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京師劇變(三)

李治之所以會怕蕭瑀,不光是怕其頭頂上那一大堆嚇死人不賠命的頭銜,更怕的是老蕭同志那張肆無忌憚的大嘴,往日裡就算沒啥大事兒,老蕭同志都會變着法子說李治幾句,以顯示一下老蕭同志那威風八面的太子太保之身份,這會兒李治居然動手打了蕭良娣,老蕭同志真要是得知了消息,那還能有個好纔怪了,李治於發愣間,彷彿瞅見了蕭瑀黑着臉殺進書房的樣子,登時便猛地一個哆嗦,驚呼了一聲:“啊,不關本宮的事!”

武媚娘儘管早就知道李治的懦弱與無能,可乍一見李治這等喪魂失魄的樣子,心中還是不免爲之一黯,不過很快便調整了過來,乖巧地靠在李治懷中,柔弱地開口道:“郎君,都是妾身不好,妾身、妾身……”話說到這兒,哽咽着說不下去了,雙目一紅,淚水便涌了出來,順着白玉般的臉頰流淌直下。

該剛時硬,該柔時軟,這就是武媚孃的高明之處,果不其然,李治儘管心慌意亂,可一見心上人哭得傷心,登時便柔情大發了起來,摟着武媚娘軟軟的身軀,呢喃地哄道:“媚娘不怕,不怕,一切都有本宮在呢,乖,不哭,不哭了啊。”

“嗯。”武媚娘乖巧地應了一聲,仰起了頭來,淚眼朦朧地望着李治,哽咽地說道:“有郎君在,妾身便不怕了。”

李治被武媚娘這麼一激,胸中的豪情難得地膨脹了一回,拍着武媚孃的香肩,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氣宇昂然地說道:“媚娘這話就對了,本宮乃是監國太子,看誰敢無禮放肆!”

所謂聰明的女人就是知道何時該說何話的女人,很顯然,武媚娘就是這麼個聰明到了極點的女子,此時一見李治的信心已然被鼓了起來,自是不失時機地趁熱打鐵道:“郎君,此事當另有蹊蹺,郎君切不可掉以輕心。”

“嗯?媚娘說的是……”李治雖說算不得甚天資絕高之輩,卻也不是傻子,一聽武媚娘這話裡有話,愣了一下,立時反應了過來,知道武媚娘所指的蹊蹺是說蕭良娣來得蹊蹺,十有八九是受人挑唆而來的,這背後極有可能藏着天大的陰謀,再一想起老蕭同志正是相州軍糧案的主審官,更是嚇出了一身的冷汗,眼一直,話說到半截便再也說不下去了。

“郎君莫急,區區小人作祟耳,何須擔憂如此,些許小計便能應付得了。”武媚娘見李治又傻眼了,忙破涕爲笑地說了一句。

“啊,對,媚娘素來機敏,此事當有應對之道,快說來與本宮聽聽。”李治見武媚娘如此說法,登時便回過了神來,忙不迭地追問道。

武媚娘嫣然一笑,拉了拉李治,示意其附耳過來,張開檀口,就着李治的耳邊絮絮叨叨地叮囑了一番,聽得李治不停地點着頭,嘴一咧,登時便樂了起來……

巳時一刻,皇宮外的寬闊大道上,一輛豪華馬車從西邊疾馳而來,徑直衝到東宮的永春門前,這才穩穩地停了下來,把守東宮的率衛們大老遠就瞅見了馬車廂上那個大大的“蕭”字,自是都知曉來的是中書令蕭瑀,誰也不敢上前去自討沒趣,全都挺直了腰板,人人目不斜視,全都裝成沒瞅見蕭瑀正從馬車上下來的樣子。

蕭瑀乃是太子太保,進東宮的大門從來不需要通稟,此時心中怒火正旺,自是不會去在意一起子率衛們是否守規矩,一下了馬車,便即黑着臉往東宮裡行去,身上的寒意濃得很,隔着老遠都能沖人一個大跟斗的,當然了,老蕭同志有足夠的理由憤怒——老蕭同志今早剛到中書省,屁股都還沒坐下,便接到蕭良娣派來的小宦官之稟報,知曉了李治爲了保武才人那個蕩婦竟當衆出手打了蕭良娣,老蕭同志立馬便氣得坐不住了,緊趕着便殺到東宮問罪來了,只不過老蕭同志氣的不是蕭良娣被打,無他,儘管蕭瑀甚是喜歡蕭良娣這個侄孫女,可老蕭同志乃是正統的儒家子弟,對於“夫爲妻綱”這麼條大道理,可是舉雙手贊成的,若是蕭良娣因旁的事被打,老蕭同志壓根兒就不會理睬蕭良娣的求助,甚或可能找上門去,端起太子太保的身份,重重地訓斥蕭良娣一番,可多出武才人這麼檔事,老蕭同志可就忍無可忍了——蕭瑀出身皇室,自是知曉皇宮裡那些狗屁倒竈的事兒哪個朝代都多得是,可別人都是偷偷摸摸地整,哪有似李治與武才人這般囂張的玩法,這令蕭瑀無論如何都看不過眼,心中的火頭一上來,當即便發作了,這會兒怒氣衝衝地殺到東宮來,自是打算好生管教一下這一對不知廉恥的狗男女了。

“蕭中書,您老來了,老奴未能遠迎,還請您老多多海涵則個。”一早就在等蕭瑀前來的管大鬆一見到蕭瑀怒氣衝衝地闖進了永春門,立馬飛奔着迎了過去,滿臉子卑謙的笑容,彎腰拱手地打着招呼。

“哼!”蕭瑀並沒有理睬管大鬆的討好之笑臉,冷冷地哼了一聲,連看都不看管大鬆一眼,徑直奔顯德殿而去。

“蕭大人,您這是……”管大鬆自是清楚老蕭同志這是做甚子來了,心裡頭早樂翻了天,可臉上卻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緊追在蕭瑀的身邊,明知故問地說了半截子話。

“滾開!”蕭瑀此時心頭正煩,哪耐煩跟管大鬆這麼個宦官扯七扯八的,大袖一拂,黑着臉便呵斥了一聲。

管大鬆先前作小人,派人給蕭良娣通風報信,這會兒卻擺出了護主的架勢,無非就是爲了公開顯示一下自己與李治姦情敗露之事無關罷了,蕭瑀這麼一發火,還正合了管老太監的意,心頭暗爽之餘,人卻並沒有就此退開,而是更貼近了小半步,陪着笑道:“蕭大人,太子殿下正在書房批摺子,老奴這就給您通稟一聲去。”

管大鬆這是焉兒壞,明知道老蕭同志進東宮從來不需要通稟,這是故意在告知蕭瑀太子在哪呢,不過麼,正在氣頭上的蕭瑀卻分辨不出管老太監說這番話的陰暗用心,只不過看在管老太監着力巴結的份上,也就沒再開口訓斥,只是冷哼了一聲,黑着臉便向書房衝去,腳步飄忽得很,渾然不見老蕭同志往日裡那四平八穩的官步工夫了。

管大鬆裝好人自是要裝到底,眼瞅着老蕭同志絕對是要大爆發了,心中一動,加快了腳步,一路小跑地便從蕭瑀的身邊衝了過去,徑直衝入書房之中,入眼便瞅見李治正埋頭於公文之間,而其左右卻多了幾個生面孔的小宦官,只不過卻沒瞅見本該在書房裡的武才人,心中登時便是一沉,可眼瞅着李治的目光已然掃了過來,管大鬆來不及辨明那些個小宦官的來路,緊趕着便跑上前去,裝出一副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緊張兮兮地稟報道:“太、太子殿、殿下,蕭、蕭中書來,來了……”

“哼!”管大鬆話音未落,黑着臉的蕭瑀便大步走進了書房,冷冷地哼了一聲,打斷了管老太監的稟報。管大鬆一聽蕭瑀來了,也就不再多言,躬着身子退到了一旁,與幾名書房裡的小宦官們站在一起,眼皮雖耷拉着,可眼珠子卻轉得飛快,就等着看好戲了。

“啊,是蕭中書,您老可算是來了,本宮正琢磨着派人去請您老呢。”李治雖經武媚娘提點了一番,心中雖說有點兒底,可真見到蕭瑀殺到了,心裡頭卻依舊慌得很,忙不迭地便起了身,很是客氣地招呼了一聲。

俗話說得好,伸手不打笑臉人,蕭瑀雖是滿腔怒火,可見着李治如此客氣地打招呼,一時半會也發作不得,這便冷着臉,躬身拱手道:“老臣參見殿下。”蕭瑀的禮數雖全,可語氣卻急促得很,話裡的不耐之意着實是表露無遺了的。

“蕭中書不必多禮,本宮這兩日忙着批摺子,真是忙昏了頭了,呵呵,僥倖算是能應付,可也吃力得很,蕭中書來得正好,就請與本宮一道接着批閱一番可成?”李治笑呵呵地走上前去,虛擡了下手,示意蕭瑀免禮,沒等蕭瑀開口說話,便即發出了一道批閱摺子的邀請,倒叫老蕭同志一時間也找不到發作的藉口,總不能一張嘴就開罵罷?

“殿下能勤勉政務,實乃朝廷之幸事也,老臣感佩萬分。”蕭瑀雖是張大嘴,可人倒是正人,對於李治這兩天來處理政務的速度也甚是欣賞,自是順口表揚了一句,不過話說到這兒,老蕭同志卻立刻轉到了正題上,瞥了眼面帶笑容的李治,沉着聲便問道:“老臣聽聞殿下將武才人帶回了東宮,可確有其事?”

“嗯?蕭中書何出此言?”李治裝出一副莫名驚詫的樣子,反問了一句。

“……”蕭瑀剛想開口說是蕭良娣派人送的信,可轉念一想,卻又覺得不妥——宮禁內外不得擅自溝通,此乃朝廷法制,蕭瑀若是說出消息得自蕭良娣,那便是違了規矩,自己便要吃不了兜着走了,一時間愣在當場,好一陣子發傻之後,這纔開口道:“老臣只問此事是否屬實,殿下還請明言。”

“唉,此本家醜,不可外揚,既然蕭中書一定要知道,那本宮說便是了。”李治臉現悲痛之狀地說到這兒便停了下來,對着站在屋角的管大鬆等宦官揮了下手道:“爾等退下!”李治既然下了令,管大鬆雖有心在此看上回笑話,可也沒敢違令不遵,只好鬱悶地應了聲諾,領着一起子小宦官們退出了書房,然則原本跟李治混在一塊的那幾名面生之宦官卻依舊站在原地,並未隨管老太監一起退下。

“殿下請講,老臣聽着便是。”待得管大鬆等人退下之後,眼瞅着李治老半天不發話,蕭瑀忍不住出言催促了一句。

“唉……”李治仰頭長嘆了口氣,一握拳,像是下定了偌大的決心一般咬了咬牙,一副艱難的樣子開口道:“好叫蕭中書知曉,本宮自娶了阿玲(蕭良娣的小名)後,向來恩愛有加,本宮是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但有所請向來無有不依者,可,可……,唉,自父皇親征後,本宮始終忙於政務,竟是少了相伴的時間,可本宮這也是爲了國事,不得不已啊,唉,怎料今日一早,其竟受小人挑唆,硬是跑書房鬧事來了,本宮着實是氣不過,這纔給了她些教訓,卻不想一時沒收住手,重了些,唉,本宮心中亦是難過啊,勞動蕭中書前來,實本宮之過也。”

李治說得沉痛無比,可蕭瑀卻是將信將疑——蕭良娣自幼在蕭府長大,其性子蕭瑀自是心中有數,着實是嬌縱了些,也急躁了些,受人挑唆自是有此可能,不過在蕭瑀看來,凡事無風不起浪,蕭良娣也並非好歹不分之人,若不是事出有因,想來她也不會鬧出如此大的動靜來,再者,蕭瑀此來並不是要爲蕭良娣討回公道的,僅僅只是來訓斥李治與武才人之間的不要臉之行徑的,此時沒搞清狀況之下,倒也不好發作了,沉吟了一下道:“此殿下家事耳,老臣不敢與聞,蕭良娣雖是老臣之侄孫女,然既已是殿下之良娣,其之恩寵與否本就該由殿下定奪,外人不得置啄,老臣此來,非爲蕭良娣所來,只想問殿下一聲,武才人可在殿下宮中?”

眼瞅着蕭瑀死揪着武才人不放,李治心頭還真是有些子發虛,好在這等情形早已被武媚娘事先料到了,也早已有了相關的對策,是故,儘管心慌不已,可李治卻並沒有失態,而是咬着牙,冷哼了一聲道:“此乃小人構陷本宮,蕭中書竟也相信麼?哼,本宮連批了幾日的摺子,累得慌,只不過喚了幾個宮女扮扮宦官,取個樂子消遣一番,卻被小人胡亂傳言,以致是非顛倒,滿宮混亂,着實可惱!”

見李治這般說法,蕭瑀依舊是半信半疑,可卻又拿不出甚真憑實據來說叨,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說纔好了,只不過其臉上的疑惑之色不但沒有消退,反倒更濃上了幾分。

“蕭中書不信麼?”李治明知故問地哼了一句,見蕭瑀不答,也不再多說什麼,回過身去,對着那幾名垂頭站着的小宦官們召了下手道:“爾等過來。”

“是。”幾名小宦官同時開聲應答,那等清脆的聲音一出,登時便令蕭瑀愣了一下,再一看那些小宦官的胸都高聳着,這才發覺這幫子小宦官敢情都是西貝貨,全是宮女假扮的,對於李治先前所言的事情自是多信了幾分,不過卻也沒多說什麼,只是看向李治的目光立時便柔和下來了不少。

“脫下爾等的衣帽,讓蕭中書看看爾等之模樣好了。”李治偷眼瞅見蕭瑀的臉色已然放緩,自是暗自鬆了口氣,然則臉上卻依舊沒甚表情,皺着眉頭吩咐了一句。

“是。”那幾名宮女應答了一聲,立馬便要寬衣解帶,登時便驚得老蕭同志高叫了起來:“不必了,老臣信爾等是女子罷。”

直到此時,李治的臉上才露出了一絲促狹的微笑,然則轉過了頭來,卻已是正容之態,看着蕭瑀,沉痛地道:“蕭中書,本宮此舉或許是孟浪了些,可也就是個消遣罷了,怎地竟會傳得如此之不稽,唉,本宮也知曉,此番審了相州軍糧案,該是得罪了不少人,合該有此報罷,唉,本宮真是心寒啊。”

蕭瑀怒氣衝衝地前來問罪,可到了末了卻發現自個兒不但問不成罪,反倒有冒犯太子之嫌,此時正不知該如何收場呢,一聽李治說起相州軍糧案,心裡頭登時咯噔了一下,警覺了起來,再一想起自個兒那主審官的位置,心中已然同意了李治的見解,對於魏王一系無事生非的行徑頓覺火大,冷哼了一聲道:“殿下不必如此,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老臣既爲主審,自放不過那些奸詐小人,老臣倒要看看這些苟且之人還能有甚名目可整。”

眼瞅着總算是將蕭瑀這糟老頭子暫時應付過去了,李治暗自大鬆了口氣,滿臉子慷慨之色地道:“蕭中書,今日已是十一,再有個兩、三日,父皇的詔書也就該到京了,此案能否大白於天下,就有賴您老了。”

“這個自然,縱使太子殿下不說,老臣也斷容不得小人敗壞朝綱,只是此案疑慮甚多,老臣尚須詳加謀劃,就此告退了。”蕭瑀這一回進宮鬧了個無趣,實不想再多呆的,這便就坡下驢,找了個藉口,匆匆告辭而去,而李治自是巴不得老蕭同志早走早好,也無心多留,客氣地笑着送老蕭同志到了書房門口,便轉了回來,也沒去理會那幾名想笑而又不敢笑、生生憋得滿臉通紅的小宮女們,一頭便衝進了書房內室去了。

“媚娘,你這主意真好,蕭中書可算是被打發走了。”李治剛闖入內室,便一把將俏生生站在房門口的武媚娘抱入了懷中,滿臉子得意地笑着說了一句,武媚娘卻只是淡淡地笑着,任由李治擁抱着,卻並沒有開口說話。

“哎呀,不好,要是日後蕭中書知曉詳情,再闖宮又該如何是好?”李治沒能開心多久,突地身子一僵,驚呼着叫了起來,嗓音竟因害怕而發顫不已……

第三十八章不歡而散(下)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四百七十二章北疆一統第二百八十六章內訌(中)第二百八十三章大漠鐵流(上)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四百二十八章中秋馬球賽(二)第三百一十七章別樣之情懷第一百六十章喋血長安城(一)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上)第一百四十五章扶不起的阿斗第四百二十九章中秋馬球賽(三)第三百零四章京師裡的躁動(二)第二章李貞的選擇第二百五十八章國際關係第一百四十一章是與非(下)第四百六十二章安市之殤(五)第一百一十六章各自算計(上)第三十二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五十七章故人來訪第二百七十九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四百章明修棧道(上)第二百四十二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上)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四百五十九章安市之殤(二)第一百七十六章決戰皇城之巔(五)第三百八十二章京師劇變(六)第五十六章血戰(三)第七十四章來了個毛遂(下)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五百三十四章血洗安市城(五)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四百三十六章輿論導向之爭(中)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五十六章血戰(三)第三十一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四百零七章奇峰突起(中)第三百二十三章北伐!北伐!(下)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四百四十五章陰差陽錯(六)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第五百一十四章契丹豪騎逞威風第二百四十七章軒然大/波(二)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二百九十九章龜茲人的反撲(二)第三百六十六章清水河會戰(五)第二百七十四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五)第六十二章血戰(九)第一百三十七章回京之路(下)第九十二章應對的策略(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九十二章應對的策略(下)第一百四十五章扶不起的阿斗第七十三章來了個毛遂(中)第五百零七章獅老雄心在第四百三十三章親征之議(下)第二百三十九章碧血染黃沙(七)第四百三十三章親征之議(下)第三百六十五章清水河會戰(四)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三十六章開府不建衙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三百七十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四)第三百四十六章禁斷紅山嘴(上)第三百五十九章風雲詭變之終須一戰第二百零五章一路向西第三百一十二章艱難的抉擇(下)第四百七十七章圍城血戰(五)第二百一十六章星星峽之戰(二)第四十六章突襲開陽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四百六十二章安市之殤(五)第五百二十四章血戰周留城(三)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一百七十六章決戰皇城之巔(五)第二百九十七章龜茲攻略(七)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四百六十八章雛鳳初啼(上)第二百一十六章星星峽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雛鳳初啼(上)第五百四十八章京師風雲錄(七)第二百六十九章背/叛(下)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第十三章御前官司(下)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四百五十五章牛欄崗會戰(一)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二十五章越王的邀約第四百三十三章親征之議(下)第五百零五章針鋒相對(七)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二百六十一章連蒙帶坑(三)
第三十八章不歡而散(下)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四百七十二章北疆一統第二百八十六章內訌(中)第二百八十三章大漠鐵流(上)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四百二十八章中秋馬球賽(二)第三百一十七章別樣之情懷第一百六十章喋血長安城(一)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上)第一百四十五章扶不起的阿斗第四百二十九章中秋馬球賽(三)第三百零四章京師裡的躁動(二)第二章李貞的選擇第二百五十八章國際關係第一百四十一章是與非(下)第四百六十二章安市之殤(五)第一百一十六章各自算計(上)第三十二章撲朔迷離第二百五十七章故人來訪第二百七十九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四百章明修棧道(上)第二百四十二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上)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四百五十九章安市之殤(二)第一百七十六章決戰皇城之巔(五)第三百八十二章京師劇變(六)第五十六章血戰(三)第七十四章來了個毛遂(下)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五百三十四章血洗安市城(五)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四百三十六章輿論導向之爭(中)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五十六章血戰(三)第三十一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四百零七章奇峰突起(中)第三百二十三章北伐!北伐!(下)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四百四十五章陰差陽錯(六)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第五百一十四章契丹豪騎逞威風第二百四十七章軒然大/波(二)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二百九十九章龜茲人的反撲(二)第三百六十六章清水河會戰(五)第二百七十四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五)第六十二章血戰(九)第一百三十七章回京之路(下)第九十二章應對的策略(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九十二章應對的策略(下)第一百四十五章扶不起的阿斗第七十三章來了個毛遂(中)第五百零七章獅老雄心在第四百三十三章親征之議(下)第二百三十九章碧血染黃沙(七)第四百三十三章親征之議(下)第三百六十五章清水河會戰(四)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三十六章開府不建衙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三百七十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四)第三百四十六章禁斷紅山嘴(上)第三百五十九章風雲詭變之終須一戰第二百零五章一路向西第三百一十二章艱難的抉擇(下)第四百七十七章圍城血戰(五)第二百一十六章星星峽之戰(二)第四十六章突襲開陽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四百六十二章安市之殤(五)第五百二十四章血戰周留城(三)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一百七十六章決戰皇城之巔(五)第二百九十七章龜茲攻略(七)第一百二十五章岐州諜影(二)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四百六十八章雛鳳初啼(上)第二百一十六章星星峽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八章雛鳳初啼(上)第五百四十八章京師風雲錄(七)第二百六十九章背/叛(下)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第十三章御前官司(下)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四百五十五章牛欄崗會戰(一)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二十五章越王的邀約第四百三十三章親征之議(下)第五百零五章針鋒相對(七)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二百六十一章連蒙帶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