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南書房議新軍

討論完該派何人去鎮壓回民之後,慈禧又問道:“那李明峰的事情又該怎麼處理?難道就讓他這麼囂張到底?那我朝廷威嚴何在?”

寶鋆勸道:“回母后皇太后,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咱們暫且讓他逍遙幾天,等到剿滅了長毛和捻子,咱們再收拾他也不遲!”

奕?聞言,面帶憂慮的說道:“太后,常勝軍使用西洋武器,戰鬥力極強。再加上這次又收編了一部分捻子和山東的團練,常勝軍總人數鐵定超過了五萬人。

這五萬常勝軍,至少能頂二十萬精銳大軍,甚至比三四十萬的長毛、捻子戰鬥力都要強。我們若是不採取什麼應對之策,恐怕到時候即便天下太平了,也拿李明峰沒有任何辦法!”

慈禧知道奕?說這套話不是爲了恐嚇她,奕?肯定有背後的隱藏意思沒有說出來,於是直接答道:“老六,有話你就直說,不用繞彎子。”

“是!”奕?看到慈禧太后看破了他的意思,不禁略微有些窘迫的說道,“現在來看,西洋武器果然了得。前些日子兵部尚書文祥大人就帶了兩千新編的火槍隊去剿捻子,結果取得的戰果都出乎文祥大人自己的預料。

由此可見,火器的威力恐怕要比我們所猜測的還要大上許多。要我說,朝廷的軍隊不能再因循守舊,是到了必須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慈禧眉頭微皺,疑惑的問道:“咱們已經和英國鬼子訂了五萬條西洋火槍,一千門西洋火炮了。這批武器開春就能到貨,到時候咱們就能讓神機營、火器營全部換裝使用新武器,難道這樣還不夠嗎?還需要怎麼改革?”

奕?答道:“西洋火器和咱們大清原來的火器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神機營、火器營需要重新培訓,否則發揮不出西洋武器的全部威力。而且,火槍隊戰鬥力極強,最好還是讓這最犀利之物掌握在咱們滿人手中的好。否則神機營、火器營可能回變成另外的常勝軍!”

慈禧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恭王爺所言極是!但是具體應該如何做,恭王爺可有腹案?”

奕?知道現在不是藏拙的時候,連忙說道:“本王保舉議政王醇王爺奕澴管理編練新軍事務。根據現在的局勢,依我看,新軍規模應該在十萬人左右纔會產生威懾力,否則效果有限。

我初步的規劃了一下,這十萬大軍中一半的士兵應該是咱們滿人,另外兩成是蒙古人,再有兩成漢人和一成的回回、藏人。漢人只用在旗的,不在旗的一律不用。這樣的新軍編練出來,咱們才能放心啊!”

“此議甚好!”慈禧肯定了奕?的提議。

略一沉吟,慈禧又有些疑慮的問道:“七王不通軍務,讓他編練新軍,恐怕不太合適吧?”

這時,坐在旁邊的奕澴自己也連忙說道:“是啊,六哥,我對那行軍佈陣的事情瞭解不多,讓我去,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嗎!我爲難點倒也沒什麼,就怕耽誤了這等大事,那我可就是咱大清的罪人了!”

奕?微笑着說道:“十萬新軍,老七一個人也負責不過來,可以再派幾個輔佐他的人。到時候讓老七總攬全局便可,具體事務讓知兵的將領負責。”

慈禧點了點頭,說道:“恩,哀家也贊同這個提議,諸位大人可有異議?”

慈禧和奕?都同意的事情,又有哪個人會反對,衆臣連忙答道:“太后聖明!王爺所言極是!我等皆無異議!”

事情定下,衆人就開始討論具體的練兵事務。探討許久,最終定下在原豐臺大營原址修建一座新城,用作練兵之所。豐臺大營在北京城西南方向二十餘里處,控制着保定入京的要道,在這裡築城,就是爲了建造一個堅固的據點,防備李明峰直接攻擊北京。

醇親王奕澴擔任練兵大臣,總攬練兵事務。職司爲從一品,與尚書、總督等同。奕澴是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選,他是慈禧唯一一個妹妹的丈夫,也是奕?唯一一個成年的親弟弟,還是鍾郡王、孚郡王的同父同母的長兄。所以無論是‘西太后黨’還是‘恭王黨’,或者是‘宗室黨’,都對這個任命沒有任何異議。

麾下有四個練兵幫辦,分別是寶鋆之子——景灃;瓜爾佳氏年輕俊傑——榮祿;原御前大臣——景壽;宗室、肅親王之子奕華。

這四個練兵幫辦,爲正二品,與侍郎、巡撫等同級。

景灃和榮祿都是瓜爾佳氏的年輕俊傑,有本朝重臣桂良、文祥、寶鋆的全力支持,他們出任練兵幫辦,也在情理之中。

景壽是原本的八大臣之一,娶了和碩公主,是咸豐的妹夫,當然也是奕?的妹夫,乃是皇族的近親。雖然因爲在當初的辛酉政變中有失誤,但是因爲其特殊的身份,這點污點已經被時間洗刷掉了,他出任練兵幫辦也是常理。

奕華是宗室裡年輕一輩的傑出人才,他出任幫辦算是代表了宗室,也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衆臣又經過探討,決定發文給蒙古各部汗王,向他們徵調兩萬精銳蒙古勇士;再從漢八旗中選調兩萬士兵;最終再從所剩不多的滿八旗之中選擇精銳一萬。共計五萬人,組成第一批新軍。

如今滿洲入關已經有兩百年之久了,原本數十萬的滿族人口已經發展壯大到了近千萬。雖然現在服兵役的滿人不多,但是全國範圍內的滿人卻不少。而且滿人絕大多數都居住在京畿直隸、遼東等處。

經過商議,慈禧太后以小皇帝的名義下旨,讓軍機處擬定章程,準備再從普通滿人之中徵召精壯的年輕人入伍。然後再讓駐藏大臣、新疆大臣挑選各地少數民族子弟到北京當兵。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半年時間,這是第二批新軍。

兩批新軍全部編練完成,大概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兩三年之後,朝廷也會擁有一支人數達到十萬,並且使用西方武器的精銳軍隊。

衆人討論完畢,禮部尚書寶鋆有些憂慮的說道:“朝廷財政捉襟見肘,這批五萬條洋槍咱們還有銀子購買。但是築新城、編新軍,這都是要花銀子的,具奴才粗略估計,起碼需要投入三四百萬兩銀子才能練完新軍,這筆銀子該從何處出?

而且咱們購買的五萬條火槍只夠第一批五萬人使用,第二批新軍徵召上來之後,該使用什麼武器?要是再找洋人花銀子購買,那還得再增加三百萬兩銀子以上的開支。

而且練新軍還需要會使用西洋武器的人當教官,李明峰用的是洋人教授,難道咱們也要請上千號子洋人來給新軍當老師?這事兒那幫子老頑固肯定不會同意,而且退一步來講,就算他們同意了,咱們又聽不懂洋鬼子的話,又怎麼能讓他們當教官?”

寶鋆的疑慮一提出來,衆人又不吭聲了。寶鋆總共提出了三個問題,缺錢,缺槍,缺人!這三點很關鍵,也很難解決。

李明峰最初組建的洋槍隊,只有兩千餘人,所以對教官的需求不大,有幾十號子就足夠了。第一批教官就是李明峰最初在英法聯軍中結識的安德魯、帕蘭德、亞當斯等人,這批人多多少少會點漢語,再加上李明峰從中做翻譯,並且請了幾個同在英法聯軍中做翻譯的朋友幫忙,所以洋槍隊在編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倒不大。

等到這兩千洋槍隊士兵都成了老兵,李明峰再訓練新兵也就不會爲教練問題頭疼了,因爲老兵就可以充任教練了。這麼一步步走過來,常勝軍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也是用了四年多的時間,這四年多裡,常勝軍進行大規模的新兵集訓也有三四次了。

但繞是如此,現在老李手中的五萬常勝軍,兩萬城防軍中最多也只有兩萬人是精通西方武器和西方戰法的,其餘的五萬人還算新兵。要想把這部分人也練起來,沒個一兩年的時間,也是不能的。

朝廷想要在短期內練起十萬大軍,其難度可想而知。

慈禧想了許久,最終嘆了口氣說道:“銀子的事情,不用諸位大人煩心。哀家決定了,暫時削減宮裡的開支,這樣一年也能節省個一兩百萬兩銀子。內務府還有兩百多萬兩銀子的庫存,也都調出來,暫時可以支應一下了。

既然這批武器只夠五萬人用的,那咱們就先編練五萬的新軍好了,等到朝廷銀子充裕了,再編剩下的五萬人。

至於新軍教官,倒也不難。李明峰雖然囂張跋扈,但是哀家要是下旨從他的常勝軍調個千把人,想必他也是不會拒絕的。”

“太后聖明!”聽到慈禧太后準備削減宮裡的開支,衆臣激動不已,這句‘太后聖明’喊得倒也情真意切。

“啓稟母后皇太后,臣有一議,可以不費一兩銀子就謀得剩下的五萬火槍。”吏部尚書賈楨說道。

寶鋆提出的缺少銀子、缺少武器、缺少人才三個漏洞,慈禧補上了兩個,剩下最後一個最難處理。賈楨向來以智謀著名,他說的話,十有八九是沒有問題的。

慈禧聞言,不禁動容,連忙問道:“哦?賈中堂快講!用什麼辦法能不花銀子弄到火槍、火炮?”

賈楨躬身答道:“現在英國人、法國人都在保定大興土木,修建工廠。據臣所知,法國人在保定建有兵工廠一座,可年產火槍三萬條,火炮一千門。雖然兵工廠是法國人的,但是保定是李明峰的地盤,而且他和法國人關係又好,咱們只需在李明峰身上想辦法,這五萬火槍不難弄到。”

一半響沒發話的醇親王奕澴問道:“那些洋鬼子貪婪無比,李明峰不花銀子怎麼可能從他們手中拿到兵工廠兩年的產量?”

賈楨肯定的說道:“李明峰狡詐的很,他肯定有辦法。只不過,咱們也要做好被李明峰藉機敲竹槓的打算。”

賈楨話音剛落,奕?就接過話頭說道:“他想要敲竹槓就讓他敲,只要十萬新軍編練完成,咱們就有能力直接剿滅常勝軍了。到時候,他怎麼拿的朝廷好處,就得怎麼讓出來!”

慈禧也附和道:“六王爺所言不差,現在朝廷當務之急是編練新軍。李明峰所求不過是官職、名號罷了,這些都是虛的,只有軍隊纔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咱們只要實在的東西,那些虛的儘可給李明峰!

明日軍機處就擬旨,通知李明峰,讓他仍然做直隸總督,同時也讓他籌措到五萬條火槍,一千門火炮。私下裡再派人通知他,有問題可以談,他要什麼條件都可以提出來,只要不過分,咱們都可以允了他!”

除了兩位議政王之外,衆人都跪伏於地,高呼:“太后聖明!”

衆臣剛剛爬起來,還沒等落座,一個小太監就從後面撩開了黃色的門簾,急衝衝的跑了進來,將一份奏摺遞給了慈禧太后。

衆臣心頭都是一驚,一般的事情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被送進來,看來是有大事發生了。

慈禧太后一瞧,面色不禁一凝,片刻之後,才語氣沉重,緩緩的對衆人道:“桂中堂剛剛去了。”

“啊!”衆人聞言不禁一驚,奕?更是一聲低呼。

三朝元老,東閣大學士,恭親王的岳父桂良最終還是沒能堅持到同治二年。

PS:推薦幾本書,歷史類的《天下第一青樓》和《混跡在嘉慶初年》都不錯,值得一看。

還有一本朋友的新書,《韋小寶異世逍遙傳》。

另外,奇幻大神魚丸的新書發了,名字叫《煉獄法則》,魚丸大神的書,是有質量保證的,而且據稱已經出版繁體了,還有四五十萬的存稿,更新也絕對不成問題。

第78章 北上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143章 乾清宮第180章 蘇天福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58章 浮樑城第143章 乾清宮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153章 柏葰案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41章 趁機擴大第251章 女營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297章 反叛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11章 密議第34章 約成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72章 出宮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88章 北巡木蘭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83章 老熟人第243章 洪宣嬌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15章 逃命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39章 覆滅第251章 女營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5章 池州密議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359章 遇襲第181章 初戰(上)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48章 鍾粹宮第284章 戰鬥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21章 再遇秦誠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130章 昌平城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57章 交易第285章 中彈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328章 驚變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82章 初戰(中)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38章 靠山歸來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47章 攻營第122章 追擊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155章 保定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121章 醇郡王第172章 出宮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42章 入宮第229章 逃了!第52章 陳年舊事第129章 逃離第243章 洪宣嬌第24章 票號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242章 奪門
第78章 北上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143章 乾清宮第180章 蘇天福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58章 浮樑城第143章 乾清宮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153章 柏葰案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41章 趁機擴大第251章 女營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297章 反叛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11章 密議第34章 約成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72章 出宮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88章 北巡木蘭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83章 老熟人第243章 洪宣嬌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15章 逃命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39章 覆滅第251章 女營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5章 池州密議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359章 遇襲第181章 初戰(上)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48章 鍾粹宮第284章 戰鬥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21章 再遇秦誠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130章 昌平城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57章 交易第285章 中彈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328章 驚變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82章 初戰(中)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38章 靠山歸來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47章 攻營第122章 追擊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155章 保定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121章 醇郡王第172章 出宮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42章 入宮第229章 逃了!第52章 陳年舊事第129章 逃離第243章 洪宣嬌第24章 票號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242章 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