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

“是啊,李老弟你如今是朝廷的副將啦,哈哈”龔橙笑着說到。

李明峰問是怎麼回事,龔橙就將事情原原本本的講了一遍。

三河大戰之後,曾國藩感念李明峰救曾國華之情,所以就上表替李明峰請封。都興阿最後留李明峰斷後,致使李明峰‘全軍覆沒’,所以心中也有愧疚,也替李明峰請賞。

按正常來講,李明峰這點功績算不得什麼,如今年年征戰,有功勞的人有的是。不過,仗着曾國藩和都興阿的面子,朝廷也就把這功勞記下了。

由於是戰死,按律一般都會加封比較高的官爵,反正人也死了,享受點高級別的待遇倒也無妨。李續賓本是布政使的職,死後朝廷加封爲總督,其他湘軍陣亡衆人,都各有封賞。李明峰就沾了湘軍的光,被封爲副將。

副將乃是從二品,與布政使同級,就是張運蘭,蕭啓江這類征戰多年,立功無數的將領,也僅僅是四品道員罷了。李明峰能初封副將,這絕對是天大的奇聞了。當然,這種越級封賞一般只會出現在死後加封的情況下。

按曾國藩和都興阿的奏摺上說的,李明峰應爲兩江總督何桂清麾下將領,所以朝廷就將命令到了兩江總督衙門。這事對何桂清來說,那是好事,李明峰戰死是給他長臉了。所以何桂清也沒不識時務的上奏說,洋槍隊實際上根本不聽微臣的調派。朝廷的封賞一經下達,那就是不可能收回和更改的了,即使過些日子,李明峰沒死的消息傳了出去,朝廷也不可能收回成命。

李明峰對什麼副將之職毫無興趣,但是卻現龔橙這個對朝廷向來沒好看法的人,這次卻十分興奮,在副將這個話題上講個沒完。

李明峰不禁疑惑的問到:“龔大哥,自從我認識你以來,你從來都是對朝廷上的事敬而遠之,爲何這次如此關心這麼個虛職?”

龔橙略有怒氣的說:“笨蛋,你真是笨的無可救藥”

李明峰不知道自己哪句話又問錯了,只好低頭不語。

“你在上海的時候最頭疼的事,不就是洋槍隊的規模受到限制和糧餉無着落嗎?如今你掛了個副將的名號,雖然是個虛職,但也是朝廷命官了。那何桂清爲了臉面,向朝廷謊稱你這洋槍隊是他的麾下,那你就順着杆就往上爬,索性自稱是兩江總督衙門裡的副將。那時候,這洋槍隊就是何桂清的人馬,他就得掏銀子養着。”龔橙說到。

“何桂清沒那麼傻?我讓他掏銀子他就掏嗎?”李明峰問到。

“他掏銀子也不算是做傻事,如今兩江總督所轄的三個省份,江蘇,安徽,江西,哪有一個歸他管轄?安徽全境都是長毛,江西只有西北幾個城池是朝廷的,卻還被曾國藩的湘軍控制,江蘇更是天京的所在地,長毛最盛。何桂清這個兩江總督實際上管理的地盤都不如一個知府。”

龔橙坐在大椅上,指着懸掛在營帳中的地圖說到:“江西,安徽暫且不提,就是江蘇,如果清軍戰敗,何桂清要背黑鍋。要是戰勝,他是一點功勞沒有,因爲誰讓他手裡沒有兵馬呢,想請功都沒辦法。如果李老弟你對他表現出足夠的順從,那他必定會盡力滿足你的條件。因爲他需要洋槍隊替他保護那已經不多的城池,也需要洋槍隊替他多立戰功。”

李明峰越聽越感覺此事可行,最後不禁笑到:“哈哈,龔大哥對這些人的脾性果然深有研究啊”

龔橙不理會李明峰的吹捧之言,繼續說到:“那何桂清想學湖廣總督官文,官文雖然屢立戰功,受到朝廷多次嘉獎,但實際上他哪有什麼兵馬,他所倚仗的無非是湘軍罷了。既然官文可以靠湘軍給自己爭臉,那何桂清也樂得讓洋槍隊替他立功。”

兩個人談了許久洋槍隊的事情,李明峰又將一個月以來的事情講了一遍,聽完之後,龔橙皺着眉說道:“如今是長毛近四萬人,清軍也就是四萬人,但是長毛還佔着地利,清軍則指揮不統一,依我看,如今勝負之數,樂觀也就是五五。”

李明峰答道:“我也知道要勝很難,但是沒有援軍,只能硬抗。”

龔橙聽了這話,又有些不悅的說到:“在我印象中,你小子是個挺狡猾的人啊,爲什麼到這裡之後就便的蠢笨了許多?”

“有嗎?難道我又做錯什麼了嗎?”李明峰有些心虛的問到,在龔橙面前,他的某些想法確實太過幼稚。

“你爲何要在這硬抗?就算景德鎮攻下來,宰了楊輔清,湘軍衆將能升官財,韋志俊既能報仇解恨,又能升官,可是你李明峰能得到什麼呢?”龔橙問到。

聽了這話,李明峰忽然就悟了過來。他的洋槍隊地位尷尬,所以朝廷永遠不可能給他個實職,而且現在他已經揀了個副將,這次立再大的功勞,恐怕也不會加官進爵。更何況,李明峰還志不在此。

如今他在這攻景德鎮,完全是因爲逃命的需要,才從池州跑到這裡,這算路過啊之所以攻城,完全是聽了韋志俊,張運蘭的鼓動。從利益上分析,勝了,李明峰沒好處,敗了,連小命都可能不保。

“那該如何是好?如今我已經在這,總不能臨陣脫逃。”李明峰問到。

“你我二人都是吃的洋人的飯,張運蘭,蕭啓江之流是永遠瞧不上我們的,他們今天讓你去支援韋志俊便是明證。和他們講什麼仁義道德,老弟你要想立足,就不能太在意這些,應該凡事都是利字當先。”龔半倫說到。

李明峰給龔橙行了禮,說到:“明峰受教了以後斷不會如今日一般讓人賣了”

龔橙滿意的點了點頭,兩個人又商議了一下如何應付湘軍三將,直商議到半夜才最後定計。

第二日清晨,兩個人就按計劃,分頭行動了。

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4章 四國代表第120章 罷工第4章 四國代表第285章 中彈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359章 遇襲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261章 太師府第81章 局勢變化第20章 啓程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230章 意外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285章 中彈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231章 全才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44章 請纓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362章 來使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141章 迴鑾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21章 醇郡王第305章 回家第285章 中彈第163章 入京第359章 遇襲第50章 渡江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244章 蒙時雍第20章 啓程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44章 請纓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132章 獎賞第55章 池州密議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29章 逃了!第295章 犯險第16章 林家父子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79章 刑部第188章 投誠第36章 再遇故人第77章 出乎意料第218章 廬州城下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163章 入京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86章 通州之戰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38章 靠山歸來第68章 各方覬覦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89章 誅殺第69章 新形勢最終章中華帝國第297章 反叛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27章 龔半倫第41章 趁機擴大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114章 鴉片館第24章 票號第322章 大院君第322章 大院君第243章 洪宣嬌第7章 洋人的肥羊
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4章 四國代表第120章 罷工第4章 四國代表第285章 中彈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359章 遇襲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261章 太師府第81章 局勢變化第20章 啓程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230章 意外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285章 中彈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231章 全才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44章 請纓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362章 來使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141章 迴鑾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121章 醇郡王第305章 回家第285章 中彈第163章 入京第359章 遇襲第50章 渡江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244章 蒙時雍第20章 啓程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44章 請纓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132章 獎賞第55章 池州密議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29章 逃了!第295章 犯險第16章 林家父子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71章 遼東半島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79章 刑部第188章 投誠第36章 再遇故人第77章 出乎意料第218章 廬州城下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163章 入京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86章 通州之戰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38章 靠山歸來第68章 各方覬覦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89章 誅殺第69章 新形勢最終章中華帝國第297章 反叛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27章 龔半倫第41章 趁機擴大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114章 鴉片館第24章 票號第322章 大院君第322章 大院君第243章 洪宣嬌第7章 洋人的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