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難題

萬曆皇帝遇到了個難題,在寫給陳沐的信裡,朝臣把造成這個難題的原因歸結於陳沐,所以一致認爲問題需要他來解決。

這個問題就是在明軍佔領南洋的數年之後,甚至萬曆艦都已開到大東洋上,滿朝文武才終於後知後覺,認爲大明是可以成功擴張的。

發生在海洋上的戰爭不是奇蹟,收復烏梁海也並非契機,深層原因是生在南倭北虜末期、成長年代經歷大明重開海禁、血戰馬尼拉的那一代人,最年輕的已經過殿試考取進士,入了翰林院做編修、去了地方做知縣、進了科道當言官。

他們眼中的大明,與先輩眼中的大明完全不同。

老輩人說不要輕啓戰端,旗軍疲敝不擅野戰,他們卻說大明旗軍所向無敵,並舉出封存講武堂的歷次戰績;老輩人說不要多面作戰,朝廷國庫空虛禁不起消耗,他們卻說朝廷京運銀年八百萬兩、京運糧八百萬石,津通鐵路青龍日行三百二十里,只要繼續修下去,海運糧草半月就能從北洋口岸運至甘肅西寧衛。

截然相反的觀念在朝堂互相碰撞,已經持續很久。

從最初雙方都不理性,到後來雙方都極爲理性地分析,最後甚至拿出各個請戰將軍們上交至京師的戰略目的、作戰計劃開始分析,並且由大明食物鏈最頂端的那一羣人——內閣、六部、翰林院,將各戰略目標分出輕重緩急。

比方說因上交請戰書而被皇帝重新啓用的寧夏副總兵張臣,他的戰略目標非常近,就是先收復哈密衛,再進而收拾掉葉爾羌汗國的吐魯番總督馬黑麻。

雖然葉爾羌汗國在歷史長河中看來是草原上古往今來的第一大悲劇,但第三代大汗阿不都哈林滅掉東察合臺汗國,短時間內葉爾羌汗國正值鼎盛時期,若非其第一代可汗賽義德在進攻烏斯藏的路上就被諸位法王用高原反應反死,這會極度膨脹的汗國很有可能再跟大明亮亮刀子。

他們被張臣盯上的原因是騷操作多和家裡有礦。

硝礦。

其實葉爾羌汗國很恐怖,他們有硝有磺、產量巨大,城邦貴族還會製作火槍,打起仗都用步兵火銃與盾線抵禦東察合臺汗國的攻勢,西邊和莫臥兒聯繫、東邊和大明相鄰,潛力巨大。

潛力高架不住人不學好,作爲察合臺汗國、吐魯番汗國的後裔,他們完美繼承了蒙古帝國的遺產。

粗糙的蒙古式政治體系,有。

粗糙的蒙古式財政體系,有。

粗糙的蒙古式軍事體系,有。

自然也有可汗繼承人的選舉法律,庫裡臺大會。

政治體系決定了汗國是部落酋長們的鬆散聯盟,財政體系決定了不論大汗們都很貧窮,軍事體系決定了不打仗不搶奪勇士們就過不了好日子,庫裡臺大會……則決定了每一次繼承人選舉都會讓汗國陷入分裂戰爭。

這在一座城池都沒有的草原上是個大問題,但如今葉爾羌汗國佔領的土地從漢代開始就有城池、有城邦,遊牧部落與城邦共存,大汗們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呀,遊牧賺不到錢,賺不到錢就無法裝備精兵,無法裝備精兵下一次庫裡臺大會自己就會被別人吞併掉。

而這裡又離傳統上的中亞地區很近,那麼聰明的大汗們會怎麼選擇呢?當然是找西邊的好鄰居們取取經,妥了……他們沒錢了就搶劫自己的城邦。

在張臣看來,葉爾羌汗國那些被稱作‘伯克’的城主們,都是大明的天然盟友。

他的戰略步驟就是收復哈密衛,跟葉爾羌汗國在戰場上大做一場並取得勝利,讓廣闊天地中苦葉爾羌汗國久矣的城主們看見大明的力量,他們都得高高興興謝領大明天子的土司任命書。

像這樣的戰爭,對百姓來說有統治基礎、地形熟悉道路良好,進有城池退有關口、還容易獲得內應,預計收益也很可觀,不打的話將來他們哪天開竅造上鐵炮轟回來麻煩又極大……上上之選。

像陝西總兵官魏時的戰略就屬於朝臣不太感興趣的,他想去打瓦剌,理由是提氣。

誰管你提不提氣呀,土木堡都多少年之前的事了,更別說現在土蠻之後新繼位的卜顏伯跑到瓦剌去,後邊的事且等着他們自己亂就行了,既沒道路城池也沒戰略收益的事,別看魏時做的計劃挺認真,基本上沒人認可這一計劃。

不過諸多計劃雖定下優劣緩急之分,朝廷卻沒急着看戰。

因爲不單單武臣,是滿朝文武的戰意統統被調動起來,甚至有正經督撫希望調往塞外做總督。

所有人能想要開疆闢土的功勳,那麼問題就來了——立了功,封什麼?

低下的士兵、縣官好說,可這幫人文的都是督撫一級、武的都是總兵一級,功勳官職皆已至極,以前人少,宗室祿米的問題太大,朝廷對爵位非常剋制,同樣也沒幾個人立下潑天大功。

如今剋制的壁壘已經消失,靖海伯、克虜伯都封了出去,現在這個情況就讓內閣與皇帝有點害怕。

收服哈密衛成功,張臣封不封爵?如果張臣因收復哈密衛封爵,那戚繼光收復兀良哈三衛,又該封什麼爵?那李成樑一路鑿穿努爾幹都司故地,重設七八個衛,又該封什麼?

以後再繼續擴張,那些武將怎麼封爵?

更何況天底下還有兩個大哥。

西洋的殷正茂,西洋設立多少個衛,他說了算。

東洋的陳沐,攥着尚方劍與萬曆金牌別說衛所了,創造多少個國王,他說了算。

這事皇帝只能跟陳沐商量,只要跟陳沐統一口徑,往後封別人就能以他爲例,再大的功勳也沒有比他還大的了。

這些年皇帝都不知道該怎麼封他,只剩下封侯了,至於說封王,萬曆覺得管着百八十個王的陳沐看不上王爵。

陳沐想想也覺得挺棘手,但他並不贊同擴大封爵……這年頭大明能臣猛將輩出,只要口子一開,不出三年大明就會遍地爵爺。

有爵位是個好事,能激發人的立功心,但爵位世襲就免不得削爵,弄不好功臣之後還會遭受屠戮。

最好的辦法是讓爵位不世襲,但是又不能讓後代沒有優待,否則爵位也就不是爵位了。

“那就,弄點兒勳章吧。”

經濟實惠,還能增強立功將士榮譽感。

第四章 伏擊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四十四章 首飾第二十九章 森林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志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六十三章 收拾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想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二百二十八章 銀子第十四章 高低第十一章 買賣第九十一章 後效第三百五十四章 吐蕊第六十章 數據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四十章 人禍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二百三十八章 來路第二百零九章 成本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十六章 離朱第二百一十九章 選擇第九十五章 巡撫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十七章 聯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敵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九十一章 雪酒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國第二十二章 租借第二百二十二章 獻計第一章 懸賞第四百三十一章 試用第七十五章 蜀藩第八十章 疾風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一百一十五章 水雷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第六十章 彈劾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十六章 欽天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四百零二章 幫助第二百四十一章 開阜第六十六章 宮廷第四十七章 伍端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一百五十章 服務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十六章 離朱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九十三章 回信第十二章 軍裝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二百九十章 銅甲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一百一十章 驚喜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四十四章 罵陣第三十八章 怪異第六十七章 愈烈第六章 毒打第二十八章 金扇第二百六十五章 東洋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三十二章 緣由第一百九十章 總督第八十一章 普吉第五十六章 困擾
第四章 伏擊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四十四章 首飾第二十九章 森林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志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六十三章 收拾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想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二百二十八章 銀子第十四章 高低第十一章 買賣第九十一章 後效第三百五十四章 吐蕊第六十章 數據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四十章 人禍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二百三十八章 來路第二百零九章 成本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十六章 離朱第二百一十九章 選擇第九十五章 巡撫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十七章 聯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敵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九十一章 雪酒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國第二十二章 租借第二百二十二章 獻計第一章 懸賞第四百三十一章 試用第七十五章 蜀藩第八十章 疾風第六十六章 兵書第一百一十五章 水雷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一百六十章 義務第六十章 彈劾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十六章 欽天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四百零二章 幫助第二百四十一章 開阜第六十六章 宮廷第四十七章 伍端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一百五十章 服務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十六章 離朱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九十三章 回信第十二章 軍裝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五十六章 槍術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二百九十章 銅甲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一百一十章 驚喜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四十四章 罵陣第三十八章 怪異第六十七章 愈烈第六章 毒打第二十八章 金扇第二百六十五章 東洋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三十二章 緣由第一百九十章 總督第八十一章 普吉第五十六章 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