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離間之策

貞觀二十一年七月初四,唐軍水師於白村江五里灘一戰全殲倭百聯軍水師,消息傳來,唐新聯軍中一片歡騰,滿軍營裡歡呼聲震天,一派喜氣洋洋之景象,唯有全軍主帥薛萬徹卻顯得有些子落落寡歡,倒不是他嫉妒牛進達立下了奇功,而是憂心着如何才能儘快拿下週留城,從而能趕上破平壤城一戰——按太子李貞的密令,薛萬徹所部只消能殲滅倭國水師艦隊,並牽制住高百聯軍便已算是完成了任務,就目下的情形而論,實無須薛萬徹再多做任何事情,一場大功已是板上釘釘之事,然則薛萬徹卻是個追求完美之輩,他並不甘心在接下來的戰事中當一個看客,而要想有所作爲,周留城便是一道越不過去的坎,該如何着手取城,薛萬徹一時半會還真拿不出一個太好的準主意來。

難,真的很難,別看這會兒周留城下的唐新聯軍多達十五萬五千餘衆,然則,其中十餘萬新羅兵壓根兒就指望不上——這些兵老老少少一大堆,打打亂戰還成,至於攻城麼,也就是當炮灰的材料,偏生這等炮灰還不能死得太多了,否則影響軍心士氣是一回事,萬一被城中守軍打上一個反擊,指不定連原本的堵城戰之目的都得落到空處,至於唐軍中的一萬五千水軍雖勇悍,可惜也沒受過專門的攻城戰訓練,派不上太大用場,算來算去,唯一能指望的其實也就是手頭那三萬三千餘的唐軍陸軍,再扣除八千餘騎兵,能派上去攻城的實際上就僅有兩萬五千兵力而已,就這麼點兵力要想拿下週留城又談何容易,要知道城中守軍可是有着六萬餘的正規軍,再算上協守的城中民壯,總兵力幾可達十萬之衆,很顯然,強攻取勝的可能性實在是不算太高,縱使是勉強能拿下了此城,唐軍的傷亡必重,哪還有本錢去參與下一步的戰事?

強攻不可取,那就只有巧取一條路可走了,火攻?挖地道?水淹?好像都不太可行,至少在薛萬徹看來,這些小伎倆都很難奏效,唯一可行的便是將守軍從城中誘騙出來,而後於野戰中殲滅之,可惜的是上一回將高百聯軍殺得太慘了些,一衆守軍將領早就被殺怕了,即便是先前倭百水軍前來救援之際,守軍都沒敢出城接應,這會兒倭百水師已經全軍盡墨了,城中守軍又豈敢再出城應戰。

就這麼耗着,耗到城中糧盡?那倒是可以,畢竟原先城中的糧草就僅夠兩、三月的用度,再加上先前唐軍將四鄉八野的百姓都驅趕進了城,更使得城中糧食等用度大爲吃緊,如今堵城已近一月,縱使城中再如何限制用度,也很難再多支撐上兩個月的,到了那時,城中不戰自亂,城守唾手可得倒也極有可能,問題是時間不等人,真到了那會兒,說不定太子那頭的大軍都已打到了平壤城下,而這可不是薛萬徹所願意看到的場面。

頭疼,真的很是頭疼!薛萬徹領兵向來向來強悍,只追求最大化的勝利,這也正是當初李世民評價其領兵“不是大勝便是大敗”的根由之所在,這會兒遭遇到眼下這等在旁人看來實不算甚大不了之事時,對於薛萬徹來說卻是頭疼得緊,一連數日貓在中軍大帳中,獨自對着周留城的大型沙盤埋頭苦思着,便是連水軍凱旋的慶功宴都無心去參加,只可惜盤算來、盤算去地折騰了好幾日,卻始終茫無頭緒。

“薛老弟,怎地不去飲酒,倭寇都已滅了,還有甚不解之心思乎?呵呵,莫非想家了麼?”就在薛萬徹蹲在沙盤前苦苦思索破敵良策之際,一身酒氣的牛進達從大帳外行了進來,手裡還捧着個碩大的酒罈子,邊走邊喝上幾口,一見薛萬徹蹲在地上,這便笑呵呵地出言打趣道。

“哦,牛老哥來了。”薛萬徹聽到響動,擡起了頭來,見是牛進達,點了點頭,心不在焉地應了一聲,接着再次低頭看着沙盤,渾然沒有起來爲牛進達讓座的意思。

“喲,莫非薛老弟還在打這周留城的主意?該不會是想着去平壤轉悠上一回罷。”牛進達見薛萬徹神情不對,愣了一下,隨手將酒罈子擱在一旁的几子上,搖搖晃晃地走到沙盤前,只看了一眼,立馬猜出了薛萬徹的心思之所在。

“嗯。”被牛進達說中了心思,薛萬徹倒也沒抵賴,點了點頭道:“牛老哥對此可有何妙策乎?”

“此事還真有些棘手了!”牛進達伸手摸了摸滿是汗漬的額頭,長出了口氣道:“按說城中糧草將盡,守也守不上多時,最遲到九月中,城內必將大亂,到那時,不戰而勝也屬當然之事,如今若是要強攻,勢必難爲啊,薛老弟不可不慎。”

“此事某豈能不知,只是如今……,嘿,太子殿下此番敢掛帥出征,想必心有廟算,看時辰,只怕不到九月便可直抵平壤城下,我軍坐困於此,縱使滅了百濟,也算不得甚天大之功,某若不爲則罷,若是要爲,總得盡全功方可,牛老哥有何可教某者?”薛萬徹苦笑地搖了搖頭,站了起來,目視着牛進達,緩緩地說道。

一見薛萬徹如此固執,牛進達笑着搖了搖頭道:“嘿,這麼多年過去了,薛老弟還是這麼個脾氣,也罷,老哥我也就陪着薛老弟耍上一場好了,呵呵,還別說,早前滅了倭國水軍之際,老哥我還真尋思過此事,倒也曾想了個法子,或許能奏效也說不定。”

“哦?牛老哥可有何策,快請說來聽聽。”薛萬徹正自煩惱呢,一聽牛進達說有妙策,立馬便來了精神,緊趕着便出言催促道。

“這策子麼,嘿嘿,下作了些,須登不得大雅之堂,姑且試試倒也無妨。”牛進達有心賣關子,廢話說了一長段,就是沒說是啥法子,聽得薛萬徹眼珠子都瞪了起來,一見薛萬徹如此作態,牛進達哈哈大笑着道:“薛老弟莫急,老哥我這便說好了,唔,自古以來‘合’字難寫,而今城中高句麗軍勢大壓主,這裡頭便有文章可做,薛老弟以爲如何?”

“嗯?”薛萬徹眼珠子轉了轉,已猜出了牛進達未盡之言,在大帳內急速地踱了幾步,突地提高了聲調斷喝道:“來人!”薛萬徹治軍素嚴,他這麼嚷了一嗓子,帳外登時便是一陣大亂,一衆親衛紛紛衝進了大帳之中……

相比於唐新營地中的喜慶氣氛,周留城中可謂是一派的愁雲慘淡——儘管軍中高層下達了封口令,可倭百聯軍水師被全殲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滿城軍民因此士氣低落,惶惶然不可終日,在這等壓抑的氣氛中,一衆高百聯軍將領不得不齊聚城守府,商議應對之策,可面對着這等打又打唐軍不過,逃又無處可逃的局面,一衆將領商量來商量去,卻始終沒能得出了結果來,原本就壓抑的氣氛自是更慘淡了幾分,所有人等皆面色鐵青地端坐着,誰也不清楚接下來的路究竟該如何走將下去。

“報,城外唐軍射進城中布囊無數,城內百姓紛紛拾撿,鞏將軍制止不住,特請諸位大人明示。”就在衆人皆緘默無言之際,一名偏將從議事大廳外匆匆奔了起來,單膝點地,雙手將一枚小布囊高高托起。

“遞上來。”

“拿來!”

一聽那名偏將如此說法,百濟王子夫餘豐與高句麗主帥高泉生幾乎同時開了口,倒令那員偏將不知究竟該聽誰的好,竟愣在了當場,末了,還是夫餘豐出言解了圍:“先請高將軍過目罷。”那員偏將這才暗自鬆了口氣,緊趕着起了身,將手中的小布囊遞到了高泉生的面前。

“荒謬,無稽之談,可惡!”高泉生將小布囊的封口一撕,露出了內裡的一塊寫滿了字的布帛,只一看,登時氣得七竅生煙,憤怒地將那布帛狠命地往身前的几子上一擲,便即臉色發青地破口大罵了起來。

一衆將領見高泉生如此作態,盡皆有些個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可又不敢輕易出言相詢,只能是眼巴巴地看向了夫餘豐,等着夫餘豐拿主意。

“高將軍,何故如此?”夫餘豐見衆將皆眼盯着自己,不得不溫言問了一聲。

“夫餘王子請自看好了,哼,唐寇狗賊,胡言亂語,實是荒謬絕倫!”高泉生一聽夫餘豐見問,隨手將几子上的布帛揉成了團,順手丟到了夫餘豐面前的几子上,怒氣衝衝地板起了臉來,絲毫沒給夫餘豐甚好臉色看。

對於高泉生的無禮舉動,夫餘豐心頭難免有氣,不過其城府深,倒也沒就此表露出來,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伸手將被揉成了一團的布帛平攤了開來,這才發現上頭的文字竟然是以高、百兩國的文字寫就的,內容並不算多,除了宣揚倭百聯軍水師全軍覆滅之外,還有一條消息,那便是言明唐太子李貞所部已經打到了平壤城下,說高句麗滅國在即,稱大唐只滅高句麗,並無殲百濟之心,又說周留城之所以被圍,乃是高句麗軍在此之故,言及大軍不日即將破城,非盡滅高句麗人不可,倘若城中之民非高句麗人者,皆以紅布扎花掛於門前,可保平安無事,若不然,即以高句麗人視之,另,掛出懸賞,但凡城中無論軍民,殺高句麗士兵一人者可換小麥一袋,殺一軍官者,可得小麥一石,殺千戶長以上者,能得馬三匹,小麥十石,諸如此般云云。

“高將軍,何必動怒,此不過唐寇之離間之策罷,欲以此亂我軍心耳,不必當真。”夫餘豐飛快地將布帛上的文字過了一番,旋即哈哈大笑了起來道。

“哼,高某豈能不知。”聽得夫餘豐的大笑聲,高泉生這才發覺自己有些子失態了,可又不想就此軟下來,這便冷哼了一下道:“某非氣唐寇的離間之心,實是不忿唐寇之謠言耳,想某之堂叔高懷龍何等之英雄人物,當初天可汗盛氣而來,卻爲某之堂叔挫而敗之,今唐太子李貞不過小兒也,豈能過得安市城,竟以謊言公然示人,此等下作行徑着實可惱!”

“高將軍所言甚是,區區謬論耳,不足掛齒,呵呵,不足掛齒啊,只消貴我雙方精誠團結,自可保得周留無虞,哦,對了,今日已到了該撥糧之日,小王隨後就派人將糧草給將軍送去。”夫餘豐見高泉生如此說法,心中稍安,忙出言寬慰了一番。

“有勞了,高某今日被唐寇氣得不輕,恐難再議事矣,不若就此作罷,改日再議好了,告辭。”高泉生心中另有計較,已無心再議事,這便丟下句場面話,領着樑大海、耿城等一衆高句麗大將匆匆告辭而去。

“王子殿下,高句麗軍可能有變,不得不防啊。”高泉生等人剛走,先前在議事時始終默默不言的浮屠道琛從旁閃了出來,滿臉子憂慮地看着夫餘豐,很是慎重地出言道。

“浮屠將軍休得胡言,此等時分,我等與高句麗乃是合則兩利,分則兩敗之局,高將軍並非是非不明之輩,豈會上了唐寇之惡當,王子殿下切不可聽信讒言啊。”浮屠道琛話音剛落,鬼室福信立馬毫不客氣地出言反駁道。

浮屠道琛並不因鬼室福信的反駁而改口,也沒去理會鬼室福信的臉色,一味憂鬱地看着夫餘豐道:“王子殿下,老臣並非危言聳聽,若是城中糧草充足,彼此必然無事,而今糧草將盡,且又控制於我手,難保高句麗軍不生它想,倘如……”

“浮屠將軍不必多言,小王心中有數。”夫餘豐揮手打斷了浮屠道琛的話頭,在議事大廳裡焦躁地來回踱了幾步,低着頭道:“鬼室將軍,今日運糧交割之事便煩勞您跑上一趟了,唔,索性再多撥兩成米糧與彼等罷。”

“王子殿下,城中存糧已是無多,再也多給,這……”鬼室福信一聽要多給高句麗軍糧食,立馬變了臉色,不甘心地辯解了起來。

“去罷,就這麼定了。”夫餘豐心煩意亂之下,壓根兒就不想聽鬼室福信的解釋,不耐煩地揮了下手,示意鬼室福信就此退下。鬼室福信有心再勸,可一見夫餘豐連正眼都不看自己一眼,無奈地搖了搖頭,有氣無力地應了聲諾,自去糧庫劃撥糧草不提。

“浮屠將軍,依您看來,高句麗軍會有何企圖?”待得鬼室福信去後,夫餘豐揮退了左右,深深地看了浮屠道琛一眼,斟酌着出言詢問道。

浮屠道琛遲疑了一下,卻並沒有諱言,而是壓低了嗓音道:“稟王子殿下,依老臣看來,周留城已是不可守之絕地矣,除非有奇蹟,否則斷然無法拖到九月,周留一失,我百濟危矣,高句麗人之所以助我守城,不過是爲了自救罷了,而今城既已難守,某料定高句麗人一準會棄城而逃,殿下當早做準備纔是。”

“這……”夫餘豐愣了愣,苦笑着道:“盟約便有如夫妻,大難來時各自飛,卻也屬尋常之事,而今唐寇圍而不攻,高句麗人縱使想逃,怕也沒那麼便利罷。”

浮屠道琛不以爲然地搖了搖頭道:“王子殿下誤矣,某料唐寇必定會縱其逃竄,而後半道擊之,再以精銳騎兵尾追掩殺,高泉生所部十停中能有一停逃回國中便已算是難得了。”

“啊……”夫餘豐驚訝地瞪圓了眼,細細地看了看浮屠道琛的神色,見其不像是在說笑,眉頭立馬便皺了起來,搓着手道:“這該如何是好?小王這就去說與高將軍知曉,勸其留下堅守,或許事情尚有轉機也說不定。”

“不可,萬萬不可!”浮屠道琛一聽之下,登時大吃了一驚,忙不迭地出言阻攔道:“王子殿下,高句麗人去意已決,非言語所能說服者,今殿下若是前去點破了此事,必有殺身之禍矣,殿下不爲自身,也須爲我百濟之根本多加珍重纔是。”

“這,這該如何方好,小王之心已亂,浮屠可有何見解,煩請直說好了,小王聽着便是了。”夫餘豐心慌意亂之下,已然六神無主,在廳中茫然地轉了轉,卻渾然拿不出個準主意來,無奈之下,只好愁苦地看着浮屠道琛道。

浮屠道琛深吸了口氣道:“唐寇言及唐太子所部已到平壤之消息恐是虛言,然,依老臣看來,此事恐將上演矣,即便無唐寇這份布帛,高句麗人也必定是心懷去意,而今有了藉口,自是去意更決,高句麗人這一逃,不過是自尋死路,卻害得我百濟國破家亡,着實可惱,然,只要王子殿下還在,我國祚便不絕,將來總有再起之日,今高句麗人要走,便隨他走,趁此唐寇之注意力被高句麗人吸引之時機,殿下自可趁亂突圍,渡海去倭國,等待復國之良機,老臣願拼力守城,以死報國!”

夫餘豐細細地想了想,到了末了,還是搖着頭道:“這如何使得?父王尚在國都期盼,小王如何能棄國而走,若如此,小王豈非國之罪人乎?”

“殿下,您真要我百濟亡無日乎?滿國宗室,除殿下外,再無一人物,殿下若是不走,老臣當以死相諫!”浮屠道琛一聽夫餘豐不肯走,登時便急了,一頭跪倒在地,可着勁地磕起了頭來,磕得頭破血流不止,卻依舊不顧。

“浮屠將軍不可如此,此事重大,且容小王再斟酌一、二罷。”夫餘豐見狀,忙搶上前去,伸手扶起浮屠道琛,臉現痛苦之色地說道。

“殿下……”浮屠道琛還待要再多勸說,可夫餘豐卻搖頭阻止了他的話頭,走到了窗臺前,揹着手,望着窗外/陰暗的天空,默不作聲地站着不動了。

“哎……”浮屠道琛見狀,不敢再勸,長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轉身退出了廳去,背影蕭瑟得令人心碎……

第二百三十四章碧血染黃沙(二)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二百五十章軒然大/波(五)第四百三十八章東宮添丁第四百五十四章意外的噩耗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二百六十七章整裝待發第一百一十六章各自算計(上)第四百一十四章洛書之爭(一)第一百三十一章援手(下)第四百零八章奇峰突起(下)第五百四十五章京師風雲錄(四)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十三章御前官司(下)第二百零六章何望隆的期盼第十六章一箭雙鵰第五十二章巧入神武(六)第二百八十七章內訌(下)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六十四章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五百二十七章巧取烏骨城(三)第三百二十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下)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一百二十一章仙人跳(上)第三百九十一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中)第五百二十四章血戰周留城(三)第四百九十七章亂之兆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師劇變(五)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開端(上)第五百零六章針鋒相對(八)第四十五章朔州驚變第三百四十一章欺騙與反欺騙(上)第二百八十三章大漠鐵流(上)第二百六十五章獵犬行動(中)第三百六十六章清水河會戰(五)第一百五十八章風雲突變第三百四十七章禁斷紅山嘴(中)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三十六章開府不建衙第五百四十六章京師風雲錄(五)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五百一十五選菟城之戰(上)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七十一章決戰諾真水(七)第五百二十五章血戰周留城(四)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二百六十二章連蒙帶坑(四)第二百八十八章破城之戰(上)第三百二十四章意外軍情(上)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四十七章巧入神武(一)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九十九章心動不如行動第五百五十三章決戰平壤城(三)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二百五十七章故人來訪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五十七章血戰(四)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一百一十四章紛來迭至(下)第二百九十八章龜茲人的反撲(一)第一百五十四章緊鑼密鼓(上)第二百五十四章驚濤駭浪(四)第三百八十章京師劇變(四)第七十章決戰諾真水(六)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三百零八章風雪夜歸人(上)第三百二十八章百葉河會戰(一)第五百零二章針鋒相對(四)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功縣之夜(中)第五百零三章針鋒相對(五)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四百三十二章親征之議(上)第一百七十五章決戰皇城之巔(四)第四百六十三章安市之殤(六)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五百三十九章離間之策第四百四十一章陰差陽錯(二)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一)第二百一十四章反客爲主(下)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一百二十一章仙人跳(上)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二百九十五章龜茲攻略(五)第二百四十八章軒然大/波(三)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四十二章校場揚威(下)第一百二十三章仙人跳(下)
第二百三十四章碧血染黃沙(二)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二百五十章軒然大/波(五)第四百三十八章東宮添丁第四百五十四章意外的噩耗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二百六十七章整裝待發第一百一十六章各自算計(上)第四百一十四章洛書之爭(一)第一百三十一章援手(下)第四百零八章奇峰突起(下)第五百四十五章京師風雲錄(四)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十三章御前官司(下)第二百零六章何望隆的期盼第十六章一箭雙鵰第五十二章巧入神武(六)第二百八十七章內訌(下)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六十四章宜將剩勇追窮寇(下)第五百二十七章巧取烏骨城(三)第三百二十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下)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一百二十一章仙人跳(上)第三百九十一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中)第五百二十四章血戰周留城(三)第四百九十七章亂之兆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師劇變(五)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開端(上)第五百零六章針鋒相對(八)第四十五章朔州驚變第三百四十一章欺騙與反欺騙(上)第二百八十三章大漠鐵流(上)第二百六十五章獵犬行動(中)第三百六十六章清水河會戰(五)第一百五十八章風雲突變第三百四十七章禁斷紅山嘴(中)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三十六章開府不建衙第五百四十六章京師風雲錄(五)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五百一十五選菟城之戰(上)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七十一章決戰諾真水(七)第五百二十五章血戰周留城(四)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二百六十二章連蒙帶坑(四)第二百八十八章破城之戰(上)第三百二十四章意外軍情(上)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四十七章巧入神武(一)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九十九章心動不如行動第五百五十三章決戰平壤城(三)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二百五十七章故人來訪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五十七章血戰(四)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一百一十四章紛來迭至(下)第二百九十八章龜茲人的反撲(一)第一百五十四章緊鑼密鼓(上)第二百五十四章驚濤駭浪(四)第三百八十章京師劇變(四)第七十章決戰諾真水(六)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三百零八章風雪夜歸人(上)第三百二十八章百葉河會戰(一)第五百零二章針鋒相對(四)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功縣之夜(中)第五百零三章針鋒相對(五)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四百三十二章親征之議(上)第一百七十五章決戰皇城之巔(四)第四百六十三章安市之殤(六)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五百三十九章離間之策第四百四十一章陰差陽錯(二)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一)第二百一十四章反客爲主(下)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一百二十一章仙人跳(上)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二百九十五章龜茲攻略(五)第二百四十八章軒然大/波(三)第一百三十五章回京之路(上)第四十二章校場揚威(下)第一百二十三章仙人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