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渦槳泰山

第一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的那臺大型發動機試車過程中運轉非常平穩,雖然聲音也有一些大,不過帶上耳罩後就小了,比秦嶺那令人震撼的嘯音好多了。等到工程師關閉發動機後,在場的各位鼓起了掌,這可謂是一臺完美的機器,平均推力達到了80千牛,比“秦嶺”開了加力的推力61千牛還高,而且耗油率則低至了0.545,實在是太經濟了。就是三米多的直徑誇張了一些。整個發動機做工也非常精緻,甚至將其表面和鉚釘都設計得非常之好看,這是第一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一貫的風格,從“灰背隼”到其升級版“巫山”無一不是精品。

接着輪到第二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總經理李耀滋上來介紹了。李耀滋先是對前面試車的那臺發動機讚揚了一番,然後指着試車臺上固定着的帶着一個大型螺旋槳的發動機說:

“我們爲了省事,直接將‘太行’的外函道去掉了,所以大家就看到了這個樣子。”?李耀滋有點不好意思地抓了抓頭髮,他怕其他人認爲這是在投機取巧。不過他們原來是生產風冷發動機的,而且r2800和改進版“崑崙”發動機上面也使用了渦輪增壓和廢棄渦輪技術,所以很自然地就想到將風扇直接變成螺旋槳,用渦輪來驅動螺旋槳做功,而不是往後噴氣做功。所以第二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的這個作品其實已經不是渦輪風扇式發動機了,而是後世另外一種著名的渦輪發動機系列——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爲了儘量讓將動力輸出到轉軸上,而不是噴射到空中形成反推力,我們增加了渦輪葉片的級數。這使得發動機軸功率提高,用來帶動前方的螺旋槳。我們原來以爲這個原理會比較簡單。但是最後發現這軸功率提高得太厲害,我們不得不選用更大型的四葉或者五葉螺旋槳來充分利用這些功率。但是如果用直徑太大的螺旋槳又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旋轉的速度太快,在螺旋槳的邊緣會超過音速,因而產生‘激波’的現象。不僅影響效率,而且帶來了不必要的震動。”?李耀滋介紹了他們的研製經歷。

“我們試驗了很多方案,後來發現除非減少核心的‘秦嶺’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功率,否則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當研製陷入困境的時候,經濟管理局給我們送來了一具小型的發動機和相應的圖紙,這居然是一具成熟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它非常之完美,各方面的比例都達到了最優,而且還可以運轉,實在是我見過的歷史上最精美的一具發動機,可以算上是一件藝術品。可惜我們的經濟管理局官員對它的來源守口如瓶,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找到它的設計師和製造人員的話,中國空軍工業實力要增長一大截。”?李耀滋惋惜的說。

何俊纔在他的旁邊笑而不語,他當然不會告訴李耀滋這是在他穿越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通過浮空基地攜帶的那批對抗飛機,這些對抗飛機是以巴西巨嘴鳥對地攻擊機爲原型的,使用的本身就是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這些飛機後來被改裝爲殲一戰鬥機,短暫地參加了對日空戰,後來在殲五熊貓式戰鬥機服役後退出了現役,封存到重慶的一處秘密山洞之中。由於原型是爲對地攻擊而設計的,在它退役的時候它的速度和火力已經低於中國現役戰鬥機的平均水平了。當何俊才得知新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研製陷入瓶頸之後,命令啓封了其中一架,拆下發動機來送到第二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輔助研究。

“所以,我們根據對這具發動機進行反工程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爲使渦輪和螺旋槳都工作在正常的範圍內,我們在其中安裝了一個減速器,將渦輪轉速降至十分之一左右後再驅動螺旋槳。雖然這種減速器的負荷重、結構複雜、製造成本高,它的重量幾乎相當於壓氣機和渦輪的總重,但是這最終使得我們的新型發動機問世了。現在它就展現在各位的面前。”?李耀滋撫摸着發動機的表面說到。

“從原理上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螺旋槳後的空氣流就相當於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外涵道,由於螺旋槳的直徑比發動機大很多,氣流量也遠大於內涵道,因此這種發動機實際上相當於一臺超大涵道比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王助院長在一旁補充到,讓大家對前面兩種發動機有了直觀的比較。

緊接着這架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開始了試車,旋轉起來的螺旋槳帶動起了大風,將整個實驗室的氣流都吹了起來,向發動機後方那個巨大的黑洞而去。發動機運轉很正常,很平穩,而且噪聲小得多了,聽起來讓人沒有那麼難受。

“經過我們前期的實驗,發現這種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功率大、功重比也大、噪音小,雖然耗油量跟活塞式發動機差不多,但是功率卻要大上不少。就拿這一臺來說吧,就是在‘秦嶺’的基礎上改裝。功率已經可以達到4000馬力,這比我們原來生產的‘巫山’風冷14氣缸活塞式發動機的2500馬力大多了,甚至比4排氣缸的重型‘巫山’還要大。”?李耀滋指揮着技術人員關上了引擎,扶正了被吹歪的安全帽說到。

“另外對地勤人員來說最好的一件事情來說就是由於減少了運動部件,尤其是沒有做往復運動的活塞,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運轉穩定性好、工作壽命長、維修起來非常方便。比如我們原來生產的‘巫山’有14個氣缸,保養起來太麻煩,壞了後更換氣缸也很令人頭疼。如果飛機出勤率高了或者戰鬥激烈了,幾乎有一半的戰場時間都要用來保養上,這降低了它們的使用效率。”?李耀滋接着說。

“我再補充一點,由於它的核心是採用的燃氣發生器,而不是吸入空氣,燃燒後通過活塞做功的方式,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適用高度和速度範圍都要比活塞式發動機高很多。經過我們的計算,由於考慮到螺旋槳的轉速問題,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不能超過900公里/小時,在600公里/小時左右效率很不錯。所以我們的慢速飛機,運輸機、反潛機、巡邏機等就可以考慮它了。”航空研究院院長王助補充到,這也使得在場的各個飛機制造公司總經理和技術骨幹們清楚了這種發動機的適用場景。

“這種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雖然是在‘太行’的項目中發展起來的,但是實際上已經跟渦輪風扇式發動機有很大的不一樣。我建議另行命名。”何俊纔看完了整個演示後滿意地說,其實他對於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是最熟悉的,因爲他本人就是浮空基地的管理員,黑心的老闆時常讓他幫助地勤技師維修對抗飛機,所以以前時常拆裝這種發動機。他對着李耀滋說:“東西是你們設計的,你們取個名字吧,按照老規矩,以名山命名。”

“那就叫‘泰山’好了。”李耀滋想了想說。

“好,那就‘泰山’。”何俊才點了點頭說:“接下來是不是該第三航空發動機公司的了?”

“是的,總司令。下面我來介紹我們的這款‘太行’渦扇吧。”第三航空發動機公司總經理錢學渠回答到。他們就在成都,長期在這裡跟航空研究院的發動機研究所聯合辦公,也算是半個東道主,所以請其他人介紹完以後才自己介紹。

“總司令和各位同仁,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設計的這款‘太行’渦扇跟第一公司的有一點不一樣,我們的風扇更小,管道更長一些。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爲了將其塞進戰鬥機的體內。相比起‘秦嶺’來,我們的太行在直徑上大了30%,長度上並沒有發生變化。從燃油效率上來說肯定不如第一公司大風扇的,但是適用的速度要高一些。”?錢學渠謙虛地說。其實在噴氣式發動機的設計上,第三公司是最有經驗的,“秦嶺”就是他們一手製造出來的,而他們設計的“太行”基於“秦嶺”來設計,但比秦嶺的性能要好上一大截。

重新戴上耳機,“太行”發動機在電機的驅動下發動了起來,隨着功率的加大,在暗下的房間中尾噴管後出現了淡藍色的尾焰。這跟“秦嶺”就有很大的不一樣,由於噴氣速度快,燃燒室中的高壓燃氣來不及充分燃燒,所以“秦嶺”的尾焰是淡黃偏紅一點。太行發動機增加了渦輪的級數,並讓其帶動前部兩個大風扇,這樣一來燃燒室中的氣體速度就降低了,燃燒更加充分,從這點來看,“太行”的效率要比“秦嶺”更高。當然了,第一公司生產的大函道“太行”幾乎看不到尾焰,那個效率更高。

發動機運轉的聲音逐漸減弱,實驗證明第三公司的“太行”運轉也非常穩定,雖然噪聲大了點,刺激了一次衆人的耳膜,但是從測出的推力上看確實很客觀的。它的平均推力達到了71.3千牛,比秦嶺高了40%左右,油耗反而還節約了20%多。這將使得裝備它的戰鬥機在2000公里/小時之下的加速更快,機動更加靈活,航程也更長。

在場的衆人看到測試數據後報以了熱烈的掌聲。特別是幾個負責製造戰鬥機的飛機制造公司總經理,他們看到了一款更優秀的戰鬥機心臟。

第136章 落幕第9章 戰術準備第238章 開始進攻第186章 外交風雲第360章 世界變幻第323章 僵持的歐洲戰場第231章 總退卻第156章 鬆了一口氣第115章 利益第253章 民主第200章 不設防城市第292章 進攻開封.doc第66章 國際風雲第76章 失敗的報復第359章 新式飛機第295章 坦克大戰第160章 火焚野獸第108章 上高戰役(一)第380章 憲政提案第45章 援英航空隊出發第187章 戰爭腳步第339章 盤古開天地第15章 山城諜影第3章 面見領袖第87章 飛機的心臟第406章 新年新氣象第137章 空中和海上第135章 被困第354章 少帥出山第79章 中蘇商貿第39章 倫敦燒起來了第375章 大和號沉沒第374章 精確轟炸第287章 第一戰區第135章 被困第336章 德黑蘭宣言第142章 教育第213章 南遣艦隊的悲歌第160章 火焚野獸第269章 搶救北京人第323章 僵持的歐洲戰場第419章 日本投降第190章 改變了的歷史第207章 空戰與佈防第272章 B29和B25有了第28章 歐羅巴之旅(二)第272章 B29和B25有了第280章 公司化運作第23章 日軍的突襲第149章 日軍的野望第369章 對艦攻擊第411章 西伯利亞計劃第11章 首戰告捷第337章 諾貝爾獎第159章 被圍第117章 新一軍第169章 元首的召見第413章 暹羅倒戈第379章 譴責提案第419章 日本投降第389章 霹靂2第186章 外交風雲第137章 空中和海上第6章 空軍改組第37章 歐洲經營計劃第411章 西伯利亞計劃第55章 德軍的報復第43章 爆炸性新聞第180章 失樂園第177章 人才第182章 中國的希姆萊第195章 整編第396章 轟炸塞班島第244章 中國的報復第195章 整編第45章 援英航空隊出發第249章 美國航空特遣隊第50章 不列顛空戰日第367章 大和與武藏第273章 戰略轟炸的準備第40章 日本人的報復第230章 燃燒的海洋第273章 戰略轟炸的準備第253章 民主第178章 盛世才第266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317章 世界局勢第138章 萊茵演習行動第184章 南洋義勇軍第162章 攻擊機第213章 南遣艦隊的悲歌第379章 譴責提案第175章 轟炸機飛行團第292章 進攻開封.doc第333章 華北停戰協定第9章 戰術準備第144章 女飛行員第181章 石油之城
第136章 落幕第9章 戰術準備第238章 開始進攻第186章 外交風雲第360章 世界變幻第323章 僵持的歐洲戰場第231章 總退卻第156章 鬆了一口氣第115章 利益第253章 民主第200章 不設防城市第292章 進攻開封.doc第66章 國際風雲第76章 失敗的報復第359章 新式飛機第295章 坦克大戰第160章 火焚野獸第108章 上高戰役(一)第380章 憲政提案第45章 援英航空隊出發第187章 戰爭腳步第339章 盤古開天地第15章 山城諜影第3章 面見領袖第87章 飛機的心臟第406章 新年新氣象第137章 空中和海上第135章 被困第354章 少帥出山第79章 中蘇商貿第39章 倫敦燒起來了第375章 大和號沉沒第374章 精確轟炸第287章 第一戰區第135章 被困第336章 德黑蘭宣言第142章 教育第213章 南遣艦隊的悲歌第160章 火焚野獸第269章 搶救北京人第323章 僵持的歐洲戰場第419章 日本投降第190章 改變了的歷史第207章 空戰與佈防第272章 B29和B25有了第28章 歐羅巴之旅(二)第272章 B29和B25有了第280章 公司化運作第23章 日軍的突襲第149章 日軍的野望第369章 對艦攻擊第411章 西伯利亞計劃第11章 首戰告捷第337章 諾貝爾獎第159章 被圍第117章 新一軍第169章 元首的召見第413章 暹羅倒戈第379章 譴責提案第419章 日本投降第389章 霹靂2第186章 外交風雲第137章 空中和海上第6章 空軍改組第37章 歐洲經營計劃第411章 西伯利亞計劃第55章 德軍的報復第43章 爆炸性新聞第180章 失樂園第177章 人才第182章 中國的希姆萊第195章 整編第396章 轟炸塞班島第244章 中國的報復第195章 整編第45章 援英航空隊出發第249章 美國航空特遣隊第50章 不列顛空戰日第367章 大和與武藏第273章 戰略轟炸的準備第40章 日本人的報復第230章 燃燒的海洋第273章 戰略轟炸的準備第253章 民主第178章 盛世才第266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317章 世界局勢第138章 萊茵演習行動第184章 南洋義勇軍第162章 攻擊機第213章 南遣艦隊的悲歌第379章 譴責提案第175章 轟炸機飛行團第292章 進攻開封.doc第333章 華北停戰協定第9章 戰術準備第144章 女飛行員第181章 石油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