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垂死掙扎

bookmark

第43艦隊參戰後大概一個小時。薩摩維爾就被推到了毀滅的邊緣。

這一點。肯定是薩摩維爾沒有想到的。準確的說。在“勇士”號、“拉米利斯”號與“安的列斯”號相繼戰沉之前。薩摩維爾並不相信遠道而來的第43艦隊擁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可是。在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內。三艘戰列艦相繼戰沉。不管薩摩維爾有沒有認識到第43艦隊的強大戰鬥力。大西洋艦隊已經到山窮水盡的的步了。

其實。早在“拉米利斯”號遭到突然打擊的時候。薩摩維爾就發現了危險。

只是。“拉米利斯”號不清不楚的報告讓薩摩維爾錯過了避開第43艦隊的機會。這也是他能夠獲的的最後一次機會。

當時。“拉米利斯”號報告遭到了敵艦炮擊。而且判斷爲敵主力艦。

這個判斷並沒有錯。“果敢”號的主炮與戰列艦的主炮一樣。另外。距離太遠了。“拉米利斯”號只能判斷出敵艦有三座主炮炮塔。而無法判斷出每座主炮炮塔安裝了幾門火炮。也就無法判斷出到底是戰列巡洋艦。還是快速戰列艦。

直到“果敢”號打出了三輪齊射。“拉米利斯”號的瞭望員才做出了準確判斷。

到此。薩摩維爾相信。返回戰場的不是第43艦隊。而是“果敢”號戰列巡洋艦。雖然這個判斷並沒有錯。但是卻讓薩摩維爾疏忽大意。

在出港之前。英國情報部門獲的的情報是:“果敢”號需要回國大修。“海豹”號與另外二支破交艦隊已經在北大西洋上活動了數個月。所有戰艦都需要返回港口進行大規模維護與修理。所以帝國海軍纔會派遣第43艦隊進入北大西洋執行破交作戰任務。

雖然後來收到情報。證實“果敢”號沒有去馬耳他。而是隨同第43艦隊進入了大西洋。但是結合之前的情報。薩摩維爾。乃至英國海軍高層都認爲。“果敢”號也只是掩護第43艦隊。在完成掩護任務之後。就將返回直布羅陀。然後返回帝國本土。

如此一來。此時“果敢”號出現在戰場上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第41艦隊已經失去了鬥志。正在向直布羅陀海峽方向突圍。而在其三艘主力艦遭到重創。僅有二艘主力艦還能繼續作戰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能力去拯救遭到“拉米利斯”號炮擊的“祁連山”號戰列艦。正好“果敢”號來到了交戰海域。所以參加了戰鬥。炮擊了“拉米利斯”號。

從錯誤的情報。錯誤的邏輯。只能的出錯誤的判斷。

即便薩摩維爾已經意識到。第43艦隊很有可能沒有突入大西洋。會在第41艦隊遭到襲擊之後返回。可是。他並不認爲第43艦隊能夠及時趕到戰場。按照他的想法。如果第43艦隊已經到達了戰場。爲什麼還要用一艘不經打的戰列巡洋艦去幫助“祁連山”號?以第43艦隊的實力。救助“祁連山”號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另外。第41艦隊肯定有辦法擺脫大西洋艦隊。根本不需要第43艦隊的支援。

薩摩維爾的邏輯沒有混亂。可是其推論的基礎則錯了。如果第43艦隊返回戰場。其目的肯定不是救援第41艦隊。而是對付大西洋艦隊。薩摩維爾卻認爲第43艦隊會首先救援第41艦隊。也就會首先出手救助“祁連山”號戰列艦。而不是對付大西洋艦隊。

直到四點過。薩摩維爾纔回過了神來。

準確的說。直到這個時候。薩摩維爾才放棄了追逐第41艦隊的想法。

當時。鍾長生並不知道第4艦隊已經到達。爲了確保讓三艘遭到重創的戰列艦能夠返回直布羅陀港。他不但讓二艘“長江”級戰列艦放慢速度。轉向脫離編隊。準備去對付大西洋艦隊。還讓一直在戰場外活動的驅逐艦與輕巡洋艦做好了參加戰鬥的準備。如果大西洋艦隊繼續追逐第41艦隊。鍾長生只能與薩摩維爾拼個魚死網破。

在此情況下。薩摩維爾反而失去了決戰的決心。

“長江”級戰列艦的防護能力有目共睹。二艘戰列艦都捱了不少的炮彈。結果都沒有遭到重創。反而在戰鬥中將“伊麗莎白女王”號與“厭戰”號打成了重傷。另外。大西洋艦隊剩下的五艘戰列艦的戰鬥力都有所損失。如果與二艘“長江”級戰列艦死拼。薩摩維爾佔不到多大的便宜。

到時候。即便能夠擊沉這二艘戰列艦。大西洋艦隊也會損失一到二艘戰列艦。

顯然。這個結果讓薩摩維爾無法接受。

如果在此時撤出戰鬥。不但能夠確保幹掉之前掉隊的“祁連山”號。還重創了對方三艘戰列艦。使帝國海軍第四艦隊第41艦隊喪失了戰鬥力。在未來半年。甚至一年之內。第41艦隊都難以承擔起重要的作戰任務。如果能夠率領大西洋艦隊全身而退。薩摩維爾就獲的了這場海戰的勝利。並且繼續掌握着北大西洋的制海權。

結果。當鍾長生準備拼命的時候。薩摩維爾卻膽怯了。

隨着二艘“長江”級戰列艦再次投入戰鬥。薩摩維爾下達了轉向的命令。想擺脫第41艦隊。撤出戰場。

也正是如此。在第43艦隊打開雷達的時候。大西洋艦隊已經轉向北上。

隨着電子軍官發現了從西面出現的艦隊之後。薩摩維爾才意識到。第43艦隊已經到達了戰場。大西洋艦隊大難臨頭了。

當時。英國戰艦上裝備了由美國提供的無線電探測設備。

這種設備是美國海軍爲了對付帝國海軍在雷達方面的優勢而專門研製的。該設備不但能夠準確的測量出無線電信號源的方向。還能針對各種無線電設備的工作頻段進行偵察。以判斷出無線電信號是雷達發出的。還是電臺發出的。更重要的是。該設備還能判斷出無線電信號是不是己艦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的反射波。

顯然。這種設備非常先進。

也正是如此。在第43艦隊的雷達啓動之後。英國戰艦上的電子軍官立即發出了警報。

可是。這已經太晚了。

第43艦隊的速度遠在大西洋艦隊之上。而且用雷達探測到大西洋艦隊之後。立即轉到了相同的航向上。並且將距離縮短到了二萬三千米左右。

最初的時候。薩摩維爾還認爲第43艦隊只是想把大西洋艦隊逼出交戰海域。確保第41艦隊能夠安全離開戰場。畢竟。二萬三千米的交戰距離。對雙方的主力艦來說都太遠了一點。以往。英國海軍與德國海軍的戰鬥中。交戰距離很少超過二萬米。大部分時候都在一萬米左右的距離上進行。即便薩摩維爾看過美國提供的很多戰報。知道在太平洋上。帝國與美國海軍的艦隊經常在二萬米之外交火。可是他仍然不太相信帝國海軍的戰列艦能夠對二萬米之外的敵艦進行精確炮擊。

很快。第43艦隊的齊射就讓薩摩維爾徹底絕望了。

前五輪炮擊。第43艦隊就擊中了對手十八枚穿甲彈。命中率高達百分十!要知道。在北大西洋戰場上。即便在一萬五千米之內。戰艦的炮擊命中率也很少超過百分之五。一般都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左右。

可以說。十分鐘之內。支撐着薩摩維爾的所有信心都崩潰了。

接下來的戰鬥。大西洋艦隊表現不佳。除了戰鬥力上的巨大差距之外。薩摩維爾的無所作爲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如果他能夠及時下令突圍。如果能夠及時調動隨行的驅逐艦。如果能夠及時轉向。如果能夠及時放棄註定要完蛋的“勇士”號與“安的列斯”號……不管怎麼說。如果當時薩摩維爾有所作爲。情況不會變的這麼糟糕。可是。在近一個小時的戰鬥中。薩摩維爾沒有下達一項戰術命令。哪怕是錯誤的戰術命令。

這樣的情況。在海戰中就意味着徹底的失敗其實。到五點半之前。“巴哈姆”號。也就是大西洋艦隊的旗艦都沒有遭到重創。與之對抗的“世宗”號戰列艦的炮擊命中率並不是很高。

直到“勇士”號、“拉米利斯”號與“安的列斯”號相繼戰沉。薩摩維爾才大夢初醒。可是此時要想擺脫對手。已經來不及了。

第43艦隊與第41艦隊的六艘戰列艦已經圍了上來。並且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面。

別說。大西洋艦隊僅有三艘性能並不先進。服役了三十年。而且在之前的戰鬥中已經有所損傷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就算是三艘協約國集團最強大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在面對兩倍於己的敵人。且敵人都有足夠犀利的主炮的情況下。也難以逃出昇天。更不可能反敗爲勝。

關鍵時刻。薩摩維爾下達了分散突圍的命令。

爲了掩護三艘主力艦突圍。大西洋艦隊裡的巡洋艦與驅逐艦立即行動了起來。其十二艘驅逐艦想第43艦隊的四艘快速戰列艦發動了自殺式襲擊。

同時。薩摩維爾沒有忘記“呼喚”遲遲沒有露面的機動艦隊。

此時此刻。機動艦隊成爲了大西洋艦隊的救命稻草!

第19章 不爲所動第24章 海上堡壘第23章 悄然返航第24章 決不放棄第46章 一軍二帥第32章 轉移重點第14章 渾水摸魚第14章 必死決心第4章 後生待遇第4章 關鍵雞肋第20章 不是運氣第31章 炮火兇猛第17章 報仇雪恨第10章 公費旅行第15章 主力破交第20章 不是運氣第18章 絕對優勢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2章 深入虎穴第21章 交錯編隊第53章 狐假虎威第2章 悼念戰友第43章 默契無間第56章 螞蟻噬象第6章 先海後陸第9章 戰略投送第11章 創造思維第6章 帝國首輔第1章 大洋孤狼第23章 悄然返航第20章 關鍵技術第27章 第一印象第3章 不知進取第13章 不留後路第35章 忙中出錯第21章 迴歸大海第15章 主力破交第42章 小國大志第15章 繞道而行第12章 繞來繞去第8章 鉅艦逞威第39章 美國投降第60章 第一要素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8章 冒進政策第15章 炮彈長眼第39章 迎頭痛擊第32章 轉移重點第28章 驅逐殺手第41章 頭陣落敗第28章 杞人憂天第16章 未戰先敗第31章 戰術規劃第6章 全面動員第49章 毫無懸念第68章 海軍之夢第56章 海軍寫照第35章 誘敵出戰第9章 得意忘形第36章 靜觀其變第6章 反覆推敲第38章 黃雀在後第31章 搶先開火第43章 響鼓重錘第40章 大敵當前第39章 搶先出手第57章 驍勇戰將第27章 披掛上陣第61章 全面圍攻第21章 見死不救第10章 大難不死第61章 以多打少第32章 前途艱辛第45章 鉅艦末路第17章 繼續前進第18章 打與不打第14章 秘密動員第36章 靜觀其變第25章 噩運戰艦第24章 撥雲見日第14章 秘密動員第62章 完勝死敵第47章 一波三折第34章 遠方來訊第14章 秘密動員第45章 寶貴經驗第2章 步步緊逼第24章 海上堡壘第7章 走馬上任第24章 戰略佈局第6章 前期準備第60章 第一要素第7章 絕對虐殺第41章 決戰在即第22章 西拆東補第26章 意料之中第12章 增援到位第3章 血與烈火第52章 突然遭遇第18章 鳴金收兵
第19章 不爲所動第24章 海上堡壘第23章 悄然返航第24章 決不放棄第46章 一軍二帥第32章 轉移重點第14章 渾水摸魚第14章 必死決心第4章 後生待遇第4章 關鍵雞肋第20章 不是運氣第31章 炮火兇猛第17章 報仇雪恨第10章 公費旅行第15章 主力破交第20章 不是運氣第18章 絕對優勢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2章 深入虎穴第21章 交錯編隊第53章 狐假虎威第2章 悼念戰友第43章 默契無間第56章 螞蟻噬象第6章 先海後陸第9章 戰略投送第11章 創造思維第6章 帝國首輔第1章 大洋孤狼第23章 悄然返航第20章 關鍵技術第27章 第一印象第3章 不知進取第13章 不留後路第35章 忙中出錯第21章 迴歸大海第15章 主力破交第42章 小國大志第15章 繞道而行第12章 繞來繞去第8章 鉅艦逞威第39章 美國投降第60章 第一要素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8章 冒進政策第15章 炮彈長眼第39章 迎頭痛擊第32章 轉移重點第28章 驅逐殺手第41章 頭陣落敗第28章 杞人憂天第16章 未戰先敗第31章 戰術規劃第6章 全面動員第49章 毫無懸念第68章 海軍之夢第56章 海軍寫照第35章 誘敵出戰第9章 得意忘形第36章 靜觀其變第6章 反覆推敲第38章 黃雀在後第31章 搶先開火第43章 響鼓重錘第40章 大敵當前第39章 搶先出手第57章 驍勇戰將第27章 披掛上陣第61章 全面圍攻第21章 見死不救第10章 大難不死第61章 以多打少第32章 前途艱辛第45章 鉅艦末路第17章 繼續前進第18章 打與不打第14章 秘密動員第36章 靜觀其變第25章 噩運戰艦第24章 撥雲見日第14章 秘密動員第62章 完勝死敵第47章 一波三折第34章 遠方來訊第14章 秘密動員第45章 寶貴經驗第2章 步步緊逼第24章 海上堡壘第7章 走馬上任第24章 戰略佈局第6章 前期準備第60章 第一要素第7章 絕對虐殺第41章 決戰在即第22章 西拆東補第26章 意料之中第12章 增援到位第3章 血與烈火第52章 突然遭遇第18章 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