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

只是在去的路上,兩位老帥並未詢問楊震空降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況。對於這二位久經沙場的老帥來說,無論再好奇,這麼一點城府還是有的。再說一會就見到了,不差這十分鐘的時間。兩位老帥開口詢問的是兩封電報中的另外一封,楊震究竟是怎麼看的。

聽到老帥的詢問,楊震略微沉思了一下之後道:“不管他。無論日軍現在做出什麼樣的舉動,我們還是按照我們預定的計劃行動。這個既定目標,絕對不能受到任何的干擾。日軍在這個時候調動在新京以南的部隊進入新京,究竟是爲反擊做準備,還是爲了固守新京做準備,都不能干擾我們的行動。”

“這次日軍調進新京的增援兵力,不過只是一個師團而已。如果他們想依靠一個師團的兵力,將已經渡江南下的我軍反擊回松花江以北,那就是他們想到太過於簡單了。我軍在新京以北的兵力雖然不算太多,只要陶賴昭大橋在我們手中,守住現有的陣地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我們目前在新京以北的攻勢本身就是虛虛實實,迷惑與分散日軍兵力的。就算撤回江北,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對於新京周邊敵情的變化,我們早就有了應對之策。別說只來一個師團,就是再來兩個師團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眼下我現在最擔心的不是新京日軍有什麼變化,而是通遼和四平兩個方向。”

“如果陳翰章不能完成預定的作戰計劃,搶在日軍主力西進之前拿下通遼。那麼對第二階段作戰,纔會產生致命性的影響。因爲只要通遼還在日軍手中,部署在新京以南的日軍重兵集團就有隨時增援二十三師團的可能性。雖說我軍已經徹底的摧毀了日軍經四平至通遼的鐵路線,但我們無法遏制日軍通過公路增援。”

“現在日軍以霍林郭勒河一線的山川河流爲天然阻擊陣地。抵抗力度極強,陳翰章那裡打的很吃力。幾次強渡行動目前都未能成功。一旦陳翰章搶佔通遼失利,我軍將會無法完成對二十三師團與其他日軍師團的分割。”

“實際上與通遼能不能按照預定計劃拿下來,到也不是最讓人擔心的事情。王光宇手中還有一個騎兵旅的機動兵力,已經在林西以東山地展開。即便日軍來增援一部分兵力,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與二十三師團匯合。”

“我最擔心的就是陳翰章所部,被通遼一線的日軍給黏住。無論通遼能不能打下來倒是在其次,陳翰章所部被黏上都是對我軍最不利的事情。他們那裡在下一步的作戰之中,要承擔很重要的角色。”

“實際上拿下通遼,在戰役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主要就是爲了策應王光宇所部在林西的作戰,與其成爲犄角之勢。當初在突破松花江之後,如果將陳翰章調往新京方向,作用會大的多。”

“讓他們直插通遼一線,就是爲了在王光宇與二十三師團激戰的時候,切斷二十三師團與外線的聯繫。所以通遼能不能真的拿下來,其實我並不是太在意。只要他們擺在科爾沁左翼後旗,就相當於卡住了日軍增援林西一線的咽喉。”

“在加上在林西以東山地展開的騎兵旅,日軍就無法輕而易舉的增援林西。而且無論陳翰章所部能不能拿下通遼,只要他們在哪兒擺着,日軍增援林西就不會毫無忌諱。只是不拿下通遼,二十三師團對外聯絡就無法徹底的切斷。”

“而對於王光宇所部來說,二十三師團與外界的聯繫無法徹底的被切斷,再加上目前二十三師團採取的依靠堅固工事龜縮不出的戰術,西滿戰事很有可能會出現意外。通遼距離日軍駐紮重兵的西安與四平的距離,還是有些太近了。”

“尤其是目前王光宇所部正與二十三師團處於膠着狀態,戰場上任何新的敵情都會左右戰局的走勢。就算是不出現意外,也會拖延下來。這樣一來,對我們達成第一階段戰略目標很不利。如果王光宇也被黏上了,那麼我們在西滿的戰事就有完全失敗的可能性。”

想了想,楊震轉過頭對兩位老帥道:“兩位老首長,熱河這邊的進度還需要加快。只要我們拿下承德至赤峰以西的熱中與熱西地區,日軍就不敢全力增援林西一線。同時以燕山山脈與七老圖山脈,以及大興安嶺向南延伸的餘脈爲依託,構築一條完整的防線。牽制朝陽一線的日軍,無法向通遼方向增援。”

“我希望挺進軍在完成熱河作戰任務之後,能抽調一到兩個旅的兵力北上,接替王光宇所部在克什克騰旗、東西烏珠穆沁旗的防務。保證林西至熱河的交通線暢通。另外,挺進軍騎兵最好也調到那個方向,我們準備給他們更換馬匹。”

“至於其他的方向,王效明所部已經搶佔吉林以東之白石山,切斷吉林至中朝邊境的鐵路線。劉長順所部,已經對敦化形成合圍。我準備以劉長順所部東進,接替王效明在白石山一線的作戰任務。以王效明所部,調頭向新京一線攻擊前進。牽制部分日軍兵力,尤其是進入新京的這個師團無法西調。”

“目前杜開山所部正在對日軍七十一師團的最後分割圍殲,但是距離最終完成圍殲還需要幾天的時間。日軍殘部龜縮到山林之中,抵抗的很頑強。我一直在考慮是不是抽調預備隊接替杜開山所部對七十一師團作戰,以將杜開山所部騰出手來從科爾沁左翼中旗直插開魯一線。”

楊震的話音落下,司令員微微皺了皺眉頭沉思了好打一會才道:“按照電報上說的,目前七十一師團所剩殘兵敗將不過兩三千人,你調動預備隊接替他們的作戰應該說是可行的。但是有一點你考慮過沒有,正在全力向通遼方向攻擊的陳翰章所部的身後。”

“在他們身後的乾安、長嶺一線距離新京近在咫尺,而且與新京有鐵路線想通,日軍增兵極爲方便。而陳翰章所部又正在全力南下,留守在乾安、長嶺一線的部隊數量過少。如果日軍調進新京這個師團,或是日軍部署在新京以南的各個師團的下一步攻擊目標不是新京以北的部隊,而是向西全力反撲乾安、長嶺,向突泉、洮南一線強行穿插。”

“那麼眼下正在瞻榆一線激戰的陳翰章所部,後路與補給線將全部被切斷。同時日軍在以一部從彰武、康平向開魯快速的增援,與突泉、洮南一線的日軍形成鉗形攻勢,那麼陳翰章所部就算拿下通遼,也將陷入一個日軍的合圍圈。”

“但如果陳翰章所部陷入合圍、自身難保的境地,日軍在以一部從建平出發增援林西,到時候失去一個主要策應方向的王光宇所部,將會處於孤木難撐境地。日軍就可以不緊不慢的,着手進行反擊。不僅僅是林西,在其他各個方向都可以。到時候,整個戰役的主動權,就將轉移到日軍手中,這於我極爲不利。”

“另外長期孤軍作戰,持續作戰能力受到嚴重的限制。所有的補給與傷員的轉運都依賴空運,短時間之內尚可。但是長期依靠空運,以抗聯目前的實力來說,很難支撐下來。一旦補給不足,就算林西一線已經唾手可得,但無力進行後續作戰也只能撤退。”

“而且長途奔襲講究的就是速戰速決,最忌諱的就是陷入膠着戰。現在兩部都已經陷入與當面日軍的膠着狀態,戰鬥打成這個樣子實際上我們的突襲行動已經失敗。如果陳翰章所部在被日軍合圍,那麼也就意味着我軍整個西滿作戰,有徹底失敗的危險。”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怎麼保證陳翰章所部的身後安全。我認爲眼下將杜開山所部騰出手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也是一個恰當的選擇。七十一師團只剩下這兩三千已經被合圍的殘兵敗將,翻不起太大的風浪來。”

“即便是短時間之內無法圍殲他們,但是以一部兵力將他們困在那裡還是沒有問題的。這些日軍殘部,已經被完全被與其他部隊分割開來。所處作戰地域,又是人煙稀少的山林地帶。糧食、彈藥補給可以說是全無。”

“而七十一師團調往作戰地域的時候,又是比較匆忙。按照日軍作戰補給一貫能力和作風來看,他們攜帶的彈藥和糧食應該是相當有限的。戰鬥又已經打了這麼多天,他們自身攜帶的補給恐怕早就用光了。”

“就是不用打,將他們圍困起來,時間一長就是餓也將他們餓垮了,沒有必要因爲他們拖住太多的兵力。但是從眼下杜開山所部處於的作戰區域來看,我認爲還是調往長嶺、雙山一線,比較恰當的。”

“調往這方面,有兩個優勢。一是保證陳翰章所部的後路,也就是補給線,使得陳翰章所部可以沒有後顧之憂,也可以使整個西滿戰場構成一個整體。我認爲,如果通遼能拿下來還是掌握在我們手中比較好一些。”

“另外從西線擺出對新京的攻勢,讓日軍在行動的時候有所顧忌,即便是發現有利的戰機也得慎重一些。不過楊震同志,從之前你們轉來的戰況通報,在綜合眼下的整體戰局來判斷,我始終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日軍部署在新京以南的主力,之所以到目前爲止還坐視其他方向苦戰,而遲遲沒有出動增援,思路不是那麼簡單的。在戰役剛發起階段沒有任何的輕舉妄動,但那是他們還沒有摸清楚我軍真正的戰略意圖。”

“現在我軍戰略意圖已經全部暴露,尤其是在林西方向的二十三師團已經打響,我軍已經無密可保的情況之下。他們還是遲遲未動,只是對兵力部署做了一定的調整。甚至寧願看着七十一師團被圍殲,二十三師團苦戰,也沒有進行任何的反擊,他們恐怕等待的就是眼前的這個機會。”

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輝煌的開端(6)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穫時刻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第四百五十六章 空中絞殺戰第二百零九章 激動與等待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綏之戰(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軍之認識第五十五章 實在有些窩囊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二百九十九章 秦彥三郎的決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後的準備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牆的梅津美治郎第三百二十一章 固執己見的上官雲相第230章 發了瘋的日軍第七十六章 你這是敲詐第九十九章 合作之中的相互拆臺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一百八十七章 野心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下(2)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三百六十五章 影響之過度反應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十五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二章 時局如棋第九章 日軍無弱旅第二百二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論飛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失落第三百一十二章 動了真怒的楊震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六十三章 霸氣的答覆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戰湯原(1)第一百零八章 難得的機遇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六十七章 影響之影響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最新的情況第二百一十五章 冷血的決定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道命令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留在這裡堅持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激第三百零二章 戰局如棋盤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一百三十六章 混亂和轉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八十七章 拉網排查第三百四十七章 別樣的味道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二百七十四章 調整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261章 思念第一百四十八章 雛鷹初啼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三百一十五章 倒打一耙的大西少將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靜第四百九十四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一百四十六章 戰術與打法的不同第一百五十二章 風雲突變(三)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245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六十二章 需要的是耐心與堅韌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224章 總部的回覆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二百九十七章 血色本溪湖(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一百五十章 損失和代價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敵情
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輝煌的開端(6)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穫時刻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第四百五十六章 空中絞殺戰第二百零九章 激動與等待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綏之戰(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軍之認識第五十五章 實在有些窩囊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二百九十九章 秦彥三郎的決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後的準備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牆的梅津美治郎第三百二十一章 固執己見的上官雲相第230章 發了瘋的日軍第七十六章 你這是敲詐第九十九章 合作之中的相互拆臺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一百八十七章 野心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下(2)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四百六十八章 這就是我們的風格第三百六十五章 影響之過度反應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十五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六十二章 時局如棋第九章 日軍無弱旅第二百二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論飛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失落第三百一十二章 動了真怒的楊震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六十三章 霸氣的答覆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戰湯原(1)第一百零八章 難得的機遇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六十七章 影響之影響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最新的情況第二百一十五章 冷血的決定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道命令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留在這裡堅持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激第三百零二章 戰局如棋盤第二百零八章 無兵可調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一百三十六章 混亂和轉變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八十七章 拉網排查第三百四十七章 別樣的味道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二百七十四章 調整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261章 思念第一百四十八章 雛鷹初啼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三百一十五章 倒打一耙的大西少將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靜第四百九十四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一百四十六章 戰術與打法的不同第一百五十二章 風雲突變(三)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245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六十二章 需要的是耐心與堅韌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224章 總部的回覆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二百九十七章 血色本溪湖(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一百五十章 損失和代價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