有輕敵。而是記住了另二個巨大的威脅。那就是德國海軍的二艘戰列巡洋艦。

如果驅逐艦編隊遭到對方巡洋艦。特別是戰列巡洋艦的攔截。將損失慘重。

在此情況下。能夠爲驅逐艦編隊提供支援的就只有戰列艦。

打到這個時候。意大利艦隊離覆滅也不遠了。

更糟糕的是。佩諾直到三點十五分才登上了前來接應的巡洋艦。並且在三點二十分時候重新執艦隊。

此時。美軍的四艘戰列艦已經從南面圍了過來。

發動魚雷攻擊的十二艘驅逐艦距離意大利艦隊的主力編隊已經不足一萬米了。即便佩皮諾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巡洋艦編隊攔截美軍的驅逐艦。可是在四艘戰列艦的支持下。德意艦隊的巡洋艦編隊根本起不了作用。

此時。留給佩皮諾唯一選擇就是逃命。

第33章 創造機會第11章 網開一面第1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敵情分析第19章 不爲所動第33章 草草收兵第18章 戰役打響第13章 最後機會第12章 自私代價第1章 未雨綢繆第20章 單向屠殺第40章 和平條約第57章 凱旋而歸第32章 轉移重點第37章 關鍵砝碼第50章 緊急維修第53章 狐假虎威第23章 無聲追殺第42章 對外新政第15章 謹慎爲先第39章 巨蟒吞象第21章 仁者無敵第9章 戰略投送第41章 如意算盤第8章 哥們情誼第59章 謝幕演出第7章 一觸即發第11章 盡職盡忠第8章 牽制行動第42章 炮轟東京第60章 趁機揀漏第68章 疑惑不解第16章 困難重重第46章 獨木難支第63章 羣毆強敵第3章 戰爭動員第63章 羣毆強敵第32章 拼死堅持第15章 再上征途第10章 簡單決定第65章 戰鬥收尾第36章 原形畢露第5章 技術轉讓第47章 危機並存第33章 麻煩不斷第40章 舊貌新顏第29章 繡花枕頭第58章 拼光拼盡第40章 二十分鐘第54章 民主日本第42章 緊急馳援第20章 單向屠殺第20章 只欠敵人第10章 大難不死第35章 忙中出錯第49章 毫無懸念第8章 戰略佈局第23章 滿載而歸第28章 最高懲罰第47章 僥倖歸來第60章 無力招架第10章 戰術優勢第3章 重大項目第49章 狐狸轉身第15章 各爲其主第15章 繞道而行第8章 戰略佈局第23章 門戶之見第4章 關鍵雞肋第6章 遙感戰鬥第34章 創新戰術第32章 轉移重點第30章 時不待己第31章 搶先開火第8章 上帝之手第26章 當局者迷第55章 主角上場第39章 迎頭痛擊第9章 戰略投送第8章 破冰之旅第5章 大型軍演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6章 力戰不支第16章 歪打正着第30章 戰略影響第27章 紛紛擾擾第17章 重拳出擊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3章 艦隊家底第21章 大膽決策第31章 戰術規劃第26章 背水一戰第13章 逼敵決戰第38章 反客爲主第44章 後悔晚矣第47章 主動做餌第38章 新年新相第16章 重量對手第46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臨時變陣
第33章 創造機會第11章 網開一面第1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敵情分析第19章 不爲所動第33章 草草收兵第18章 戰役打響第13章 最後機會第12章 自私代價第1章 未雨綢繆第20章 單向屠殺第40章 和平條約第57章 凱旋而歸第32章 轉移重點第37章 關鍵砝碼第50章 緊急維修第53章 狐假虎威第23章 無聲追殺第42章 對外新政第15章 謹慎爲先第39章 巨蟒吞象第21章 仁者無敵第9章 戰略投送第41章 如意算盤第8章 哥們情誼第59章 謝幕演出第7章 一觸即發第11章 盡職盡忠第8章 牽制行動第42章 炮轟東京第60章 趁機揀漏第68章 疑惑不解第16章 困難重重第46章 獨木難支第63章 羣毆強敵第3章 戰爭動員第63章 羣毆強敵第32章 拼死堅持第15章 再上征途第10章 簡單決定第65章 戰鬥收尾第36章 原形畢露第5章 技術轉讓第47章 危機並存第33章 麻煩不斷第40章 舊貌新顏第29章 繡花枕頭第58章 拼光拼盡第40章 二十分鐘第54章 民主日本第42章 緊急馳援第20章 單向屠殺第20章 只欠敵人第10章 大難不死第35章 忙中出錯第49章 毫無懸念第8章 戰略佈局第23章 滿載而歸第28章 最高懲罰第47章 僥倖歸來第60章 無力招架第10章 戰術優勢第3章 重大項目第49章 狐狸轉身第15章 各爲其主第15章 繞道而行第8章 戰略佈局第23章 門戶之見第4章 關鍵雞肋第6章 遙感戰鬥第34章 創新戰術第32章 轉移重點第30章 時不待己第31章 搶先開火第8章 上帝之手第26章 當局者迷第55章 主角上場第39章 迎頭痛擊第9章 戰略投送第8章 破冰之旅第5章 大型軍演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6章 力戰不支第16章 歪打正着第30章 戰略影響第27章 紛紛擾擾第17章 重拳出擊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3章 艦隊家底第21章 大膽決策第31章 戰術規劃第26章 背水一戰第13章 逼敵決戰第38章 反客爲主第44章 後悔晚矣第47章 主動做餌第38章 新年新相第16章 重量對手第46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臨時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