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西征緣由

李明峰剛纔交代了伯錫爾該如何寫戰報,就是擔心常勝軍和哈密回王的兩份戰報有不同的地方。

伯錫爾被阿古柏囚禁了起來,他自然不知道具體情況,他所知的全是李明峰轉達的。李明峰將整個戰局描繪的異常簡單和順利,老李告訴伯錫爾,常勝軍出了嘉峪關後,立刻分兵三路,李明峰親自來打哈密,手下將領去打吐魯番和迪化。

阿古柏雖然集中了兵力,仍然不是常勝軍的對手,常勝軍只是一戰,就擊潰了阿古柏,逼迫其遠遁。而常勝軍手下的兩路大軍,一個正在猛攻迪化,一個已經佔領了吐魯番。至於劉銘傳重傷,常勝軍傷亡近萬的消息,老李則根本沒有提。

所以宋慶很疑惑,按理說越強調戰爭難打,才越能立功。但是李明峰卻把一場苦戰給描繪成了一個簡單順利的戰役,宋慶不理解李明峰爲什麼這麼做,所以告辭了伯錫爾之後,宋慶立刻就開口相問。

李明峰對宋慶解釋道:“警覺性必須時刻保持,京師裡的那幫人對常勝軍從來就沒懷着什麼好心。要不是常勝軍的力量強大,讓朝廷不敢輕舉妄動的話,我們現在不是像苗沛霖一樣身異處,就是得像袁保慶一樣放棄手中兵力。

這次咱們出兵西征,保定和遼東防守力量就薄弱了。朝廷完全有能力徹底剷除常勝軍的根基。朝廷現在所懼怕的,不外乎就是咱們在外的這六萬大軍罷了。要是讓朝廷知道,常勝軍吃了些虧,恐怕有些人就會按耐不住了。

如果常勝軍遭到重創或者陷於苦戰,朝廷再落井下石詔,斷了咱們的糧草供應,那常勝軍就真是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給朝廷製造一個假象,讓朝廷認爲常勝軍是百戰不敗的,是天下無敵的。

這樣雖然會讓朝廷更加的忌憚和防備常勝軍,不過我們也會安全很多。朝廷不會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貿然向常勝軍動手的。”

此刻只有蔡宜羣、宋慶、李明峰三人和李明峰的兩個親兵統領傅禹、丁藻林在一起,其他人相距都在二十米開外,所以衆人也不顧忌被別人聽到,有什麼都直說了。

蔡宜羣聽完李明峰的解釋,不禁問道:“既然西征有這麼多弊端,那我們爲何還要冒險西征呢?”

蔡宜羣是最早就跟着李明峰了,在洋槍隊時期他就是核心人物。蔡宜羣對李明峰也算得上是十分了解了,老李這個人是什麼人,蔡宜羣可比誰都清楚。

要說李明峰是個愛國者,爲了保護國土才冒着根據地被滅的風險而出兵新疆,蔡宜羣是第一個不信的。蔡宜羣知道,老李雖然不像民間和士子之中所傳言的那樣是個漢奸,不過也決對不是什麼大義凜然的民族英雄。

據蔡宜羣的多年觀察,他深知李明峰是個實用主義者,辦事先照顧自己的利益,然後是自己的小集團的利益,再然後纔是國家、民族這些。

新疆土地貧瘠,又遠離中原,在蔡宜羣眼中,這裡既沒有軍事價值又沒有經濟價值,所以蔡宜羣就對李明峰的出兵動機產生了懷疑,此刻正好有機會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李明峰聞言,四處望望,看到附近都是自己心腹,索性也就解釋道:“新疆戰略位置重要,北連沙俄、蒙古,西接中亞,南據西藏。往東,則是中原自古以來,中華都自詡爲中央帝國,爲世界中心,從這個角度看,新疆自然是偏遠之地。不過,要真正從全球看,新疆實際上才更接近世界中心。”

新疆和中亞是歐亞大陸的中心,而現在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集中在歐亞大陸,所以李明峰稱新疆更接近世界中心是正確的。

李明峰看到衆人面露不解,知道他們目前對全世界還沒有概念,老李一怒之下,索性說的更直白了:“常勝軍如今在遼東、保定都有了自己的根基,論實力,已經很強大了,絲毫不遜於湘軍,甚至連朝廷也要忌憚常勝軍幾分。要是我等只求位極人臣,那這等勢力已經足夠了。”

說到這,李明峰望着蔡宜羣、宋慶二人,面帶神秘的道:“不過,本官剛滿三旬,難道接下來的後半生就要原地踏步了嗎?”

此言一出,蔡宜羣還好,宋慶直接就是頭上冒了虛汗。李明峰說的再明白不過了,現在他已經位極人臣了,但是老李還不想原地踏步,還要更進一步太師更進一步是什麼?

雖然宋慶也曾經私下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爲常勝軍確實已經有了能威脅朝廷的力量,李明峰就是想更進一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不過宋慶可萬萬沒想到,李明峰竟然膽子這麼大,當着衆人的面就和談論下午要吃什麼一樣來討論造反的問題。

李明峰看到宋慶的窘態,知道他膽子小,不敢輕易探討這種事。不過這種思想是要時刻灌輸的,否則將來真到了要和朝廷翻臉的時候,別再沒有心理準備。

李明峰繼續說道:“要想有所爲,就必須要早做準備。保定距離北京很近,只要需要的話,咱們完全可以出其不意的拿下北京。不過,拿下北京之後呢?”

衆人哪敢接這個話頭,誰知道常勝軍拿下北京之後應該怎麼做。衆人的表現早就在李明峰的預料之中,李明峰看衆人半響沒有迴應,就自顧自的說道:“不考慮常勝軍的因素,如果是洋人再度進攻北京,那麼朝廷只有四條退路。

一個是往北再走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如果洋人逼得急了,朝廷會北入蒙古或者出關到遼東盛京躲避。滿蒙向來是聯盟關係,朝廷如果到了蒙古或者盛京,可以勤王詔,令南方各大勢力入京勤王,然後再召集遼東的八旗兵,再向蒙古王公借兵,共同進兵北京。則佔據京城之洋人必滅。

第二個,就是南下到南京。到南京之後,朝廷可以給蒙古、盛京詔,讓其從北方兵,然後朝廷再親自指揮江南兵力北上,南北夾擊,共破北京。

第三個就是往西南走四川。這是當年唐玄宗李隆基爲了躲避安祿山所走的路線,成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朝廷到此之後,可以組織兵力反攻。

第四個就是往西到西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城防之堅固,地勢之險要自不必說。到西安之後,朝廷仍然位於中部地區,北可以連接蒙古,南可以調動南方兵力,既可以調動雙方兵力,還可以不受制於這兩方,這是一條很好的路線。”

蔡宜羣和宋慶聽了這話,也深以爲然,北京一丟,朝廷也就這幾條退路罷了。

李明峰繼續說道:“現在咱們常勝軍佔據遼東,如果老子造反,遼東最先變成咱們的地方,朝廷必不敢往盛京方向去。

而蒙古雖然和滿清朝廷是盟友關係,但是蒙古各部也只是迫於滿清的強盛國力罷了。如果朝廷如喪家之犬一般投奔了蒙古王公,然後還想借蒙古之力收復北京,這可就完全是癡心妄想了。

蒙古人要是有機會攻破北京,入主中原,又怎會聽命於滿清朝廷?他們只會殺了滿洲貴族,然後妄圖重新恢復成吉思汗鐵木真的榮光。這點連我都知道,朝廷當然更知道,所以朝廷絕對不會把自己放到別人的手掌之中。

同樣的道理,朝廷又向來不信任漢人,絕對不會到四川和江南投靠湘軍、淮軍,那樣實際上也相當於把大清的命運託付給了漢人。所以現在來看,朝廷只會走到西安,然後再詔勤王。”

衆人聽了李明峰的解釋,雖然有些心驚肉跳,但是仍然在不斷的點頭,李明峰分析的在情在理。

李明峰又道:“而且現在的陝甘總督是多隆阿,但南方的兩江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都是漢人,北方的直隸總督也是漢人,所以朝廷無論如何都不會再讓漢人插手到陝甘這最後一塊地盤了。

現在很多人沒有看明白,實際上膽子要是大點,思路要是開闊一點你就會現,陝甘已經是朝廷的唯一退路了。無論是從勢力分部上,還是戰略後退上,陝甘都會成爲朝廷在丟失北京以後的第一個選擇。”

說到這,李明峰面樓冷笑道:“所以我才兵西征,只要控制了新疆,那將來我們在西北就有了一個暗棋。一旦中原出事,朝廷避走西安,嘿嘿……”

宋慶嚥了口唾液,有些緊張的說道:“大人,此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啊”

宋慶行事老成穩重,他知道現在常勝軍實際上還存在很多問題,要是李明峰鬼迷心竅,貿然起兵造反,恐怕十有**會是死路一條,再走吳三桂的老路。

李明峰微笑着答道:“放心,我知道時機未到,時機未到”

李明峰當然不是準備現在就造反,他只是將這些理念逐步灌輸給常勝軍衆將罷了。至於宋慶和蔡宜羣,老李可不擔心他們會去報信。

先這兩個人和李明峰私交很好,李明峰相信憑自己和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有兩人的人品絕對不會做出告密的事情。

其次,兩人都是常勝軍將領,如今位居總兵,看樣子馬上還要更進一步,兩人知道,跟着李明峰走,未來肯定前途無量。要是去告密,朝廷能給他們的不見得比老李給他們的更多。況且蔡宜羣、宋慶也都是精明人,他們知道,就是告密恐怕朝廷也會殺了告密者,然後將事情通報給李明峰。

這就是政治,因爲朝廷即便知道李明峰造反,也不敢對常勝軍起攻擊。實際上,朝廷也一直在把李明峰當成一個潛在的反賊來對待,是否告密都無礙朝廷戰略。而朝廷接到密報之後,恐怕爲了防止李明峰驚懼之下立刻難,也會將告密者送交給李明峰,以求穩住常勝軍。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還有一點,那就是老李的情報組嚴密監控着各大統領的家眷,要想告密,先得轉移自己的家眷,否則即便能告密成功,一家老小也沒了,太不值了。老李從各大統領的家屬情報上,就能得出是否有人背叛自己的推斷。

當然,這都是以防萬一的招數,李明峰還是認爲宋慶和蔡宜羣決不是那種告密的小人。

至於是否造反,李明峰心中也沒有定論。但是老李知道,自己決不可能長期保持現在這種權臣的狀態。天下逐漸安定,湘軍、淮軍、楚軍都進入了裁兵的階段。因爲貿易口岸的開放,朝廷稅收逐漸增多。

現在就連阿古柏這個小人物都用上火器了,朝廷軍隊的全面現代化恐怕也不會遠了。如果老李原地踏步的話,多則十年,短則五年,朝廷和常勝軍之間的力量對比就會生明顯變化。到常勝軍的力量對朝廷構不成威脅的時候,就是常勝軍覆滅之日

李明峰無法阻止朝廷的日益強大,而且因爲政治、地盤和人口上的完全不對稱狀態,常勝軍的壯大腳步也註定了要遠遠慢於朝廷。

正所謂,官逼民反。當然,這各詞用在李明峰身上很不合適,不過卻也能表達出李明峰的被動狀態。老李必須在朝廷沒進入快展軌道之前,或者推翻他,或者徹底控制他。無論是那種,都避免不了和朝廷的開戰。

李明峰主動攬起西征的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爲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卻是爲了爲將來的戰爭做戰略準備。當然,老李還有一個沒好意思直接對蔡宜羣、宋慶說出來的原因。

第142章 入宮第183章 初戰(下)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89章 輸血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234章 朝陽門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322章 大院君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72章 出宮第181章 初戰(上)第253章 洪仁玕第37章 故人慘事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5章 北上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58章 浮樑城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325章 內亂第51章 韋志俊第129章 逃離第85章 天子上諭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284章 戰鬥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88章 投誠第38章 靠山歸來第218章 廬州城下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167章 隱秘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29章 授權談判第281章 再戰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45章 抵達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57章 大戰前夕第130章 昌平城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三百六十四章第231章 全才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2章 廣州城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69章 毒計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29章 逃離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41章 太平門第50章 渡江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163章 入京第110章 劉銘傳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162章 後膛槍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204章 圍殺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49章 撤退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
第142章 入宮第183章 初戰(下)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89章 輸血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234章 朝陽門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322章 大院君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72章 出宮第181章 初戰(上)第253章 洪仁玕第37章 故人慘事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5章 北上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58章 浮樑城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325章 內亂第51章 韋志俊第129章 逃離第85章 天子上諭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284章 戰鬥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88章 投誠第38章 靠山歸來第218章 廬州城下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167章 隱秘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29章 授權談判第281章 再戰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45章 抵達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57章 大戰前夕第130章 昌平城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三百六十四章第231章 全才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2章 廣州城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69章 毒計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29章 逃離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41章 太平門第50章 渡江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163章 入京第110章 劉銘傳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162章 後膛槍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204章 圍殺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49章 撤退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