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

bookmark

道光執政的前二十年還是很有些作爲的,如果歷史按這個劇情演持續演下去,也許會有個道光中興,或者道光之治什麼的。可是卻爆發了中國淪落殖民地的第一場戰爭——鴉片戰爭,伴隨而生的是《中英南京條約》的簽定,南京條約不但是大清對英國進行了賠款,還約定了英人歸英人自理,而且將香港割讓給了英國,開啓了殖民地的大門。很多人覺得鴉片戰爭的慘收並不應都歸咎於道光。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主要是英國)飛速發展,而清朝則閉關自大,中外力量對比此消被長,相差懸殊亦非-一日,統治者對此毫無察覺,大清朝的聖祖,高宗均不能辭其咎。我不知道說這話的人是否瞭解了鴉片戰爭的始末。我並不否認當時清朝和英國的差異,無論是在軍事、科技、經濟等單方面還是綜合國力上,當時的清朝都已經與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國”有了相當大的差距。可是這場戰爭並不是中英兩國之戰,英國派出的陣容那是相當的low,50艘來華的直屬皇家海軍中,沒有一艘一等艦,連二等艦都沒有,三等艦隻有4艘,四等艦2艘,五等艦4艘,六等艦9艘,其他的都是不入流的各式小船,說是遠征軍其實只是一支濫竽充數的雜牌軍。而且這個雜牌軍的50艘船艦,除去10艘運兵、測量、打雜的船,能戰鬥的也只有40艘,而且還不是一起來的,這50艘是整個鴉片戰爭中出現在中國的所有船隻數量,這些船艦中還有爲數不少很老的船艦,和小型船艦。而當鴉片戰爭結束後,這些入侵大清,讓大清簽定各種不平等條約的戰艦,則絕大部分都處於變成各種雜物船,像是海上監獄、醫務船、彈藥船等,甚至利用價值更低的靶船。很顯然英國不把清朝放在眼裡,僅派遣一支連三軍都說不上的三流艦隊。而在整個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只損失了三艘船艦,1841年7月21日,“路易莎”作爲巡邏船艦在香港遭遇颱風沉沒。1841年8月,東印度公司的“馬達加斯加號”在臺灣海峽一帶失事。1842年6月28日,炮艦“雅莉亞點”失事沉沒在舟山羣島,是的,沒有一隻是因戰事被清軍擊落。

擦,我感覺就是原始人還在石器時代也不至於敗成這樣吧……也許是我說話太簡單了,但是我是實在無法理解一個國家敗給一支雜牌軍的情形。而更可笑的是戰敗後,道光纔好奇的問被俘虜的英戰俘“英國有多大,騎馬多久能夠到達,英國皇帝是誰!”而當道光帝聽說英國國土面積只有清朝一個省那樣大時竟認爲之前戰敗只是大意所致,根本不必放在心上。而當得知英國掌權的維多利亞女王,年方二十三,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時竟還自大的說道“此女如此出色,正好納入朕的後宮!”……反正我是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了,什麼夜郎自大、癡人說夢我實在是覺得不夠貼切,他是一國的君主……不是個流口水的傻子,已經被打到連國家主權都維護不了,還想把人家納入後宮,我這有一堆髒話實實在在的想送給他。

據統計從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到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雙方共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戰役12次,清軍投入的總兵力超過10萬人,英軍最多時不過7000人,但英軍以少勝多,在北至天津、南到廣州的數千裡海陸如入無人之境。清軍共戰死約3100人、傷約4000 餘人,英軍戰死71人、傷400餘人,英軍因疾病、食物中毒、船隻傾覆等非戰鬥死亡2000多人,戰鬥死亡人數不足人員損耗總數的4%。英軍並沒有佔據多少領土,而對於有4億多人口,80多萬常備軍的清朝來說,這實在不是重創。可是不堪重負的財政和縷縷戰敗的消息讓道光最後徹底放棄了勝利的機會。第一次鴉片戰爭實在是沒有打痛道光,也沒有打醒道光,對他而言所謂的不平等條約只是個無關痛癢的事情,並沒有威脅到他統治者的地位,香港對他不過如彈丸,英國也只不過一個省而已,實在不足讓他重視。他根本不屑去了解這場戰爭的對手是誰,對手是什麼實力,一次微不足道的失敗,自己一時大意,損失一點對自己來說微不足道的利益,這對他的統治是沒有任何威脅的。

1407年鄭和就已經出海航行,主要路線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沿途拜訪了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已抵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了。而明朝晚期深受倭寇侵擾,且已經可以看出在火器方面與倭人的差距了,可是大明一羣坑貨還能去了解倭賊,學習並製造先進火器進行抗倭。堂堂大清,以天朝自居,卻要割地,連個犯法的英國人都沒有制裁的權力,還敢說大話,還在做着天朝大國的夢不肯醒來,捱了打卻不肯面對現實,……我實在想拎着他的脖領子給他幾十個大耳刮子,再來幾盆加冰的水,讓他好好清醒清醒,白日夢都不敢這麼做吧!氣死我了。我想道光自己也沒有想到,今日他自以爲的一個微不足道的事情,卻讓整個華夏民族,中華大地陷入近一百年的凌辱和欺凌。敗一次並不可怕,落後也可以努力,可怕的是已經被人拿鞋底子乎臉上了,還洋洋自得的說,那不過是我給他的“恩賜”,然後繼續作夢,幻想着自己天下第一。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道光可以知恥而後進,瞭解世界,瞭解自身與世界的差距,那麼隨後的局面是否會有所改變呢?可惜道光的眼光看到的只是滿清的統治地位,自己的龍椅是否坐的安穩,道光坑貨指數3星半。

第五章 周幽王三國-劉禪第十三章 李漼乾隆第七章 胡亥袁世凱袁世凱咸豐慈禧趙佶胡亥編外人員趙括doho咸豐咸豐第十三章 李漼趙構慈禧第二十二章 乾隆第五章周幽王乾隆胡亥咸豐第十五章 趙構慈禧丹朱第二章 插曲一 落選的商筠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選的李治第二十一章 朱由校咸豐第五章周幽王胡亥第四章 商紂第二十三章 大清編外選手 嘉慶趙佶乾隆第八章漢靈帝溥儀楊廣第七章 胡亥第四章 商紂第十五章 趙構第九章 三國-孫皓第二十章 朱翊鈞慈禧第十五章 趙構丹朱第十二章 編外選手二 李隆基第十六章 元順帝第十六章 元順帝第二十章 朱翊鈞咸豐第二十一章 朱由校第二十八章 混蛋級選手-袁世凱三國-劉禪趙佶第九章 三國-孫皓第十六章 元順帝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選的李治朱祁鎮第七章 胡亥第二十六章 混蛋級選手-慈禧咸豐咸豐第二十五章 咸豐袁世凱乾隆第九章 三國doho編外人員趙括道光編外人員趙括第四章 商紂第二十八章 混蛋級選手-袁世凱第二十三章 大清編外選手 嘉慶乾隆夏桀第十八章 朱厚照第六章 編外人員趙括袁世凱第二十三章 大清編外選手 嘉慶第九章 三國-孫皓第十二章 編外選手二 李隆基第二章 插曲一 落選的商筠趙佶第二十八章 混蛋級選手-袁世凱咸豐咸豐第九章 三國-孫皓慈禧第九章 三國編外人員趙括趙佶dohodoho第二十三章 大清編外選手 嘉慶趙構第四章 商紂第八章漢靈帝第九章 三國-孫皓
第五章 周幽王三國-劉禪第十三章 李漼乾隆第七章 胡亥袁世凱袁世凱咸豐慈禧趙佶胡亥編外人員趙括doho咸豐咸豐第十三章 李漼趙構慈禧第二十二章 乾隆第五章周幽王乾隆胡亥咸豐第十五章 趙構慈禧丹朱第二章 插曲一 落選的商筠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選的李治第二十一章 朱由校咸豐第五章周幽王胡亥第四章 商紂第二十三章 大清編外選手 嘉慶趙佶乾隆第八章漢靈帝溥儀楊廣第七章 胡亥第四章 商紂第十五章 趙構第九章 三國-孫皓第二十章 朱翊鈞慈禧第十五章 趙構丹朱第十二章 編外選手二 李隆基第十六章 元順帝第十六章 元順帝第二十章 朱翊鈞咸豐第二十一章 朱由校第二十八章 混蛋級選手-袁世凱三國-劉禪趙佶第九章 三國-孫皓第十六章 元順帝第十一章 插曲二 落選的李治朱祁鎮第七章 胡亥第二十六章 混蛋級選手-慈禧咸豐咸豐第二十五章 咸豐袁世凱乾隆第九章 三國doho編外人員趙括道光編外人員趙括第四章 商紂第二十八章 混蛋級選手-袁世凱第二十三章 大清編外選手 嘉慶乾隆夏桀第十八章 朱厚照第六章 編外人員趙括袁世凱第二十三章 大清編外選手 嘉慶第九章 三國-孫皓第十二章 編外選手二 李隆基第二章 插曲一 落選的商筠趙佶第二十八章 混蛋級選手-袁世凱咸豐咸豐第九章 三國-孫皓慈禧第九章 三國編外人員趙括趙佶dohodoho第二十三章 大清編外選手 嘉慶趙構第四章 商紂第八章漢靈帝第九章 三國-孫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