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乙亥新局

同治皇帝的驟然去世在世界範圍內也引發了軒然大波,1875年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和《芝加哥每日論壇報》同時在頭版刊發了一則極短的報道,正文只有14個英文單詞:“來自中國的電訊表明,這個國家的內戰將無法避免。”

次日,這兩家報紙又在顯要位置刊發了一篇報道,稱雖然醇親王之子(即光緒皇帝載湉)已被選爲接班人,但同治皇后阿魯特?寶音卻身懷有孕,如果她能誕育一位皇子,則帝位之爭必將趨於激烈。報道說,傳言皇后因爲大臣上奏稱皇后懷的不是皇家血脈已經自盡,但無法得到證實。

此時,距離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駕崩正好一個月,儘管大清帝國竭力給她的臣民和世界營造一個印象:大清帝國的形勢一片大好,而且是越來越好。但在這大好形勢下,西方人似乎並不領情。2月3日,這兩家大報的頭版上就同樣刊登了一則短消息:“傳言說,因皇位繼承問題,北京已經爆發騷亂。”

有關紫禁城紅牆內陰謀的種種揣測,在西方蔓延。同治皇帝的不幸去世,吸引了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這無疑是因爲中國絕對無可否認的大國(不是強國)的地位。

《芝加哥每日論壇報》在得到同治死亡的消息後,發表了一篇題爲《英國與中國》的文章。文章認爲,同治皇帝統治着3億多的龐大人口(英德當時的一些地理學家甚至估計當時中國人口在4.5——5億),遠遠超過大英帝國(包括所有殖民地)的2.8億人口,兩國人口相加,就等於人類總人口的半數以上,這是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事情,中英兩國無可爭議地是世界上的最大的國家。

如今。這個與英國一般偉大的國家失去了他們的領袖,世界當然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官方公佈同治皇帝的死因爲傷寒後,一時之間,關於傷寒的基本知識就成爲西方各報爭先報道的內容之一,以滿足讀者的強烈需求。

傷寒之外。有很多非官方的史書,認爲同治皇帝少年風流,私生活不夠檢點。沾染了嚴重的性病。這些疾病與傷寒協力,摧毀了這個少年天子。而史家們爭論不休的,就是誰該對同治皇帝的放蕩負責。在這些責任人中,公認的、首當其衝的就是慈禧太后和恭親王。

慈禧太后被攻擊的理由,是因爲她過度干預了兒子的私生活。傳言她並不喜歡皇后阿魯特?寶音,以至於同治皇帝不敢與皇后同房,卻也不願按照慈禧的心意。去臨幸她所鐘意的慧妃富察?蘭軒。於是。經常獨宿養心殿,爲了解悶,便開始偷偷溜出宮去尋花問柳。而爲了防止被官員們撞上,他還不敢去高級娛樂場所,盡選擇那些低檔的、官員們不常去的地方,結果沾染了一身的性病。

恭親王被攻擊,則因爲正是他兒子載澄。充當了皇帝尋花問柳的夥伴。而恭親王又以從兒子那裡逼問得來的實情,作爲向皇帝進諫規勸的砝碼,導致與皇帝關係緊張。

同治皇帝終於病倒了。在他病重無法辦公的時候,任命了自己的老師李鴻藻代行批答奏章,李鴻藻很謹慎,只敢批示“知道了”、“交該部議”等無關痛癢的話。一週後,在親王們的請求下,同治皇帝同意,除了漢文奏章讓李鴻藻代批外,恭親王代批滿文奏章。慈禧太后則召集軍機和御前大臣,發表了重要講話,談了一個小時之久,大意就是皇帝如今都無法親自批閱文件,要大家想想辦法。恭親王帶頭表示,自然還是要請太后出來掌舵。慈禧指示“此事體大,爾等當先奏明皇帝”。次日,同治皇帝在病榻前召見恭親王,親自交辦該事,“天下事不可一日稍懈,擬求太后代閱折報”,並叮囑恭親王“照常好生辦事”,“語簡而厲”。隨後,就發佈上諭,由太后批閱裁定折件,恭親王的批閱奏章的權力,就又消失了。

比批閱奏章的權力更重要的,是接班人的問題。

同治皇帝死後,有關其接班人的選擇乃至爭論過程,在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而在民間流傳的野史當中,卻存在大量的離奇和聳人聽聞的版本。

說法之一,是當時皇后阿魯特?寶音身懷有孕。果如此,當然必須等待她的臨產,如果所生是男孩,繼承人問題迎刃而解,如果所生是女孩,則再另行挑選接班人。而慈禧當時表示:“皇后雖已有孕,不知何日誕生,皇位不能久懸,宜即議立嗣君。”

恭親王則認爲:“皇后誕生之期不過數月,應暫秘不發表,如生皇子,自當嗣立,如所生爲女,再議立新帝不遲。”其他王公大臣也幾乎贊同恭親王的意見,但慈禧卻堅決反對,最後慈禧的意見壓倒了恭親王,光緒皇帝得以即位。

這個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段子,其實連野史都稱不上,其來自約瑟夫?普利策寫的《大清帝國外史》。而這本初版於1910年、暢銷世界數十年的“歷史鉅著”,已經被無可爭辯地確定爲“僞書”——一部徹頭徹尾的歷史小說而已。作者創作同治皇后懷孕的靈感,估計就是來自於那與中國御史們一樣“風聞言事”的《紐約時報》駐華記者。

說法之二,同治皇帝曾想立自己尋花問柳的哥們、恭親王之子、貝勒載澄爲接班人。據說同治皇帝已經要求其老師李鴻藻在病榻前起草這一傳位詔書。但這一說法同樣源自《大清帝國外史》,被世界範圍內大量輾轉摘引後,添油加醋,最後說是李鴻藻心中害怕,起草完後就到慈禧那裡去彙報,慈禧一看大怒,下令將皇帝“盡斷醫藥飲膳”,活活餓死了這親生骨肉、少年天子。

說法之三,則是從下一輩的“溥”字輩選擇。這一輩居長的是當時6歲的溥倫,但溥倫的父親載治卻是從遠房過繼給隱志郡王奕緯(道光長子,咸豐皇帝和恭親王的長兄,早夭)的,不是近支親室。血統不純。這說法,同樣源自於《大清帝國外史》而被廣爲轉載,極不可靠。

儘管以上說法的來源都相當不靠譜。但也大致列舉了當時可能的接班人選。從各方面衡量下來,載湉(光緒)作爲接班人的確是相當合適的,尤其在血統上,他不僅是醇親王奕擐之子,最純正的天潢貴胄,而且其生母、醇親王福晉正是慈禧太后的嫡親妹妹,也就是說。慈禧太后身兼載湉的伯母和姨媽雙重關係。這是其他皇侄們(包括恭親王的兒子們)所無可比擬的。

而同治皇帝死後不久。皇后阿魯特?寶音便也突然宣佈流產,更使得外界議論紛紛。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文件,這位皇后因爲過於悲痛,“毀傷過甚,飲食俱廢”,遂導致了流產。官方對她的評價很高,說她正位中宮後。“淑慎柔嘉,母儀足式。侍奉兩宮皇太后,承顏順志,孝敬無違。”她失去丈夫的悲痛是可以想見的,而一個21歲的健康的年輕女子,會因悲痛過度而導致流產,則是比較離奇的。

以《紐約時報》等爲代表的西方媒體,樂於從權力鬥爭的角度來解讀皇后的流產,而其立足點就是因爲皇后身懷有孕,慈禧爲了一己的權欲,居然連親生的孫子(或孫女)都不顧,迫害皇后致使她流產。這種說法,到了《大清帝國外史》出版後,輾轉摘引,幾乎成了一種定論與共識,儘管其毫無史料支持。

中國本土產的野史,則更有中國特色的解釋:除了“婆媳是天敵”之外,也將焦點聚集在權力鬥爭上:阿魯特皇后將是慈禧太后干預政治的競爭對手之一。各種段子綜合起來看,基本說的是同治死後,慈禧便有逼皇后流產的打算,皇后無奈,寫信給孃家,其父回信只有四字“皇后聖明”。皇后知道孃家也沒辦法了,只好流產。

這期間一些不同尋常的事件的發生也在加劇着人們的好奇心和猜測——恭親王的長子載澄的意外死亡,以及御史王慶祺的被凌遲處死,夷滅三族。

載澄和王慶祺都是同治皇帝的伴讀,而在同治皇帝死後,這兩個他最爲親密的臣子也先後死亡,官方公佈載澄的死因是“騎馬墜亡”,但卻有傳聞說,他是被自己的父親恭親王親自下令處死的。

更令人詫異的是王慶祺的死因。官方宣佈王慶祺犯了“戕害皇嗣”的大罪,對他處以凌遲極刑,並將他的家族成員全都殺死。

王慶祺的被處決,據說主要原因是他上的一份懷疑阿魯特氏皇后懷的不是同治皇帝的骨血的奏摺,他在奏摺中還不客氣的指責總理衙門的一位大臣——剛剛因擊敗日本而聞名海內的林義哲是皇后的姦夫,甚至推斷是林義哲和皇后一起下毒害死了同治皇帝!王慶祺的奏摺引起了慈禧太后和恭親王的極大憤怒,是以被用這個古老帝國的劊子手發明的最爲殘酷的方式處死了。

儘管王慶祺的奏摺內容只有爲數不多的大臣知道,但主要內容還是很快傳了出去,一些人認爲,正是這些不利消息的打擊,導致了阿魯特氏皇后的流產。

儘管《紐約時報》和《芝加哥每日論壇報》以及世界各國報刊媒體做了廣泛深入的報導,進行了種種猜測,但事情的真相仍然如同古老的紫禁城一般——幽暗、神秘、深不可測。

北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在一間會議廳內,正進行着一場非同尋常的會談。會談的雙方,是林義哲和美國公使威廉士。

自同治皇帝故去之後,恭親王、文祥、沈桂芬、寶鋆等重臣都成了“治喪委員會”成員,忙得不可開交,而其他衆大臣也都在爲皇帝的喪事忙碌,是以現在的總理衙門,已經全然交給了林義哲打理。是以因“蒙那肯”號事件產生的所有交涉,也都是由林義哲和美國公使威廉士協商解決。

“事實就是這樣,威廉士先生。”林義哲說道,“我們並不想冤枉李仙得,但他犯下的罪行是不容質疑的。”

“如果有確實的證據表明他犯下了這些罪行,那麼我國政府將依照我國法律。對他和他的同夥進行嚴懲。”美國駐中國公使威廉士努力的保持着臉上的微笑,心裡卻在痛罵着李仙得。

李仙得和“蒙那肯”號事件,已經讓現在的美國政府陷入到了極大的麻煩當中。

“我們掌握了充分的證據。”林義哲說着,將一份用英文書寫的報告遞到了威廉士的面前,“據被我軍俘虜的外國人交待。是李仙得僱傭他們來爲日本人的軍事行動服務的。被俘的日本士兵也稱李仙得已經擔任了日本軍隊的重要職務,協助這次行動,並且是未來的臺灣總督。據‘蒙那肯’號的大副麥爾斯證實。是李仙得聯繫‘蒙那肯’號的艦長馬森,要‘蒙那肯’號參與入侵臺灣的行動。”

威廉士接過報告打開只看了幾眼,臉色便變得有些發白。

“我爲李仙得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感到萬分抱歉!”威廉士用最大限度的顯示自己誠意的聲音說道,“我向您保證,他將得到應有的懲罰!”

“這樣最好。”林義哲微笑着點了點頭,“對於參戰的貴國人員給我國造成的損失,我國爲兩國交好起見。不予追究了。也不向美國政府要求賠償。”

“非常感謝貴國政府的好意。”威廉士很是感動。接着說道,“我剛剛接到格蘭特總統的電報,我國政府已決定將‘蒙那肯’號賣給貴國,只收取一美元的價格,作爲感謝中國政府友誼的表示。”

“我會把貴國修好誠意明確稟報皇太后。”聽到這個消息,林義哲不由得十分高興。

雖然“蒙那肯”號算不上什麼好船,可畢竟是一艘大型巡洋艦。美國政府這一次竟然肯將“蒙那肯”號送給中國,可以說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的。

“另外,鑑於貴國大皇帝的不幸去世,我國政府深表哀悼,格蘭特總統專程派出菲什國務卿前來貴國弔唁,並遞交國書。”威廉士又說道。

“我以熱切誠摯的心情歡迎菲什先生的到來,我想中國和美國的友誼,將因爲菲什先生的到來而進一步加深。”林義哲笑着答道。

在結束了和美國人的會談,送走了威廉士之後,林義哲感到有些疲勞,正打算休息一會兒,便有人來報,說法國公使熱福禮求見。

“快請。”林義哲敏銳地覺察到了什麼,立刻說道。

由於同治皇帝故去的時間正值西曆元旦,在得知了消息之後,各國公使紛紛取消了“聖誕假期”返回中國,他們明面上是向中國方面表示哀悼之情,但林義哲知道,他們更關心的,是此後中國政局的發展。

而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絕對不可以自己亂了陣腳!林義哲暗暗的告誡自己。

很快,熱福禮便進入到了大廳之中,見到林義哲,熱福禮顯得很是親熱。

對於這位“法蘭西的救星”,他也一直是非常崇敬的。是以在得知日本藉口懲罰生番而入侵臺灣的消息而清廷上下尚不自知時,他第一個給了總理衙門善意的提醒,點破了日本人的陰謀,使中國方面很快便做出了正確的反應。是以在中國戰勝日本之後,總理衙門曾專門對熱福禮的點醒表示了感謝。而中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因此而更進了一層。

兩人寒喧了一番後,便開始切入到了正題中來。

“親愛的林,我想以個人的名義問您一個問題。”熱福禮看着林義哲,措了下詞,說道,“您對越南這個國家怎麼看?”

聽了熱福禮的問題,林義哲心裡不由得一驚。

難道是越南那邊兒,又發生了什麼事?

“我認爲,一個和平安定的越南,對中國和法國來說,都是好事情。”林義哲不動聲色的回答了一句。

“您說的對,我也認爲,法國和中國有義務共同維護越南的和平和穩定。”熱福禮笑着回答道,“不過,我覺得越南政府似乎並不這麼想。”

“您爲什麼這麼說?您得到了什麼消息嗎?”林義哲問道。

“我得到消息說,越南的境內出現了匪徒,他們似乎是從中國境內流竄到越南的土匪,越南政府無力對他們進行鎮壓,所以在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之間發生爭鬥,據說這種爭鬥已經演變成了規模不小的戰爭。”熱福禮說道,“這些土匪們之間的戰爭嚴重的影響了當地人民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到了在那裡經商的外國人的安全,我認爲,作爲在越南有着重要利益的國家,法蘭西帝國和大清帝國應該想辦法制止這場災難。”

ps:

第226章 海灘初會第381章 郭筠仙第179章 熊孩子捱揍第422章 初拜泰山二百六十二章 萬國通的恭親王第318章 海上對決第172章 逆鱗第181章 午門懲兇第62章 “爲了船政,我死不足惜!”第473章 守禮懷恩第252章 緩急之爭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54章 北航第246章 長兄來信第480章 太后賜畫第338章 折戟沉沙第459章 盡在掌握第77章 葬禮上的家族會議第77章 葬禮上的家族會議第328章 亂戰第399章 胡雪巖VS席正甫第347章 科技差距非人力可挽第84章 俾斯麥和佈雷施勞德第79章 注意荷蘭銀行!第417章 N姓家奴第53章 囑託之言第304章 帆船VS汽船第248章 意外之喜第344章 福島敬典的決心第370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207章 兩宮的新紅人第243章 “粗野國民”的老拳第84章 俾斯麥和佈雷施勞德第480章 太后賜畫第463章 計謀得成第490章 另面幼樵第109章 攻克漢堡第10章 “林義哲現象”第171章 打!着實打!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46章 船成“萬年清”第231章 針尖麥芒第437章 經略大洋第342章 搶到寶了第33章 幽巷遇險第483章 別了,威妥瑪第191章 共同的敵人第175章 會見鐵血宰相第418章 “坑挖好了,跳吧!”第307章 誓報血仇第386章 中山世土,重歸華夏第394章 苦肉計第148章 被踩了蛋蛋的清流們第216章 小事件引來的大麻煩第135章 洪狀元的餞行宴二百八十一章 柳原弔孝二百五十六章 恭王心路第23章 暴風驟雨第166章 艦名的詛咒第203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53章 囑託之言第188章 “重農抑商”溯源第339章 太極戰術第392章 海兵之春第189章 “野心家”和“奸商”的勾結第177章 彌合裂痕第416章 乙亥新局第240章 擺在眼前的新機會第191章 共同的敵人第398章 甲戌閱艦第431章 新艦設計,新式戰法第363章 凱泰遺折第447章 賢妻爲寶第347章 科技差距非人力可挽第127章 如此協餉第110章 換了腦筋的俾斯麥第91章 排槍的正確使用二百八十三章 李蓮英二哭助林第336章 “常陸丸”號事件第370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173章 天降誥命第31章 拿破崙三世的允諾第111章 平分秋色第341章 樺山小賊第131章 朝議二百五十六章 恭王心路第11章 刑場送別第411章 不眠之夜第25章 據理力爭第128章 首次劾左第100章 皇帝和男孩第80章 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80章 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415章 女人心、女人念二百八十四章 柳原前光的重要發現第483章 別了,威妥瑪第368章 功課第61章 迎難而進第61章 迎難而進第68章 雪中送炭喬致庸
第226章 海灘初會第381章 郭筠仙第179章 熊孩子捱揍第422章 初拜泰山二百六十二章 萬國通的恭親王第318章 海上對決第172章 逆鱗第181章 午門懲兇第62章 “爲了船政,我死不足惜!”第473章 守禮懷恩第252章 緩急之爭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54章 北航第246章 長兄來信第480章 太后賜畫第338章 折戟沉沙第459章 盡在掌握第77章 葬禮上的家族會議第77章 葬禮上的家族會議第328章 亂戰第399章 胡雪巖VS席正甫第347章 科技差距非人力可挽第84章 俾斯麥和佈雷施勞德第79章 注意荷蘭銀行!第417章 N姓家奴第53章 囑託之言第304章 帆船VS汽船第248章 意外之喜第344章 福島敬典的決心第370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207章 兩宮的新紅人第243章 “粗野國民”的老拳第84章 俾斯麥和佈雷施勞德第480章 太后賜畫第463章 計謀得成第490章 另面幼樵第109章 攻克漢堡第10章 “林義哲現象”第171章 打!着實打!二百八十章 安南生事第46章 船成“萬年清”第231章 針尖麥芒第437章 經略大洋第342章 搶到寶了第33章 幽巷遇險第483章 別了,威妥瑪第191章 共同的敵人第175章 會見鐵血宰相第418章 “坑挖好了,跳吧!”第307章 誓報血仇第386章 中山世土,重歸華夏第394章 苦肉計第148章 被踩了蛋蛋的清流們第216章 小事件引來的大麻煩第135章 洪狀元的餞行宴二百八十一章 柳原弔孝二百五十六章 恭王心路第23章 暴風驟雨第166章 艦名的詛咒第203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53章 囑託之言第188章 “重農抑商”溯源第339章 太極戰術第392章 海兵之春第189章 “野心家”和“奸商”的勾結第177章 彌合裂痕第416章 乙亥新局第240章 擺在眼前的新機會第191章 共同的敵人第398章 甲戌閱艦第431章 新艦設計,新式戰法第363章 凱泰遺折第447章 賢妻爲寶第347章 科技差距非人力可挽第127章 如此協餉第110章 換了腦筋的俾斯麥第91章 排槍的正確使用二百八十三章 李蓮英二哭助林第336章 “常陸丸”號事件第370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173章 天降誥命第31章 拿破崙三世的允諾第111章 平分秋色第341章 樺山小賊第131章 朝議二百五十六章 恭王心路第11章 刑場送別第411章 不眠之夜第25章 據理力爭第128章 首次劾左第100章 皇帝和男孩第80章 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80章 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415章 女人心、女人念二百八十四章 柳原前光的重要發現第483章 別了,威妥瑪第368章 功課第61章 迎難而進第61章 迎難而進第68章 雪中送炭喬致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