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似輸非敗

服部留名陣亡,讓美日聯軍陣腳大亂。

帕特里奇收到消息之後就意識到,大勢已去,別說守住莊河,能不能守住東港與丹東都是個問題。

接過指揮權,帕特里奇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莊河的部隊撤下來,放到東港與丹東。

爲此,他從東南戰區抽調了幾百架MV-運輸機,還調動了正在莊河卸貨的船隻,動用能夠找到的一切力量來轉移作戰部隊。

必須承認,帕特里奇很有自知之明。

從莊河撤下來的韓軍全被派往丹東,而美軍與日軍則運往東港。雖然戰場局勢對美日韓聯軍非常不利,但是帕特里奇必須做最後的嘗試。

丟掉莊河,不過是丟掉了進軍遼東半島的機會。

如果丟掉了東港與丹東,那就等於輸掉了東北戰場上的戰爭。

毫無疑問,帕特里奇承受不起這樣的慘敗,他必須盡一切努力守住東港與丹東,爲接下來的作戰行動打下基礎。

美軍強大的軍事投送能力在這個時候得到充分體現。

到二十八日傍晚,第二騎兵師整體轉移到了東港,韓軍的十來萬官兵也被送到丹東,就連日軍的第七師也撤了下來,留在莊河的只有斷後的日軍第十師。

此時,中國軍隊已經攻入莊河,並且殺到了港口。

日軍第十師無法從海上突圍,甚至來不及從空中突圍,只能從地面突圍。

會戰的最後階段,就是中國軍隊的四大主力集團軍、六個新編集團軍與一個民兵縱隊的數十萬官兵圍殲僅剩下一萬多人的日軍第十師。

這場圍殲戰,沒有任何懸念。

戰場已經被壓縮到極限,日軍沒有任何轉圜餘地,連組織防禦都不可能。

圍殲戰打了一天一夜,到三月一日傍晚結束,日軍第十師全軍覆沒,只有不到一百名官兵做了俘虜,其餘全部戰死。

到此,第四次會戰正式宣告結束。

實際上,打到最後關頭,中國軍隊也成了強弩之末。

丹東方向上,第三十九集團軍因爲得不到所需的彈藥物資,不但被迫放棄進攻,還在韓軍增援部隊到達之後,被迫主動放棄寬甸,避免與美日韓聯軍正面決戰。不管說,沒有彈藥,就沒辦法打仗。

東港方向上,第十五集團軍與配合的新編集團軍要全力攔截突圍的日軍第十師,無力繼續發起進攻,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美軍第二騎兵師上岸,加強第七步兵師的防線。爲了避免與美軍鏖戰,第十五集團軍還在北面與東面主動撤退了十多公里。

即便在莊河方向上,殲滅日軍第十師的時候,各部隊的作戰物資基本上所剩無幾。

如果日軍再硬一點,堅持到三月一日夜間,說不定能夠突破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逃出生天。

可惜的是,拼到最後,日軍也是彈盡糧絕。

嚴格說來,這場會戰沒有真正的贏家。

雖然在場面上,中國軍隊又打了勝仗,不但奪回了莊河,還幹掉了敵人的主帥,全殲日軍第十師,另外還消滅了好幾萬敵人,但是中國軍隊的損失也不小,僅陣亡官兵就超過八萬人,大多是在會戰前兩天的強攻中犧牲的,各部隊的減員情況,特別是幾個主力集團軍的減員情況非常嚴重。

更要命的是,會戰打完之後,東北地區的軍事物資再次告急。

這次,不但糧食告急,連彈藥都告急。

雖然東北有不少兵工廠,補充彈藥不算麻煩,但是在滿足了東北戰場之後,就很難向東南戰場輸送彈藥了。

如果說影響,羅耀武被調離東北戰場絕對最爲嚴重。

服部留名只是帕特里奇的替代品,而且從本質上講,他還替代不了帕特里奇。沒有服部留名,帕特里奇照樣能夠玩轉東北戰場。可是沒有羅耀武,不管是姚萬平、還是黎衛東,都玩不轉東北戰場。

從戰場局勢上來看,丟掉莊河,對美日聯軍來說,不算是真正的損失。

本來美日聯軍的兵力就不夠,韓軍又無戰意。中國軍隊能在整條戰線上發起反擊,與美日聯軍將戰線拉得太長有直接關係。丟掉莊河之後,美日聯軍的防線大大縮短,能夠集中兵力守衛丹東與東港,韓軍也能集中部署在靠近朝鮮半島的丹東。如此一來,美日聯軍戰線過長的問題反而不存在了。

因爲後勤保障不成問題,所以美日聯軍很快就能恢復戰鬥力。

也就是說,就算中國軍隊也能迅速恢復戰鬥力,都很難在東港與丹東取得突破。

更何況,中國軍隊還無法迅速恢復戰鬥力。

要說損失的話,只能說第十師全軍覆沒,着實讓帕特里奇肉痛。

這可是日軍的王牌部隊,戰鬥力與第七步兵師不相上下。

少了這支部隊,美日聯軍防守不成問題,可是要想立即發起進攻,顯然不大現實。

這樣一來,帕特里奇首先要做的就是催促日本增兵。當然,他也得催促加布裡埃爾,儘快把承諾的增援部隊派到東北去。

讓帕特里奇如此積極的原因也很簡單:羅耀武完蛋了。

一直以來,真正擋住了美軍的就是羅耀武。用帕特里奇的話來說,羅耀武的軍事才華至少頂得上五個主力集團軍。

正是在他的統帥下,中國軍隊才能在東北戰場上四戰四捷,讓美日韓聯軍在突破了鴨綠江防線後再難寸進。更重要的是,羅耀武在東北地區的聲望很高,帶動起了東北民衆的抗戰積極性。

可以說,他不僅僅是軍事統帥,而是東北地區的定海神針。

有他在,美日韓聯軍就別想取得重大突破,至少不可能在把東北當次要戰場的情況下取得重大戰略勝利。

而此時,美軍根本不可能把東北當成主戰場,因爲東南戰場上的戰鬥打得正激烈。

少了羅耀武,暫且不說對中國軍隊的士氣有多大影響,僅僅是替代他的人,就沒有辦法像他那樣指揮部隊作戰。

這就是帕特里奇看到的機會。

只要能夠及時發起進攻,就有很大的把握撕開中國軍隊的防線,甚至能夠從丹東打到瀋陽,打開進軍中國腹地的大門。

至於攻打遼東半島,根本不在帕特里奇的考慮之中。

這也不難理解,瀋陽纔是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國軍隊必須保衛的城市。這裡還有支持中國軍隊作戰的軍事工廠,以及四通八達的鐵路與公路。只要能夠拿下瀋陽,就能迅速掃蕩整個遼河流域,甚至有往進軍華北。

羅耀武不在,正是攻打瀋陽的大好機會。

爲此,帕特里奇在二十七日就飛往東京,親自找到了日本國防大臣。

帕特里奇是軍人,而不是政治家,更不是外交家。見到日本國防大臣,他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即日軍第二批入華部隊必須在三月十日前到達,規模由十個師增加到十五個師。作爲保證,帕特里奇也承諾向東北增派五個美軍師,並且統一美日兩軍的後勤保障工作,仍然由日本安排前線指揮官。

雖然帕特里奇的這一行動超過了軍人的職責範圍,但是得到了加布裡埃爾的支持。

美軍參聯會主席也在中向日本國防大臣承諾,只要日軍增援部隊及時到達,美軍不但會增派五個師的兵力,還將爲日軍提供作戰所需的彈藥物資。雖然只是部分彈藥物資,但是對日軍來說,卻非常重要。

原因也很簡單,日本的戰爭動員纔剛剛開始,各大兵工廠的產能還沒有發揮出來呢。

再說了,奧康納承諾提供的戰略物資纔剛剛啓運,要到三月中旬纔會到達日本,而在三月上旬增兵,日軍的物資保障肯定成問題。

此時日本也是騎虎難下,既然美國開出了這麼好的條件,也就沒有理由拒絕。

一次投入四個師,日本當局原本指望取得開門紅,證明比韓軍強大,更能適合中國戰場,也更有資格配合美軍作戰。

結果,一仗打下來,不但第十師全軍覆沒,還丟掉了主帥。

更讓日本當局惱火的是,連日軍主守的莊河都被中國軍隊打了。要,前面幾次戰役中,雖然韓軍的表現一塌糊塗,但是最後都沒有丟城失地。這麼一比,就算日軍的傷亡遠比不上韓軍,日本當局也很沒面子。

這個時候說撤兵,顯然不可能。

既然不能撤,就只能繼續打。剩下的三個師都各有損傷,作爲主力的第七師的損失還比較慘重。

毫無疑問,日本只能向中國戰場增兵。

早增也是增、晚增也是增,反正都免不了。

再說了,打了敗仗,肯定得想辦法找回面子,也就得全力以赴。既然帕特里奇提出直接攻打瀋陽,那就應該多增派幾個師團。

還好,日軍的軍事動員提前展開,而且部隊的改編工作都已落實,增派十五個師團不算大問題,只是其中能打的,也就七八個。

要說偷着樂的,那就只有韓國了。

這一仗,韓軍的損失並不大,與前三次會戰比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更重要的是,隨着日本當局答應增兵,韓國政府也就找到了撤軍的理由,至少有理由讓韓軍呆在丹東,不再參與進攻作戰任務。

對樸太玄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果還不能讓韓軍離開戰場,他這個總統也差不多到頭了。

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72章 存亡之秋第7章 戰略圍剿第67章 血戰到底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8章 老虎吃天第53章 大戰將即第35章 還沒結束第25章 虛張聲勢第72章 心理較量第42章 意外結果第60章 這是戰場第81章 最壞打算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43章 瘋狂進攻第39章 火速增兵第5章 烈火將軍第5章 兩種聲音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04章 似輸非敗第78章 再接再厲第5章 兩種聲音第78章 關鍵戰役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45章 艱難突圍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74章 穩操勝券第80章 全力投入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31章 絕不能退第74章 柳暗花明第34章 分秒必爭第22章 騎虎難下第43章 不得不打第66章 死有所值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內憂外患第25章 強行抓人第6章 重大發現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64章 空中突擊第85章 靠前部署第79章 誰最受傷第2章 積極準備第102章 雙重保險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30章 一石千浪第67章 獵捕海豹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28章 一氣呵成第29章 箭在弦上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36章 進攻受阻第18章 老虎吃天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80章 沒有重點第9章 以進爲退第63章 峰迴路轉第11章 內憂外患第25章 強行抓人第99章 只要三天第43章 何爲希望第36章 平行推進第14章 扭轉乾坤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57章 人情關係第43章 何爲希望第72章 心理較量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74章 最後選擇第7章 漏網之魚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51章 重於泰山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72章 存亡之秋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1章 半夜鬼叫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2章 積極準備第49章 精確火力第38章 加大投入第40章 以退爲進
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72章 存亡之秋第7章 戰略圍剿第67章 血戰到底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8章 老虎吃天第53章 大戰將即第35章 還沒結束第25章 虛張聲勢第72章 心理較量第42章 意外結果第60章 這是戰場第81章 最壞打算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43章 瘋狂進攻第39章 火速增兵第5章 烈火將軍第5章 兩種聲音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04章 似輸非敗第78章 再接再厲第5章 兩種聲音第78章 關鍵戰役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45章 艱難突圍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74章 穩操勝券第80章 全力投入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31章 絕不能退第74章 柳暗花明第34章 分秒必爭第22章 騎虎難下第43章 不得不打第66章 死有所值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1章 內憂外患第25章 強行抓人第6章 重大發現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64章 空中突擊第85章 靠前部署第79章 誰最受傷第2章 積極準備第102章 雙重保險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30章 一石千浪第67章 獵捕海豹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28章 一氣呵成第29章 箭在弦上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36章 進攻受阻第18章 老虎吃天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80章 沒有重點第9章 以進爲退第63章 峰迴路轉第11章 內憂外患第25章 強行抓人第99章 只要三天第43章 何爲希望第36章 平行推進第14章 扭轉乾坤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57章 人情關係第43章 何爲希望第72章 心理較量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74章 最後選擇第7章 漏網之魚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51章 重於泰山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72章 存亡之秋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1章 半夜鬼叫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2章 積極準備第49章 精確火力第38章 加大投入第40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