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破題之章

“陶士兄此去西洋,周遊列國,想是所得頗多。”張佩綸客氣地說道。

“那是自然的,此行經年,方知天地之大,免了做井蛙之厄。而今歸國,正欲以所學報皇上聖眷隆恩,沒曾想卻招來千夫所指!”洪鈞冷冷地看着二人,道,“二位今日前來,是不是也要如那些井蛙一般,當面指斥我一番呢?”

“陶士兄說哪裡話來!”張佩綸看到洪鈞一副氣哼哼的樣子,知道他剛纔應該是讓吳大澄和陳寶琛給氣着了,便笑着說道,“我與孝達,可是從未在背後說陶士兄的壞話啊!”

“幼樵所言極是,陶士兄可知,因幼樵與我不發一言片紙言你之非,多有怪罪我二人者。”張之洞在一旁嘆息道,“爲了陶士兄,幼樵與我可是沒少受人指摘啊!”

聽了張佩綸的話和張之洞的大倒苦水,洪鈞意識到自己對他們倆的態度有些過了,畢竟他們倆確實沒有隨着其他的清流言官們上摺子彈劾自己。

“來人!上茶!”洪鈞起身吩咐道,並親自搬過椅子,請二張落座。

“適才我與孝達在門前見到陶士兄寫的這個……”張佩綸一邊觀察着洪鈞的臉色,一邊小心地措着辭,“此事老師確是大不該,但陶士兄所爲,似乎也有些過了……”

“幼樵,孝達,我倒要請教,如果此等情事,落到了你們二位身上,你們會如何做?”洪鈞一聽張佩綸說起這件事,心頭的怒火又升騰了起來,說話的聲音也不自覺的高了起來。

“此事是老師做得不對,但畢竟是我等恩師,所謂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師尊有錯,面折力爭可也,但如陶士兄這般公然告示與天下,退出師門,不與老師留絲毫顏面,老師年邁體弱,萬一給氣得狠了,有個三長兩短。他日陶士兄憶及此事。只怕也會悔之無及吧?”張佩綸委婉的勸道。

“是老師不要我這個學生在先,非是我一意如此……”洪鈞想起此前李鴻藻對自己的關懷和照顧,心頭怒火漸熄,但對於李鴻藻暗中安排洪順監視自己的事,仍是耿耿於懷。

“老師當時說不要你。那是一時的氣話,非是要將你逐出師門,”張佩綸見事有轉機,立刻接着說道,“老師現下已然後悔了,適才伯潛和止敬便是受了老師之託,前來勸說陶士兄的。只是他們二人言辭太過,爲陶士兄所逐。老師仍不甘心,放才使我與孝達前來勸說陶士兄。”

“幼樵所言,句句是實。”張之洞也在一旁勸道。“陶士兄切不可因一時氣憤,斷了恩師眷顧和你我手足之情啊!”

聽了張佩綸和張之洞的勸說,洪鈞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下來,一時間默然無語。

這時洪鈞的僕人端茶進來。洪鈞沒有說話,而是親手給張佩綸和張之洞奉上了香茶。二張接過茶碗。也沒有再勸,而是輕輕的用碗蓋撥弄着水面的茶葉,觀察着洪鈞的反應。

洪鈞奉茶完畢,轉頭對這位僕人道:“你這就下去知會一聲,讓他們把……把帖子揭下來吧!人也都回來,不用再守着了。”

僕人應了一聲,領命而去。看到洪鈞似有回心轉意的跡象,張佩綸和張之洞對望了一眼,各自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喜色。

“煩勞幼樵和孝達轉告老師一聲,就說老師的恩情,學生一日不敢或忘,可老師給學生之心傷,學生亦斷難遽忘。”洪鈞說道,“學生會時時自省已過,也請老師今後三思而後行。”

聽到洪鈞的回答中又自稱自己爲學生,稱李鴻藻爲老師,張佩綸和張之洞很是高興。但張佩綸也知道,這件事現在也只能到此爲止了。他正準備要告辭回去報告給李鴻藻喜訊時,洪鈞又說道:“老師那裡,日後學生平時恐不便前往,有什麼事,還請幼樵和孝達隨時告訴我一聲。”

張佩綸和張之洞都愣了一愣,但是他們很快便明白過來洪鈞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不由得急速的交換了下眼色。

“好,老師那裡有什麼話,我和孝達一定帶與你知道。”張佩綸說道,“陶士兄如果有什麼話給老師,我們也一定替陶士兄帶到就是。”

“如此煩勞二位了。”洪鈞拱手道。

“我和孝達便先告辭了,”張佩綸也拱手道,“老師那裡,尚等着我們的消息呢。”

“那我便不留二位了。”

二張隨即向洪鈞告辭,洪鈞親自送二人出門,上了轎子。

差不多與此同時,病榻前的李鴻藻,向吳大澄索回了那封洪鈞的宣佈退出師門的信,鎖入櫃中。吳大澄和陳寶琛心下奇怪,卻也不敢多問。二人回到家中,也將洪鈞寫給自己的絕交信收好上鎖,彷彿那是蛇蠍毒蟲一般。

翌日,總理衙門,東所。

總理衙門是清政府爲辦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所在地原爲大學士賽尚阿的宅邸。總理衙門的東半部爲中國最早的外語教學機構京師同文館(也就是國立外語學院),簡稱“東所”,西半部爲各部院大臣與各國使節進行外交活動的場所,簡稱“西所”。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認爲同外國關係僅是“理藩而已,無所謂外交也”。俄國使臣來華,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國均由禮部接待辦理。在鴉片戰爭後,由兩廣總督專辦與歐美國家的交涉,特加欽差大臣頭銜,稱“五口通商大臣”。《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相繼簽訂後,各國在華設使館、駐使節。各國使節不願意以“蠻夷”的身份同帶有封建社會衙門習氣的清政府的外交機構“理藩院”打交道,同時認爲地方總督無權處理涉外事務,多次要求清政府建立專門的對外交涉機構。

1860年11月,英法聯軍依約從北京撤走,使恭親王認爲:“該夷並不利我土地人民,猶可以信義籠絡。馴服其性,自圖振興”。1861年1月,恭親王再上《統籌洋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請求建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有效地辦理洋務和外交事務。奏摺指出:“近年各路軍機絡繹,外國事務,頭緒紛繁,駐京以後,若不悉心經理。專一其事,必致辦理延緩,未能悉協機宜。”恭親王上書後,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也奏請在京師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接管以往禮部和理藩院所執掌的對外事務。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豐帝批准。

總理衙門的全稱是“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設立之初,由王大臣或軍機大臣兼領,並仿軍機處體例,設大臣、章京兩級職官。有總理大臣、總理大臣上行走、總理大臣上學習行走、辦事大臣。最初設立時,奕忻、桂良、文祥3人爲大臣,此後人數略有增加,從七八人至十多人不等。大臣下設總辦章京(滿漢各兩人)、幫辦章京(滿漢各一人)、章京(滿漢各10人)、額外章京(滿漢各8人)。

恭親王今天剛剛來到總理衙門,跨進那道掛着“中外祉福”牌匾的大門,便注意到了院內瀰漫着一種異樣的氣氛。

文祥看到恭親王來了,小聲的向身邊的幾位辦事大臣吩咐了幾句。便迎了過來。

恭親王看到文祥的手裡緊捏着一份紙稿,不由得有些奇怪。

“文中堂拿着的這是什麼?”恭親王問道,他注意到文祥臉上的神情雖很是淡定,但捏着紙稿的那隻手卻在微微顫抖。顯然內心十分激動。

“王爺這邊請。”文祥看了看周圍忙碌着處理公文和滿漢章京們,伸出手指了指對面的一間屋子。說道。

恭親王看到文祥小心謹慎的樣子,沒有說話,而是依言進了屋子。文祥跟着進屋之後,便隨手將門帶上了。

“王爺請看!那林鯤宇‘破題’的文章到了!”沒待恭親王坐下,文祥便急不可耐的將手中的紙稿交到了恭親王手裡。

恭親王接過紙稿,先看了一眼題目,便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西國聖道考’?”

“他這篇文章裡面說的,若確真無疑,那他立的這個題目,便可破除一切難題了!”文祥的聲音裡透着興奮。

恭親王深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開始往下看了起來。

“……今英法兩國知仁義之本,以臻富強,未始非由久入中國,得聞聖教所致。”

“查英法政俗,除了父子之親、男女之別不若中國講究外,其餘貴賤層級與中國無異;且國無閒官,無有遊民,無殘暴不仁之政。……至倫敦數月,外出遊覽,未見人語喧囂,亦不見神情愁苦失魂落魄之人。”

“查西洋風俗以濟貧救難爲美舉,實爲中華聖人們所崇之‘仁’之表現;西洋人又以仗義守信爲美,亦可爲‘義’之體現。……觀西洋之政,與我中國致治之道多有暗合者……”

ps:牙疼到醫院拔牙,前面有一個四五歲小男孩不願意治療,哭鬧,怎麼哄都不行。男孩兒媽媽就說:“不疼的,乖,要不讓後面的叔叔先來,你看看叔叔疼不疼。”男孩兒點頭答應。於是我坐在治療椅上治療,醫生很麻利地打麻藥,拿鉗子拔牙。尼瑪拔斷了有沒有,然後各種拽拉,終於拔掉了,弄的老子滿嘴是血。疼的我啊啊大叫,眼淚都出來了。然後之前的那男孩嚇傻了,哭着跑了……我只想說:姐,我真不是裝的,是真他媽疼啊!你原諒我吧!

第232章 大家都很“忙”第400章 海上奇兵隊第441章 “清流”又急了二百九十二章 御前會議第137章 新徵程第63章 揭破奸謀第396章 “盛典哉!”第44章 日意格第104章 船成之日,焚書以告二百九十一章 山縣武夫第330章 船政海兵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465章 國丈發威第430章 泡妞新指標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69章 海外第一桶金第232章 大家都很“忙”第338章 折戟沉沙第52章 新差事第146章 歷史的輪迴第53章 囑託之言第308章 致命的埋伏第413章 以“愛”之名第355章 皇帝受審第101章 彼之二等,中國巨擘第450章 致命的電報第130章 禮節的麻煩第475章 利息第364章 欲加之罪第190章 圓你我一個夢想第475章 利息第436章 逆流第183章 “法援”船塢第346章 彈盡而降第108章 孤拔提督的野望第173章 天降誥命第129章 太后之怒第451章 一勞永逸第255章 儲才瓶頸第127章 如此協餉第242章 “鬼畜”和“走狗”第13章 三堂會審第223章 毛昶熙的懊惱和柳原的陷阱第94章 兩敗俱傷第482章 小鎮俠女第402章 千古艱難第362章 美國“準內戰”第477章 反目成仇第34章 仗義出手第439章 相見恨晚第104章 船成之日,焚書以告第66章 廢柴皇帝第184章 “超武”“澄慶”同出世第75章 運籌帷幄第319章 巡洋艦VS鐵甲艦第408章 恭王之憂第200章 炒了老師的魷魚第119章 倒林兼倒沈第51章 痛殲匪寇第408章 恭王之憂第325章 中堂援手第194章 傲嬌皇后第351章 惡有惡報第408章 恭王之憂第21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60章 御賞功牌第302章 毛董入獄第251章 “神話”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二百五十九章 牛人妻弟和他的牛人發小第235章 排灣族的酒第340章 廈門海戰第33章 幽巷遇險第384章 目的地!琉球第28章 左宗棠回書第175章 會見鐵血宰相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21章 高級洋員第434章 薛叔耘第4章 當“愛國”遇到“豐田”第412章 步步驚心第318章 海上對決二百七十五章 當今肅順第343章 再尋敵蹤第369章 泰西“春秋”第470章 丁日昌第180章 中國使臣的盛宴第301章 勝海舟第29章 法蘭西之戀第150章 遇刺第367章 天底下最壞的人第355章 皇帝受審第18章 “起點”太“高”的麻煩第346章 彈盡而降第184章 “超武”“澄慶”同出世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202章 文中堂的期待第124章 重歸不易第136章 林氏洗腦法二百九十章 雄主亦有難斷時二百八十一章 柳原弔孝
第232章 大家都很“忙”第400章 海上奇兵隊第441章 “清流”又急了二百九十二章 御前會議第137章 新徵程第63章 揭破奸謀第396章 “盛典哉!”第44章 日意格第104章 船成之日,焚書以告二百九十一章 山縣武夫第330章 船政海兵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465章 國丈發威第430章 泡妞新指標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69章 海外第一桶金第232章 大家都很“忙”第338章 折戟沉沙第52章 新差事第146章 歷史的輪迴第53章 囑託之言第308章 致命的埋伏第413章 以“愛”之名第355章 皇帝受審第101章 彼之二等,中國巨擘第450章 致命的電報第130章 禮節的麻煩第475章 利息第364章 欲加之罪第190章 圓你我一個夢想第475章 利息第436章 逆流第183章 “法援”船塢第346章 彈盡而降第108章 孤拔提督的野望第173章 天降誥命第129章 太后之怒第451章 一勞永逸第255章 儲才瓶頸第127章 如此協餉第242章 “鬼畜”和“走狗”第13章 三堂會審第223章 毛昶熙的懊惱和柳原的陷阱第94章 兩敗俱傷第482章 小鎮俠女第402章 千古艱難第362章 美國“準內戰”第477章 反目成仇第34章 仗義出手第439章 相見恨晚第104章 船成之日,焚書以告第66章 廢柴皇帝第184章 “超武”“澄慶”同出世第75章 運籌帷幄第319章 巡洋艦VS鐵甲艦第408章 恭王之憂第200章 炒了老師的魷魚第119章 倒林兼倒沈第51章 痛殲匪寇第408章 恭王之憂第325章 中堂援手第194章 傲嬌皇后第351章 惡有惡報第408章 恭王之憂第21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60章 御賞功牌第302章 毛董入獄第251章 “神話”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二百五十九章 牛人妻弟和他的牛人發小第235章 排灣族的酒第340章 廈門海戰第33章 幽巷遇險第384章 目的地!琉球第28章 左宗棠回書第175章 會見鐵血宰相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21章 高級洋員第434章 薛叔耘第4章 當“愛國”遇到“豐田”第412章 步步驚心第318章 海上對決二百七十五章 當今肅順第343章 再尋敵蹤第369章 泰西“春秋”第470章 丁日昌第180章 中國使臣的盛宴第301章 勝海舟第29章 法蘭西之戀第150章 遇刺第367章 天底下最壞的人第355章 皇帝受審第18章 “起點”太“高”的麻煩第346章 彈盡而降第184章 “超武”“澄慶”同出世第237章 還好,沒有被撕票第202章 文中堂的期待第124章 重歸不易第136章 林氏洗腦法二百九十章 雄主亦有難斷時二百八十一章 柳原弔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