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局勢的變化往往出人意料。
從發現大西洋艦隊開始。鍾長生就按部就班的按照作戰計劃在指揮第41艦隊。沒有犯任何錯誤。
當時。最讓鍾長生頭痛的問題不是打不打的過大西洋艦隊。而是白佑彬一直沒有與他聯絡。雖然按照作戰計劃的約定。只要第43艦隊沒有主動發出電報。就表明第43艦隊正在尋找參戰的機會。需要第41艦隊繼續堅持。這意味着第43艦隊隨時有可能出現在戰場上。幫助第41艦隊幹掉大西洋艦隊。但是隨着第41艦隊向南轉向。並且將航速降低到十四節之後。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後來。很多人認爲。減速到十四節。是鍾長生在這場海戰中犯的最嚴重的錯誤。
減速之後。第41艦隊裡的五艘戰列艦的炮擊命中率都大幅度的提高。可同樣的。大西洋艦隊裡的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炮擊命中率也直線上升。隨着雙方炮擊命中率迅速提高。第41艦隊處於了明顯不利的位置。
炮戰中。“長江”號與“黃河”號的表現一直不錯。可是另外三艘戰列艦就沒有這麼厲害了。最要命的是。“長江”號與“黃河”號在連連命中對手的情況下。卻沒有迅速幹掉對手。或者使對手撤出戰鬥。結果。在派頭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與“厭戰”號遭受痛擊的時候。其三艘姊妹艦讓第4艦隊的“喜馬拉雅山”號、“大別山”號與“阿爾泰山”號戰列艦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戰鬥打到三點三十五分的時候。第41艦隊已經露出了敗象。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鍾長生的戰術決策並沒有錯。甚至可以說。正是第41艦隊主動減速。纔會第43艦隊爭取到了機會。
在第二次向南轉向之後。如果第41艦隊不減速。那麼第43艦隊就無法迅速趕到戰場。另外。在四點之前。第41艦隊必須向北轉向。不然就將一頭衝進非洲大陸北面的淺水區。大西洋艦隊在第41艦隊的西面。且擁有戰術上的優勢。在此情況下。第41艦隊向北轉向。很有可能導致艦隊陷入混亂之中。到時候。不管是投入驅逐艦去吸引對方的注意力。還是向東北轉向撤退。第41艦隊都將輸掉整場海戰。並且導致大西洋艦隊在第43艦隊趕到之前撤出戰場。
另外。正是第41艦隊轉向減速。才讓薩摩維爾“留”了下來。
隨着速度降低。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的炮擊命中率提高。讓薩摩維爾看到了殲滅第4艦隊的希望。從而也讓他忘記了所面臨的巨大危險。按照大西洋艦隊司令部的一些軍官的說法。薩摩維爾已經知道第43艦隊正在趕過來。而他希望在第43艦隊趕到之前。首先幹掉第41艦隊裡較弱的三艘戰列艦。然後集中炮火打殘二艘“長江”級戰列艦。這樣在第4艦隊到達之後。大西洋艦隊仍然有決勝的把握。
顯然。如果第41艦隊不減速。不讓對手的炮擊命中率提高。在久戰無果的情況下。薩摩維爾就算不知道第43艦隊就在附近。也會放棄與第41艦隊的決鬥。最終讓第41艦隊返回直布羅陀港。同時率領大西洋艦隊離開戰場。
戰鬥中。第41艦隊裡的幾艘老式戰列艦的表現非常英勇。只是實力不如對手。
與“阿爾泰山”號對抗的是“安的列斯”號。該艦是同級艦中的第五艘。也是最後一艘。相對而言。“安的列斯”號的戰鬥力比“阿爾泰山”號強大的多。
據“阿爾泰山”號的戰鬥記錄。在三點過五分到三點三十五分。這半個小時的戰鬥中。一共打中了對手十一枚穿甲彈。其中四枚穿甲彈給對手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損傷。在瞭望員的報告中。一枚穿甲彈打掉了“安的列斯”號的副艦橋。一枚打中了C炮塔。一枚打在了後桅杆與後煙囪之間。並且在艦體內爆炸。另外一枚則擊中了左舷水線附近。並且在艦體內爆炸。
相對而言。“阿爾泰山”號受到的打擊要嚴重的多。
在半個小時之內。“安的列斯”號一共命中了“阿爾泰山”號十八枚十五英寸穿甲彈。其中七枚穿甲彈打在了關鍵部位。到“阿爾泰山”號失去戰鬥力的時候。其四座炮塔中的三座被摧毀。另外一座因爲甲板變形。導致無法正常轉動而失去了戰鬥力;艦體右舷捱了三枚穿甲彈。導致右舷三分之一的艙室進水;最嚴重的是。一枚十五英寸穿甲彈準確無誤的打中了“阿爾泰山”號的火力指揮中心。導致這艘還沒有進行全面現代化改進的老式戰列艦無法有效的應用戰艦上的火炮。
“大別山”號對陣的是“勇士”號。
與“阿爾泰山”號的情況相差不多。在與“勇士”號的戰鬥中。“大別山”號的表現非常勇猛。前後共打中了對手十六枚穿甲彈。其中有十一個戰果是在三點過五分到三點三十五分之間收穫的。並且導致“勇士”號損失了二座主炮炮塔。可在這半個小時之內。“大別山”號也被對手打中了十六次。且至少有八枚穿甲彈對其造成了嚴重損傷。
撤出戰鬥的時候。“大別山”號上的八門主炮全部失去了戰鬥力。右舷上只剩下了一門副炮與二門速射炮還能繼續戰鬥。另外。右舷有近一半的艙室進水。最嚴重的是。該艦艦橋被一枚十五英寸穿甲彈。以及十多枚五點五英寸炮彈擊中。艦長受了重傷。大副陣亡。頂替指揮的是當時沒有在艦橋內的二副。
按理說。“喜馬拉雅山”號的情況應該好一些。實際則不然。
當時。“喜馬拉雅山”號對陣的是大西洋艦隊旗艦“巴哈姆”號。該艦是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中狀態最好。而且在現代化改進時唯一裝備了艦隊指揮系統的戰艦。因此。薩摩維爾沒有選擇“伊麗莎白女王”號爲旗艦。
戰鬥中。“喜馬拉雅山”號打出的穿甲彈至少有三次差點命中“巴哈姆”號的司令艦橋。
顯然。“差點命中”與“命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也正讓“巴哈姆”號的艦長嚇出了一身冷汗的三次“差點命中”。使“巴哈姆”號在戰鬥中的表現並不是很好。半個小時之內。僅打中了“喜馬拉雅山”號九次。而“喜馬拉雅山”號則打中了對方十一次。
可是。雙方的運氣不可同日而語。
“喜馬拉雅山”號的十一次命中中。僅有三枚穿甲彈對“巴哈姆”號有比較大的威脅。在這三枚穿甲彈中。除了打中D炮塔的那枚之外。另外二枚也沒有讓“巴哈姆”號損失戰鬥力。最要命的是。打中了“巴哈姆”號艦體水線附近的四枚穿甲彈中。二枚沒有爆炸。一枚被彈飛。另外一枚則沒能穿透主裝甲帶。
相反。“巴哈姆”號的九次命中記錄卻很有“質量”。
四枚打中了“喜馬拉雅山”號艦體水線附近的十五英寸穿甲彈中。僅有一枚沒有爆炸。另外三枚全都穿透了裝甲。在艦體內爆炸。其中一枚打中了右側的二號輪機艙。結果導致前面的二號鍋爐艙。以及後面的四號鍋爐艙都出現了不同的損傷。打在上層建築上的五枚穿甲彈中。有三枚打在了炮塔上。並且都取的了不錯的效果。其中二枚直接摧毀了炮塔。另外一枚震壞了炮塔的旋轉機構。相對而言。最致命的一枚穿甲彈是打中了“喜馬拉雅山”號艦橋後方的電力艙。這枚炮彈導致該艦損失了一半的電力。除了使僅存的乙炮塔無法正常使用之外。還使該艦的所有電子設備停止了工作。
打到這一步。三艘“老爺”級戰列艦都已盡了全力。
雖然三艘戰列艦都遭到了重創。且都失去了繼續作戰的能力。但是它們的對手都損失了部分主炮火力。另外“安的列斯”號與“勇士”號的部分艙室還被海水淹沒。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必然有所降低。
戰鬥中。只有“長江”號與“黃河”號的表現值的稱道。
到三點三十五分的時候。與這二艘戰列艦對陣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與“厭戰”號幾乎損失了所有主炮。且艦體遭到了重創。能否加速撤離戰場都是個嚴重問題。只是。二艘戰列艦都沒有沉沒的跡象。“伊麗莎白女王”號上還有三門主炮在開火。“厭戰”號上則還有二門主炮在向“黃河”號還擊。
鍾長生不的不驚歎英國海軍在上次大戰之前設計的這種“經典”戰列艦的生存能力。
只是。第41艦隊也無法繼續堅持下去了。
如果不盡快撤出戰鬥。就算“長江”號與“黃河”號仍然能夠戰鬥。另外幾艘戰列艦也必然被敵人擊沉。毫無疑問。鍾長生不想在這場海戰中損失一艘戰列艦。畢竟第41艦隊是第四艦隊的老本。趁着“長江”號與“黃河”號還有作戰能力。掩護其他幾艘戰列艦撤退。纔是最佳的選擇。
結果。三點四十分的時候。鍾長生下達了撤退命令。並且發出了相關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