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節 華資銀行前所未有的良機

滿清中國使用的是銀兩,也就是金屬貨幣,由千金屬貨而。引尖有價值,其過多過少都不會引起幣值的變化,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貨幣供給的過多或過少有會引起幣值的變動。

滿清深受列強操控銀價以及傾銷商品之禍害,但也清醒的看到如列強一般全國統一發行紙幣的害處,所以一直想着如何改革幣制,而不是徹底實行紙幣制。

貨幣制度,乃是國家經濟大事,稍不謹慎,便能惹來大禍。

國家經濟操控於列強之手,如果貿然使用風險更大的紙幣,那麼列強是不會放過這個吸血的機會的。

後世的貨幣政策主要有三條,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公開市場業務。

不過盛宣懷等人對他的新名詞完全不理解,不過對他提出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到是理解了一些。發行紙幣的益處與壞處,他們也經常論證,所以李秉衡提出紙幣發行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與緊縮後,他們還是較爲認同的。

“如此看來,光華對這幣制還是深有研究的,令老夫甚爲佩服,不知這貨幣宏觀調控政策又是何解?能否細說一二?”

李秉衡沉吟一番,手指輕輕的在桌子上有節奏的扣着,緩緩說道:“我們新組建的銀行聯盟肯定不能無限放款,那樣的話只能讓市場風險加大,影響整個聯盟,所以,必須出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通商銀行等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貸出去,必須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爲隨時應付存款人提款的準備金,而這準備金。便存放於交通銀行。想必你們也知道,紙幣發行多了,物價上漲。會使得盲目興辦實業。我們便需要緊縮放貸量,使得銀行不能無限的支持盲目投資。也就是說,交通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率越高,商業銀行等上繳的存款準備金就越多,其可運用的資金就越少,從而導致放貸量減少;反之,如果交通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率低,商業銀行等上繳的存款準備金就少,其可運用的資金來源就多,從而導致社會信貸量增大。”

“另外,當交通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時,其他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上升。基礎貨幣得到收縮,反之亦然。”

“光華,你也別說那麼深奧的道理,我們也聽不懂,我只問你,這再貼現是否就是增減我們發行的紙鈔量?”盛宣懷立即打斷他說道。

“也時!”李秉衡立即給予肯定。

當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增減紙鈔發行量,盛宣懷的意思其實是貨幣供應量。

“哥貼現是指其他銀行比如中國通商銀行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交通銀行轉讓。對交通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其他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對其他銀行來說,再貼現走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

盛宣懷一拍大腿,下巴一揚,笑道:“你這麼說我就明白了,你所說的票據不就是跟錢莊中的未到期莊票可以在票號折扣變現嘛!這從前就已經有了成例,不過沒你說的那麼玄妙罷了。”

李秉衡也是點頭大笑,其實中國自身的金融秩序已經初步有了成型的意識,金融監管也已經改善許多,如果外部壞境不是這麼惡劣,總有一天會自己走上正軌。

“還有你說的那個公開市場業務也一併說了吧,我今天是大開眼界,聽到前所未有的道理。”

“這個要在推行法定準備金之後,纔能有所效果。交通銀行可以以公開買賣債券等的方式,影響各個銀行的法定準備金數量,然後直接起到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作用。”

“當然。”李秉衡加重了語氣,“我們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交通銀行鈔票發行準備金的問題。用黃金做儲備,那麼我們不利的貿易逆差以及其他因素導致國際支出逆差,將使得黃金外流,所以需要大量的儲備。

說完,頓了頓,想要哥說,卻被唐紹儀打斷,“好你個李光華,好算計,我說南洋最近發現了這麼多的大金礦,巴不得的想露富,原來是打着這個主意。交通銀行這個主意是極好的,而且照你說的,資金也可以籌措,將來鐵路可以不用被逼着向列強借款。而鐵路所到之處,盡是你們復興公司獲利之地,想必,將來鐵路修建計戈也要有你們的首肯吧?”

唐紹儀赤裸裸的說出了盛宣懷藏於心中不想說出來的話,也正是李秉衡的用意,用黃金儲備來換取交通銀行的股份,並且從而影響鐵路利權。”

盛宣懷卻慢吞吞的說道:“不知可否提供一千萬南華元的外匯給中國通商銀行,反正你也是大股東。應該耍給自己的銀行爭取這份利益。”

的確,日本人一直在吵着鬧着要向漢冶並借款,以重新恢復對鐵礦石與生鐵的包購。漢冶萍也需要進一步的擴張產能,需要大筆的資金。

照道理目前漢冶萍的鋼鐵出產已經是有了極大的提高,而且擴建項目連着上了兩個,遠遠的超過了自身的資產,如果不是中國通商銀行與光華銀行鉅額低息貸款,恐怕任何人都不敢冒這麼大的,

而盛宣懷也是看到了國內對鋼鐵需求的增長,以及南洋巨大的需求缺口,從這點上也能看出他的魄力。

唐紹儀沒有能夠理會他的意思。問道:“不知提供外匯給中國通商銀行與交通銀行有什麼聯繫?”

李秉衡卻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發行紙幣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保證紙幣不貶值,最爲重要的就是國際儲備資產,說白了,就是國際清償能力。

滿清關稅都掌握在列強手中。每年都要償還鉅額的債務,關餘少的可憐,現在連鹽稅都要被逼着存入外國銀行。

外國商品大量傾銷導致國內生產能力極其低下,自身商品儲存能力很弱,而且貿易逆產嚴重,銀狠狠緊。

國家有沒有大量的黃金儲備。以及外匯儲備,作爲黃金儲備最大的補充,外匯儲備也是極爲重要的。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拜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而滿清有外匯儲備嗎?這是個相當可笑的問題。

即便有,也掌握在列強手中。而且。外匯牌價也是匯豐銀行隨便掛掛的。

滿清政府欠了大筆的外債,如果再說擁有以外債債權形式表現出來的外匯,那麼的確是有如天方夜譚。

匯豐銀行的危機,甚至是可能的到閉,讓盛宣懷看到了希望,他本來就是個有魄力的人,之前就願意以中國通商銀行與漢冶萍的股份來換取南華元,進入上海的股票市場。給漢冶蔣撈了一筆週轉金後瀟灑的推出股市。

盛宣懷其實已經表態,他是支持成立新的交通銀行的,而且要加大外匯儲備,而如何能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就要看南華的態度,或者說看李秉衡的態度。

而且,他也要了好處,那就是中國通商銀行多了一千萬南華元作爲股本,成爲交通銀行的一大股東,他作爲大股東之一。能夠得到最大的利益。

別的不說,光是交通銀行發行鈔票的利潤便是令人眼紅的,而且還能進一步的控制鐵路利權,不聲不響的奪取郵政電傳業的利益。

憑藉它自卓一千多萬兩白銀的資產。就能撬動這麼龐大的一筆資金,這無疑是獅子大開口,也是他又一次的大手筆。

而妙就妙在,李秉衡也是中國通商銀行的大股東,既能將他捆綁上利益羣體,也能使他鄭重考慮。

盛宣懷既然開口,那便是有絕對的把握的。

“我們發行紙幣是極爲簡單的。但是如何穩定匯率,保證不出現濫發。甚至保證供應量,達到保護我國經濟與民族工業,必須要面面俱到。其實我們困難重重,一窮二白。黃金、外匯儲備不足,工業能力又積弱,金融市場一片混亂,沒有償還外債能力。我們索性不去牽扯那改革,重新立個擡頭,像南洋的黃金與外匯便是極好的儲備

“匯豐銀行走無力主導那四萬英稽的借款了,我們倒是可以提供舊四萬南華元的拆借款給中國通商銀行,而且,沒有折扣。

利息,存入交通銀行,作爲郵電、鐵路等產業的民族資本融資之用。”

不聲不響間,兩人就達成了協議,完成了分贓。

盛宣懷別有深意的說道:“其實,我們還是有大錢可以賺的

說着,眼睛望着李秉衡,眼神中全是笑意與試探,想看看他是否也是心有靈犀,能否想到他所想的。

李秉衡看着他的眼睛,肚子裡卻在不斷的揣度着他的用意。

“南洋的鈔票如今很是受歡迎。我看交通銀行不如多印些,這已經是一大筆收入了。”

唐紹儀大驚失色,如果真的那麼做。這銀行恐怕是辦不下去的,“我們本身沒有儲備,濫發鈔票,那不是自討苦吃嗎?”

“哈哈,妙,妙李秉衡這纔回過神來。

“我們發行的鈔票本身就是儲備,不僅在信用上,而且在戰亂年代相當的堅挺,沒有人能夠仿冒的鈔票本身就是一種信用,一種可以保值的商品。在國內這麼混亂的市場,想必是有很多人願意持有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的

“就跟外國一樣,南華元也是相當的堅挺,許多國家都喜歡用南華元結算,爲了保證不出現通貨緊縮,我們追加了大筆的鈔票印製,仍然供不應求,而且要加大黃金儲備,使得銀行成本上升,錢也少賺了不少。”

李秉衡打定主意,這次大量的投入各國的鈔票來作爲各家銀行的外匯,完成一次大規模洗錢,加上之前的股市獲利與搶劫,可以有大量的資金用於國內民族工業的融資。

既然列強收緊中國銀根,不讓中國有大量的資金來發展工業,從而以商品來打開銀根的缺口,那麼,也不用再跟他們客氣,直接給民族工業帶來充足的資金。

交通銀行一改組,龐大的銀行組織聯盟誕生,將使得民族工業的融資渠道有了保證。

李秉衡向來認爲憑

““??“百用議族丫業的原始積累吾相當的緩慢的。即便是有了他提;引”“種有利因素,包括充足的資金,還是不夠。

所以需要在金融上着手,下功夫,務必使得列強再不能從根本上掐住民族工業的七寸。

唐紹儀恍然大悟,叫道:“高,果然是高,我到沒有想到。那說說看,還有沒有什麼發財的機會。讓我也沾點光

李秉衡知道此議一成辛亥革命是有很大的可能會改期了,而且保路運動是極有可能不會發生了。

如今滿清政府正在籌備實行所謂“鐵路國有”政策,各省原已準交商辦的鐵路幹線,一律“收歸國有”準備以“國有”爲名,出賣全國鐵路主權。

原本歷史上皇族內閣的郵傳部大臣盛宣懷同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簽訂6慫萬英鎊的《湖北湖南兩省境內粵漢鐵路、湖北境內川漢鐵路借款合同》,把湖北、湖南、廣東3省人民在臨年收回路權運動中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贖回的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的修築權,又重新出賣給帝國妾義。

不過川漢鐵路與粵漢鐵路有着李秉衡與張振勳等人的不少心血,這次靠着出賣軍艦,才換來了滿清政府的許諾,進一步放開南洋資本對這倆條鐵路的控制權。

如果滿清將鐵路收歸國有,那麼。直接受到衝擊的,便是李秉衡爲首的南洋財團。

這次憑藉着與盛宣懷的進一步聯手。那麼,很有可能那筆借款是不會有的了,除非匯豐銀行能夠迅速的擺脫困局,不過,這種可能性基本爲零。

列強爲了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十分注意奪取鐵路修築權。因爲一旦竊取了鐵路,不僅可以利用它調運軍隊,鎮壓人民的反抗,而且可以直接控制鐵路沿線的城鎮鄉村和礦產資源。

他們是不肯讓中國自己修成鐵路的。就利用清政府財政困難進行要挾。迫使清政府訂立了鐵路借款合同。

今年草簽的陽萬英傍的大借款都是基於此,尤其是明年就要正式簽訂並批沏萬英鎊的鐵路借款合同。

本來盛妄懷就在進行談判,但是匯豐銀行出事後,接到李秉衡的電報,立即趕來上海與他見面。

兩人都心照不宣,這次恐怕鐵路借款的合同是不可能簽了,所以兩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也化爲烏有。

本來盛宣懷一直在兩難,即便鐵路收歸國有,李秉衡等人的股本肯定是要退的,而且要緩緩施行,不引起他們的強烈抗議,破壞雙方的關係。

李秉衡聽到唐紹儀的玩笑,也笑着說道:“眼前發財的機會就有不少,你如果真的想,那就拿出資本來,我來替你操作,你什麼力氣都不用花,包你滿意

西方金融勢力滲入中國,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從框架到細微末節的翻版大複印,那樣肯定成本太高,得不償失。西方金融勢力註定要利用中國本土原有的金融組織,來構建一種有別於西方的中國通商口岸的金融制度。

西方金融勢力將錢莊納入這種制度。二是通過對莊票的利用,二是通過拆微

尤其是短期拆借,對於匯豐銀行來說,它經常有一筆數目可觀的閒置流動資金,放在銀行的金庫裡並不能生息,甚爲可惜。

而對於錢莊來說,面對日益擴大的進出口商品幣場,資金有限,力不從心,影響了生意規模的擴大。

如果將兩者對於資金的餘缺聯繫起來,建立一種短斯拆借制度,其收益肯定遠遠大於成本。這種放款通常兩天一結,到期可以續轉。

今年由於橡膠股票風潮,兩者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加上後來的橡膠股票抵押業務,匯豐銀行再也沒有閒散的資金去用於短期拆借,而許多冒險的錢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關,如果不是嚴密的錢莊組織紛紛出手相救,這些錢莊恐怕會立即倒閉。

整個錢莊行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加上資金面形勢嚴峻,大部分投入在股市中,李秉衡基本斷定是徹底整合錢莊業的大好時機到了。這也將是華資銀行業的新篇章開局。

由於錢莊是無限責任組織,在中國實力又超過銀行,實在是銀行業的一大絆腳石,如果不消除他們的巨大影響,徹底整合他們的資本,將會使他們成爲助力,而不是隱患。

“金融市場除了對外,也要先消除內在的不安定因素。我是很看好許多小錢莊的,他們本分謹慎,成爲了民族工業的融資渠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次不但要整合大錢莊,也要整合小錢莊,想必,他們是樂意進一步發展的。”

“等着看吧。馬上上海的金融界會有一場大風暴,有人失意必然有人得意,而我們,則要做好準備。少川兄,把你的家底露一露吧,我看看能幫你子孫謀到多少家產。”

玩笑話歸玩笑話,他說的話都成了“金口玉言”就連唐紹儀等人都是深信不疑的。

“那我立即讓家裡想辦法籌錢。”!~!

..

第392節 收回東交民巷第205節 在租借橫行的暴徒們第360節 收回列強特權的樞紐第559節 道威斯計劃第417節 向法國人借高利貸第329節 南方來的好消息第436節 小日本海軍杯具了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八節 英國人的態度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四節 江浙財團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六節 山雨欲來第114節 地頭蛇的心思第447節 懺悔的威廉二世第526節 海軍戰略第191節 先發制人是爲霸道第276節 以華工的名義(0)第571節 抗議與譴責無效第450節 小日本中招了第268節 誰伏擊誰?第455節 俄國革命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十一節 神秘的蛇廟第557節 巴黎奧運會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六節 遊園會第479節 準備對鬼子動手第354節 收復唐努烏梁海第367節 巴爾幹又打起來了第568節 宣判爾等死刑第308節 惡毒的婚姻法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五節 銀行第353節 農業現代化第117節 意想不到的發展第141節 荷蘭遠東艦隊的末日第514節 登陸臺灣第327節 東京大海嘯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節 狗咬狗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144節 畜生與牲畜不得不說的故事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五節 爪哇糖王第370節 外交勝利第233節 順便陰一下美國人第340節 東三省振興計劃第292節 發戰爭財第496節 復仇第390節 接收北京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節 舞龍第189節 一定要打痛荷蘭人第483節 釣魚島第301節 新資源戰略第415節 焦土政策第578節 西里西亞大公與新沙皇第571節 抗議與譴責無效第290節 空降兵第500節 三國殺第366節 贖回路權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六節 輝煌勝利第393節 軍事與外交雙頭出擊第361節 準備遺臭萬年吧第348節 北大倉第133節 土地政策第557節 巴黎奧運會第120節 屠殺與報復第139節 股災前的佈局第328節 圍攻禁衛軍第488節 我們贏了第264節 “強大”的意大利軍艦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196節 打仗是爲了賣武器第226節 英國人發瘋了第445節 居然虐待華工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426節 土耳其參戰第310節 漢口前線第181節 軍費誰來買單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九節 拒買日貨第220節 世界級金礦的發現0第192節 剩蛋與烤豬土着第175節 總理內宅中的迷信活動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八節 荒原之花第306節 武漢起義第552節 關東大地震第351節 公使團密會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221節 溫生有之初體驗第395節 殺俘第509節 香港第131節 蘭芳的教育第196節 打仗是爲了賣武器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181節 軍費誰來買單第562節 混亂的格局第580節 普魯士雄起第450節 小日本中招了第560節 經濟危機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229節 英國佬照樣扔進黃浦江第225節 華資銀行前所未有的良機第154節 摘了你的狗官帽第320節 馮國璋的心思第294節 賣國階級
第392節 收回東交民巷第205節 在租借橫行的暴徒們第360節 收回列強特權的樞紐第559節 道威斯計劃第417節 向法國人借高利貸第329節 南方來的好消息第436節 小日本海軍杯具了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八節 英國人的態度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四節 江浙財團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六節 山雨欲來第114節 地頭蛇的心思第447節 懺悔的威廉二世第526節 海軍戰略第191節 先發制人是爲霸道第276節 以華工的名義(0)第571節 抗議與譴責無效第450節 小日本中招了第268節 誰伏擊誰?第455節 俄國革命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十一節 神秘的蛇廟第557節 巴黎奧運會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六節 遊園會第479節 準備對鬼子動手第354節 收復唐努烏梁海第367節 巴爾幹又打起來了第568節 宣判爾等死刑第308節 惡毒的婚姻法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五節 銀行第353節 農業現代化第117節 意想不到的發展第141節 荷蘭遠東艦隊的末日第514節 登陸臺灣第327節 東京大海嘯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節 狗咬狗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八節 新式教育第144節 畜生與牲畜不得不說的故事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五節 爪哇糖王第370節 外交勝利第233節 順便陰一下美國人第340節 東三省振興計劃第292節 發戰爭財第496節 復仇第390節 接收北京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節 舞龍第189節 一定要打痛荷蘭人第483節 釣魚島第301節 新資源戰略第415節 焦土政策第578節 西里西亞大公與新沙皇第571節 抗議與譴責無效第290節 空降兵第500節 三國殺第366節 贖回路權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六節 輝煌勝利第393節 軍事與外交雙頭出擊第361節 準備遺臭萬年吧第348節 北大倉第133節 土地政策第557節 巴黎奧運會第120節 屠殺與報復第139節 股災前的佈局第328節 圍攻禁衛軍第488節 我們贏了第264節 “強大”的意大利軍艦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196節 打仗是爲了賣武器第226節 英國人發瘋了第445節 居然虐待華工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426節 土耳其參戰第310節 漢口前線第181節 軍費誰來買單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九節 拒買日貨第220節 世界級金礦的發現0第192節 剩蛋與烤豬土着第175節 總理內宅中的迷信活動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八節 荒原之花第306節 武漢起義第552節 關東大地震第351節 公使團密會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221節 溫生有之初體驗第395節 殺俘第509節 香港第131節 蘭芳的教育第196節 打仗是爲了賣武器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181節 軍費誰來買單第562節 混亂的格局第580節 普魯士雄起第450節 小日本中招了第560節 經濟危機第204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第229節 英國佬照樣扔進黃浦江第225節 華資銀行前所未有的良機第154節 摘了你的狗官帽第320節 馮國璋的心思第294節 賣國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