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十二章 緣由

張居正看上去心情不錯,書房窗戶支開半扇,映着府後竹林,牆上壁掛水晶燈罩做出磨砂,發出微弱亮光,映出戶部尚書王國光掌中菸斗緩緩燃燒的煙霧。

在陳沐眼前,桌案上擺着層層疊疊三四十冊書目,爲王國光執掌戶部與侍郎李幼滋等人合力編撰的嘔心瀝血之作,名《萬曆會計錄》,包容整個帝國財政的秘密。

“這套書以地域,先全國、後以省冠府,以府冠具;以數額,以總數冠分數,以分數合總數;以收支,先全國田糧舊額歲入歲出總數,次省府州縣分數,次邊鎮餉數,次庫監,次光祿,次宗藩,次職官,次俸祿,次漕運,次倉場,次營衛俸糧,次屯田,次鹽法,次茶法,次錢法,次鈔關,次雜課。”

張居正收斂精細修剪的鬍鬚對陳沐誇獎道:“王公編修此書,當得此代奇偉功業!”

“當今只差一步,海外各地情形、物產物價,這就不能依靠王公,朝廷還需仰仗靖海伯。”張居正說着轉身從桌案摸出兩本書向陳沐的方向輕推,道:“我太祖皇帝曾言,民商工農賈子弟多不知讀書,宜以其所當務者直辭解說,作務農技藝商賈書,故命儒士做了這些書。”

陳沐微微垂目,張居正推過來的兩本書名叫《商程一覽》與《水陸路程寶貨辨疑》,這兩本書他知道,幾乎是國中的行商手冊,甚至視爲明代商人教科書也不爲過。

但是……陳沐面露不解,詫異地脫口而出道:“太祖皇帝,不是重農抑商?”

張居正瞟了陳沐一眼,面無表情,待轉向王國光時才露出笑意,沉寂片刻甚至讓陳沐以爲自己說錯了話,這才轉過頭來道:“朝野之間,凡事必尊祖宗之法,你知爲何?”

“天下戰亂之際,我祖宗起兵北逐元寇,光復中國,生民飄零之時,人丁凍餓,田尚且不敢耕作,即便重商,又何來財貨?天下初安,祖宗即鼓勵商賈,但這並非你說的重農抑商或重商抑農,是因早先重商則傷農、而後重商可利農——所謂祖宗之法,便是如此。”

陳沐連連點頭,拱手道:“在下受教了。”

緊跟着他說道:“閣老與王公放心,編海外會計錄,就由北洋軍府代爲完成,分至西洋、南洋、北洋,爲期五年,五年內將寰宇諸國物價摸清。”

其實張居正說的道理對陳沐來說沒什麼受教的,真正讓他感到受教的是朱元璋、是掌權者所做之事的出發點與心態——有些人恣意而爲,而有些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政策上的權宜,並且能做成。

“稍後專有一套用於北洋的電報密文交你,工部電報還有些事,晚些時候再說。”張居正緩緩頷首,探手對王國光道:“還請王公繼續說吧,靖海伯精於財務,或當有謀國之見。”

陳沐並不這麼覺得,他攤開萬曆會計錄在桌上,分外乖巧地坐好,等待王國光說出下文。

“老夫編去歲賦稅,以河南、陝西兩省,與南直隸爲例,稅法本色折銀一事,戶部諸曹曾議,以爲全國通行錢法本色可折銀之後,應當是邊鄙之地折銀少,仍上本色;富貴繁華之初折銀多,少交本色。”

這裡的本色指的便是所謂的實物稅,陳沐皺起眉頭,瞄了一眼張居正,發現他同自己表情一樣——難道不該是這個樣子麼?邊鄙之地哪兒來銀子?

“恰恰相反。”

王國光搖頭,擡手指向桌上書籍,道:“去歲,折銀最多之地爲陝西,其次山西,再次河南,餘集諸省交解賬目,觀之情形甚爲疑惑,折銀價高低不一。以河南爲例,其省中有二縣受災,運糧四千二百石,其中三成折色,整個河南的賦稅,折銀四成之多,陝西則高至五成。”

“在江南,折色僅爲一成。”

戶部尚書放下菸斗,擡起一根手指道:“收賬目、召官吏,與同僚多般議事方知,江南商貿繁榮,百姓多種絲綿,米價也比北方便宜,他們更樂於交本色;而北方諸省以農事爲生,邊鄙窮困之地,百姓耕作稍稍受災,則本色則不足交付賦稅,便要折色。”

沒有問題啊?

張居正點頭道:“這正是讓北方百姓更加便利,其地米價糧價更高,折銀有利百姓。”

“但過去民解民運,賦稅難急在糧長;如今官解官運,賦稅難急全在百姓,貪、扣、剝、耗,四急之下,本應交銀一兩、朝廷也只能收一兩,當然實則戶部只能入帳見不到這一兩銀,但百姓卻要費二兩甚至三兩才能交上,此則爲重稅。”

“百姓越貧困,越需折銀上稅,越折銀上稅,則越貧困。”

“單單如此,還不是問題所在。折銀依賴商賈、地主那些富貴之家,主要爲糧商,待到官府收稅則糧價變低、傷及農戶;收完稅糧價漲高,再傷農戶,這是平時人心趨利,天性使然。”

張居正的眉頭皺起來,王國光卻沒有停下,他的語調更爲沉重。

“待到亂時、戰時,商賈、糧商乃至飯飽衣足的尋常之家,凡有金銀者,必要屯銀傍身以避宗族之禍的閣老。”

作爲大明朝首屈一指的財政家,戶部尚書王國光彷彿穿越時空看到數十年後的情景,他的語氣緩慢而憂慮:“市面銀少,銀貴糧賤,天下各地富人少窮人多,交上稅者少欠稅者重,凡有內憂外患,國朝用兵需銀糧,可銀兩不足用,再束手無策……”

“對外束手無策便要加派稅餉,加練兵餉、加用兵餉,百姓本已交不上稅,便要落草爲寇。”

陳沐突然全明白了,他接過話來,道:“落草爲寇,朝廷便要再向內用兵,加派剿匪餉,朝廷但凡還有一條生路就不會這麼做,但內憂外患已再無其他辦法;朝廷但凡給百姓一條生路,他們都非但不會落草爲寇,還要助官府擒拿,可一旦百姓都落草爲寇了,再征剿餉,則只能破門敗家,剿出更多匪來。”

陳沐的話不但令張居正側目,還讓年邁的王國光爲之驚訝,張張口險些說出不出話來,頓了片刻與張居正交換眼色,這才啞然失笑道:“靖海伯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只交不上稅,不至如此,即便真如老夫所言,休養生息幾年,到時官吏才俊會有更好的稅法,南倭北虜亂了這麼多年,起於我輩平於我輩……呵!”

說到這,王國光看着陳沐,眼神頗爲嚴厲,帶着提醒的意思道:“此時此刻,不正是在完善稅法麼?”

一貫遲鈍的陳沐腦袋轉得飛快,硬是半天才弄懂戶部老爺子突然這麼嚴厲做什麼,稅法是張居正定的,他這話裡話外說稅法會亡國,難道不是在說張居正有問題?

不過他的表演才能在此時起到了大用場,他裝作沒看見王國光的提醒,一臉陰沉的緩緩搖頭,道:“不是稅法有問題,稅法什麼問題都沒有,在貨幣,在銀,也在財政運輸。”

“哦?”張居正的眉頭依然沒有舒展開,他也在腦中飛快推演局面,事實上他根本不在乎陳沐是不是覺得稅法有問題,隨意道:“靖海伯暢所欲言。”

“國朝世面流通銀兩,錢法銀兩與銅錢並行,但銀不在朝廷鑄造,多爲海外流入,難以調控,因此朝廷對抗風險的能力低;財政運輸也是如此,徵得銀兩不在國庫,不論本色還是折色,各省徵得、各省自行輸送使銀使糧衙門,銀糧不經國庫統一管理,不利權力集中,財政因而混亂。”

“並且朝廷有兩套財政,中央與地方,十萬戶之邑僅數名官吏領取俸祿,助他們管理地方的皁吏皆爲地方自行招募、自給火耗,既不利集權也不利財政更不利吏治。”

“事發突然,後生晚輩沒有準備,姑且妄言幾句……閣老,咱大明朝,是不是可以設立銀行啊?”

第四十六章 屯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策第八十章 夜襲第四十一章 地盤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八十五章 吃奶有功第七十三章 戲精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一百二十六章 扣盆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說第二百四十二章 除害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一百五十八章 糊弄第十九章 道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一百零四章 搖旗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二十八章 賠償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十二章 蒸汽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六章 工期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島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二百五十八章 現代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放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九十四章 衙門第四十八章 名單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六十一章 棺材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將第十五章 學校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三百三十章 拜見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三十八章 撞角第三百八十七章 北鎮撫司第十四章 高低第三十七章 沒用第二百九十五章 杭蓋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二十四章 熱土第三章 好吃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九十三章 病態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七十二章 開源第四十七章 動靜第七十二章 亞念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第八十二章 代筆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蹭課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遠第九十章 醫服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十一章 岱善第九十五章 巡撫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一章 丁家莊第十章 遺產第七十六章 斬棘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三百章 僱傭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折戟第四十九章 書坊第三百二十三章 祥瑞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鍋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鄰國第五十四章 輜重第四百九十八章 龍旗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一百零一章 爭鋒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三百六十二章 瀝青第一百八十一章 勝負第二百二十八章 深入第六十六章 媒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杭蓋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六十九章 書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一百五十五章 歸心第十九章 攻玉第六十三章 撼山第十四章 重炮第四百二十一章 戰地記者第四百一十二章 歲入
第四十六章 屯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策第八十章 夜襲第四十一章 地盤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八十五章 吃奶有功第七十三章 戲精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一百二十六章 扣盆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說第二百四十二章 除害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一百五十八章 糊弄第十九章 道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一百零四章 搖旗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二十八章 賠償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十二章 蒸汽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六章 工期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島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二百五十八章 現代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放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九十四章 衙門第四十八章 名單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六十一章 棺材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將第十五章 學校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三百三十章 拜見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三十八章 撞角第三百八十七章 北鎮撫司第十四章 高低第三十七章 沒用第二百九十五章 杭蓋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二十四章 熱土第三章 好吃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九十三章 病態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七十二章 開源第四十七章 動靜第七十二章 亞念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第八十二章 代筆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蹭課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遠第九十章 醫服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十一章 岱善第九十五章 巡撫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一章 丁家莊第十章 遺產第七十六章 斬棘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三百章 僱傭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折戟第四十九章 書坊第三百二十三章 祥瑞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鍋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鄰國第五十四章 輜重第四百九十八章 龍旗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一百零一章 爭鋒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三百六十二章 瀝青第一百八十一章 勝負第二百二十八章 深入第六十六章 媒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杭蓋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六十九章 書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一百五十五章 歸心第十九章 攻玉第六十三章 撼山第十四章 重炮第四百二十一章 戰地記者第四百一十二章 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