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憤怒與歸勸

“今晚標誌着大選的結束,明天,我們悠久的歷史中,中國將要做出它的抉擇,恆古以爲,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第一次自己掌握了這個國家的命運和未來,這象徵着一個結束,也象徵着一個開端;意味着延續也意味着變革。……歷史將會見證,明天,中國是走向光明還是黑暗”

炎黃4602年1月30日

站在窗邊的孫中山看着手中的報紙,整個人神態嚴峻,滿面陰鬱,他看着手中的報紙,神情中帶着一絲悲憤之色,而眉宇間卻又閃現着些許無奈。

姑且不說全國有多少全格選民,但僅只有35684人支持共和的選舉結果,卻讓他在爲自己“受騙出洋”而心生悲憤之感的同時,所感受到的最多的卻是無奈,一種心灰意冷似的無奈。

尤其是在報紙上看到同樣列爲候選人的自己,竟然只得到不足萬張選票的結果時,更是如此,那萬張選票中的大多數都是來自他的家鄉。

全國僅只有不足萬分之一國民支持共和的現實,像是一記狠狠的耳光抽在他的臉上一般,甚至於一些同志,都在自己出洋之後,先後表示對支持帝制,有什麼比同志的背叛,更令人心痛。

親密的同志背叛了革命

曾經的諾言卻隱藏着禍心

所謂的出洋考察只不過是包藏禍心的……

房間的門推開了,走進來的是一個二十一二歲,相貌頗爲英俊的年青人,他與孫中山一樣,都穿着一件黑灰色的新制禮服,他是孫中山的秘書——汪兆銘。

光復前,兩廣總督岑春煊在廣州招考前往日本政法大學速成科的公費留學生,錄取人數爲50名。清政府爲每位公費留學生每月資助30日元。汪兆銘考上了這次的公費留學生,後因光復而未能成行,後南京招中央公務員,其又至南京投考中央公務員,落榜後,因機緣際會入興中會所辦《民報》,成爲《民報》的主要撰稿人,汪兆銘以“精衛”的筆名在《民報》上發表文章。

汪兆銘使用“精衛”的筆名,源自《山海經》裡精衛填海的故事,含有對革命鍥而不捨之義。汪精衛的文章邏輯嚴密,筆鋒銳利,有年青人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孫中山回國後,因汪兆銘文思敏捷,擅長演講,有很大的組織力和號召力,很快脫穎而出得到孫中山的賞識並委以重用。由於當時的革命黨都是各自爲政,力量很分散,孫中山在回國後欲整革命黨爲一體,因而急需一秘書,汪兆銘因而成爲孫中山的秘書,這次亦隨其一同隨團赴洋考察。

“先生,從國內來的電報,登基大典定於正月初四,國名爲中華帝國”

“季新,現在船上是在舉行慶祝會吧”

站在窗臺邊可以看到泊停於亞歷山大港的“啓程號”,此時啓程號上不斷的放着禮花,孫中山便開口問道,他不願參加那“慶祝帝國初定”的慶祝會。

三天前,當“國體大選”結束,亞歷山大港的英國軍艦還向“啓程號”鳴禮炮慶祝,也就是在“啓程號”駛入亞歷山大港的當天,孫中山方纔得知國體大選已開,而他本人亦決定回國“參選”,他選擇離開了考察團。

儘管作爲考察團團長的張峰,在表示祝賀時,甚至不忘根據執政府的要求,向他提供了3000元路費,可十八天來,他卻一直滯留在亞歷山大港,最近一艘會於亞歷山大港靠港駛往印度的,明天剛到港,後天方纔會啓程。

而現在呢?不等他回國,大選已經結束了。四萬萬五千萬公民已經就的國體作出了他們的選擇。

望着的亞歷山大港內的“啓程號”郵輪發射的禮花,孫中山無奈的輕嘆口氣,他們是在慶祝什麼?是慶祝中國重回獨裁奴役之中嗎?

兩個月前,當“啓程號”從上海出港時,他以爲此番考察定會有所收穫,當他想向那些學生講解共和與帝制優劣時,教育部的官員以學生需學習外語爲名婉拒了,而在印度考察期間,又佈置繁重的考察事物相絆,最初他曾以爲,這是考察的需要,可現在呢?

在船進亞歷山大港,從當地報紙看到“中國開國體大選”的新聞之後,他終於明白了,這一切,從始至終都是一個陰謀,甚至於這個考察團都有可能是一個陰謀

心有所思的孫中山,並沒有聽到汪兆銘在說些什麼,腦海中只是反覆浮現出自己與那位執政談話時,留着普魯士式鬍鬚的臉上流露出誠摯的笑容,從一開始,他就是欺騙了自己。

“……一月三十一日,國體大選結果一出,美、英、德、俄等國又即發來賀電,給予正式承認。還有奧匈、瑞典、丹麥、比利時、挪威、瑞士等國紛紛正式承認,並已表示他日遷公使於南京。今日,美國、秘魯、巴西三國,已宣佈承認中華帝國。”

汪兆銘的語氣中,未見太多波瀾,十八天前,在“啓程號”號上,同樣舉行了國體大選投票,先生和他都未參加投票,在先生看來,這次國體大選“不合法”,可現在誰能改變這個事實呢?

“先生,現在我們必須要承認現實,我認爲先生應該退票,繼續隨團考察”

望着站在窗邊的先生,汪兆銘提出自己的建議,在過去的兩天之中,他一直勸說先生接受事實,繼續考察。

“繼續考察?這只是把我支開的考察本身就是一場陰謀,我們還有必要繼續唱這齣戲嗎?”

不提到考察孫中山或許不會生氣,只要一提到這場考察,他便是氣不打一處來。

“先生,不到三萬六千張選票已經表明了事實”

“那是因爲我不在國內,如果……”

話只說一半,孫中山還是打住了,即便是自己在國內,可以說服數千萬人支持共和嗎?

“先生,如今民智未開,我等只能苦待明天”

“明天明天又在那?”

怕是沒有什麼能比投票的結果更能打擊一個人的信心,曾經他信心滿滿的相信自己的主張一定會獲得民衆的支持,可現在呢?民衆卻用自己的選票告訴他,他們選擇什麼,即便是支持的共和的民衆,他們選擇出的總統依然是陳默然。

“民智開通之日,就是明天我黨獲勝之時,還希望先生能放下成見,專心考察,以便他日回國後,謀定共和之黨他朝與保皇黨決於國會……”

雖然是年青人,但這時汪兆銘卻是提出了一個他認爲最爲妥當的建議。

“先生,執政以十年爲期以行立憲,先生便得十年之時以作籌備,今日之敗,原就在意料之中,十年之後,數千萬人普受教育之日,民智即開,我共和之黨,必須萬民所推崇,今天之孩童,他朝皆爲選舉之民,我共和黨謀得國會,自行國會之責,求改國體,只於舉手之間。”

說出這番話的汪兆銘自己激動的連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他似乎看到了國體大改的那一天。

“君權民授,今天他可以民授之君登基爲帝,十年之後,我等又豈不能以民意行以共和,再則革命功成豈是一朝之功”

“十年十年……季新”

被汪精衛這番話打動的孫中山驚訝的看着面前的這個年青的同志,過去只知他是才思敏捷,但此時他把卻這年青人擡到了軍師的位置。

“季新,把你的想法說來聽聽”

“先生,無論如何,你必須要承認大選結果”

汪兆銘的聲音在寂靜的夜晚顯得分外的響亮。他的這一句話,猶如木棒撞大鐘一般,撞擊雖然停止了,而聲音總在孫中山的耳畔盤旋着。

“汪兆銘去見孫文了?”

啓程號一間下層船艙內,身穿新制服的中年人問道站在面前的年青人。

“是的,站長,如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可以說服孫文”

“繼續觀察他們,有什麼新動向要立即彙報,這個時候,國內絕不容忍出現任何亂子,明白嗎?”

“唉,這些人那。”

在下屬離開船艙後,趙典勤先嘆一聲,又從桌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卻又嘆了一口氣。

“他們總以爲自己能掌握一切,可卻根本就不知道……”

從一開始,孫文的一舉一動都在調查局的掌握之中,甚至那位被他任用爲秘書的汪兆銘也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被調查局發展成爲了密探,甚至於就連今天汪兆銘要去對孫中山說什麼,談什麼,都是直接來自南京的指示,所有的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汪兆銘……嗯是個不錯的棋子”

杯送於脣邊時,趙典勤冷冷的笑着,直到現在汪兆銘地直盡職盡責的將孫文的情況通報給自己,如果這次他能說服孫文,必定會成爲孫文所依重之人,無那時無論是他們弄什麼共和黨也好,或是行逆亂之舉也罷,只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孫文便就不足爲懼了

“當真是一羣天真的人啊”

心嘆着,他把視線投向艙壁上掛着的執政半身像,再過幾天,執政就要登基稱帝了。

“正月初四”

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66章 取得!取得!第32章 告別第24章 各懷心思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53章 重戰第92章 反應第256章 勢逼他人第37章 帝國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183章 第一艦隊第25章 背後第123章 汗毛孔裡的罪惡第211章 忠臣義子第20章 買辦的心思第143章 回收第71章 三都澳第185章 達里尼條約第76章 無根之萍第49章 月不高第111章 怒嘆第36章 野心第260章 艱難的選擇第135章 大事件第121章 打頭陣第190章 水師第66章 總理官邸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106章 噴金之地!第189章 調停人第275章 形象與國家第224章 簽字吧!第123章 難以決擇第163章 觀察報告第5章 也許……第240章 重慶第145章 使館區第127章 去對馬第84章 革命者第66章 取得!取得!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134章 憂慮第82章 自然的抉擇第62章 親王的心思第224章 簽字吧!第49章 革命者第136章 對馬(下)第231章 夜探第80章 未來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7章 外交政策第120章 魔鬼的復活第116章 導師第229章 工具第103章 他會放棄嗎?第149章 秋山真之的選擇第148章 選擇第84章 革命者第195章 爭執第139章 備第216章 盟友間第175章 自信第122章 順勢而爲第181章 赴考第92章 實力與站隊第222章 “禮物”第10章 乞力馬紮羅的風第98章 皆是亡國之人第61章 好與壞第32章 鼎沸第122章 順勢而爲第1章 多事之春第29章 不克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189章 調停人第74章 士兵與帝王第50章 小規模衝突第91章 平地驚雷(下)第48章 價值第67章 怕什麼第151章 說故事的人第51章 是戰爭需要他第19章 外交第178章 接敵第259章 適當的迴應第269章 在關東第232章 流放第168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164章 大罷工(上)第249章 斥怒第141章 家與兄弟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35章 無禮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46章 怒欲!第126章 氛圍第108章 家的感覺…第12章 心有餘悸
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66章 取得!取得!第32章 告別第24章 各懷心思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53章 重戰第92章 反應第256章 勢逼他人第37章 帝國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183章 第一艦隊第25章 背後第123章 汗毛孔裡的罪惡第211章 忠臣義子第20章 買辦的心思第143章 回收第71章 三都澳第185章 達里尼條約第76章 無根之萍第49章 月不高第111章 怒嘆第36章 野心第260章 艱難的選擇第135章 大事件第121章 打頭陣第190章 水師第66章 總理官邸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106章 噴金之地!第189章 調停人第275章 形象與國家第224章 簽字吧!第123章 難以決擇第163章 觀察報告第5章 也許……第240章 重慶第145章 使館區第127章 去對馬第84章 革命者第66章 取得!取得!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134章 憂慮第82章 自然的抉擇第62章 親王的心思第224章 簽字吧!第49章 革命者第136章 對馬(下)第231章 夜探第80章 未來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7章 外交政策第120章 魔鬼的復活第116章 導師第229章 工具第103章 他會放棄嗎?第149章 秋山真之的選擇第148章 選擇第84章 革命者第195章 爭執第139章 備第216章 盟友間第175章 自信第122章 順勢而爲第181章 赴考第92章 實力與站隊第222章 “禮物”第10章 乞力馬紮羅的風第98章 皆是亡國之人第61章 好與壞第32章 鼎沸第122章 順勢而爲第1章 多事之春第29章 不克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189章 調停人第74章 士兵與帝王第50章 小規模衝突第91章 平地驚雷(下)第48章 價值第67章 怕什麼第151章 說故事的人第51章 是戰爭需要他第19章 外交第178章 接敵第259章 適當的迴應第269章 在關東第232章 流放第168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164章 大罷工(上)第249章 斥怒第141章 家與兄弟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35章 無禮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46章 怒欲!第126章 氛圍第108章 家的感覺…第12章 心有餘悸